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反驳了:你执著此,不求西方,你执著住在娑婆世界,住此,执著住在娑婆世界,不求往生西方,即是舍彼著此,也就是舍极乐世界著娑婆世界,这样你也同样是执著,你也是执著一定要住在娑婆世界。为什么?既然娑婆世界是空,西方极乐世界也是空,那你为什么不去西方极乐世界呢?意思就是说:你说我求往生极乐世界是执著,舍此求彼;那么你为什么一定要住在娑婆世界呢?你也是执著,你也是执著在娑婆世界,为什么要舍西方著娑婆世界呢?舍彼著此,舍彼,舍极乐世界著娑婆世界,此还成病,这也是有毛病,不中理也,这也没有道理,不合道理啊!我上次曾经说过,有一个修禅的人,自称已修到无男女相了,修到无男女相时,就跑来睡在大殿,随便往地上一躺就要睡觉,说他是“无所著”。睡在大殿是无所著,意思是说不睡大殿的人就执著了?话再说回来,你为什么非得执著睡在大殿才算不执著呢?大殿是拜佛的地方,你就一定要睡在大殿,这也算是执著。意思就和此例一样。所以简单来说就是说:你若是说我求往生西方是舍此求彼,舍娑婆求极乐,说这样不合道理;那么你执著住在娑婆世界,不求往生西方极乐世界,你也是舍彼(舍极乐世界)执著娑婆世界,你也是执著一边,你说我执著极乐世界,那你也是执著娑婆世界,都是一样,同样不合理啊,所以说不中理也,这也是不合理的。
【又转计云:】他现在就又改口说了。有一种人口才是很好的。【我亦不求生彼,亦不求生此者,则断灭见。】他又说:我既不求往生极乐世界,也不求住在娑婆世界,那么你要住在那里啊?他就说了:此是断灭见,那么你要住那里?断灭!这种根本是强词夺理。众生的业报重,若不是在娑婆世界,不然就是修行往生极乐世界,就是这两个地方,对不对?难道不是这样吗?现在你既不住娑婆世界,也不住极乐世界,那么你要住在哪里呢?这样就变成佛了,没有业了。没有业尽虚空、遍法界都是你的住处了。你不求生彼,不求生极乐世界;也不求生此,也不住在娑婆世界,不然你要住那里?这就是断见、断灭见。
故金刚般若上,【故《金刚般若经》云:“须菩提,汝若作是念,发阿耨菩提者,说诸法断灭相。莫作是念,何以故?发菩提心者,於法不说断灭相。”】所以说现在就是要解释不说断灭,说到断灭,《金刚经》有这样说:“须菩提,汝若作是念”,你若是作这种念头:“发阿耨”多罗三藐三“菩提者”,你若是发菩提心,“说诸法断灭相”。就是说:菩提都是空的,空无一法,完全是空无一法,那就变成断灭了。他不了解涅槃不生不灭,,还有一个妙有,以为入涅槃什么都没有了,进入涅槃的阶段茫茫渺渺的,什么都不知道,就像空无所有。正好相反,样样都明了,清清楚楚,妙用现前,无量的欢喜,无量的受益,无量清净庄严的报身全都映现出来。所以说诸法断灭相,断灭就是空无所有,断灭。“莫作是念,何以故?”发菩提心这人,“于法不说断灭相”,不能说断灭相,空无所有。
【二别答者,夫不生不灭者,於生缘中,诸法和合,不守自性。求于生体,亦不可得此生。生时无所从来,故名不生。不灭者,诸法散时,不守自性,言我散灭。此散灭时,去无所至,故言不灭。】这段很难解释,没有佛法基础的人听起来很吃力,但还是得解释。诸位注意看!“夫不生不灭者,于生缘中,诸法和合”,生缘就是缘起,缘生的意思,缘起缘生的意思。生缘中就是生起的诸缘,在因缘和合产生时,就是于生缘中。“诸法和合”,法就是条件,假借着种种条件和合,譬如“我”就是藉着父亲的因、母亲的缘,藉着“我”的业识和合。“不守自性”,不守自性就是说,我们本来是清清净净的本性,不守自性就是说我们的自性本来就是空性,结果我们不守自性,增加虚妄的执著。不守自性就是说不守我们清净的本性,妄动、无明、动念、执著、分别。“求于生体”,本来就是空的东西,本来你就是安住于无所住之处,结果你现在想求一个生体,就是有一样东西,也不可得。举一个例子来说,譬如这张桌子,这张桌子就是将山上的树砍下来后经过加工,经过工厂、经过销售买回来,买回来后请师傅装潢组合。你要求一个生的体性,有一样东西“生”,其实没有,因为这是因缘和合的东西。生体就是“有”,有自性的东西,是绝对不可能的。生出这一样东西,有一个真正生出来的,其实都是因缘和合的。所以说:“求于生体,亦不可得”。意思就是说:在缘起法当中诸法和合,都是假借种种条件来和合。但是因为众生不守自性。不守自性有很多种解释法:不守清净的空性,虚妄执著。虚妄执著,执著什么呢?还有一个生的东西,其实当下就是空,其实当下就是因缘性空之法,根本是生体不可得,不可得。所以说也不可得,“求于生体,亦不可得”。