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的心裏面沒有這種東西,我們從來沒有聽說過,一個大徹大悟的聖人,跟一個凡夫在吵架,沒聽說過的!觀念。諸位!執著,越執著的人,對這個世間的假相,越看不開;越執著的人,他越貧乏、越貧窮,越貧窮。師父!這怎麼說呢?好!這樣說你聽不清楚,我用這個手,來比喻執著跟不執著,注意看我這一只手,這是右手,我這一只手執著,把這個毛巾緊緊地抓住的時候,死執不放,怎麼樣?只能擁有這一條毛巾。爲什麼?不放呀,不放呀,沒辦法喝茶,是不是?沒辦法放,你不放,你就卡死在這個地方啊!是不是?可是,我要懂得放下,放下,這個手空空,空就很好用了,手沒有東西,心裏如果沒有罣礙,就很好用了。手空空的,怎麼樣?可以喝個茶,也可以怎麼樣?合掌,也可以結手印。是不是?這個手,我也可以拿更多的東西。好了!我們抱住任何東西的時候,死執不放。譬如說:我抱住這個撫尺,死執不放。對不對?那麼,你所能擁有的東西,你所能擁有的東西,就是這一點東西,就是這樣的東西,就是這樣子。就算你非常有財富,非常有地位,你也是一個很貧窮的人,因爲你在有相的假相裏面,死執不放。如果我這兩手不執著,哇!那不得了了!可以抱很多的吃的東西,我可以抱一堆的鑽石回來,再放下,我可以抱一堆的黃金回來;再放下,對不對?抱回來,放下……當我們兩手肯放下的時候,我們要使整個房間裏面堆滿了財富。對不對?搬回來,放下……如果我們的心靈,也用在這個地方,不得了!注意聽喔!底下這幾句非常重要喔:世尊就是放下有限,而擁有無限;世尊就是放下生滅,而進入不生不滅;世尊就是放下有量,而得到無量。知道嗎?所以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。凡所有相,都是虛妄,都不是真實的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不是真的,短暫、刹那變化的這個色身,凡所有相,皆是虛妄。若見諸相非相,注意聽喔!如果你見到種種的相,“非相”就是當下當體即空,你就了解這個根本就不可得,當下就是空,你拼命地追求,你只有痛苦、只有失望,因爲你不可能擁有什麼東西,你擁有任何東西,都是錯覺;你失去任何東西,也是錯覺。若見諸相,“非相”就是空。若見諸相非相,即見如來,你就見到了我們清淨的自性,我們這個清淨的自性,是一塵不染,一絲不挂。我們如果悟道,現在的心就是極樂世界。
所以,大智慧的人所過的日子,跟庸庸碌碌的凡夫,包括那些總統、副總統,包括這些大企業家,只要沒有進入佛教的最高領域,統統叫做凡夫,都是這樣子的。
好了!這是開場白,讓諸位知道,智慧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我們今天來聽經,你要獲得到法的喜悅,這就是我們建大蓮花居這個講堂最大的目的。
【第七疑】諸位看第七疑問:
【問:彌勒菩薩,一生補處,】一生補處就是等覺佛,補佛的位置。【即得成佛。上品十善,得生彼處。】你只要行十善,上品的十善,就可以生到彌勒淨土去。【見彌勒菩薩,隨從下生。】跟著彌勒菩薩下生人間,這個《彌勒上下生經》,有因緣大家看一看,我們都已經講過了。【叁會之中,】彌勒是講叁會嘛!【自然而得聖果。何須求生西方淨土耶?】意思就是說,彌勒菩薩離我們比較近啊!對不對?幹嘛跑那麼遠,十萬億的佛國土呢?
【答:求生兜率,一日聞道見佛,】也可以說聞道,聽聞到正道,見佛了。【勢欲相似。】“勢欲”就是看起來情況好像一樣。【若細比較】如果微細地比較,【大有優劣,且論二種:
一者縱持十善恐不得生,】就算你行十善,恐怕也不容易往生彌勒淨土啊!【何以得知?《彌勒上生經》雲:“行衆叁昧,深入正定,】這不是一般普通的功夫,心都定在那個地方,【方始得生。”】這樣才有辦法往生彌勒淨土。【更無方便接引之義。】沒有方便接引這些凡夫,或者是造惡的衆生。沒辦法!【不如阿彌陀佛本願力、】阿彌陀佛的本願力,注意聽!這個就是四十八大願的第十八大願: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覺。臨命終,你只要堅持念“南無阿彌陀佛”十念,如果不往生阿彌陀佛淨土,阿彌陀佛誓不成佛。那麼阿彌陀佛現在已經成佛了,這個就是本願力,四十八大願。【光明力,】他的本願力、光明力,怎麼樣呢?【但有念佛衆生,攝取不舍。】就把他攝取。【又釋迦佛說九品教門方便接引,殷勤發遣】這個“遣”就是希望你去:哎呀!去吧,去吧!九品就是——上品分上、中、下,中品也是分上、中、下,下品也是分上、中、下,就是九品,就是上上、上中、上下,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,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,這個叫做九品。其實,嚴格地分,是不止九品,因爲衆生無量,修行下的功夫也是無量無邊,所以,九品是方便分而已。殷勤發遣,就是勸我們到極樂世界去。