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<普賢行願品親聞記>講記▪P53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講故事,或是講一些因果,其實他不懂得因果叫做什麼,你法說非法,非法說法,你就是違背因果,我們如法講嘛,不能偏離經典,你離經叛道,哪裏是弘法呢?對不對?離經叛道哪裏是佛法呢?你不講的時候,鄉下那些五、六十歲的,你注意聽,在聽他講經的,差不多都是五、六十歲的,如果真正有讀過書或是對佛法有薰習的沒人聽,如果你說他怎麼不對,就換他在電臺毀謗你,所以法師難做,我們真的發一個大慈悲心要救他,看他能不能從側面冷靜自我檢討,自我檢討,但是他不會,他不會,他不會如此,他不會想:法師是慈悲的,我們稍微冷靜一下,我們不要講得太離譜,對不對?沒有辦法,反正我命中注定要被批判,這個沒有辦法,沒有辦法,命中注定,我從小到現在算命都說:你會很紅,也會被批判。沒有辦法,說我會很紅也會被批判。沒有辦法!這個都是無中生有的,傷害跟毀謗,這個沒有辦法你逃不掉的,你太行了就會讓別人感到礙眼,我說:我要使他不行都沒辦法,我也是很平凡的講經,錄音帶就一直要流通這麼多,這個也不是我的意思,這個如果要怪,要怪流通處,就一直流通出去,對不對?不是我出名是流通處,要稱贊也要稱贊流通處,佛教會興盛,也是因爲有流通處才會興盛,不然哪有辦法,不然你多會興,你一個法師多行,對不對?講給兩、叁百人聽,聽完沒有錄音不沒了,還是流通處的功德。

  【記】此一頌別頌究竟果。究竟果即成佛果也。“速詣”者,謂誦普賢行願品人,成佛極速也。“坐已”者如釋迦牟尼佛,菩提樹下一坐,發願若不成佛誓不起坐。故能降伏魔軍,示成正覺,八相成道。文舉叁相,該攝八相。“含識”即含有知識一切衆生也。有知識故有分別,爲之說法則可轉識成智。“普利”者,任何種類衆生,能聞佛法,無不得利益也。

  ○戊叁頌結勸受持叁,一結前諸行

  【經】若人于此普賢願,讀誦受持及演說。果報唯佛能證知,決定獲勝菩提道。】

  我講經說法看到這句很歡喜、很歡喜,因爲我在講普賢願,“若人于此普賢願,讀誦受持及演說”,我現在講普賢願,你看有功德,我在講。“果報唯佛能證知”,我們如果讀誦的人、受持的人、演講的人,只有佛能夠知道我們的功德有多大,表示就是唯佛能知,不可思議。“決定獲勝菩提道”。

  【記】結前諸行,即結書寫等十行。】讀也好,記憶也發了,讀誦也好,自利利他,只有佛和佛能夠知道他的功德。【披讀者于文義難記則披其義,便記憶故。諷誦者,讀文熟已,背本能誦故。受持者,領受于心,執持不忘也。上叁屬自利,演說行屬利他。十行隨行一行所得果報,唯佛能知。不惟叁乘人不能知,乃至等覺菩薩,亦不能究竟知。惟佛與佛,乃能究竟知之。證明此人決定獲勝菩提之果。獲勝菩提即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大智慧果。】【

  ○二重顯勝益

  【經】若人誦此普賢願,我說少分之善根。一念一切悉皆圓,成就衆生清淨願。【

  你看看如果有人誦普賢願,我說少分就是一點點,一念所修的功德,就能夠使一切圓滿,意思是說用最輕松一點點的力量,就能夠圓滿一切的願,意思是說普賢十大願這個功德大到你無法形容,少分的善根說普賢願,“若人誦此普賢願,我說少分之善根”,只要他用一點點的時間、一點點的善根,“一念一切悉皆圓”,都圓滿,“成就衆生清淨願”。

