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之十智力。四無畏,其中有一個叫做“說法無畏”,佛說法無畏,詞無礙,四無畏,說法無畏,佛度衆生心無恐懼。心無恐懼,四無畏,亦然,也是一樣。
【又雲:“譬如淨滿月,普應一切水。影像雖無量,本月未曾二。】譬如淨滿月,譬如十五夜的月亮,普應一切水,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見到月亮。影像雖無量,意思就是說:每一個水缸裏能見到月亮,河川、大海中都能見到月亮,影像雖然是無量,但是本月未曾二。本月就是指我們的本性,我們的本性完全相同。雖然我們念佛,佛來我們心中;你說佛有來,其實佛不來,等于月亮有來到水中嗎?月亮沒有來到水中,你也同樣能見到月亮。所以說不來亦不去,這是諸佛本性。所以本月未曾二,本來就不曾有兩個月亮,只有一個月亮,就是同一本性。【如是無礙智,成就等正覺。】像這種無礙的智慧,而成就無上正等正覺,成就等正覺就是成佛。【應現一切刹,】一切刹就是我們所說的諸佛刹,就是叁千大千世界。應現一切叁千大千世界,【佛身無有二。”】佛身都是同一體,因爲佛是空性的,佛身就是空性,他只有妙有。【智者以譬喻得解,】有智慧的人就能藉著譬喻得到解答。【智者若能達一切月影即一月影,】有智慧的人若是能了解,達,就是了解。一切月影就是一月,簡單來說,一切諸佛就是同一佛,【一月影即一切月影。】一佛就是一切佛,【月影無二故,】意思就是說,諸佛佛佛皆相同,所以說:【一佛即一切佛,一切佛即一佛。法身無二故,】“法身”的旁邊寫個:空、無相、無念、無作,故無二。法身,法身就是空相,法身就是無相,就是因爲無相才能不二。【熾然念一佛時,即是念一切佛也。】熾然就是說你發大願力,認真地念、專念,熾然就是像火在燒,熾像火在燃燒。簡單來說,你若是專心念一佛時,那就是念一切佛。
【第四疑】第四個疑問:
【問:等是念求生一佛淨土,何不十方佛土中,隨念一佛淨土,隨得往生?何須偏念彌陀佛耶?】意思就是說:既然念一佛淨土就是代表一切淨土,那麼十方淨土你不念,爲什麼只念阿彌陀佛這個淨土呢?
【答:凡夫無智,不敢自專。專用佛語,故能偏念阿彌陀佛。】凡夫是沒有智慧的,我們凡夫是沒有智慧的。不敢自專,就是不敢用自己的意思,自專就是用我自己的意思去判斷。既然諸佛平等,同一法身,那麼隨便念一淨土都行,爲什麼偏念阿彌陀佛淨土呢?他現在就解釋了:凡夫根本沒有智慧,不敢自用,不敢用自己的意思去判斷。專用佛語,“專”括號起來,就是絕對相信佛所講的話,叫做專用,而且是絕對相信,專用就是我絕對相信本師釋迦牟尼佛不會打妄語,所以稱爲專用佛語。“故能偏念阿彌陀佛”,所以我們今天會偏念阿彌陀佛,所以阿彌陀佛就是本師釋迦牟尼佛介紹的。有些人問:本師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何不同?我來說明一下: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,阿彌陀佛是圓滿報身,圓滿的報身;釋迦牟尼佛是應化身,阿彌陀佛是報身,不一樣,不一樣!釋迦牟尼佛出生在印度,他有父有母、有兄弟;而阿彌陀佛在極樂世界,我們見不到,是釋迦牟尼佛爲我們介紹的,爲我們介紹極樂世界有多麼殊勝,那個世界有一尊佛非常慈悲,教我們要專念阿彌陀佛。這個問題許多年紀大的人都會這樣問,年輕人也會這樣問:釋迦牟尼佛與阿彌陀佛有何不同呢?阿彌陀佛不是出生在印度,是經典經過佛的語言,透過佛的語言來介紹,所以我們認識了一尊阿彌陀佛,我們想生到阿彌陀佛的淨土又是最簡單的,臨命終只要你專心念十聲,就了脫六道輪回,生生世世就不必再當小鳥被人殺害。“做雞做鳥無了時”(臺語);來生也不用被拿去做漢堡,被剁成肉醬。這輩子漢堡也吃了不少,不是我哦,我是說你們,我是說你們。所以說今生若沒有往生,麻煩就很大了,麻煩就很大了!來生會做什麼也沒有人知道?更別說是遇到佛陀了,若是能遇到像我慧律,這樣就很不錯了,我還會指引你們一條修行的道路;若是遇到某某人,你就很麻煩了,我在說什麼你們知道嗎?某某人,聽不懂就算了。若是遇上邪知邪見的人,你的麻煩就大了!【雲何用佛語?】爲什麼你要專門信用佛陀的語言呢?【釋迦大師一代說法,】釋迦佛祖一生說法,【處處聖教,】處處都是聖人的教化,就是不打妄語。【唯勸衆生,專心偏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】下面說:【如《無量壽經》、《觀經》、】就是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。【《往生論》等,】昙鸾大師亦有注解《往生論》。【數十余部經論文等,殷勤指授,勸生西方,】一遍又一遍、一遍又一遍,殷勤就是不厭其煩,再叁叮咛,非常勤懇。一遍又一遍勸導:這個娑婆世界的衆生,你一定要記得求往生極樂世界,你千萬不要修別種法門,要好好專心念佛,殷勤指授勸生西方,勸導你往生西方極樂世界,所以【故偏念也。】特別偏念阿彌陀佛。【又彌陀佛別有大悲四十八願,】因爲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時,發下四十八大願,要來【接引衆生。】我有時看到喪葬的挽聯就很想笑,看了就很想笑,上面寫著:駕鶴西歸。那只鶴要飛多久啊?十萬億佛土就算坐太空梭也飛不到,還“駕鶴西歸”?那種鶴是什麼鶴
