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净土十疑论讲记(1990年)▪P23

  ..续本文上一页要想尽办法,看你是买录音带、或是播放录影带。你若是公司老板,员工吃午餐时,也可以播放一卷让他们听听看,若是有二十人在吃饭,能让三个入门也好、度两个人也好,你就功德无量!所以说度一百人比自己更精进,就像观世音;度一千人比自己更精进,就像是阿弥陀佛。我们度一个人有一个的功德。度三个人有三个的功德,你也不用对他多说,我就是拿录音带借你听,他若是能入门,不得了了,救了他一条命,也许他本想自杀,听到师父的录音带,因此救了他一条命也说不定,这样你就是:救人一命,胜造七级浮屠,浮屠就是塔,救人一命,比盖七层塔的功德更大。所以说要依方便门,想尽办法。你若是有能力就要先度家人,目的是这样,我都劝我这里的徒弟——在家及出家的徒弟:先度你的家人,假使无法度家人,那就随缘,有时家人反而难度,反而难度。像我回去时有一些亲戚,譬如舅舅、叔叔就会说:这个小子真看不出来,小时候看他穿开裆裤到大,现在竟然做大法师了!他从小的那个观念还在。所以说:成道不还乡,还乡道不香。成道不还乡,就是他因为开悟证得本性,他不还乡度众生,还乡道不香,他若是回去故乡,想度故乡的众生也度不了,因为大家从小看着你长大,对不对?你去对他们讲经;他会说:这小子能讲什么经?他的观念始终就是这样,所以:成道不还乡,还乡道不香。所以我现在都没有回去云林县(云林县是慧律法师的家乡)讲经就是这样:成道不还乡,还乡道不香。云林县的信徒常打电话来:怎么不回来度自己云林县的乡亲?有啦,我回去讲过一次,三十几个人来听(众笑,因听众人数太少),三十几个听众中,其中有两人是专门在为人诵经的,在家人为人诵经赚红包,我在讲经当中我就告诉他:在家人千万尽量不要披出家人的袈裟,诵经之后拿人红包,这就叫做“伪造沙门”,当下十八(层)地狱,求出无期。我就转头写在黑板上:“伪造沙门”。他在后面就……(师父学那人满脸愤怒地用手指点指师父的样子)一直盯着我看,马上就不听出去了,不想听离开了。我与其用两小时讲给那两、三十人听,我不会去讲给两、三万人听吗?你们不曾讲过会计学叫做边际效用吗?这种讲经能收到效果吗?所以说各人的想法不同。所以依慈悲门,拔一切众生苦,远离无安众生心。依方便门,【当怜愍一切众生欲与其乐,远离恭敬供养自身心故。】这就是指弘法的人,你在度众生不是为了别人的恭敬,也不是为了供养才来弘法利生、悲悯众生,这句话差不多是专指出家人来说居多。远离恭敬供养,意思就是说:我讲经结束我就马上离开,你供养随缘,我也不会要求你要多少,我也不会开口跟你要多少。所以说我们这里要发心出家的徒弟,以后若是弘法利生,不贪求人家的恭敬,不求人家的供养,随缘,随缘就好。若是有供养,身上所有东西尽量施舍出去,百年之后总是一场空,尽早施舍就尽早做功德,菩提道往生的资粮就能尽早得到。

  【若能远三种菩提障,则得三种顺菩提法:

  一者无染清净心,不为自身求诸乐故。】菩提,菩提就是觉悟;本性就是清净。所以无污染,无污染就是不为名、不为利,不为财、不为名、不为利、不为色,【菩提是无染清净处,若为自身求乐,】若是为了自己,我今天度众生就是希望别人恭敬;我今天讲经就要求你要多少供养我,要多少我才愿意来讲经,这就是污染心,就会障菩提门,【即染身心障菩提门,是故无染清净心,是顺菩提门。

  二者安清净心,】我们【为拔众生苦故。菩提心是安隐一切众生清净处,若不作心拔一切众生,令离生死苦,即违菩提门。是故安清净心,是顺菩提门。】

  有些人非但不安清净心,甚至坏众生的清净心。有些人跟上恶知识,有多凄惨你知道吗?他现在来讲堂听经一段时间了;而人就是很奇怪,听人家讲就好奇想去听。每个法师讲经都想去听一听,忽然去听到一个在家居士,这个人也是初学者,要去求法的是个初学者,而那个在家居士已经修二、三十年了,这初学者就开始吃素,来听慧律法师讲经,然后就去向那个在家居士请教:“我想修行,要求念佛,慧律法师教我要吃素、要念佛,临命终就能往生极乐世界,要好好念《大悲咒》、《往生咒》,做早课、晚课,菩萨!您看怎么样呢?”“啊?这样就想上西天?我吃素三十几年了,我还不敢说我会往生,你吃不到几把青菜就想上西天?(自不量力)!”这盆冷水一泼,信心全退失尽了。人家吃素三十几年了,也不敢说想往生,像我才开始而已,我怎么敢奢望往生呢?他没有看到十念就往生极乐世界。所以你说参访是有好也有坏。

  古人在参访是经教通达、不会迷惑了,所以他出去参访时,他才不会颠倒,才不会走错路。而现代人的“参访”是不懂跑去问人,结果是一人一种意见,参到最后就乱了!现代人的参访与古人的参访不同,古人的参访叫做印证,印证我的心地功夫,是不是真正开悟了,这才叫做参,我已经证悟相当的功夫,我出去云游,求证我的观念是不是正确,那才叫做参。现在人不是叫做参,他是遇到每个人就问,问得太多反而昏头转向,枉费他来讲堂修行,修得很精进,听师父讲经非常欢喜,出去一下子不到两个月就全退转了,退转了。没办法,业障深重。

  所以说我们要安清净心,就是安稳众生的清净心,你要告诉他:你决定往生,你要有很大的信心,要记得!要记得!不论股票会涨、不论股票会跌,我就是要往生!

