..續本文上一頁要拿出來,沒有自己的,不能屬于自己的。因爲你們不知道,若是出去誦經有錢,一出門有兩、叁千元,大家就爭著出要去誦經,他就坐不住,因爲在這裏誦經沒有錢,到外面誦經有錢,大家就爭著要出去。所以不行,誦經的錢都要拿出來,讓我老人家來處理,不能讓你太享受(衆笑),不能讓你太享受(衆鼓掌)。你若是讓徒弟身上有太多錢,他就會想買輛車來開,于是早課、晚課都看不到他,跑得不見人影,每天都假藉理由:牙齒痛、肚子痛、要買冰淇淋;不是這裏痛、就是那裏痛,全身上下老是病痛,車子一開就出去跑得不見人影,每到晚課就看不到他,所以身上都不能有錢。所以我教徒弟也有我的一套,住不下去的就出去,很簡單!住得下去的就繼續住,你是爲法而來的,你不是爲吃、不是爲了收徒弟。所以做師父的人要有智慧,要有智慧,錢要控製得好,否則徒弟們不懂會做一些五花八門的事,後果就很難收拾了。或是要分就大家都有,徒弟收的供養都不屬于自己的紅包,所以你們過年拜叁千佛,不管供養哪一個人,每個人都要交出來,不交出來的槍斃(師父微笑,衆笑),很嚴格,說笑的。交出來之後我就幫每個人平均,譬如有十個出家人,就分成十份,完全平均分配,知道嗎?收叁萬元一個人就是叁千,因爲有的錢多、有的錢少,自己都不能拿,所收的紅包都要交回來,我就打開來平均分配,師父是不是做得很公正?很公正,很公正!(衆鼓掌)這是我想出來的招術,否則讓徒弟有太多錢也不行,因爲才初出家。所以說我們若是有智慧,處理一件事情,我們要斷煩惱、貪嗔癡就有辦法。【又如千年積柴,】用來當柴火的木柴累積了一千年,【以一豆火焚,少時即盡。】只要點燃一根火柴,就像一粒豆子的微細火苗,只要一點燃一下子就燒得精光。意思就是說:你若是有智慧,刹那之間見本性;或是你在臨命終時,用最強的力量去念佛,這口氣一斷,立即往生極樂世界。
【又如有人】譬如說有人,【一生以來,修十善業應得生天。】應該照理說他是要往生天道的,【臨命終之時】但是臨命終之時,【起一念決定邪見,即墮阿鼻地獄。】所以我再叁勸告諸位:你們在臨命終時,這一生若是有和你過意不去的人——媳婦與婆婆不合,公公與媳婦不合,或是兒子與母親不合,或是女兒與母親不合、或是與父親不合,臨命終時最好不要讓他靠近,最好是這樣。你若是有辦法,應該如何磨練呢?要磨煉到:我心中沒有仇人——所有要害我的人,都是我欠你的,不要緊!我很歡喜地償還你!那麼你臨命終時,任何人靠近你都不礙事,因爲你有這種肚量。我覺得是用這種心比較穩當。萬一我臨命終百年之後時,剛好遇到我最討厭看到的人,那就完了!本來臨命終念佛已經念到面貌紅潤,成桃紅色了,看到討厭的人來,臉色馬上變黑,馬上變黑,光是氣就氣死了,這樣就很淒慘了!所以說平時要盡量學著肚量大一些,若是有人欺負我們、侮辱、誹謗我們,要致我們于死地,我們就當作:是我欠你的,我很歡喜得償還,若是還有欠你,就繼續討回去吧,拜托你繼續討,盡早索討完畢,不要等到臨命終時才來索討。所以我遇到業障時我會很歡喜:已經來討了、已經來討了,盡早討完才會盡早輕松。若是累積到臨命終時,就像整筆會錢要一次還清,那就很困難了。若是分期償還就比較輕松,所以一期一期欠人的都要漸漸償還,應該起歡喜心。所以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他會很歡喜;若是沒有智慧的人遇到逆境會很氣憤,他會覺得自己很委屈,卻不知道自己前世是怎麼陷害別人的。這樣了解嗎?所以說修行當中不論有什麼委屈,逆境來時,都歡喜地接受,業障就拿我們沒辦法了!那麼臨命終時你就有幾分把握了,就有幾分把握了。不然的話,臨命終你想想看,平時修十善,應該是能出生到天上,臨命終一念決定邪見就墮落了,嗔恨心一起就墮地獄了!【惡業虛妄以猛利故,尚能排一生之善業】,意思就是說:臨命終那一念,就能將我們一生所造的善業排除,【令墮惡道。豈況臨命終猛心念佛真實,】何況臨命終時,你發一念極猛利的念佛真實心,【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,得生淨土,無有是處。】無間的善業,無間斷的善業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怎麼可能無法排除無始劫以來的惡業呢?所以我勸告諸位:你們要准備“西方叁聖像”。“西方叁聖像”,講堂還會繼續印,我會叫竹陽繼續去印,西方叁聖先准備好,若是這個人有學佛,看情形不對了,趕緊拿西方叁聖給他(她)看:“媽媽!這一張你要看清楚,要這叁尊來你才能跟他走。若不是這叁尊來,看到有胡子的,你可不能跟他走!”唯獨看到這叁尊——就是西方叁聖。要趕緊拿給臨終的人看。諸位要記得,要記得師父的話:隨時都要在你家中挂好西方叁聖像。真的,這很重要,這很重要!平時就要框好,知道嗎?看情形不對了,趕緊拿出來:這叁尊有沒有來?有沒有來?你看到了嗎?他若是點點頭,就告訴他(她):你要趕緊跟他走,快斷氣、快跟他回去吧(衆笑)。這樣他很快就斷氣了(衆笑)。你若是問他:你有沒有看到這叁尊?他若是回答:有!有看見了。那還不趕緊斷氣、不不趕緊斷氣,等一下西方叁聖消失,業障現前,佛消失了,所以說西方叁聖很重要!