  【記】重顯者,前乃結諸行勝益,此則重顯讀誦一行勝益。謂誦普賢行願品功德,無窮無盡。我今說其少分。一念所修功德善根能令一切功德善法悉皆圓滿。能令一切衆生出世清淨願,悉皆成熟。

  ○叁結成回向

  【經】我此普賢殊勝行,無邊勝福皆回向。普願沈溺諸衆生,速往無量光佛刹。】

  “我此普賢殊勝行,無邊勝福皆回向”,皆回向。“普願沈溺諸衆生”,有的是諸有情,“速往無量光佛刹”,光佛刹就是極樂世界。

  【記】前之回向,合而又分,分而又合。今又結成回向者,前乃普賢回向,此是個人之回向。誰誦此行願品,即屬誰之回向。“我此普賢”,普賢二字指過去普賢,即一切諸佛之因也。“我”字即是現今之普賢,】我此普賢殊勝行願,以前的普賢也好,現在的普賢也好,【先覺覺後覺,後覺學先覺故。“無邊勝福皆回向”者。】你照著普賢十大願去做,當然有無量無邊的功德,願是什麼呢?希望在沈溺,沈溺不只是叁途,就是執著的衆生都是沈溺,沈溺就是只要執不破的衆生未出叁界統統就是沈溺,不是叁途叫做沈溺。【行是因,福是果,行大故福大。菩薩所作福德,皆不貪著。以此回向,願沈溺生死之衆生,速往無量光佛安樂之刹。】我們現在也是沈溺的衆生,“速住無量光佛刹”,希望他能夠趕快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○乙二結說贊善

  【經】爾時,普賢菩薩摩诃薩于如來前,說此普賢廣大願王清淨偈已。善財童子踴躍無量。】歡喜,很歡喜,【一切菩薩皆大歡喜。

  如來贊言:善哉!善哉!】

  這句話就是電影、電視上說的:善哉!善哉!這個都是從經典來的,不過很可憐,他們的善哉!善哉!他就說:徒弟,你去那個藏經閣,幫我請一本經典出來,藏經閣,電視上所演的都讀錯了,讀錯了,藏經閣,披袈裟,披袈裟才可怕,他們披袈裟都是披這個,我告訴你,電視上的,演電視的,你知道吧,你注意看,所有的武俠片都披這樣子,披這樣子,我很想寫信告訴導演,你要演出家人披認也披個正確,都披這樣披在這裏,披“鍋耳洞”的旁邊,腋窩叫做“鍋耳洞”,腋窩的旁邊,都披這樣子,我很想告訴導演,你也真是的,要演出家人也該問一下師父,連一件袈裟都不會穿,對不對?真糟糕,最主要是他不會披這樣子,披這樣是什麼意思,你知道嗎?就是不放逸的意思,披這樣就是不能讓你的手放下,你如果手放下去會掉下來,披這樣就是叫你要操手,中國袈裟有一個用意就是手要常常這樣子,常常握住,你的手不能放,一放你就散掉了,所以這個叫做不入逸,知道嗎?不放逸,就是不能讓你放逸,放掉就像演歌仔戲那樣,所以說電視、電影,爲什麼他不請教這些內行的人,不請教這些內行的人。

  【記】結說贊善者。結普賢菩薩對善財童子說此行願品已。善財童子及一切菩薩聞之,踴躍歡喜。結集者,義取如來贊曰,善哉善哉。義取者非實事故。

  ○甲叁流通分二,乙一指所說法

  【經】爾時,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。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。】那個時候世尊與諸聖者菩薩摩诃薩,演說如是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時。

  【記】流通分,約別行《普賢行願品》。此下屬此一品流通,】當然這是講到【約四十《華嚴】•【不思議品》,文殊菩薩有本會有末會。末會當屬“流通分”。】最後流通就是說法說到最後,【約全部《華嚴經》,亦以末會爲八十卷之流通分,“不可思議解脫境界勝法門,”即指所說法。菩薩說法,雲佛說法者。】統統在這個地方作證,【佛攬叁世間爲一身故,菩薩說即是佛說。又者,有佛在場作證,菩薩說,即佛說故。局約此品,是不可思議境界,通約全部華嚴,皆不可思議解脫境界。

