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也綁住,那個也綁住。我們就在娑婆世界所看到的就完全不同,不必到極樂世界去,你的感受跟我的感受大不相同。
【第六疑】
【問:設令具縛凡夫】假設說:捆綁的凡夫,被綁得死死的凡夫,【得生彼國,邪見、叁毒等常起,】叁毒就是貪、嗔、癡。邪見:邪知邪見、惡知見,沒有正確的人生觀,沒有正確的宇宙觀,叫做邪見。叁毒就是貪、嗔、癡等常常起來,【雲何得生彼國,】哪裏有辦法了生死,到極樂世界去?【即得不退,】就有辦法達到不退轉呢?【超過叁界?
答:得生彼國,有五因緣不退。雲何爲五?】有五種不退轉的因緣,你只要到極樂世界去,不會墮落叁途,不再做凡夫,沒有六道輪回。爲什麼?【一者,阿彌陀佛大悲願力攝持,】娑婆世界沒有,我們這個世界沒有啊!對不對?到極樂世界去的話,阿彌陀佛攝持你。【故得不退。】到六道凡夫、叁界輪回來。【二者,佛光常照,故菩提心常增進不退。】我們這個世界,哪有佛光常照?能夠找到一個善知識開導我們的,已經算不錯了!摸不著邊,六道輪回,長處于生死,沒有辦法解脫,哪有什麼得到佛光常照?娑婆世界沒有。【叁者,水鳥、樹林、風聲、樂響皆說苦空,】無常、無我的道理。極樂世界,水、鳥、樹林、風聲、樂響,在虛空當中種種的樂響,都是在說法。《彌陀經》裏面就講得很清楚,水、鳥就是有情說法,樹林、風聲,無情,到極樂世界,無情也說法,天樂鳴空,皆說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的道理。【聞者】聽到這個正法的人。【常起念佛、念法、念僧之心,故不退。】所以,你一定要堅持求生極樂世界。【四者,彼國純諸菩薩以爲良友,】到極樂世界去,統統沒有壞人,統統是好人,碰到你的,統統贊歎你,統統贊歎你。【無惡緣境。外無神鬼魔邪,】邪知邪見、惡知見的其他宗教,統統沒有,完全是正法,到極樂世界去,完全是正法。【內無叁毒等,煩惱畢竟不起,故不退。五者,生彼國即壽命永劫,】生到極樂世界去,你的生命,那就是永遠,永遠不會消失。不像我們現在,一天到晚輪回,今生今世做人,下輩子做牛做馬不知道,沒把握。所以,無論如何,一定要到極樂世界去。五者,生彼國者壽命永劫,我們現在能夠活多久?像我現在回想到小學的時候,一刹那之間,我今年五十二,1953,五十二,念逢甲大學的同學有的到講堂來拜訪,或者是高中的同學,建國中學的同學有時候來拜訪,結果,也是跟我同年齡層、年次的,因爲他們結婚、生兒育女,一天到晚吵,我是一天到晚念佛……結果,一見到他,而發蒼蒼,而視茫茫,而齒牙動搖,完全走樣!啊!同班同學,我跟他講:哇!你怎麼統統不一樣?變了!他也很驚訝:哎呀!慧律法師!您怎麼統統沒有變呢?學佛就是有這個好處:永葆青春。(衆鼓掌)你看到我那個高中的同學,哎呀!看到他的時候,就像我爸爸一樣,很嚴重!頭發統統是白的,那個皮膚的皺、皺紋,有的都當工程師,額頭像五星上將一樣的,皮膚又黑黑的,很操(勞)很操(勞),這個世間就是這樣操(勞)……他每天就很高興很高興,看到老婆,只要叫一個:老公!他所有的辛苦就沒了。看到孩子,回來,每天就是逗他玩,也不知道要念佛,每天就是逗著孩子玩,搞這個,沒辦法!整天都在搞這個,生死法的東西。你搞這個東西,後來就是要生老病死啊!對不對?是啊!他每天就這樣子,而我每天是阿彌陀佛……生死重要,生死太重要了,不能再六道輪回了。他含饴弄孫,養得不亦樂乎,我是念阿彌陀佛,也是念得不亦樂乎,結果一看,哇!二十年不見,兩個人一坐在客廳,你一看就知道,修行人的臉完全不同,你不覺得我很年輕嗎?就是這樣子。是不是?沒煩惱嘛!我又不煩惱、不計較、不比較。我們徒弟就說:師父啊!您怎麼度量那麼大?什麼都沒什麼計較,也沒什麼神經。對不對?政治看一看,就放下,看一看,就放下,受盡一切委屈,也放下,統統放下!生死無常嘛!你看!內無煩惱,念佛用功,拜佛消業障,你看!完全不同。不相信,有一天我那個同學來,來我客廳,我就叫你來看一下,你就會嚇一跳,同班同學,一看,他是我高中的爸爸,真的不一樣。就是大家要好好修行,記得!正常吃飯,正常上班,正常睡覺,怎麼樣?內心充滿大智慧,要這樣子做。無論出家,無論在家,內心要充滿大智慧,什麼都難不倒你,統統放下,不放下也是無常。對不對?也是無常。就像我們以前讀大學的時候,要去聽李炳南老居士講經,說:林老師啊!您要等我一下。叫我等她,一到化妝臺前面,(師父做女衆化妝的動作)兩個小時,從此以後,不跟女人一直去聽經,只要她的名字叫做女人,I”m sorry. 我自己去。我等你兩個小時,我早聽完經回來了!女人啊!業障……真輕啊!我們當然是講外面的啦,怎麼會講大家?不可能!是不是?哎呀!這沒辦法。