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此五。故曰“乃至虚空世界尽众生及业烦恼尽”皆反显无尽义。以皆无尽故,我之大愿亦无有尽。】【
○戊二颂显经胜德二,己一颂校量闻经益二,一能校
【经】十方所有无边刹,庄严众宝供如来。最胜安乐施天人,经一切刹微尘劫。】【
【记】此显普贤十大行愿品功德殊胜。校量闻经益,有二科。】这是在比较,【今当能校一科十方世界有无边刹土,以若是众宝庄严供佛,又以最胜安乐施诸天人,即上供下施也。】上供是对佛,下施是对人天,经过多久呢?【“经一切刹尘劫”者,不惟供具多无尽,供时亦无尽也。】这样的功德怎么样?
○二所校
【经】若人于此胜愿王,一经于耳能生信。求胜菩提心渴仰,获胜功德过于彼。】【
“若人于此胜愿王”,如果有人听到普贤菩萨的十大愿,“一经于耳能生信”,只要听到能够产生信心,行普贤十大愿无量无边的功德,能够往生极乐世界,“求胜菩提心渴仰”,求殊胜的菩提心像口渴需要茶水一样,“获胜功德过于彼”,如此你所得到的功德比布施刚才讲的佛跟诸天,经过一切刹尘劫的功德更大。为什么?因为愿王是本性的功德,前面那个叫做福德,不同。功德能够了生死,福德只是人天如此而已,所以开头我就跟诸位讲,持戒,如果不懂得会合实相的道理,持戒就变成人天的善事而已,只是人天的善人而已,因此《大智度论》就非常的重要,实相的道理,实相的道理就非常的重要,将来我们会开《大智度论》,如果开《大智度论》就大了,一百卷,等大小经典都讲得差不多了,我已经上了年纪了,有讲也好没有讲也好,一天来讲一些讲一些像台中李炳南老居士这样,李炳南老居士一开始他就讲了很多经典,很多经典,李炳南老居士他大部分都不准录音,一般的人都偷偷的跟都是录音,喜欢听都是讲课,我是公开录音的,所以讲过一阵子,他们基础性的东西都有,来讲《大智度论》,就有相当的根器,讲到最后,李老师一个礼拜都一节课,一节课,年纪大了,年纪大,一节《华严经》,私下都教他的一些学生而已,把他的生命都贡献在他的学生,我还年轻我要讲到像李老师七十岁,才开始一个礼拜讲一节课,老师活到九十多岁,活到九十多岁快一百岁,那个不简单,我才三十七足岁,要讲到什么时候,至少要再讲三十年,三十年,要讲到死还很久,最主要身体要照顾好,照顾好,所以说《大智度论》、《楞严经》,《楞严经》也是一定要讲的,一定会讲。这是跟诸位讲,一开始我们的讲堂成立,因为没有法师,所以我一定要撑下去,一定要撑下去,所以我现在一个礼拜六节课,四天的课加上比丘尼戒,加上比丘戒刚好六节课,所以一天到晚都要准备功课,一天到晚都要准备、准备,准备这样子,没有办法要查资料。
【记】底下小字的:【上来众宝之供固大。设若有人,闻此愿王,】十大愿王,【能生信心,渴仰心,用求菩提。所获功德,胜过以众宝经刹尘劫供养如来,并施天人之功德。依此经所言,此单约布施一行。校量闻经功德,则我等今日讲说听闻此经功德,岂非无量无边。然有拣别处,闻经有获大功德者,有获小功德者,甚至无有功德,且招罪愆者。以有等众生闻经,不惟不信,而又疑惑轻慢生谤者,】还生, 毁谤,【故无功德而有罪过。是故闻经须具三慧。具闻慧者,闻经则身心踊跃欢喜,忘却身心世界。以能解其所不解,故生欢喜也。已具闻慧,则应起思慧。】思惟,师父刚才讲过了要有正知见,正知见、正思惟,思惟,我们想事情尽量以法,以佛说的正思惟来思惟,【学而不思则罔,】你学一学不去思惟就会罔然,【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三隅者,举一闻慧以推思修,或举一施以推万行,能推即是具有思慧。具思慧复应起理事二行,以解而不行,】假如你了解不去实行,【仍易打失故。】也是会消失的,就是你解跟行要并重,【理事二行即真俗二谛行也。若具足三慧当来必得成佛。渴仰者,心有一分渴仰,即得一分功德。有十分渴仰,即得十分功德。大家闻而能解,务必要修二行,以求菩提。
○己二通颂显众行益二,先通颂五果五,一增上果
【经】即常远离恶知识,永离一切诸恶道。速见如来无量光,具此普贤最胜愿。】
远离恶知识这个很重要,你如果亲近恶的知识,如果讲经讲错了,或是邪知邪见就麻烦了,就麻烦了,因为他错,所有的人都跟着错,我们如果远离一切恶知识,才能离开一切诸恶道,远见如来无量光,具此普贤最胜愿,最胜愿。
