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<普賢行願品親聞記>講記▪P1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母這個要知道,馬不欺母這個典故要知道,我們如果身爲人父,對女兒有野心就比馬還不如,母親如果和兒子有染,這個比畜生還不如。馬,從以前到現在有人測試過,說母馬生子,馬子是它所生就在它的身旁,等到要長大的時候把它所生的馬子分開,分開就是關隔壁,分開,然後再故意把馬子牽來和馬母住一起,這只馬子就是它的孩子,馬母會用後腳踢它(馬子),就是要它(馬子)離開,它(馬子)離開。也就是說連馬都有倫理的觀念,連馬都有倫理的觀念,就是說兒子不敢去碰母親,母親也不會和兒子做這種不清淨的事情。這個表示清淨,就是畜生還有五倫的觀念,這個比我們有些人還可取,【麒麟不踏生草、】麒麟,從以前到現在我們都沒有見過,所以這個典故只是講一講而已,簡單講麒麟對初生的東西,麒麟據說以前有修慈悲心,生草就是剛長出來的草,它不忍心去踏它,就表示它的慈悲心連剛長出來的草,它都不敢摧殘它,不敢摧殘這個幼苗,所以你看連麒麟它都有慈悲心,不敢踏剛剛生出來的秧苗。我們人卻那麼殘忍把自己的女兒送入火坑,反正有錢就好了。【鴉有反哺之義、】烏鴉,烏鴉反哺,烏鴉的孩子都會叼東西回來給它媽媽吃,烏鴉會張開嘴巴讓它嘴對嘴吃裏面的東西,反哺。【羊有跪乳之恩、】羊如果要喝母親的奶要跪著,要跪著。我們人也是很不可思議的,我們人比羊更了解人情義理,以醫學來講我們人一歲到五歲,這個叫做可塑性,可塑性。尤其是美國,現在很重視剛出生的孩子,剛出生的孩子身體都沒有洗,簡單擦拭一下,就趕緊給他媽媽抱,那個第一眼母子的心,第一眼,所以他們很重視這種事情,抱這個孩子,那一天我們看這個錄影帶,講得很有道理,他說:我們母親抱孩子都抱錯了,抱錯了,我們抱小孩,如果抱在左邊這樣不對,或者是抱在右邊這樣不對,抱在左邊讓他吃奶這樣抱著,他說這樣母親和孩子的視線斜一邊看這樣不對,抱小孩要這樣子,要抱這樣子,抱正對著臉這樣才對,抱小孩要抱這樣子,這樣就是說,母親和小孩的眼神正面相視,母子就會很有感情,媽媽的愛心灌輸,小孩以後比較不會不孝順,從小就培養,培養,我們現在的人不一樣,不一樣,她就抱這樣子,抱這樣子,抱這樣子吃奶,現在也沒吃母奶,現在的孩子哪有吃那個,現在也都是喝牛奶,她違背大自然,叫做違背大自然,大自然就是說女人,講得直接一點就是我們要哺育孩子,要不然生孩子幹什麼,這個常常挂在這裏也沒有作用,這個要有作用,就是人要生小孩喂孩子,生小孩喂孩子,所以女人生産之後馬上會漲奶,馬上就有乳水,有乳水,對不對?現在的人不是這樣,她把它吸出來丟掉,用像賣冰棒的那個把它吸出來丟掉,把它吸出來丟掉,她就是不讓孩子吃奶沒有辦法。