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道理】这就道理三种来比较何者是轻或重,意思就是说,轻重是不一定的,也不在时间的久或近,多或少。意思就是说:无始劫以来虽然所造的恶业很重,这是你说的;临命终十念是轻,这也是你说的,他现在就说了,轻与重不可以这样比较的。譬如一间房子很黑暗,一千年都不曾有光明,刹那之间点亮灯火,一下子就变得光明了;而不能说一千年当中,这间房子都不曾光亮,虽然现在点燃灯火,不过它已经暗了一千年,要经过一千年才会光明。不会这样,灯一点燃即能现光明。这就是说我们心的问题,心的问题。所以下面就是要说,临命终时,不论你有多大的恶业,临命终十念决定往生的道理给你听,要让你有信心,所以我看了第八疑问,实在是佩服祖师的厉害,智者大师实在很厉害,很厉害!厉害到众生所怀疑的他都问出来了,确实很厉害!从前我也有这样疑问,刚好看到这段就解答了,并不是以造业之轻重来论。有些人稍微一些事情就自卑,不是慈悲哦,是自卑:我不能往生了,我过去恶业、坏事做太多了,佛不会接引我了,我做梦也不曾梦见佛。你来看看下面的答案,【三种较量轻重不定,不在时节久近多少。】不在时间久近、多少。【云何为三?一者在心,二者在缘,三者在决定。】这句“决定”才是厉害!决定的意思就是绝对不怀疑,你百年之后临命终时,你只要保持安详,你要常常想:我不论有多大的恶业,佛都有说过(十念往生),我对佛有信心,我我决定能往生!所以在座诸位,你不要常常说:我恶业太多了,我不能往生了,我破戒、我犯戒;我过去玩了许多女人、又酗酒,我又杀过人,坏事做了很多。或是有些人会想:我家境贫穷不得已去接客,造了一些不清净的业,我心里觉得很罪恶,我不清净,我都不敢见到师父。都不要这么想,完全要放下!你不能因疑成障,因为怀疑你的罪恶很重而变成障碍。这在很久以前祖师大德就有这样说过,佛一直想要接引你,你自己却一直拒绝。佛一手垂下来说:“上来啊!上来啊!”你就摇摇手:“佛啊!我的业障很重,你不用来接引我了!”佛说:“不要紧,不要紧!把你的手伸上来,只要把你的手给我,我就拉你上莲花台。”“不用了啦!不好意思啦!我从前都接日本客、美国客,我是很肮脏的。”佛说:“不管你接过多少客人,来到我的世界都能清净,全都不要紧!”我们的手始终不愿伸向佛,不肯啊,自己一直自卑地摇摇手:不要啦,我没办法,我自己的业障太重了。这样岂会是佛的问题呢?根本是我们自己的问题。这样,我们就具足了心、缘、决定。
下面:【在心者,造罪之时,从自虚妄颠倒生。】就是说你在造恶业时,是因为无明颠倒所产生了贪、嗔、痴;念佛就不同了,【念佛者,】念佛是【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。】造业是虚妄的,念佛是实在的。【一虚一实岂得相比?】虚妄是无实体的,遇到实在的一击就粉碎了,虚妄的东西遇到实在的一击就粉碎了,佛号念念相续,虚妄之业就消失了,这怎么能相比呢?意思就是说:我们造业是虚妄的,念佛是实在的,这才是我们本性的东西,你不要怀疑,这就是我们的心在造罪时是因为虚妄;而念佛不是虚妄,念佛是清净本性自性之佛,也是他方阿弥陀佛的加被力,这是实在的。所以业是虚妄颠倒而生,佛是实实在在自性的功德,一者是虚无,一者是真实的,怎可能无法消除呢?【譬如万年暗室,日光暂至而暗顿灭,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?】意思就是说:一万年的暗室,一万年当中不曾有灯光,只要日光一照射,黑暗立刻就消失了,怎能说因为它长时黑暗而无法光明呢?譬如说:太阳公公!这间暗室已经一万年不曾见过阳光了。太阳说:不要紧!不要紧!只要我一照射它就变光明了。没办法啦!它一万年都处于黑暗,你能把它照亮吗?会有这种情形吗?这个比喻听懂了吗?这个比喻就是说不论是多么黑暗,只要阳光一照,光明立现!意思就是说:不论你造多少恶业,这是指过去哦,你可不要听到这样又继续去造恶了。既然师父这样说了,那没关系,可以拼命造业了,临命终才来念佛就行了。那是指没听到佛法的人不明白,既然听到就不能再造业了。所以就是说:不因为长时黑暗,阳光照射时就不肯灭,没有这种事。
【在缘者,造罪之时,】也就是在造罪的时候,【从虚妄痴暗心,】痴暗就是愚痴,暗就是没有智慧。虚妄愚痴、无智慧之心,攀【缘虚妄境界颠倒生。】背觉合尘。【念佛之心,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,缘无上菩提心生。】一心而生,所以【一真一伪】一者是真,一者是虚伪的,【岂得相比?】下面就回答了:【譬如有人被毒箭,中箭深毒渗伤肌破骨。】箭极深入,毒很凄惨,伤害肌肤,破坏骨头,【一闻灭除药鼓(喻本觉真境),】药的蛊毒,中国大陆的药是很厉害的。【即箭出毒除,】就是说把箭拔出来涂上药物,污秽之物就能除去,毒药就能除去。意思就是说:众生虚妄颠倒,就像中毒一样,中了箭毒一样,一听到清净的佛号,就像药物灭除毒药,得到灵药,一刹那间毒药就解除了。【岂以箭深毒渗】岂以箭射得深、毒药之害很凄惨,【而不肯出也?】不可能!