平時就要框(裝裱)好准備著,看情形不對就趕緊拿給臨命終的人看。徒弟們你要記得:我若是要回去時,你們要記得!不過不知道是我先死還是你們先死,因爲我才叁十幾歲,你們也叁十幾歲,年紀都差不多(師父微笑、衆笑),不曉得是我拿給你看,或是你拿給我看,還不知道!也許我活到八、九十歲,這裏十幾個人都已死光了,我還沒有往生也不一定(師父微笑、衆笑)。我看還是我准備一張讓你們看比較穩當(師父微笑、衆笑)。所以說臨命終的意識非常重要,你要趕緊拿佛像給他看,教他要放下,趕緊念佛!所以無間善業,這是無間斷的善業,不能排除,如何說不能排除無始劫以來的惡業呢?“得生淨土,無有是處。”這根本不可能的,意思就是說絕對有可能!刹那之間,念十句佛號決定往生,絕對不必懷疑!不論你造多大的惡業,念佛一句滅八十億劫生死重罪,是生死重罪,何況你犯了重戒、輕輕戒,在刹那之間就化消了,刹那之間就化消了,何況我們這裏每天都在念《楞嚴咒》、《十小咒》,怎可能有哪一個人不能往生極樂世界呢?《大悲心陀羅尼》下說:若有人持《大悲咒》五遍,五逆十惡罪、比丘四重戒、比丘尼八重戒,化爲冰銷,一念頃刹那之間,四重、八重戒全部滅盡。五遍而已,不然佛會打妄語嗎?所以在座諸位,你們不要煩惱,你曾經做過多少壞事,或是如何,不過我說這個意思不是鼓勵你們做壞事,你可不要想:既然《大悲咒》這麼管用,那就可以繼續造業了。這樣就吃力了!又跑去酒家奢靡、花天酒地了。那可就麻煩了。這是要安慰諸位,教你們不要自責而産生障礙,因爲臨命終念佛力強。
下面說:【又雲:一念念佛,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】你想想看!虔誠地念,專念一佛,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。【爲念佛時心猛利故,伏滅惡業決定得生,不須疑也。】不要懷疑。所以爲什麼我告訴諸位《淨土十疑論》太重要了,因爲這些懷疑都是生生世世衆生的懷疑。
【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,作別時意者,】別時意,就是宿世的善根。意思就是說:臨命終念十句,都說是宿世善根才能成就。【此定不可。】絕對不能這樣解釋。這樣解釋的人,前世若無善根,那麼我今生臨命終十念豈不是不能往生了嗎?所以【何以得知?】下面就要爲我們解釋了,【《攝論》】(《攝論》(全名《攝大乘論》,無著造,陳·真谛譯)【雲:“由唯發願故,全無有行。”】只要唯發願故,你全無行,就是全無修行,全無修行。下面說:全無有行,就是全無修行,只有發願,全無修行。下面又解釋,【《雜集論》雲:】《雜集論》中這樣說:【“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,】你看看!只要你發願要往生安樂國,也就是極樂世界,你就能往生,你想想看!現在再看上面那一句:由唯發願故,“由唯發願”就是,把筆拿起來,只有發願,決定往生,沒有任何懷疑!下面說:【若聞無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。”並是別時之因,全無有行。】意思就是說,把筆拿起來,這個才是所謂的宿世的善因,完全沒有修行,臨命終你只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,你只要聽聞無垢佛的名字,你將來就能得到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,並是,閏是就是這個才是宿世的善因,這才能說是因爲宿世的善因,全無有修行,只要臨命終發願,或者是聽到佛名,你就能成就。現在下面說:【若將臨命終,無間十念猛利】你現在若是將臨命終十念猛利,認真來念佛,【善行是別時意者,】別是旁邊寫個:宿世,是因爲宿世修行至今,所以臨命終十念才能往生。意者,若是這種意思,【幾許誤哉。】這樣會誤了許許多多衆生。意思就是說:不管你前世有沒有善根;不管你有沒有聽到佛法;不管你有沒有發願,過去有多少惡業全部不管,十念必定成就,不是生生世世修來,不須種生生世世的善根,不必要你前世有發願、有結善緣,完全不用,只要你此刻聽到佛法,肯往生極樂世界,不管你生生世世有沒有善根、十念你就能往生,所以那個“別時”就是宿世的意思。不能把念十句即往生,當作是因爲宿世有善根,臨命終十念才能往生,不是!不須這樣,不須這樣,只要今生聞佛名號,不論宿世有無善根、有沒有發願,決定往生!這樣解釋了解嗎?意思就是說:我們今天要有決定心。【願諸行者深思此理,】希望諸位修行人好好深入思惟這個道理,【自牢其心莫信異見,】這一句太重要了!“自牢其心”,你要堅固自己的心。我今天聽到淨土法門之後,我今天聽到師父所講的,我今天要將我的生命完全犧牲在念佛,將我生命全部貢獻給叁寶,我一生當中絕對不改變念佛的念頭,不…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