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的心里面没有这种东西,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,一个大彻大悟的圣人,跟一个凡夫在吵架,没听说过的!观念。诸位!执著,越执著的人,对这个世间的假相,越看不开;越执著的人,他越贫乏、越贫穷,越贫穷。师父!这怎么说呢?好!这样说你听不清楚,我用这个手,来比喻执著跟不执著,注意看我这一只手,这是右手,我这一只手执著,把这个毛巾紧紧地抓住的时候,死执不放,怎么样?只能拥有这一条毛巾。为什么?不放呀,不放呀,没办法喝茶,是不是?没办法放,你不放,你就卡死在这个地方啊!是不是?可是,我要懂得放下,放下,这个手空空,空就很好用了,手没有东西,心里如果没有罣碍,就很好用了。手空空的,怎么样?可以喝个茶,也可以怎么样?合掌,也可以结手印。是不是?这个手,我也可以拿更多的东西。好了!我们抱住任何东西的时候,死执不放。譬如说:我抱住这个抚尺,死执不放。对不对?那么,你所能拥有的东西,你所能拥有的东西,就是这一点东西,就是这样的东西,就是这样子。就算你非常有财富,非常有地位,你也是一个很贫穷的人,因为你在有相的假相里面,死执不放。如果我这两手不执著,哇!那不得了了!可以抱很多的吃的东西,我可以抱一堆的钻石回来,再放下,我可以抱一堆的黄金回来;再放下,对不对?抱回来,放下……当我们两手肯放下的时候,我们要使整个房间里面堆满了财富。对不对?搬回来,放下……如果我们的心灵,也用在这个地方,不得了!注意听喔!底下这几句非常重要喔:世尊就是放下有限,而拥有无限;世尊就是放下生灭,而进入不生不灭;世尊就是放下有量,而得到无量。知道吗?所以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。凡所有相,都是虚妄,都不是真实的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、意,都不是真的,短暂、刹那变化的这个色身,凡所有相,皆是虚妄。若见诸相非相,注意听喔!如果你见到种种的相,“非相”就是当下当体即空,你就了解这个根本就不可得,当下就是空,你拼命地追求,你只有痛苦、只有失望,因为你不可能拥有什么东西,你拥有任何东西,都是错觉;你失去任何东西,也是错觉。若见诸相,“非相”就是空。若见诸相非相,即见如来,你就见到了我们清净的自性,我们这个清净的自性,是一尘不染,一丝不挂。我们如果悟道,现在的心就是极乐世界。
所以,大智慧的人所过的日子,跟庸庸碌碌的凡夫,包括那些总统、副总统,包括这些大企业家,只要没有进入佛教的最高领域,统统叫做凡夫,都是这样子的。
好了!这是开场白,让诸位知道,智慧是非常重要的。所以,我们今天来听经,你要获得到法的喜悦,这就是我们建大莲花居这个讲堂最大的目的。
【第七疑】诸位看第七疑问:
【问:弥勒菩萨,一生补处,】一生补处就是等觉佛,补佛的位置。【即得成佛。上品十善,得生彼处。】你只要行十善,上品的十善,就可以生到弥勒净土去。【见弥勒菩萨,随从下生。】跟着弥勒菩萨下生人间,这个《弥勒上下生经》,有因缘大家看一看,我们都已经讲过了。【三会之中,】弥勒是讲三会嘛!【自然而得圣果。何须求生西方净土耶?】意思就是说,弥勒菩萨离我们比较近啊!对不对?干嘛跑那么远,十万亿的佛国土呢?
【答:求生兜率,一日闻道见佛,】也可以说闻道,听闻到正道,见佛了。【势欲相似。】“势欲”就是看起来情况好像一样。【若细比较】如果微细地比较,【大有优劣,且论二种:
一者纵持十善恐不得生,】就算你行十善,恐怕也不容易往生弥勒净土啊!【何以得知?《弥勒上生经》云:“行众三昧,深入正定,】这不是一般普通的功夫,心都定在那个地方,【方始得生。”】这样才有办法往生弥勒净土。【更无方便接引之义。】没有方便接引这些凡夫,或者是造恶的众生。没办法!【不如阿弥陀佛本愿力、】阿弥陀佛的本愿力,注意听!这个就是四十八大愿的第十八大愿: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。临命终,你只要坚持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十念,如果不往生阿弥陀佛净土,阿弥陀佛誓不成佛。那么阿弥陀佛现在已经成佛了,这个就是本愿力,四十八大愿。【光明力,】他的本愿力、光明力,怎么样呢?【但有念佛众生,摄取不舍。】就把他摄取。【又释迦佛说九品教门方便接引,殷勤发遣】这个“遣”就是希望你去:哎呀!去吧,去吧!九品就是——上品分上、中、下,中品也是分上、中、下,下品也是分上、中、下,就是九品,就是上上、上中、上下,中上品、中中品、中下品,下上品、下中品、下下品,这个叫做九品。其实,严格地分,是不止九品,因为众生无量,修行下的功夫也是无量无边,所以,九品是方便分而已。