如果依照醫學來講這樣不對,所以這方面我也很有研究,我們真正最尊貴的東西就是媽媽的奶水,這是母子連心,我們現在沒有了,沖泡牛奶,她甯願用那個吸乳器,吸一吸丟掉,吸一吸丟掉,漲得整個吸出來馊掉了,你知道嗎?留在裏面留到馊掉,不願讓小孩吃,真的,那個會馊掉,你們知道嗎?這個你們知道,生過小孩的每個都知道,沒吃會馊掉,所以一定要常常吸,要常常吸,所以我們違背自然,現在怎麼樣?好看,好看,常常穿著內衣,好看、好看,她就是她的身材愈好看愈好,這個卻是違背自然,我們笑非洲或者原始民族,這樣喂小孩很難看,事實上那個就是本來面目,那個就是我們人的本來面目,牛在吃奶也是這樣子,羊吃奶也是這樣子,孩子本來就是要吃母親的奶,這個本來就這樣子,因爲我們現在文明,文明的定義叫做作繭自縛,文明就是自己一直覺得很行,一直要使自己愈漂亮,愈漂亮的時候她就違背了自然,就用牛奶給他喝,用牛奶,所以現在的小孩每個脾氣都很壞像牛一樣,現在的小孩每個脾氣都很壞,你講他,他不聽,像頭牛似的,很拗,不講道理的,他是喝牛奶的不是吃人奶,對不對?教育才厲害,那一天那個醫學上的錄影帶才厲害,他說我們人從出生教育就錯誤,從出生教育就錯誤。他說你懷孕有小孩就要開始教育,母親就要開始學什麼?學好脾氣,爲了孩子不要吃太燙、不要吃太冷、不要吃太辣,所以要開始教育,媽媽的頻率會感應到孩子,所以我覺得很好,這個講得太有道理了,懷孕就要開始教育了,所以你們這些懷孕的人回去要學不生氣,不要生氣,盡量不要生氣。接著我去聽邱醫師,因爲那一天去他也講,臺風天或者是季節,夫妻不要睡在一起,要分開,要不然出生的孩子會變臺風臉(師父從上至下從臉上摩過。笑),所以要有節製,要節製,這個真不可思議,這個看起來好像迷信,但是說起來很有道理,你如果看到臉長得歪七扭八的,那個都是……臺風天……。所以說教育,要從這個最徹底的教育,徹底的教育。所以說羊有跪乳之恩,我們人也要了解一下,【亦有功德、可說隨喜。至若地獄衆生、一日一夜、萬生萬死方受苦之不暇、】方受苦之不暇,受苦都來不及了,【有何功德而可喜?普賢大智、知彼地獄中極苦衆生、自性功德未失、即本具大方廣與佛無二、】他與佛無二,【雖無修德、而有性德故。“乃至一塵”、一塵約理、理微細也。】不是實實在在有的東西,【如雲一塵中】如雲就是經典有這樣講,一塵中【剖出大千經卷、】一塵就是說在理體裏面幻化出無量無邊的經典,就是建立一切法的存在,一塵就是表示理,大千經卷表示事,一理通萬事,一個理性、理體,就通達一切一切的事相,【豈非微細至極乎。亦約事言、雖極惡之人、擇其所長不無微小之善、】一點小善,【行人皆當隨喜。】皆當隨喜,【故以佛眼視衆生、衆生無不是佛、以善眼視衆生、衆生無有不善、此是佛菩薩之慈悲心。學佛法人亦應學佛、只見衆生之善、不見衆生之惡、即轉煩惱成菩提矣。