所以說:衆生沒有聽到正法,他每天都忙沒有意義的,統統忙沒有意義的,搞這個,搞那個搞那個。我告訴你:全世界出國旅遊就是食衣住行,全世界都一樣,到其他的國家去,吃的,各式各樣吃的,食嘛,衣,對不對?衣服,全世界穿的不一樣,千變萬化,離不開食衣住行,食衣住行,離不開緣起,所有的緣起,離不開觀念,所有的觀念,離不開一心,攝歸回來就是觀念,觀念的問題。看得破,一杯開水,一個床鋪,睡得快快樂樂的;沒有智慧,擁有幾克拉的鑽石,有什麼用啊?對不對?家財萬貫,活得痛苦不堪,有什麼用?財富不等于解脫,財富不等于快樂啊!要搞這個名聞利養、搞這個財富,就我慧律法師的智慧,智商158,學曆讀二十幾年,如果搞世間快樂的話,那多了,真的也有辦法,我統統放下,統統放棄。爲什麼?修行啊,生死重要啊!是不是?如果我今天去世間討老婆、生兒育女,每天逗孩子玩,你今天聽不到經了。對不對?你今天誰講經給你聽呀?沒有!所以說:還是要修行。如果世間能夠找得到快樂,我也要去找,可是找不到。不淨、苦、空、無常、無我,就是樣,怎麼搞都是這樣。底下,所以,【共菩薩、佛齊等,】生彼佛國,壽命就永劫,共菩薩佛,“齊”就是平等。【故不退也。
在此惡世,日月短促。】生死無常,壽命太短了,一刹那之間,生命消失了,一刹那之間,那個死了,一刹那之間,那個發生車禍了,天崩地裂,九一一、地震,你看!死多少人?一刹那,生命就消失了。如果生極樂世界,就不是這樣子了,若生極樂世界,【經阿僧祇劫,】經過了阿僧祇劫無量無邊的壽命,【複不起煩惱,】也不起種種的煩惱,不起種種的煩惱。【長時修道。雲何不得無生忍也?此理顯然,】這個道理是非常明顯的,【不須疑也。】不須要疑問,不須要疑惑。
我們今天是《淨土十疑論》的第二天。
諸位法師,護法居士,也都能夠來隨喜參加,重要的要開智慧。
我們在逢甲大學的時候,那個教授常常鼓勵我們,就是說:你們一定要去聽人家演講。我們就問教授說:爲什麼呢?他說:聽人家這個專業性的演講,是人家累積叁十年、一生一世的經驗,在兩個鍾頭就告訴你。所以,我們在逢甲大學的時候,我們這個教授一直勸我們,一定要聽演講,你可以省掉很多時間,很多的精力,很多不必要的錯誤,請專家、專家來修正我們。
今天,佛法它也是屬于專業的領域,因爲全部都是專有名詞,special noun這個統統是專業的東西,自己看,沒有辦法。所以說:雖然說你們從臺北起來,或者是高雄起來,時間花得很長,坐在這裏兩個鍾頭很辛苦;不過,省下諸位看經典,乃至于說:比你自己看十年的經典、二十年的經典,乃至于下輩子,你都沒辦法悟,還是須要善知識指點。你從一個故事裏面體悟;從一句正知正見的善知識的指引,而開悟、而解脫,這個速度最快。那麼,有智慧的人,跟沒有智慧的人,所過的日子是完全不同。沒有智慧的人,他從出生一直到死亡,他所過的日子,注定要爭吵不休,因爲他認爲這個境界是實在的,他要生存,他要繁衍後代,他需要吃飯,他須要鬥爭,才能夠爬到最頂端。這個世間,沒有智慧,他的爭吵是沒辦法停止的。如果是一個有智慧的人,懂得禅學的人,了解我們清淨自性,過的日子就會完全不一樣。譬如說有個公案:外面兩個小沙彌,老和尚坐在中間,後面有一個侍者,古時候沒有電風扇,沒有什麼冷氣,哪像我們這樣好命的?聽經還放冷氣?以前哪有這麼好命的?後面那個沙彌,就跟師父扇扇風,因爲太熱了,外面兩個小沙彌,吵得不可開交,兩個人都擁有自己的看法,哎呀!這甲沙彌跟乙沙彌,在門外吵得非常嚴重,很大聲。老和尚就在那邊坐著如如不動,後面小沙彌就一直扇風……老和尚解脫自在,外面兩個吵得沒辦法,就跑進來。甲沙彌就先跑進來,跟師父說:師父啊!這個乙沙彌是怎麼不對,他這樣講是不對,是錯誤的,我這樣講才是對,師父!您評評理,我這樣的立場、我這樣講法,對不對?他就把自己的立場講了一套。師父就說了:嗯!你對!這個甲沙彌非常高興,跑到外面就告訴乙沙彌:人家師父說我對!這個乙沙彌也非常不服氣,也是怒氣沖沖地,跑進來跟他的師父就說了:我的立場是這樣子,如此如此……這般這般……甲沙彌這樣子不對不對,是如何的不對。師父!您評評理,我的立場、我的看法就這樣子,師父!您覺得呢?他師父轉過頭來,跟乙沙彌就說:嗯!你對!你也對啦,你對。乙沙彌很高興地就跑出去了,後面這個沙彌看不下去了,看不下去了,就說:師父啊!您年紀大了!有一點老糊塗了,這事情不是甲對就是乙對嘛!哪有甲跑進來,你說他對,乙跑進來,你也說他對?這侍者沙彌有一點發火了,看不下去了,這個老和尚如如不動,就轉過頭來:嗯!你也對。(師父笑)
這個公案其實很清楚,就是說:聖人他沒有诤。知道嗎?大徹大悟…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2004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