有些人不懂寫:金童玉女接引西方,根本就不懂,都是道士亂寫的。極樂世界怎麼會有金童玉女呢?皆是金剛不壞身,清淨之身,怎麼會有金童玉女呢?那麼極樂世界豈不是還有男女之別了?有人說:金童玉女不是在觀世音菩薩座下嗎?我說:那是電影演的,我都不曾看過經典有寫金童玉女,那裏有寫?你在哪一本經典上看到?翻遍《大藏經》也沒有看到“白衣神咒”,《大藏經》從頭翻到尾,也沒有看過“白衣神咒”,念什麼:人離難,難離身,一切災殃化爲塵。(衆笑)我不曾看過,叫他不要念,他又已經念叁、四年了,我告訴他這是沒有根據的,在《大藏經》上根本看過這個。《大藏經》裏有《大悲咒》,《大悲神咒》,與其念這個不如念《大悲咒》。難道不是嗎?對不對?《大藏經》上,《大悲咒》寫得一清二楚:《大悲心陀羅尼》。有根據的不念,老是念那些沒有根據的。有些人最後還喊了一個ㄒㄟ(嘿!),“人離難,難離身,一切災殃化爲塵ㄒㄟ。”喊這一個ㄒㄟ(嘿!),國語不知道要怎麼寫?念過這麼多咒,我沒有念過這個字。都是自己創造的,自己念也沒人教他,還會自己比個手印(師學他人比手印,衆笑),放一杯水在面前。我問他:這是什麼手印?他說:我不知道!這是什麼手印你知道嗎?叫做甘露手印。他爲了裝得像觀世音,自己也比得有模有樣的,老鼠跑過去還一直偷瞄它;觀世音菩薩會偷瞄老鼠嗎?真是受不了!比那個能看嗎?合掌認真念就行了,還比那個做什麼?比手印時還把女兒叫來:“來,看看!媽媽像不像觀世音啊?”真是讓人很頭痛!現在是觀世音很自在,晚上丈夫回來就開始吵架了。觀世音又名觀自在,“觀自在”是指自利而言,他觀照五蘊皆空,所以得到自在;“觀世音”是指能救度衆生,聽到世間的音聲要來救度衆生,故觀世音,觀察世間的音聲來救度衆生,是爲了救度衆生的,不是你空坐在那裏,外表裝得像觀世音,長得很漂亮,等先生晚上回來給她兩個耳光,就不像觀世音了,像什麼呢?像夜叉、羅刹,(衆笑)兩個巴掌一打下去,觀世音就跑掉了,也不用打兩個巴掌,大聲吼幾句觀世音就不見了!所以說衆生實在很悲哀!想做觀世音有那麼簡單嗎?修無量劫以來,再大的侮辱他也能夠忍耐,哪裏會像我們這些衆生?
所以說佛有大悲四十八願,以四十八大願要來接引衆生。所以說我告訴諸位:我們下一部要演講的《無量壽經》非常地重要,“淨土經王”就是我們十五日要講的《無量壽經》。這部經我要把它講得很淺,要讓年紀大的人都聽得懂,因爲我們上一部經是講《(阿)彌陀經要解講義》,所以年紀大的人、書讀得少的人會聽不懂,所以《無量壽經》這部經若是再聽不懂就不行了,現在要用很淺顯的名詞來解釋,否則聽不懂就很可惜,《無量壽經》實在是太重要了,太重要了,非常重要!所以我盡量要解釋得很淺,所以用白話文注解,認真來研讀解釋,要普利一切衆生,普利一切衆生。
凡夫沒有智慧,不敢自以爲是自己做判斷。但是衆生相信釋迦佛語真實不虛,本師釋迦佛告訴我們專念阿彌陀佛,所以我們才會專念阿彌陀佛。釋迦牟尼佛說法四十九年,處處都是聖人的教化,釋迦佛勸我們專念阿彌陀佛,求生西方極樂世界。例如《無量壽經》、觀《無量壽經》、《往生論》等等的幾十部的經典、論著、文章中再叁勸導娑婆世界的衆生,一定要求生極樂世界,要好好專心念佛,所以特別偏念阿彌陀佛。而且阿彌陀佛有四十八大願,接引衆生。
所以下面說:【又《觀經》雲:“阿彌陀佛有八萬四千相,一一相有八萬四千好。一一好放八萬四千光明,】爲什麼佛有八萬四千相呢?這裏有兩種解釋:(第一種解釋:)佛是無相,以衆生相爲其相,所以八萬四千,簡單來說就是無量無邊,因爲衆生無量無邊,所以看到佛的相也有無量無邊。所以簡言來說有八萬四千,其實佛豈是僅有八萬四千相呢?每一個衆生的境界(不同,見到佛的相便不同)。譬如我們今天,凡夫沒有斷惑,往生到極樂世界,花開見佛,見到的佛身就比較小尊,身相比較小;若是證得菩薩果之人,證得初地菩薩,或是明心見性之人、證悟本性的人,大開悟之人,他以實相念佛,他一往生就是上品上生,他所見到的佛,就是無量無邊極大的佛身。不像我們這種業障的凡夫,我們這種業障的凡夫造業多端求忏悔、持戒、修善,往生後花開見佛,看到的佛身就比較小。佛無相,因爲他證得平等本性,他怎麼會有相呢?所以“諸佛無相,以衆生心爲相”,所以說佛有八萬四千相。這是第一種解釋。第二種解釋:本性自有具足,性色真空,真空…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1990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