殷勤发遣,就是劝我们到极乐世界去。【生彼净土。但众生能念弥陀佛者,】众生只要能够念阿弥陀佛的人。【机感相应必得生也。】只要你能相应,就能够往生。【如世间慕人能受慕者,机会相投必成其事。】世间慕人就是所仰慕的人,世间所仰慕的人,如果说:有一天受我们仰慕的人,因缘相会就成就了。如世间慕人,世间所仰慕的人,就是我们修行人所仰慕的人是谁?阿弥陀佛啰,阿弥陀佛净土啰!受我们仰慕的,能受仰慕的我们就是……世间所仰慕的,能受仰慕的人,受仰慕就是我们世间所仰慕的。前面世间慕人,所仰慕的就是阿弥陀佛,受慕者就是我们修行人。这个有正反两面地解释,都可以,世间慕人,我们当作是修行人,也可以,因为这个解释,有被动跟主动的。或者,能受慕者也可以说:阿弥陀佛受我们仰慕。这只是文字的游戏而已。最主要的就是说:像世间所仰慕的人,能接受到仰慕的人的赞叹,有因缘,就成就这件事情。如世间,把这个“世间”,当作是修行人。就像我们修行人所仰慕的那个人,那就是阿弥陀佛了。能受慕者,受慕者就是我们凡夫,机会相投,就必成其事。
【二者兜率天宫是欲界,退位者多。无有水鸟、】水鸟就是有情说法,【树林、】还有【风声、乐响,众生闻者,】(众生闻)有情、无情说法,【悉念佛发菩提心伏灭烦恼,】我们在这个娑婆世界,是烦恼得不得了,烦恼得不得了!今天儿子要注册了,明天女儿要基测,基本测验了。对不对?儿子希望上建中的,女儿希望上北一女的,反正好的统统希望,就是上不了,烦恼!有钱,有钱烦恼;没钱,没钱烦恼,这个众生就是这样子,从来没停止过。极乐世界可没有东西让你烦恼,没有东西让你烦恼。【又有女人】在这个兜率天又有女人,【皆长诸天爱著五欲之心。又天女微妙诸天耽玩】沉溺在里面,【不能自勉,】没有办法克制,克制不了,【不如弥陀净土】不如阿弥陀佛的净土。【水鸟树林风声乐响,众生闻者,皆生念佛发菩提心】,哎呀!这个弥陀净土真好啊!【伏灭烦恼。】极乐世界【又无女人】纯童男身,到极乐世界去,都是光明,莲花化生,光明身。也没有【二乘之心,】胸量都是很大的。只要你往生极乐世界,到极乐世界去,极乐世界的人,从来不跟你计较,你在娑婆世界造了多大的恶业,你只要好好地求忏悔,悔过自新,到极乐世界去,人家不会谈你过去的缺点的。为什么?大家都大菩萨了!我们世间善良的人、有智慧的人,都不会看人家的缺点了,何况极乐世界这种大菩萨?所以,到极乐世界,你不可能听到说,这个在讲那个人的是非,那个在讲这个人的是非,要不然,什么叫做极乐世界?对不对?那么,在娑婆世界,五浊恶世,都很正觉的,挑拨离间,互相毁谤,无恶不作,杀盗淫妄,什么统统来,很正觉的,这是娑婆世界啊!无中生有也是很正觉啊,白的讲黑的,正觉;黑讲白的,也正觉啊!对不对?弱肉强食,你没有能力,你太善良,被恶人欺负,法律一定保护善良的人吗?那可不,不一定,不一定。当然,法律有正义的一面,是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;但是,一诉诸到法律,伤害已经造成。佛法是因果的观念,事先防范的观念,你还没有造这个恶因,你就知道会遭受恶的果报,不敢做。因果是事先的防范,法律是事后的追诉,要上法院了、要判刑了、要控告的时候,伤害已经造成了。所以,普天下的的,如果能够学佛,哎呀!这个世间就太平盛世,太平盛世。底下说:【纯一大乘清净良伴。为此】,就是因此,【烦恼恶业毕竟不起,遂至无生之位。】因此就到证到毕竟空这个地位,不退转。【如此比校,优劣显然,】极乐世界当然是优了,所以,我们选择优的这个角度,去好好修行。【何须致疑也。】就不须要怀疑。
【如释迦佛在世之时,大有众生见佛不得圣果者如恒沙。】意思就是很多,【弥勒出世亦尔,大有不得圣果者。未如弥陀净土,但生彼国已,悉得无生法忍,】只要你到极乐世界去,都是大菩萨,都能证得法空,我空、法空、空空,统统证得。【未有一人退落三界,】不会再堕落这个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六道轮回,【为生死业缚也。
又闻《西国传》云,有三菩萨:一名无著】菩萨【,二名世亲】菩萨【,三名师子觉】菩萨【。此三人契志同生兜率愿见弥勒,若先亡者得见弥勒誓来相报。】报告一下,誓来相报,就是来报告一下。【师子觉前亡,】“前亡”就是先往生了。【一去数年不来,】好几年都没回来,【后世亲无常,临终之时,无著语云:“汝见弥勒】就赶快来报告一下,【即来相报。”世亲去已三年始来。
无著问曰:“何意】你为什么呀?【如许多时始来?”】你为什么这么久你才回来呢?
【世亲报云:“至彼天中,听弥勒菩萨一坐说法,旋绕】,“旋绕”就是马上回来。【即来相报。】我就回来,马上回来报告。【为彼天日长故,】所以,这个地方娑婆世界,【此处已经三年。”】到兜率陀天,才坐下来听法,马上回来,人间已经过了三年了。
【又问:“师子觉今在何…
《净土十疑论讲记(2004年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