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此五。故曰“乃至虛空世界盡衆生及業煩惱盡”皆反顯無盡義。以皆無盡故,我之大願亦無有盡。】【
○戊二頌顯經勝德二,己一頌校量聞經益二,一能校
【經】十方所有無邊刹,莊嚴衆寶供如來。最勝安樂施天人,經一切刹微塵劫。】【
【記】此顯普賢十大行願品功德殊勝。校量聞經益,有二科。】這是在比較,【今當能校一科十方世界有無邊刹土,以若是衆寶莊嚴供佛,又以最勝安樂施諸天人,即上供下施也。】上供是對佛,下施是對人天,經過多久呢?【“經一切刹塵劫”者,不惟供具多無盡,供時亦無盡也。】這樣的功德怎麼樣?
○二所校
【經】若人于此勝願王,一經于耳能生信。求勝菩提心渴仰,獲勝功德過于彼。】【
“若人于此勝願王”,如果有人聽到普賢菩薩的十大願,“一經于耳能生信”,只要聽到能夠産生信心,行普賢十大願無量無邊的功德,能夠往生極樂世界,“求勝菩提心渴仰”,求殊勝的菩提心像口渴需要茶水一樣,“獲勝功德過于彼”,如此你所得到的功德比布施剛才講的佛跟諸天,經過一切刹塵劫的功德更大。爲什麼?因爲願王是本性的功德,前面那個叫做福德,不同。功德能夠了生死,福德只是人天如此而已,所以開頭我就跟諸位講,持戒,如果不懂得會合實相的道理,持戒就變成人天的善事而已,只是人天的善人而已,因此《大智度論》就非常的重要,實相的道理,實相的道理就非常的重要,將來我們會開《大智度論》,如果開《大智度論》就大了,一百卷,等大小經典都講得差不多了,我已經上了年紀了,有講也好沒有講也好,一天來講一些講一些像臺中李炳南老居士這樣,李炳南老居士一開始他就講了很多經典,很多經典,李炳南老居士他大部分都不准錄音,一般的人都偷偷的跟都是錄音,喜歡聽都是講課,我是公開錄音的,所以講過一陣子,他們基礎性的東西都有,來講《大智度論》,就有相當的根器,講到最後,李老師一個禮拜都一節課,一節課,年紀大了,年紀大,一節《華嚴經》,私下都教他的一些學生而已,把他的生命都貢獻在他的學生,我還年輕我要講到像李老師七十歲,才開始一個禮拜講一節課,老師活到九十多歲,活到九十多歲快一百歲,那個不簡單,我才叁十七足歲,要講到什麼時候,至少要再講叁十年,叁十年,要講到死還很久,最主要身體要照顧好,照顧好,所以說《大智度論》、《楞嚴經》,《楞嚴經》也是一定要講的,一定會講。這是跟諸位講,一開始我們的講堂成立,因爲沒有法師,所以我一定要撐下去,一定要撐下去,所以我現在一個禮拜六節課,四天的課加上比丘尼戒,加上比丘戒剛好六節課,所以一天到晚都要准備功課,一天到晚都要准備、准備,准備這樣子,沒有辦法要查資料。
【記】底下小字的:【上來衆寶之供固大。設若有人,聞此願王,】十大願王,【能生信心,渴仰心,用求菩提。所獲功德,勝過以衆寶經刹塵劫供養如來,並施天人之功德。依此經所言,此單約布施一行。校量聞經功德,則我等今日講說聽聞此經功德,豈非無量無邊。然有揀別處,聞經有獲大功德者,有獲小功德者,甚至無有功德,且招罪愆者。以有等衆生聞經,不惟不信,而又疑惑輕慢生謗者,】還生, 毀謗,【故無功德而有罪過。是故聞經須具叁慧。具聞慧者,聞經則身心踴躍歡喜,忘卻身心世界。以能解其所不解,故生歡喜也。已具聞慧,則應起思慧。】思惟,師父剛才講過了要有正知見,正知見、正思惟,思惟,我們想事情盡量以法,以佛說的正思惟來思惟,【學而不思則罔,】你學一學不去思惟就會罔然,【舉一隅不以叁隅反,則不複也。叁隅者,舉一聞慧以推思修,或舉一施以推萬行,能推即是具有思慧。具思慧複應起理事二行,以解而不行,】假如你了解不去實行,【仍易打失故。】也是會消失的,就是你解跟行要並重,【理事二行即真俗二谛行也。若具足叁慧當來必得成佛。渴仰者,心有一分渴仰,即得一分功德。有十分渴仰,即得十分功德。大家聞而能解,務必要修二行,以求菩提。
○己二通頌顯衆行益二,先通頌五果五,一增上果
【經】即常遠離惡知識,永離一切諸惡道。速見如來無量光,具此普賢最勝願。】
遠離惡知識這個很重要,你如果親近惡的知識,如果講經講錯了,或是邪知邪見就麻煩了,就麻煩了,因爲他錯,所有的人都跟著錯,我們如果遠離一切惡知識,才能離開一切諸惡道,遠見如來無量光,具此普賢最勝願,最勝願。