【记】众行即一书写,二供养,三转施,四听闻,五披读,六受持,七开示,八讽诵,九思维,十修习。此科谓对于行愿品诵之一行所得之果,以显一行如是获益,九行皆然。先通颂五果,今当第一增上果,即诵普贤行愿品为因。所得之果,又能增上行愿。增上有二,初二句恶法不障,行愿即增上,乃反动力之增上。恶法不能障,而使善法得增长。后二句善法能助普贤行愿力增上。恶知识即毁谤佛法之人。远离有二义,一者善恶相违,犹冰炭不同炉。又者诵普贤行愿品智慧深故。知如幻如化,在尘不染,即是远离恶知识。反假恶知识为善法增上缘。如孔子曰:“三人行必有我师焉,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三人中除己一人,其余二人,皆善可法,皆恶可戒,或一善一恶,则一法一戒,故皆我师也。恶知识皆恶行之因缘。离恶因缘,必离恶果。“速见如来无量光”者。诵普贤行愿品人,功行深浅不等。故有生化土者,见化身弥陀。有生报土者,见报身弥陀。有证寂光土者,见法身。即是见自他不二之法性佛。末句具普贤愿即圆满因当得圆满果矣。
○二等流果
【经】此人善得胜寿命,此人善来人中生。此人不久当成就,如彼普贤菩萨行。
【记】这是【等流果者,】等流果,【如是因如是果。因果相等,同一流类也。最胜寿命是法身。】法身慧命。我们的生命是短暂的,只有法身才是殊胜的寿命,法身就不死,【诵普贤行愿品,得证清净妙法身。法身无始无终。即或不得法身,如西方人天凡夫,亦是无量寿。】西方极乐世界人天亦是无量寿,【又以修普贤行愿,不虚度时,故名善得胜寿命。善来人中生者,谓此人不空来人中一遭也。不久成就普贤菩萨行,皆等流果也。】意思是说你如果诵《普贤行愿品》,能够得到很长的法身慧命,到人天当中也很好,不必多久就能成就。
○三离系果
【经】往昔由无智慧力,所造极恶五无间。诵此普贤大愿王,一念速疾皆消灭。】
所以我们早课都诵十大愿王,以前我们没有听过佛法的人不知道造了多少业,不知道,不计其数,所造极恶五无间罪,对父母不恭敬、对师长,有的人杀父母或是杀人放火,这个很糟糕。诵此普贤大愿王,刹那之间就能灭罪。
【记】系者系缚苦集二谛,系缚众生于生死海中。诵普贤行愿品,则离苦集二谛系缚,曰离系果。往昔由无智慧,故造五逆之因,而感五无间之果。又者出家比丘戒有五篇。随犯一篇中一条,亦堕无间,而名同义别。诵此普贤行愿品,即速能消灭五无间罪恶。】【
○四异熟果
【经】族姓种类及容色,相好智慧咸圆满。】
你如果诵《普贤行愿品》,你所出生的地方,族姓种类,族姓就是高官显赫,意思是说你将来会得到很好的果报,你出生的地方都是望族,然后你的面貌会庄严,所以我们这些法师,或是在家菩萨,相貌好的人,前世都有诵十大愿王,你看有的人长得很庄严,很庄严,有的人长得不是……很难看,不是……很难看。
【记】异熟之义,长行已讲。即时异,处异,性异。过去诵普贤行愿品,现生得果报,曰时异。前生诵普贤行愿处,与今生得果处不同,曰处异。前诵普贤行愿品是善性,今得果报属无记性,曰性异。如佛生望族,是族姓圆满。生王种,是种类圆满。佛下生成佛,即是生于望族王种。佛身有紫摩金色,即容色圆满。有世二相,八十种好,即相好圆满。佛为一切智慧人,即智慧圆满。皆得力于普贤行愿也。
○五士用果
【经】诸魔外道不能摧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】
外道,其实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,都是我们的问题而已,佛法是心法,心如果降伏了,魔,外道都没有用,堪为三界所应供。
【记】士约人,用约作用。好作用故得好果报。如种田者,得收获果报。修行者,得降魔乃至成佛果报。诵普贤行愿品菩萨,是降魔之人。一切魔王外道所不能摧。果上堪受三界之供养也。】【
○后颂究竟果
【经】速诣菩提大树王,坐已降伏诸魔众。成等正觉转*轮,普利一切诸含识。】【
“速诣菩提大树王”,就是很快就能成佛了,意思是说诵 《普贤行愿品》的人,他很快就能成佛了,菩提大树王,就像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,一坐发愿如不成佛誓不起座,誓不起座,不起座,降伏魔军、八相成道,“坐已降伏诸魔众。成等正觉转*轮”,能够转*轮,“普利一切诸含识”,含识就是含有神识,当然就是众生,含识就是众生。今天我们不要说成佛,出家弘法已经很难了,已经很难了,出家弘法为什么很难呢?你如果外道跟佛道,要一道划清楚,外道就会毁谤我,毁谤,像今天有人带游览车来,庄居士说:在家居士来都讲听到电台那个骂师父矮冬瓜,骂我矮冬瓜,可能打破了他的饭碗,或是怎么了,在此我要讲清楚:师父,我这个人绝对没有嫉妒,无论哪一个讲经我都赞叹,唯独把正法说成邪法,邪法说成正法,这个饶他不得,饶他不得,法说非说,非法说法,这个会误到众生的慧命,绝对不可以饶他,我不攻击你今天去喝酒、打麻将、吃狗肉,这个我不管你,你自己的生死我不管你,对不对?今天你上台弘法了,你完蛋了,你上台弘法又录音出去,千百万的众生,都死在你的一句话里,所以他们现在很气我,很气我。其实他不了解我,其实我是很慈悲的人,我很怕他堕三途,很怕他堕恶道,因为他破佛知见这不得了,虽然他在…
《<普贤行愿品亲闻记>讲记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