  ○叁喜二乘善

  【經】十方叁世一切聲聞】修四谛而證果位的叫做聲聞。聲聞就是聽到佛的音聲,修四谛法而證果位叫做聲聞,【及辟支佛】翻譯成中文叫做因緣覺簡稱緣覺,我們說緣覺這個是簡稱,要說因緣覺,所以辟支佛要稱爲因緣覺,就是修十二因緣而證得辟支佛,聲聞跟辟支佛有什麼不同?聲聞叫做斷惑,辟支佛叫做斷習氣,這個不一樣,這個不一樣,功夫就差很多了。所以【有學】就是叁界內,四果以前都叫做有學,【無學、】就是叁界外,叁界內如果統統學完了,沒有一件事情他要無學,他都已經通達了,所以叫做無學,【所有功德、我皆隨喜。】這個隨喜就是沒有半點嫉妒。

  【記】所以【聲聞有學約因、即叁果四向。】叁果就是初果向初果,二果向二果,向就是說趨向于什麼,叁果向叁果,四果向四果,所以叫做叁果四向,因爲到四果就是無學位了,四果就是無學位了,也就是叁果四向,初果、二果、叁果、四果以前都有一個初果向、二果向、叁果向、四果向,【無學約果、即阿羅漢、有七因四果。】七因就是初果向初果,二果向二果、叁果向叁果,這樣就有六個了,這裏加一個四果向,這都是成四果羅漢的因,都是四果羅漢的因,所以叫做七因,七個因。四果,所以說四果,七因四果,【辟支佛、正修十二因緣觀時、是有學位、證道是無學位但有一因一果。約大乘法門、應彈偏】弱偏,這個弱就是彈劾、喝斥的意思,偏就是說只修空觀叫做偏,弱偏就是像我們彈,你不應該這樣子,你不應該這樣子,我們人……。以前鄉下有玩一種……,你知道嗎?鄉下玩一種剪刀、石頭、布,剪刀、石頭、布,猜拳,一個耳朵被弱得又紅又腫,以前常常玩這種猜拳,彈得腫起來都不須美容,彈,彈就是喝斥的意思,排斥修空性的小乘人,【斥小、】小就是發心太小的人,【歎大】贊歎大乘法,【褒圓。】就是贊歎、歎大褒,褒就是褒獎、表揚的意思。【此經是華嚴圓教法門、何以隨喜小乘?乃有二義。一者就權說、】僅說叫做方便說,【雖是聲聞緣覺、勝世間故。二就實說、聲聞辟支佛、將來必定成佛、豈可不隨喜耶?】怎麼可以不隨喜功德?底下:

  ○四喜菩薩善

  【經】一切菩薩所修無量難行苦行、志求無上正等菩提、廣大功德、我皆隨喜。

  【記】此喜菩薩善也。】見到人家如此修行,我們很感動,感動。底下:

  ○辛叁總結

  【經】如是虛空界盡、衆生界盡、衆生業盡、衆生煩惱盡。我此隨喜無有窮盡。念念相續、無有間斷。身語意業、無有疲厭。

  【記】總結無盡可知。】因此就是說不論你遇到什麼事情、什麼衆生都要隨喜,這個隨喜不要誤解意思,這個隨喜就是要接引衆生,自己本身一定要保持、穩住的歡喜心。譬如說你見到善人,我們當然隨喜贊歎,你見到惡人你愈責備他,他愈惡,他愈惡。你見到惡人不要贊歎他,但是要保持安詳,久了就會被我們感化,所以隨喜功德簡單講就是要使每一個衆生轉煩惱成菩提,沒有皈依的人向叁寶,這個隨喜才有目的。人家在殺雞,你也在旁邊喊:殺得好!那也是隨喜,就變成有罪了,那個就變成有罪了,所以隨喜要隨喜得對,念念相續,無有間斷,身語意業,無有疲厭,無有疲厭。

  ○庚六釋請轉*輪叁、辛一牒名

  【經】複次善男子、言請轉*輪者。】要請人家講經說法,而沒有這個*輪,爲什麼講*輪呢?法爲什麼像輪呢?輪子壓下去就可以碾平,這個法就像輪,壓下去可以把煩惱壓平,*輪的意思就是這樣子,*輪就是可以運轉度衆生,輪如果輾過去煩惱就會斷。

  【記】“請”者、菩薩悲愍衆生故請法也。“轉”者展轉、自覺覺他展轉不息、如輪常轉。“法”者軌持義。】軌持義,【依一心法軌生物解、】依照我們一心,這個法就是原則,就産生種種的了解,【任持自性不失也。】這個已經解釋過很多遍了。【“輪”有圓滿義。摧碾義、摧滅衆生妄我、圓滿菩提真我也。

  ○辛二釋相二、一舉所請境

  【經】所有盡法界虛空界、十方叁世一切佛刹極微塵中…

《<普賢行願品親聞記>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