【生彼淨土。但衆生能念彌陀佛者,】衆生只要能夠念阿彌陀佛的人。【機感相應必得生也。】只要你能相應,就能夠往生。【如世間慕人能受慕者,機會相投必成其事。】世間慕人就是所仰慕的人,世間所仰慕的人,如果說:有一天受我們仰慕的人,因緣相會就成就了。如世間慕人,世間所仰慕的人,就是我們修行人所仰慕的人是誰?阿彌陀佛啰,阿彌陀佛淨土啰!受我們仰慕的,能受仰慕的我們就是……世間所仰慕的,能受仰慕的人,受仰慕就是我們世間所仰慕的。前面世間慕人,所仰慕的就是阿彌陀佛,受慕者就是我們修行人。這個有正反兩面地解釋,都可以,世間慕人,我們當作是修行人,也可以,因爲這個解釋,有被動跟主動的。或者,能受慕者也可以說:阿彌陀佛受我們仰慕。這只是文字的遊戲而已。最主要的就是說:像世間所仰慕的人,能接受到仰慕的人的贊歎,有因緣,就成就這件事情。如世間,把這個“世間”,當作是修行人。就像我們修行人所仰慕的那個人,那就是阿彌陀佛了。能受慕者,受慕者就是我們凡夫,機會相投,就必成其事。
【二者兜率天宮是欲界,退位者多。無有水鳥、】水鳥就是有情說法,【樹林、】還有【風聲、樂響,衆生聞者,】(衆生聞)有情、無情說法,【悉念佛發菩提心伏滅煩惱,】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,是煩惱得不得了,煩惱得不得了!今天兒子要注冊了,明天女兒要基測,基本測驗了。對不對?兒子希望上建中的,女兒希望上北一女的,反正好的統統希望,就是上不了,煩惱!有錢,有錢煩惱;沒錢,沒錢煩惱,這個衆生就是這樣子,從來沒停止過。極樂世界可沒有東西讓你煩惱,沒有東西讓你煩惱。【又有女人】在這個兜率天又有女人,【皆長諸天愛著五欲之心。又天女微妙諸天耽玩】沈溺在裏面,【不能自勉,】沒有辦法克製,克製不了,【不如彌陀淨土】不如阿彌陀佛的淨土。【水鳥樹林風聲樂響,衆生聞者,皆生念佛發菩提心】,哎呀!這個彌陀淨土真好啊!【伏滅煩惱。】極樂世界【又無女人】純童男身,到極樂世界去,都是光明,蓮花化生,光明身。也沒有【二乘之心,】胸量都是很大的。只要你往生極樂世界,到極樂世界去,極樂世界的人,從來不跟你計較,你在娑婆世界造了多大的惡業,你只要好好地求忏悔,悔過自新,到極樂世界去,人家不會談你過去的缺點的。爲什麼?大家都大菩薩了!我們世間善良的人、有智慧的人,都不會看人家的缺點了,何況極樂世界這種大菩薩?所以,到極樂世界,你不可能聽到說,這個在講那個人的是非,那個在講這個人的是非,要不然,什麼叫做極樂世界?對不對?那麼,在娑婆世界,五濁惡世,都很正覺的,挑撥離間,互相毀謗,無惡不作,殺盜淫妄,什麼統統來,很正覺的,這是娑婆世界啊!無中生有也是很正覺啊,白的講黑的,正覺;黑講白的,也正覺啊!對不對?弱肉強食,你沒有能力,你太善良,被惡人欺負,法律一定保護善良的人嗎?那可不,不一定,不一定。當然,法律有正義的一面,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;但是,一訴諸到法律,傷害已經造成。佛法是因果的觀念,事先防範的觀念,你還沒有造這個惡因,你就知道會遭受惡的果報,不敢做。因果是事先的防範,法律是事後的追訴,要上法院了、要判刑了、要控告的時候,傷害已經造成了。所以,普天下的的,如果能夠學佛,哎呀!這個世間就太平盛世,太平盛世。底下說:【純一大乘清淨良伴。爲此】,就是因此,【煩惱惡業畢竟不起,遂至無生之位。】因此就到證到畢竟空這個地位,不退轉。【如此比校,優劣顯然,】極樂世界當然是優了,所以,我們選擇優的這個角度,去好好修行。【何須致疑也。】就不須要懷疑。
【如釋迦佛在世之時,大有衆生見佛不得聖果者如恒沙。】意思就是很多,【彌勒出世亦爾,大有不得聖果者。未如彌陀淨土,但生彼國已,悉得無生法忍,】只要你到極樂世界去,都是大菩薩,都能證得法空,我空、法空、空空,統統證得。【未有一人退落叁界,】不會再墮落這個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六道輪回,【爲生死業縛也。
又聞《西國傳》雲,有叁菩薩:一名無著】菩薩【,二名世親】菩薩【,叁名師子覺】菩薩【。此叁人契志同生兜率願見彌勒,若先亡者得見彌勒誓來相報。】報告一下,誓來相報,就是來報告一下。【師子覺前亡,】“前亡”就是先往生了。【一去數年不來,】好幾年都沒回來,【後世親無常,臨終之時,無著語雲:“汝見彌勒】就趕快來報告一下,【即來相報。”世親去已叁年始來。
無著問曰:“何意】你爲什麼呀?【如許多時始來?”】你爲什麼這麼久你才回來呢?
【世親報雲:“至彼天中,聽彌勒菩薩一坐說法,旋繞】,“旋繞”就是馬上回來。【即來相報。】我就回來,馬上回來報告。【爲彼天日長故,】所以,這個地方娑婆世界,【此處已經叁年。”】到兜率陀天,才坐下來聽法,馬上回來,人間已經過了叁年了。
【又問:“師子覺今在何…
《淨土十疑論講記(2004年)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