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要想盡辦法,看你是買錄音帶、或是播放錄影帶。你若是公司老板,員工吃午餐時,也可以播放一卷讓他們聽聽看,若是有二十人在吃飯,能讓叁個入門也好、度兩個人也好,你就功德無量!所以說度一百人比自己更精進,就像觀世音;度一千人比自己更精進,就像是阿彌陀佛。我們度一個人有一個的功德。度叁個人有叁個的功德,你也不用對他多說,我就是拿錄音帶借你聽,他若是能入門,不得了了,救了他一條命,也許他本想自殺,聽到師父的錄音帶,因此救了他一條命也說不定,這樣你就是:救人一命,勝造七級浮屠,浮屠就是塔,救人一命,比蓋七層塔的功德更大。所以說要依方便門,想盡辦法。你若是有能力就要先度家人,目的是這樣,我都勸我這裏的徒弟——在家及出家的徒弟:先度你的家人,假使無法度家人,那就隨緣,有時家人反而難度,反而難度。像我回去時有一些親戚,譬如舅舅、叔叔就會說:這個小子真看不出來,小時候看他穿開裆褲到大,現在竟然做大法師了!他從小的那個觀念還在。所以說:成道不還鄉,還鄉道不香。成道不還鄉,就是他因爲開悟證得本性,他不還鄉度衆生,還鄉道不香,他若是回去故鄉,想度故鄉的衆生也度不了,因爲大家從小看著你長大,對不對?你去對他們講經;他會說:這小子能講什麼經?他的觀念始終就是這樣,所以:成道不還鄉,還鄉道不香。所以我現在都沒有回去雲林縣(雲林縣是慧律法師的家鄉)講經就是這樣:成道不還鄉,還鄉道不香。雲林縣的信徒常打電話來:怎麼不回來度自己雲林縣的鄉親?有啦,我回去講過一次,叁十幾個人來聽(衆笑,因聽衆人數太少),叁十幾個聽衆中,其中有兩人是專門在爲人誦經的,在家人爲人誦經賺紅包,我在講經當中我就告訴他:在家人千萬盡量不要披出家人的袈裟,誦經之後拿人紅包,這就叫做“僞造沙門”,當下十八(層)地獄,求出無期。我就轉頭寫在黑板上:“僞造沙門”。他在後面就……(師父學那人滿臉憤怒地用手指點指師父的樣子)一直盯著我看,馬上就不聽出去了,不想聽離開了。我與其用兩小時講給那兩、叁十人聽,我不會去講給兩、叁萬人聽嗎?你們不曾講過會計學叫做邊際效用嗎?這種講經能收到效果嗎?所以說各人的想法不同。所以依慈悲門,拔一切衆生苦,遠離無安衆生心。依方便門,【當憐愍一切衆生欲與其樂,遠離恭敬供養自身心故。】這就是指弘法的人,你在度衆生不是爲了別人的恭敬,也不是爲了供養才來弘法利生、悲憫衆生,這句話差不多是專指出家人來說居多。遠離恭敬供養,意思就是說:我講經結束我就馬上離開,你供養隨緣,我也不會要求你要多少,我也不會開口跟你要多少。所以說我們這裏要發心出家的徒弟,以後若是弘法利生,不貪求人家的恭敬,不求人家的供養,隨緣,隨緣就好。若是有供養,身上所有東西盡量施舍出去,百年之後總是一場空,盡早施舍就盡早做功德,菩提道往生的資糧就能盡早得到。
【若能遠叁種菩提障,則得叁種順菩提法:
一者無染清淨心,不爲自身求諸樂故。】菩提,菩提就是覺悟;本性就是清淨。所以無汙染,無汙染就是不爲名、不爲利,不爲財、不爲名、不爲利、不爲色,【菩提是無染清淨處,若爲自身求樂,】若是爲了自己,我今天度衆生就是希望別人恭敬;我今天講經就要求你要多少供養我,要多少我才願意來講經,這就是汙染心,就會障菩提門,【即染身心障菩提門,是故無染清淨心,是順菩提門。
二者安清淨心,】我們【爲拔衆生苦故。菩提心是安隱一切衆生清淨處,若不作心拔一切衆生,令離生死苦,即違菩提門。是故安清淨心,是順菩提門。】
有些人非但不安清淨心,甚至壞衆生的清淨心。有些人跟上惡知識,有多淒慘你知道嗎?他現在來講堂聽經一段時間了;而人就是很奇怪,聽人家講就好奇想去聽。每個法師講經都想去聽一聽,忽然去聽到一個在家居士,這個人也是初學者,要去求法的是個初學者,而那個在家居士已經修二、叁十年了,這初學者就開始吃素,來聽慧律法師講經,然後就去向那個在家居士請教:“我想修行,要求念佛,慧律法師教我要吃素、要念佛,臨命終就能往生極樂世界,要好好念《大悲咒》、《往生咒》,做早課、晚課,菩薩!您看怎麼樣呢?”“啊?這樣就想上西天?我吃素叁十幾年了,我還不敢說我會往生,你吃不到幾把青菜就想上西天?(自不量力)!”這盆冷水一潑,信心全退失盡了。人家吃素叁十幾年了,也不敢說想往生,像我才開始而已,我怎麼敢奢望往生呢?他沒有看到十念就往生極樂世界。所以你說參訪是有好也有壞。
古人在參訪是經教通達、不會迷惑了,所以他出去參訪時,他才不會顛倒,才不會走錯路。而現代人的“參訪”是不懂跑去問人,結果是一人一種意見,參到最後就亂了!現代人的參訪與古人的參訪不同,古人的參訪叫做印證,印證我的心地功夫,是不是真正開悟了,這才叫做參,我已經證悟相當的功夫,我出去雲遊,求證我的觀念是不是正確,那才叫做參。現在人不是叫做參,他是遇到每個人就問,問得太多反而昏頭轉向,枉費他來講堂修行,修得很精進,聽師父講經非常歡喜,出去一下子不到兩個月就全退轉了,退轉了。沒辦法,業障深重。
所以說我們要安清淨心,就是安穩衆生的清淨心,你要告訴他:你決定往生,你要有很大的信心,要記得!要記得!不論股票會漲、不論股票會跌,我就是要往生!
