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处?”
世亲报云:“师子觉为受天乐,】已经跑去享受了。(乐,lè)【五欲自娱】这个五欲六尘,自己娱乐去了。【在外眷属,】五欲自己娱乐,在外眷属,意思就是:从过去以来,统统跑去娱乐,大家都忙着在享受天(外院)的快乐。【从去已来】从去以后,去已来就是以后。从到弥勒的兜率天以后,【总不见弥勒。”】著迷了!(总是不去拜见弥勒菩萨。)
【诸小菩萨生彼】到弥勒菩萨净土去,【尚著五欲,】还执著这个五欲。【何况凡夫?】说到这个,这是感触很大。【为此愿生西方定得不退,】我们一定不退转。【不求生兜率也。】决定不求生兜率陀天。所以说:我们要坚持净土法门,往生极乐世界去。
这第八,【第八疑】问:
【问:众生无始以来,造无量业。】造了无量的业。【今生一形】当下这个色身,今生这个色身,如果【不逢善知识,又复作一切罪业,无恶不造。】这些无恶不造的众生,【云何临命终十念成就,即得往生,出过三界结业之事,】又为什么能够在临命终就可以往生?就可以超过三界六道轮回?“结业”就是结业果,“结”就是总结,“业”就是业果。为什么临命终十念,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马上可以往生,就可以超越三界,所造的总结的业果?这种事情,【云何可通?】这怎么讲得通呢?意思是说:临命终,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十念,有这么便宜吗?
【答:众生无始以来,善恶业种多少强弱】我们不成佛,我们没办法了解,所以,智者大师说:【并不得知,】我们过去无始以来,种的善业、恶业多少,强或者弱,我们并不了解,因为我们是凡夫嘛!【但能】只要能够,【临命终遇善知识】临终遇到善知识,怎么样?【十念成就者,】十念成就,【皆是宿善业强,】宿世的善业非常地强,【始得遇善知识十念成就。若恶业多者,善知识尚不可逢,】恶业太重了,连善知识都碰不到。【何可论十念成就?】就像诸位今天,那么有善根,听经闻法这么积极,快快乐乐地来听经闻法,诸位法师、护法居士,多么地有善根!那些没善根的人,连这个因缘机会都没有,更何况临命终十念要成就,根本不可能!所以说:何可论十念成就?怎么可能?听经闻法都没机会,善知识碰都碰不到,怎么可能?
【又汝以无始已来恶业为重,】你认为无始以来恶业比较重,【临命终十念为轻者。】意思是:这种观念是不对的,轻重不是这样分的。【今以道理三种较量】我现在用三个角度,来比较比较,你就知道:轻者不一定轻,重的也不一定重。【轻重不定,不在时节久近多少。】时节就是我们的时间,到底是多久或者多近?是久还是近?【云何为三?】意思就是:在在时节的多少,不在时节的近或远,或多或少。是哪三个角度来讲座,轻重不一定呢?【一者在心,二者在缘,三者在决定。】
第一个【在心者,】这个动念,在心者,万法唯心所造。“心”这里画框框,第一个段落。在心者,【造罪之时,从自虚妄颠倒生。念佛者,从善知识闻说阿弥陀佛真实功德名号生。】这个注意听!我们今天所造,都是虚妄的,所以,《普贤行愿品》里面说:业若有形,我们造的恶业如果有形相的话,尽虚空界法界不能容。因为我们造的业是无形相的,所以,它是虚妄的、不实在的。可是,我们清净自性不一样喔!我们念这一念阿弥陀佛,是阿弥陀佛发了四十八大愿,清净无量庄严的功德力,所造成的一个极乐世界。我们把阿弥陀佛的果德——万德庄严,拿来作我们的因地心。我们这一念因地心,念“南无阿弥陀佛”,就通极乐世界的果地觉,《华严》里面讲的:因赅果海,果彻因源。所以,十法界,诸佛居净土,任何一宗,修行到最后,要进入净土;那修净土法门的,起点就是终点,终点就是起点。但是,念佛的,万法回归自性,就算念佛法门,也不能离开清净自性。所以,从善知识听说“阿弥陀佛”真实功德名号,【一虚一实】造罪的时候是虚;可是,这一句“阿弥陀佛”是实在的呀!【岂得相比?】怎么拿来相提并论呢?【譬如万年暗室,】这个房间,一万年统统关门,窗户统统关起来,暗了一万年,【日光暂至】这个阳光穿透了,马上怎么样?暗就灭了,【而暗顿灭,】暗就没有了。意思就是说:如果一个众生愚痴,有一天,他开智慧了,悟道了,刹那,无明就没有了。【岂以久来之不肯灭耶?】不能说:哎呀!我这个暗室,已经暗了一万年了,你这个光线才来而已,我要慢慢地亮起来。没这个道理,没这回事,没有这回事!所以,这个一虚一实,不能相提并论。岂以久来之暗不肯灭耶?不会说:哎呀!你暗得太久了,我现在光线来,慢慢地亮起来。