下面这一句:“此生生时,无所从来,故名不生”, “此生生时”,把笔拿起来,“此生体”,底下加一个“体”字,这个体性生出来的生体,不是身体,是出生的“生”, 底下加一个“体”字,这个出生的体,生生时,此生生体,就是说这个生出来的体性,刚生出来的时候,你要把它求一个“生”, “无所从来”根本就不可得。举一个例子来说,譬如我今天慧律法师,这是大家这么称呼我,我自己是要自称慧律,我在此时离出生已经三十六年,因为我已经足三十六岁了,我现在要在全身上下找出一个生的东西,却都是缘起的;你看到的是一直生,但是也是一直灭。在三十六年以前我没有来到这个世间,今天我会在这个世间,是假借父母的因和我的业识,所以我想要找一个生体——生体就是有一个固定的东西在一直产生,无所从来,根本就没有,故名不生。“无所从来”把它括弧写四个字:“当体即空”——当下就是空。因为当下就是空,所以无所从来;本来不来,又怎么有去呢?“故名不生”,所以本来无生。故名不生的意思,旁边写:“众生所谓生,即是妄生,妄想的生”。我们今天所执著的生,全是虚妄的分别与执著,所以你有感觉它生;本来就是空、就是不生,但是你执著它是生,所以《般若心经》上说:“是故空中无色,无受、想、行、识。”色法也是空,感受也是空,思想、行、识也是空,都是缘起法。缘起缘生缘灭的东西,不实在的,当下就是空;可是我们有妄想、执著,所以有色受想行识,结果我们一直解析缘生缘灭法,当下就是不生。所以烦恼是多余的、执著是多余的、分别也是多余的。所以在座诸位!以欢喜心来接受逆境,其实逆境也是心所生的;你若是不起心动念,当下就不生,顺境、逆境都不动念头,于顺逆二境当中不动念处,是名自性,这就是我们的本性。所谓“识性寂灭,识心寂灭,无动念处”,这就是我们的本性。将我们的分别心停下来,不再分别、不再执著,当下这一念,就是我们清净的本性。所以我们因为执著虚妄的生,就有虚妄的灭,虚妄生、虚妄灭,就是由业力一直鼓动;造作业因,又成就业果,业报就产生了;虚妄造业、虚妄受果报、虚妄地痛苦,所以我们今天冤枉六道轮回,冤枉六道轮回,非常冤枉!为什么非常冤枉?虚妄生执著生,虚妄死执著死,生时吃猪脚面线,死时就祭拜猪头、伤心哭泣。其实你家多一个活人,也就等于多一个死人。多一个活人,就是多一个死人。所以生者不生,灭亦不灭。本来无生,哪里有灭?佛法就是这么伟大,让你当下看破一切世间,透视一切。下一点功夫稳定我们的情绪,所以常常你要告诫自己:你若是痛苦烦恼时,你在墙壁上写四个字:本来不生,哪里有灭?本来没有生灭,哪里有什么痛苦跟快乐?根本没有痛苦与快乐,都是因为虚妄执著。这样写很有效!男朋友要离开你时,你很伤心地哭泣,你就想:本来不来,哪里有去?解脱!(众鼓掌)鼓掌不是代表看开了,男朋友离开时,照常哭得很伤心,照样伤心欲绝。(众笑)没有定力,没有训练过,哪常没有办法!虽然了解了,也还只是道理而已,不过了解道理就很不简单了!听法就是听这个地方。所以佛法和电影、影歌星表演不一样,影歌星若老是唱同一首歌,听了也会厌烦。譬如《爱拼才会赢》很好听,但是你天天都唱《爱拼才会赢》,观众会说:怎么每天都唱这一首?佛法就不一样了,佛法是听不腻的。因为你悟到这个道理,佛法是针对人生最重要的道理一直讲,佛法绝对听不累,你讲到十二点,他就听到十二点,绝对听不腻的!(众鼓掌)因为佛法是关系每一个人身边的一切的生活、身口意,二十四小时都要用到佛法,难道不是这样吗?从前不了解,总是常常听歌,现在明白了,大家都改成听讲经录影带,谁还在听歌?是不是这样啊?(众鼓掌)所以说,佛法是很不可思议的!所以有一个老板事业做得非常大,他来告诉我:“师父!我以前若是从高雄开车到台北出差,所有音乐都听遍了,到最后不知道要听什么?车上又装了小型的闭路电视,看猪哥亮秀。我问:那现在看什么?现在不看那些了,都改成看慧律法师了!”(众笑)所以唱歌这类娱乐是短暂的,佛法才真正是我们的生命,听到佛法的人他就了解这个才是真正的生命。我们因为认识生命,才能得到生命;我们不认识生命,我们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生命呢?不可能!我们若是悟到不生不灭,你就什么烦恼都没有了。本来就没有烦恼,是你自己产生的。所以男众脾气不要太坏,女众疑心不要太重,疑心不要太重。会听经的人,至此已经差不多要开悟了,(众笑)以后会痛苦的程度就已经很少了!下面又说:“不灭者,诸法散时,不守自性”,自性,把笔拿起来,就是空性,本来就空,自性本空,本来就是空,就是归无所得。诸法散灭时不守空性,就是不了解这就是缘生缘灭,当下就是空。他就说:“言我散灭”。 此散灭时,去无所至,怎能说有散灭之去处呢?本来就是不灭的东西,“故言不灭”,譬如说我今…
《净土十疑论讲记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