【記】衆行即一書寫,二供養,叁轉施,四聽聞,五披讀,六受持,七開示,八諷誦,九思維,十修習。此科謂對于行願品誦之一行所得之果,以顯一行如是獲益,九行皆然。先通頌五果,今當第一增上果,即誦普賢行願品爲因。所得之果,又能增上行願。增上有二,初二句惡法不障,行願即增上,乃反動力之增上。惡法不能障,而使善法得增長。後二句善法能助普賢行願力增上。惡知識即毀謗佛法之人。遠離有二義,一者善惡相違,猶冰炭不同爐。又者誦普賢行願品智慧深故。知如幻如化,在塵不染,即是遠離惡知識。反假惡知識爲善法增上緣。如孔子曰:“叁人行必有我師焉,擇其善者而從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叁人中除己一人,其余二人,皆善可法,皆惡可戒,或一善一惡,則一法一戒,故皆我師也。惡知識皆惡行之因緣。離惡因緣,必離惡果。“速見如來無量光”者。誦普賢行願品人,功行深淺不等。故有生化土者,見化身彌陀。有生報土者,見報身彌陀。有證寂光土者,見法身。即是見自他不二之法性佛。末句具普賢願即圓滿因當得圓滿果矣。
○二等流果
【經】此人善得勝壽命,此人善來人中生。此人不久當成就,如彼普賢菩薩行。
【記】這是【等流果者,】等流果,【如是因如是果。因果相等,同一流類也。最勝壽命是法身。】法身慧命。我們的生命是短暫的,只有法身才是殊勝的壽命,法身就不死,【誦普賢行願品,得證清淨妙法身。法身無始無終。即或不得法身,如西方人天凡夫,亦是無量壽。】西方極樂世界人天亦是無量壽,【又以修普賢行願,不虛度時,故名善得勝壽命。善來人中生者,謂此人不空來人中一遭也。不久成就普賢菩薩行,皆等流果也。】意思是說你如果誦《普賢行願品》,能夠得到很長的法身慧命,到人天當中也很好,不必多久就能成就。
○叁離系果
【經】往昔由無智慧力,所造極惡五無間。誦此普賢大願王,一念速疾皆消滅。】
所以我們早課都誦十大願王,以前我們沒有聽過佛法的人不知道造了多少業,不知道,不計其數,所造極惡五無間罪,對父母不恭敬、對師長,有的人殺父母或是殺人放火,這個很糟糕。誦此普賢大願王,刹那之間就能滅罪。
【記】系者系縛苦集二谛,系縛衆生于生死海中。誦普賢行願品,則離苦集二谛系縛,曰離系果。往昔由無智慧,故造五逆之因,而感五無間之果。又者出家比丘戒有五篇。隨犯一篇中一條,亦墮無間,而名同義別。誦此普賢行願品,即速能消滅五無間罪惡。】【
○四異熟果
【經】族姓種類及容色,相好智慧鹹圓滿。】
你如果誦《普賢行願品》,你所出生的地方,族姓種類,族姓就是高官顯赫,意思是說你將來會得到很好的果報,你出生的地方都是望族,然後你的面貌會莊嚴,所以我們這些法師,或是在家菩薩,相貌好的人,前世都有誦十大願王,你看有的人長得很莊嚴,很莊嚴,有的人長得不是……很難看,不是……很難看。
【記】異熟之義,長行已講。即時異,處異,性異。過去誦普賢行願品,現生得果報,曰時異。前生誦普賢行願處,與今生得果處不同,曰處異。前誦普賢行願品是善性,今得果報屬無記性,曰性異。如佛生望族,是族姓圓滿。生王種,是種類圓滿。佛下生成佛,即是生于望族王種。佛身有紫摩金色,即容色圓滿。有世二相,八十種好,即相好圓滿。佛爲一切智慧人,即智慧圓滿。皆得力于普賢行願也。
○五士用果
【經】諸魔外道不能摧,堪爲叁界所應供。】
外道,其實都是我們的問題而已,都是我們的問題而已,佛法是心法,心如果降伏了,魔,外道都沒有用,堪爲叁界所應供。
【記】士約人,用約作用。好作用故得好果報。如種田者,得收獲果報。修行者,得降魔乃至成佛果報。誦普賢行願品菩薩,是降魔之人。一切魔王外道所不能摧。果上堪受叁界之供養也。】【
○後頌究竟果
【經】速詣菩提大樹王,坐已降伏諸魔衆。成等正覺轉*輪,普利一切諸含識。】【
“速詣菩提大樹王”,就是很快就能成佛了,意思是說誦 《普賢行願品》的人,他很快就能成佛了,菩提大樹王,就像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,一坐發願如不成佛誓不起座,誓不起座,不起座,降伏魔軍、八相成道,“坐已降伏諸魔衆。成等正覺轉*輪”,能夠轉*輪,“普利一切諸含識”,含識就是含有神識,當然就是衆生,含識就是衆生。今天我們不要說成佛,出家弘法已經很難了,已經很難了,出家弘法爲什麼很難呢?你如果外道跟佛道,要一道劃清楚,外道就會毀謗我,毀謗,像今天有人帶遊覽車來,莊居士說:在家居士來都講聽到電臺那個罵師父矮冬瓜,罵我矮冬瓜,可能打破了他的飯碗,或是怎麼了,在此我要講清楚:師父,我這個人絕對沒有嫉妒,無論哪一個講經我都贊歎,唯獨把正法說成邪法,邪法說成正法,這個饒他不得,饒他不得,法說非說,非法說法,這個會誤到衆生的慧命,絕對不可以饒他,我不攻擊你今天去喝酒、打麻將、吃狗肉,這個我不管你,你自己的生死我不管你,對不對?今天你上臺弘法了,你完蛋了,你上臺弘法又錄音出去,千百萬的衆生,都死在你的一句話裏,所以他們現在很氣我,很氣我。其實他不了解我,其實我是很慈悲的人,我很怕他墮叁途,很怕他墮惡道,因爲他破佛知見這不得了,雖然他在…
《<普賢行願品親聞記>講記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