再来,【在缘者,】画一个框框,括弧起来,心,第一个讲完了,是心的问题,万法都是心的问题,不在相。以前有一个沙弥,跟着师父,老是在外面跑,有一天,回家的路上,碰到下大雨,水暴涨了,这师徒在这岸边,结果有一个女众、女人、小姐,也想过这一条河。师父二话不说:来,我背你!就把这个女众背起来,渡过这个河。这个徒弟经过了一个月,忍耐,两个月,忍耐,三个月、半年,哇!快爆炸了,忍不住了,有一天,就跟他师父说:上人!上人!我那一天,您记得在几个月前,下大雨,您记得要过河的时候,您把那个女众背起来,哎呀!师父啊,您是比丘啊,是大和尚啊!对不对?您怎么做这种事情呢?上人就回答:我背过去就放下了,你背了半年还放不下!(众热烈鼓掌)这是心的问题,众生就是卡在观念里面,就一直卡……卡在这个观念里面,放不下,没办法!所以,这个修行还要在心,念佛也是要这样子。在缘呢?【造罪之时,从虚妄痴暗心,】为什么会造罪?愚痴嘛,昏暗嘛!【缘虚妄境界颠倒生。】攀缘这个虚妄。为什么是虚妄的境界?为什么境界是虚妄?因为都是缘起嘛!不实在的。每一个人的角度看,都不一样。我说释迦牟尼佛最了不起了,我诵到《金刚经》那一句:法无定法,无有定法,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,我马上就大彻大悟。原来这个世间,都是对立的假设,譬如说:大跟小怎么说?是不是?这个麦克风很小,对人来说,麦克风小;对一只蚂蚁来讲,这个麦克风很大了,强跟弱怎么分?一只大象,体积那么大,很强了,力量很大了;一碰到细菌感染,细菌感染,完了!细菌感染。我们前一阵子,台湾那个非典,SARS,非典,你看!一个身体这么强壮的人,碰到那么一点点的细菌,垮了,统统倒了!我问你:谁强谁弱啊?你以为你是世界上最强的吗?一个细菌就把你搞垮了!对不对?你说大跟小怎么分?没办法分啊!强跟弱怎么分?没办法分啊!多跟少怎么分?好!譬如说:多跟少,我们今天听经的,譬如说:有八百个人,多不多?哎呀!很多了!共在一个讲堂。对不对?一个讲堂,是不是?一嘛,八百,一个讲堂。地球五十六亿人,五十六亿喔,很多了,同样住在哪里?一个地球,还是一样。无量无边的星,同在什么?一个虚空,是不是?一个虚空。所以,也没有那个多跟少的观念,彻底地解脱;也没有那个强跟弱的观念,彻底放下,没有!所以,《维摩诘经》里面讲:已过量,超数量,大彻大悟的人,钱多跟钱少,这是观念而已呀,观念而已呀,观念而已呀!所以,钱要花在哪里呢?花在化作智慧,让众生觉悟,就非常有意义。所以,人家问说:师父!您这个钱怎么安排?我说:我要把所有的供养,都化作智慧的语言,散播到全世界去,这就是我的愿力,最有用就是这样子了。这是众生血汗的钱,我一定要经化作智慧的语言,推广到全世界去。所以说:我们一定要清楚,钱如果不是用在刀口上,钱如果用在没有意义上,那么,我们钱就是数目的游戏,你每天吃的也是那一碗饭,睡的也是那一张床铺,那么多钱,你吃得完吗?你吃不完,你睡的也是一张床铺,你家好几栋房子,你睡得完吗?睡不完。租人家吗?景气不好,租不出去,又不供养我,(师父笑)放着一直缴税金,就这样子。生命就是一种错觉,感觉、错觉;可是,我们人又必须过现实的生活。你说我今天我没饭吃,我怎么讲经呢?要面对现实。是不是?所以,万法唯心所造,因此我们一定要了解虚妄、颠倒呀!众生就是这样子,过这种日子,一直到死。岂得相比?一个是真,一个是假的。所以说:造业的时候,是虚妄颠倒痴暗心,缘虚妄的境界,颠倒而生。【念佛之心,】可不一样,【从闻佛清净真实功德名号,缘无上菩提心生。】哎呀!真了不起!从自性显露出来,自性显露出来,这个无上的菩提心,【一真】,虚妄痴暗心造业,【一伪】,要不然我们怎么成佛?对不对?就是虚妄灭了,真实显现嘛!【岂得相比?譬如有人被毒箭中,箭深毒碜】渗透进去的意思,箭很深,毒很深入,怎么样?【伤肌破骨。】非常严重了,被毒箭射到了,皮绽肉开。【一闻灭除药鼓,】以前有一种鼓,上面涂着一种药,鼓一打着药,一震动……箭就出来,这个叫做药鼓。一闻灭除药鼓,怎么样?【即箭出毒除,】箭出,毒就除掉。【岂以箭深毒渗而不肯出也?】不管你是怎么深入,只要这个涂毒鼓一打,统统好了。涂在这个鼓的一种药,那是古时候的啦,现在没有这种东西了,现在没有了。所以,第二个就是在缘,看你这个外缘,因为我们修行,是缘清净的真实功德名号,缘无上菩提心而生的。对不对?不是从虚妄的境界而生的,完全不同。
第三个就是【在决定者,造罪之时。以有闲心】就是有间断,造罪的时候,这是有间断的意思。【有后心也。】后心就是下一个念头,意思就是:生生灭灭的心。造罪业的时候,是有间断的,有前念、后念,生灭,生生灭灭。【念佛之时,】不一样,念佛是从清净本性出来的,【以无闲心无后心,】“无后心”旁边写个:当下。当下这一念,怎么样?【遂即舍命,】当下这一念,命终舍命,因为,【善心猛利】太强了!【是以即生…
《净土十疑论讲记(2004年)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