從前是說:“海水會枯,石頭會爛”。因此我也常常告訴諸位:你們在座菩薩,我們若是感覺講堂不錯,覺得師父講的法確實是正法,你就好好地安住,知道嗎?好好安住;像無頭蒼蠅一樣到處追逐這不是辦法,追逐到最後只有頭破血流。有一點我可以向你拍胸脯,蓋章加保證,若是要論修行,我沒有修行,我很慚愧,我跟不上大家,你們有做早課、晚課,我有時候還睡到六點,很慚愧,我沒有修行;但若是要論師父的知見,論我的見解、教理、知見,可以蓋章加保證,保證不會對你們講錯,你們相不相信,保證不會講錯!(衆熱烈鼓掌)所以說修行我比不上你們,我很慚愧,所以我每天都吃稀飯就是這樣,慚愧,吃稀飯。論修行我不敢跟你們比,若是要論知見、經教方面、智慧方面,差不多啦,也不能太驕傲,太驕傲人家會說:你這樣有謙虛嗎?你還是很驕傲啊。不能這樣,是相當可以,不會講錯路線。所以說要安住、要安住。
在座諸位!若是覺得講堂蓋得不錯,光線充足、又有善知識,師父的知見又正確,還有冷氣可以吹,那就這樣決定了,就選擇這一間了,這間若是在講經每次都來聽,這樣就能安住。以後等你成熟智慧,自己已經能夠判斷是非了,出去參訪,那個人是正是邪,你都能清清楚楚,你就不會被“拐走”了,騙不了你!
【叁者樂清淨心,欲令一切衆生得大菩提涅槃故。】樂清淨心,那一句不能讀作樂lè清淨心,臺語要讀作yào清淨心。就是歡喜得到清淨心的人,欲令一切衆生得到大菩提、大覺悟。涅槃,就是不生不滅。【菩提涅槃是畢竟常樂處,若不作心令一切衆生得畢竟常樂,即遮菩提門。】把筆拿起來,遮,就是障、止的意思,樂,以爲歡喜的意思。障菩提門,止,停止,那麼你的菩提門,覺悟就停止了。
【此菩提因何而得?要因生淨土】要如何才能生淨土?【常不離佛,得無生忍已,于生死國中救苦衆生。】在座諸位!你要盡你的力量去度你家裏的衆生,要買錄音帶給別人聽、要拿佛書給別人看,勸他來共修、勸他來聽經。他若是因爲來聽師父講經而能入門,那麼你就救了一個衆生,你有無量無邊的功德。雖然你不會講,但是我鼓勵他來聽經,請師父度他總是可以吧。要救苦衆生,【悲智內融】,要有慈悲心,慈悲心還要運用智慧,不能光有慈悲,沒有智慧的慈悲是愚癡。【定而常用自在無礙,】在安定,心在定中,常用就是妙有、妙用。妙用現前,定而常用,心有定力,而且智慧常常産生妙用。自在無礙,【即菩提心。此是願生之意。】願生西方極樂世界之意。
【二、明欣心願求者,希心起想】希心,就是難得希有,淨土法門難得希有,我經過百千無量劫生死六道輪回,今生今世我聽到淨土法門,我絕對不放他幹休,阿彌陀佛你要准備好,我要把你纏得走投無路,纏到你不來接引我往生也不行!要發這種稀有心。【緣彌陀佛,若法身若報身等,金色光明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中八萬四千好,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,常照法界攝取念佛衆生。】這在前面就說過了。【又觀彼淨土七寶莊嚴】金、銀、琉璃、琥珀、珍珠、(砗磲、)瑪瑙,莊嚴【妙樂等】等【,備如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十六觀等。】《無量壽經》與《十六觀經》中都有說到,等等都有說到西方極樂世界的好處。【常行念佛叁昧,】要常常念佛,一心念佛,念時聽得清清楚楚,每一念出來都是:我決定往生極樂世界。“九牛不挽”,九只牛在後面也挽回不了你,叫做九牛不挽之力。所以說:【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,】要布施、要持戒、要好好修行,一切善行,【悉已回施一切衆生,】所以:普願一切諸有情,速往無量光佛刹。就是這樣回向,【同生彼國,決定得生。】決定往生。【此謂欣願門也。】
《淨土十疑論》,這就是智者大師所作的。
【淨土十疑論後序】
【宋左宣義郎陳瓘述】
後序就是宋朝左宣義郎,這就是一種官職,宋朝一種官職的名稱。陳瓘(guàn)述,陳瓘就是一個人。宋左宣義郎陳瓘述,宋朝有一個左宣義郎,在我來想這應該是一種官職才對,是當官的一種官職,因爲我們不是要研究這個,所以不需要去探討。就是說有一個這樣子的人,當這個官的,…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