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淨土十疑論講記(1990年)▪P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天有一個肉身,你們大家都稱我:“慧律法師”,叁十六年前,我這個肉體在哪裏呢?沒有啊!此時有有也是暫時的,當下就是空。分析我這個身體也是四大皆空——地、水、火、風,地就是固體,水就是液體,火就是溫度,風就是呼吸。世間人說成財、色、酒、氣,這不對!這是外行人所說的,四大不是財、色、酒、氣,是地、水、火、風,地就是固體,水就是液體,風就是呼吸,火就是溫度。我們的身體除了這四種,沒有第五種東西,所以當下觀四大皆空,不必等到百年之後說我死了才是空,當下這個身體就是假相,虛妄的東西,虛妄的東西。下面又說:【非謂因緣生外,別有不生不滅。】意思就是說:因緣就是條件所生法,也不是因緣生之外,另有一個不生不滅。諸位看這裏,(師父舉起毛巾)這是一條毛巾,毛巾有什麼用途呢?它可以擦臉,剛好滿熱的。譬如這條毛巾,並非離開這條毛巾有空性,這條毛巾當下分析起來,這就是因緣和合,當下就是空。空不是否認,是超越的意思。空就是“有”的觀念,透視它是無常的,而超越不執著它名爲空。所以空就是“有”加“無”,你說“有”,但是它本來就是“無”;你說“無”,但是它又是“有”,空的思想就是這麼偉大!所以當下就是空性,不是離開這個毛巾,另外有一個不生不滅的東西,因爲本來當下即是緣起,就是不生不滅的東西。所以說不是因緣生外別有不生不滅。【亦非不求生淨土,喚作無生。】也不是說我不求往生淨土西方極樂世界,這樣就叫做無生。這樣還是生,生在哪裏呢?生在娑婆世界。

  【爲此《中論》偈雲】《中論》就是《中觀論》,專門談中觀的。【:“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】“因緣所生”,世界皆是因緣所生,包括我們的肉體,包括一切山河大地、樓房、車子都是因緣。“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”,我在此時當下言說,當下就是空,我說即是空,意思就是說:用任何語言去形容都是假相,當下就是空,用任何語言、形容詞去形容,當下就是空。【亦名爲假名,】也可以說這就是假名。這就是麥克風、這是毛巾,你一定要爲它取個名字。人也要有假名,人若是沒有假名,聽經的人那麼多,你只說:叫那個人來。“那個”是指誰呢?你叫:那個!那個是什麼人?沒有名字啊,你叫了老半天到底要叫誰呢?所以名字雖然是假的,但是能讓我們找到真人。知道嗎?佛法的名詞雖然是假名,但是能讓我們找到本性,文字般若當下即是實相。了解嗎?所以說:因緣所生法,我說即是空,亦名爲假名,【亦名中道義。”】中道就是不偏空、不偏有,當下不壞假名,當體即空,亦名中道義,中道就是中庸、不偏的意思。

  【又雲:“諸法不自生,亦不從他生,不共不無因,是故知無生。】這句話的解釋很不簡單!“諸法不自生”,譬如說這個毛巾有沒有原因啊?有原因啊,當然有原因,所以說諸法不自生,沒有無緣無故就産生的,絕對不會無緣無故就産生。“亦不從他生”,也不是就著別的力量而生,它是藉著因緣,但是因緣當體就是空。所以“亦不從他生”,意思就是說:不自生,不是沒有原因自己就産生了,無緣無故自己就産生了。“亦不從他生”,也不是因爲某一種力量把它變化出來的,別種力量把它變化出來的。“不共不無因”,不共生就是說不是混合,不無因,也不能說沒有原因。“是故知無生”,這一句比較不容易了解,它的意思舉一個例子來說。譬如說這個,我們說:“因緣法”,是方便法;現在要說:“無生”,這個就更深了。說無生就更深了,“諸法不自生”,簡單來說就是說:你講這個毛巾,它不能自己跑出來,“亦不從他生”,也不可能藉著某一種力量加持之後而産生,因爲別種力量當下也是空,當下也是空,雖然它明明有,但是別種力量也是空。“不共不無因”,也不是共生,和合而生的。因爲現在是解釋“無生”,不是解釋“因緣”,意思就是因緣當下就是空性,諸位念頭要轉一下,剛才解釋的是因緣法,有條件的;現在的意思是說:條件當下就是空,條件當下就是空。所以說:“不共不無因”。譬如說藉著機械,機械這因緣也是空;藉著人工,人工當下也是空,叫做共生。知道嗎?藉著種種力量而生,叫不共。雖然藉著某一種力量和合而生,但是每一種力量都是空性。不無因,也不能說它是沒有原因,簡單講就是“無生”,簡單講就是“緣起性空”。緣起但是當下就是空性的,空性當下就是緣起。所以緣起是站在事相上,以你見到的東西來解釋,所以有動態的東西。若是無生,是站在自性當體即空。所以說:諸法不自生就是空;亦不從他生也是空;不共也是空,不無因也是空,句句都是無生。

  【又《維摩經》雲:“雖知諸佛國及與衆生空,而常修淨土教化諸群生。】雖然我們了解諸佛國土與一切衆生當下就是空,但是要不壞事相,要理事圓融,理事圓融。修行就是事相,理就是無生、空性。所以而常修淨土,而常修淨土,教化諸衆生,不能說一切無生,就教人不必求往生極樂世界,不能這樣說。