第三、【在决定者,造罪之时,以有间心】,有间断,那个不是“闲”,那个“闲”是错的,间断。【有后心也。】有后心就是有空档。你在造罪、造业时,是断断续续的,临命终时就不同了,我们念佛时是以无间心,是没有间断的,临命终十念往生。所以平时就要专、不间断,无间心,无后心,就是说没有间断,没有后心就是没有想到其他的后面的念头,只知道现在的一个念头叫做阿弥陀佛,没有想到一秒后的事情、明天的事情,统统没有想叫做无后心。无后心就是没有将来的妄想心;没有将来的盼望心,就是当下这一念没有间断,念佛心!【念佛之时,以无间心无后心,】无后心就是没有将来虚妄、盼望之心,也就是没有第二个念头。【遂即舍命,】临命终时舍离身命,【善心猛利】因为临命终念佛之力太强,太有力量了,【是以即生。】这样就决定往生了!下面说:【譬如十围之索千夫不制,童子挥剑须臾两分。】这是什么意思呢?譬如说有十层绳子,“十围之索”,这个“索”就更绳索。把十条绳子打结绑在一起这样算是很牢固了,“千夫不制”,叫一千人往左边右边拉,也拉不断。这条绳索叫一千人来拉也拉不断,因为绳索有十层。在这里就做比喻了:“童子挥剑,须臾两分”,叫一个小孩子拿把剑来往中间一砍,刹那之间这条绳索就分成两半了。意思就是说:不论你的业有多重,只要有方法,不论你多麻烦,只要你有方法,就是要有智慧心。所以我常常告诉诸位:要有本性的功夫。我们在八月十一;现在刊成八月初十,很奇怪,佛教新闻一下刊登八月十一,一下子刊登八月初十,我要讲演《顿悟无生般若颂》。十月十九、二十、二十一,凤山佛教莲社煮云法师往生的纪念,纪念煮云法师举办演讲,我要讲演《大珠和尚顿悟入道要门论》。为什么要讲本性的东西呢?因为非常重要。从前专门讲故事,现在要专门讲本性了。因为你们的根基渐渐成熟了,渐渐成熟了,所以要愈讲愈有水准,愈有程度。我们高雄以后是台湾省佛法最兴盛、水准最高之处,我是希望这样,所以要定本性的东西。不知道是八月初十或十一,我再问看看,不是初十就是十一。第一次是刊登十一号,我说星期六研讨班要上课,这一期又刊登成初十,到底是初十或十一我也分不清楚,所以我还会再问看看。八月十号或者是十一号,要讲《顿悟无生般若颂》,来听听看就知道功力到那里。所以说要断烦恼就在刹那之间而已,你无始劫以来会造恶业,就是因为对本性不了解,否则贪嗔痴一刹那就化消了。过去与别人都合不来,听经闻法一久,与大家都合得来了,那有学佛是愈学愈退步的呢?从前还未学佛前看大家都不好,学佛之后人人都好,这就是有进步。从前还没有学佛是人人好,学佛之后认为大家都不对,这样愈学愈退步了。像我现在就是人人好,都是人人好——我现在看到信徒,不论信徒有没有顶礼,我都会说:“阿弥陀佛!阿弥陀佛!很好、很好!来吃饭,一起去吃饭!”我都对他们很好。众生,没办法啊,你若是眼睛不看他,出去又会诽谤你了,说我架子大:现在是大法师了,饭煮好了也不会招呼我去吃饭。所以大家来我都请他们去吃饭,辛苦的是吴太太,又不是我,都是美慧和吴太太在煮的。我都对众生很好,对他们很好就会拿红包出来,我就负责收起来,也是拿去做功德啊,是拿去做功德的,我一个人怎么花得完。对不对?又不是要吓死人。所以我们现在学得很圆满、有智慧、人人好,尤其我们道场有一个好处——不讲是非、不听是非、不传是非,很平静、很清凉。我们也不要去听,别人要告诉我们,我们也不要去听,别人要在这里讲是非,你就阻止他:师父不让人讲是非。所以来这里修行的人,大家都很有欢喜心,来这里很清净、很安详,就像一家人一样,一起吃、一起住、一起睡(众笑),大家在讲堂,男众睡一边、女人睡一边。所以说这算一个大家庭,这种气氛很好,我很喜欢这种和平生活的日子,我很喜欢非常祥和的团体,我不喜欢分小党派、小派系。所以我这里的徒弟,我就规定他们:在我还未阖眼以前,所有皈依的徒弟都不属于你们,都是写慧律法师。你们不晓得,若是剃度之后就让他们各自收徒弟,那就不得了了!我住过太多道场了,若是让各人收徒弟,信徒若是拿一包水果来,就很怕人看见(师父学别人小声说话的样子):“师父你拿去吃,不要告诉别人哦!”只顾自己的师父,不顾别的师父。所以我这里不能这样,不会让各人收徒弟,所有的徒弟都属于慧律法师。听懂了吗?完全统一。再来,这里的徒弟若是出去为人诵经,譬如要为人开光,那天要诵《普门品》、《大悲咒》,一出门三个出家人,一个供养两千元,钱都…
《净土十疑论讲记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