  从前是说:“海水会枯,石头会烂”。因此我也常常告诉诸位:你们在座菩萨,我们若是感觉讲堂不错,觉得师父讲的法确实是正法,你就好好地安住,知道吗?好好安住;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追逐这不是办法,追逐到最后只有头破血流。有一点我可以向你拍胸脯,盖章加保证,若是要论修行,我没有修行,我很惭愧,我跟不上大家,你们有做早课、晚课,我有时候还睡到六点,很惭愧,我没有修行;但若是要论师父的知见,论我的见解、教理、知见,可以盖章加保证,保证不会对你们讲错,你们相不相信,保证不会讲错!(众热烈鼓掌)所以说修行我比不上你们,我很惭愧,所以我每天都吃稀饭就是这样,惭愧,吃稀饭。论修行我不敢跟你们比,若是要论知见、经教方面、智慧方面,差不多啦,也不能太骄傲,太骄傲人家会说:你这样有谦虚吗?你还是很骄傲啊。不能这样,是相当可以,不会讲错路线。所以说要安住、要安住。

  在座诸位!若是觉得讲堂盖得不错,光线充足、又有善知识,师父的知见又正确,还有冷气可以吹,那就这样决定了,就选择这一间了,这间若是在讲经每次都来听,这样就能安住。以后等你成熟智慧,自己已经能够判断是非了,出去参访,那个人是正是邪,你都能清清楚楚,你就不会被“拐走”了,骗不了你!

  【三者乐清净心,欲令一切众生得大菩提涅槃故。】乐清净心,那一句不能读作乐lè清净心,台语要读作yào清净心。就是欢喜得到清净心的人,欲令一切众生得到大菩提、大觉悟。涅槃,就是不生不灭。【菩提涅槃是毕竟常乐处,若不作心令一切众生得毕竟常乐,即遮菩提门。】把笔拿起来,遮,就是障、止的意思,乐,以为欢喜的意思。障菩提门,止,停止,那么你的菩提门,觉悟就停止了。

  【此菩提因何而得?要因生净土】要如何才能生净土?【常不离佛,得无生忍已,于生死国中救苦众生。】在座诸位!你要尽你的力量去度你家里的众生,要买录音带给别人听、要拿佛书给别人看,劝他来共修、劝他来听经。他若是因为来听师父讲经而能入门,那么你就救了一个众生,你有无量无边的功德。虽然你不会讲,但是我鼓励他来听经,请师父度他总是可以吧。要救苦众生,【悲智内融】,要有慈悲心,慈悲心还要运用智慧,不能光有慈悲,没有智慧的慈悲是愚痴。【定而常用自在无碍,】在安定,心在定中,常用就是妙有、妙用。妙用现前,定而常用,心有定力,而且智慧常常产生妙用。自在无碍,【即菩提心。此是愿生之意。】愿生西方极乐世界之意。

  【二、明欣心愿求者,希心起想】希心,就是难得希有,净土法门难得希有,我经过百千无量劫生死六道轮回,今生今世我听到净土法门,我绝对不放他干休,阿弥陀佛你要准备好,我要把你缠得走投无路,缠到你不来接引我往生也不行!要发这种稀有心。【缘弥陀佛,若法身若报身等,金色光明八万四千相,一一相中八万四千好,一一好放八万四千光明,常照法界摄取念佛众生。】这在前面就说过了。【又观彼净土七宝庄严】金、银、琉璃、琥珀、珍珠、(砗磲、)玛瑙,庄严【妙乐等】等【,备如《无量寿经》、《观经》十六观等。】《无量寿经》与《十六观经》中都有说到,等等都有说到西方极乐世界的好处。【常行念佛三昧,】要常常念佛,一心念佛,念时听得清清楚楚,每一念出来都是:我决定往生极乐世界。“九牛不挽”,九只牛在后面也挽回不了你,叫做九牛不挽之力。所以说:【及施戒修等一切善行,】要布施、要持戒、要好好修行,一切善行,【悉已回施一切众生,】所以:普愿一切诸有情,速往无量光佛刹。就是这样回向,【同生彼国,决定得生。】决定往生。【此谓欣愿门也。】

  《净土十疑论》,这就是智者大师所作的。

  

【净土十疑论后序】

  

  

【宋左宣义郎陈瓘述】

  

  后序就是宋朝左宣义郎,这就是一种官职,宋朝一种官职的名称。陈瓘(guàn)述,陈瓘就是一个人。宋左宣义郎陈瓘述,宋朝有一个左宣义郎,在我来想这应该是一种官职才对,是当官的一种官职,因为我们不是要研究这个,所以不需要去探讨。就是说有一个这样子的人,当这个官的,…

《净土十疑论讲记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