  ○乙二時衆受持二,丙初列能持衆叁,丁一菩薩衆四,初第一類

  【經】文殊師利菩薩而爲上首。】上首就是大弟子,【諸大菩薩及所成熟,六千比丘。】都在聽《華嚴經》,簡單講《華嚴經》不是最初佛成道,叁、七二十一日講的,意思是說佛的一生一世裏面,也很多地方都有講到《華嚴經》,這裏有六千個比丘,不只是佛成道才講《華嚴經》,往後的還有幾次講到《華嚴經》。

  【記】即逝多林會末會,大智舍利弗將所攝受,回小向大六千比丘,付與文殊,故爲文殊菩薩所成熟者。

  ○二第二類

  【經】彌勒菩薩而爲上首。賢劫一切諸大菩薩。

  【記】即彌勒菩薩領導現在賢劫一切菩薩衆,以上二類多在此第九會之末會。

  ○叁第叁類

  【經】無垢普賢菩薩而爲上首。一生補處,】就是等補處佛,【住灌頂位諸大菩薩。

  【記】此多是等覺菩薩,義通常隨衆。常隨佛故,遍該九會。

  ○四第四類

  【經】及余十方種種世界普來集會。一切刹海極微塵數諸菩薩摩诃薩衆。】你要讀好,有的說菩薩摩诃薩,菩薩摩诃薩說會滑,我們會讀做菩薩摩诃薩,“摩诃薩”就是大菩薩的意思,大菩薩,菩薩摩诃薩。

  【記】即第九會遠來新衆,及九會舊衆。

  ○丁二聲聞衆

  【經】大智舍利弗,摩诃目犍連】摩诃也是大的意思,對佛的大弟子大智慧的舍利弗、大神通的目犍連尊者,【等而爲上首。諸大聲聞。

  【記】舍利弗爲主,所度六千比丘爲伴。伴已入菩薩衆中,主仍在聲聞衆中者,因大智舍利弗發菩薩心,度聲聞衆生。已度六千比丘,回小向大。自仍在聲聞衆中,度其他聲聞衆生故。

  ○丁叁雜類衆

  【經】並諸人天,一切世主,】世主就是國王,主宰的意思,當然也有土地神,統統是主宰,只要是主宰的,【天,龍,夜叉,乾闼婆,阿修羅,迦樓羅,緊那羅,摩侯羅伽,人非人等,一切大衆。

  【記】此雜類諸神衆如常釋。

  ○丙二總結受持

  【經】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】信受奉行。經典到最後都是信受奉行,信受奉行。

  【記】前來四類菩薩,及聲聞雜類等衆。“聞佛所說,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“聞”即聞慧,故有皆大歡喜之相。“信受”即思慧,“奉行”即修慧,皆願在會大衆,亦聞佛所說,“皆大歡喜,信受奉行。”方不負佛恩,亦不負己靈矣。

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親聞記終

  這部《普賢行願品》,我們要好好地讀誦、好好地看,才不會辜負了佛的好意,好意,這部《普賢行願品》,我們簡單……因爲文字不是很難,但是道理很好。

  回向偈

  願以此功德。莊嚴佛淨土。

  上報四重恩。下濟叁途苦。

  若有見聞者。悉發菩提心。

  盡此一報身。同生極樂國。

  願生西方淨土中,九品蓮花爲父母。

  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爲伴侶。

  願以此功德,普及于一切。

  我等與衆生,皆共成佛道。

  願消叁障諸煩惱,願得智慧真明了,

  普願罪障悉消除,世世常行菩薩道。

  

《<普賢行願品親聞記>講記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