  【又雲:“譬如有人造立宮室。】譬如有人要建造宮殿、宮室。【若依空地,隨意無礙。】這就是有根據,有根據,事相上要有根據。若是有人要建造宮殿,若是依空地、空曠之處,隨意無礙;【若依虛空,終不能成。”】你在虛空中,要如何建造房子呢?不可能嘛!意思就是說,雖然諸佛所說之法是空性的,但是一定要不壞假名、不壞事相,不壞假名、不壞事相,所以事修理圓,事要修,理都能圓滿,就是于理圓,但是要事修。

  【諸佛說法,常依二谛。】“不壞假名”,把筆拿起來,二谛就是真谛講“空”,俗谛講“有”。“真”就是絕對、永遠的意思,也就是空;“俗”就是依照世俗而說“有”。所以二谛融通叁昧印,空、有圓融。“有”也不是“真有”,當下就是空;“空”也不是“斷滅”,當下就是“妙有”。所以說空有、真俗二谛,【不壞假名,而說諸法實相,】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,稱爲實相。無相,一切相皆是虛妄;無不相,不能破壞假名。所以說:佛說世界,即非世界,是名世界。佛說衆生,即非衆生,是名衆生。“佛說衆生,即非衆生”,因爲衆生當下就是空;“是名衆生”,因爲大家都說衆生,不得不立名爲衆生,是方便說,方便說,可是當下是空,這就稱爲實相。所以說“真”當下能不壞“假”,“假”當下不壞“真”。【智者熾然求生淨土,達生體不可得,即是真無生,】就是說有智慧的人,他趕緊、積極的。熾然就是急急忙忙地,很強烈的、堅定的、堅強的願力。熾然就是指他的願力很強,要趕緊求往生極樂世界。達生體不可得,知道要達到有一個東西來生是絕對不可能的,因爲當下就是無生,這才是真無生。意思就是:雖生淨土,而本性當下就是無生,雖生而無生。所以你們曾經讀過這一段嗎?“說生決定生,說去實不去。”說生,確確實實有往生極樂世界,說去,確確實實無去,因爲極樂世界也在我們本性中。所以說:智者熾然求生淨土,達生體不可得,生體不可得,當下就是無生,即是真無生。【此謂心淨故即】(即:)就是。【佛土淨。】愚者就是愚笨的人,【愚者爲生所縛,】被這個生的名相所束縛,【聞生即作生解,】他不知道生就是無生。【聞無生即作無生解。】聽到生就被生的觀念束縛,【不知生者即是無生,無生即是生,】就作生的解答、解釋。聽到無生,他就作無生的解答。他不了解生當下就是空性,就是無生;他也不了解無生當下就是生,就是妙有。把筆拿起來,“不知“生”者即是無生”,所以在“生”的旁邊寫個:“虛妄生,故無生。”“無生即是“生””,在“生”的旁邊寫個:妙有。無生當下具足妙有。無生當下具足妙有,所以就是生。生即是不生,不生即是生,這是藉著無生的觀念,融通空跟有的思想。【不達此理,】不了解這個道理的人,【橫相是非。】老是互相說是說非,橫相是非就是格格不入。【嗔他求生淨土,】就是發脾氣,別人求往生淨土,就罵人消極、迷信、自私自利,只想自己跑去極樂世界。很多人都是這樣。(有人問:)師父!你不會感覺你們出家人很自私嗎?我說:爲什麼說是自私?大家都要去極樂世界,誰要下地獄?誰要留在娑婆世界度衆生?我告訴他:往生極樂世界才有能力度衆生,留在娑婆世界一品惑不斷,怎麼有能力度衆生呢?所以常常有人恥笑我們修行人,說是消極、迷信、逃避現實,其實是太傻了,不明白道理。沒辦法啊!他沒有遇到善知識。你們就比較有福報,知道走進講堂來。(衆鼓掌)衆生實在沒辦法,我們在修行,他還誹謗你才是糟糕,又要恥笑你。他很可憐我們,我們也很可憐他。到底是我可憐你,還是你可憐我?是修行人可憐衆生沒有修行的人,還是沒有修行的人來恥笑修行人,誰笑誰還不知道!到臨命終全身顫抖時,他就會怕死、知道擔心了,叫天天不應、叫地地不靈了,對不對?一生的享受都消散了,全是空,隨業而轉。修行人就不一樣了,臨命終時快快樂樂地閉上眼睛回家去!對不對?太好了!太好了!所以說:嗔他求生淨土,【幾許誤哉?】人家求往生極樂世界,他還對人發脾氣,幾許誤哉?這是有多少的錯誤,這個有多大的錯誤啊!叫做:幾許誤哉?【此則是謗法罪人,邪見外道也。】這就是誹謗佛法的罪人,邊就是邪見、外道。意思就是說:誹謗我們求往生淨土的人,生嗔恨心,嗔恨我們求往生淨土,這就是邪知邪見。所以念佛求往生淨土,即是正知正見,正確的!絕對不用怕別人笑,所以念珠要常不離手,認真地念佛,認真地念佛。你要記得!念佛爲主,不是持咒爲主。一定要記住!《彌陀經》一定要念,《彌陀經》一定要念!每天至少晚課時念一遍,最好能念兩遍,早課、晚課。有些祖師大德《彌陀經》一天定七遍,或有人定叁遍,我們至少一天也要念一遍,不能只是念佛。那是對不識字,經典看不懂的人,…
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