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道一直流傳下來,一起流傳。至今猶有存者,起到今天還有存在福建省裏面,福建省裏面。【圓瑛法師。籍隸古田。】圓瑛法師是哪裏的人呢?我們說我們這個籍貫,籍隸古田,古田是一個地方,一個地方,一個地方名,他是屬于這個古田這個地方。【蚤歲脫俗。】這個“蚤”跟我們早、晚的早是一樣的意思,蚤歲脫俗,意思是說很早就出家了,不是像我這麼晚,我二十七歲才出家,今年叁十七,出家十年,那麼人家是很早就出家了叫做蚤歲脫俗,脫俗就是脫離俗緣來出家的意思。【真參實學。】他是確確實實在參學,確確實實在學道。【孜孜弗懈。】孜孜弗懈就是很勤勞學習,很勤勞參學,沒有懈怠。【卒能成就其德業。】所以最後他能成就,一切的道業,【光明俊偉。】很光明、很偉大。【與先哲同揆。】先哲就是以前的聖賢,跟以前的賢人,“同揆(kuí:道理,准則)”就是同一個道理,意思就是說古時候人怎麼講,他就是怎樣道理,這揆就是同一個道理,他所講的跟古時候聖人所講的道理是同樣的意思,同樣那麼行的意思,與先哲同揆,哲就是聖賢,揆就是道理。【鄉人士皈依座下者。如水趨壑。】他的同故鄉,同鄉的人,來皈依的人,皈依座下的人,如水趨壑就是像水流入深谷內,像水流入深谷內,【比歲卓錫浙東。先後住持七塔天童二寺。法雨覃敷。】覃就是大,敷就是施,布施的意思,他就大大的布施這個法出去,大大的布施這個法出去叫做法雨大施。覃敷就是大施,大大的布施。【叁根普被。】上根、中根、下根的人全都被他蔽蔭到。【余今夏曾詣天童。】我今年的夏天曾經參訪天童寺,【參承道席。】就是親臨請他開示,參承道席就是親臨請他開示。【是時方演講楞嚴。】那個時候,那個時候他正在講《楞嚴經》。【缁素翕集。】缁就是穿黑衣服,我們今天穿這個黑衣服,出家人的意思,素就是白色,就是在家人,缁素就是穿黑衣服的出家人(,穿黑衣服的出家人),跟穿白衣的在家人,缁素簡單講就是僧俗(,僧跟俗)。翕(xī:聚集)集就是集合。【法師闡明義趣。機辯縱橫。】說這個法師,他闡揚……,這個義趣就更《楞嚴經》的義理,闡明就是說明它裏面的義理,最重要的地方。機辯縱橫,機辯縱橫就是說他的反應很快,辯才無礙,縱橫就是所向無敵,你走到哪裏都是無對手。【聽者無不悅服。】聽者無不悅服,每一個在聽講經的沒有一個不心悅誠服的。爲什麼圓瑛法師的辯才無礙,很簡單,上輩子持清淨戒,上輩子持清淨的口業戒,這張嘴持得很清淨,所以都贊歎衆生,他不曾誹謗衆生,不曾嫌棄衆生,不曾打聽衆生的各種來說是非,他不曾這樣,到他哪裏,靜悄悄,所以他這輩子,圓瑛法師他的口才辯才無礙,除了他有宿世的慧根以外,他就是上輩子沒造口業,若上輩子他有造口業,要當一個法師他的智慧跟辯才無礙,還得音質要好,他講經的聲音聽起來很舒服,有的人他是飽學之士,但是他講話會沙啞:現在要講這個《彌陀經》(法師學子嗓有病人說話的聲音)。聽完了,那天就生病了,不騙你,聲音沙啞(衆鼓掌),所以說人家有這種天份,人家有這種修持,不是沒有原因的。爲什麼?持戒清淨,所以要以持戒爲學佛之要,持戒是我們學佛最重要的。【又以持戒爲學佛之要。每反複诰誡而不已。】他每次都重複再重複。啊!持戒是很重要,持戒是很重要。【信乎宗說兼通。】信乎就是幾乎,這個信不是相信的意思,這個信不是相信的意思。信乎意思就是說幾乎,差不多,宗就是禅宗,說就是顯教,無論禅宗的心法還是顯教的說法全都通達,說就是解門,宗就是心法,信乎宗說兼通,【行解相應。】簡單講就是說差不多,幾乎,他的禅的這個心要,他的教義教理的通達,他是行解相應,不但他會做,還會解,對這個佛法還會了解,了解還會去做,做還會了解,相應的意思。【足爲學者之模楷也。】是我們要學的人的楷模。就是他的模範,他的模範。好!今天解釋到這裏。南無阿彌陀佛(念佛)
【今上海佛學書局。以法師平生撰著。彙刻行世。征序于余。】昨天講到福建省圓瑛法師,那個地方出了很多的高僧大德,這是說這個本書在印行之前,上海的佛學書局,以法師這輩子的著作,著作,彙刻行世,就把它集合起來印行,征序于余就是說要求我來爲他寫一篇序文,一篇文章還沒有開始叫做序文,征序于余,就是說征求我來寫這個序文。【夫我佛設教。法門雖廣。無非使人解粘脫縛。】因爲我本人沒讀過漢文,從小都讀國語,又很少在看黃俊雄的布袋戲,所以這漢文就讀不來,這點對大家很抱歉,我就不能像會寬法師那樣那麼會講臺語,會寬法師在講臺語講得很順,妙廣法師,我沒辦法,我從小就是一直讀書、讀書,讀二十幾年,全都讀國語的,有一次我也想去學臺語的,老居士教我,臺語是八音,很難讀,讀這個怎麼讀得來,讀二十幾年的中文,讀這個破音字讀不來,我說:沒辦法。這沒辦法,所以很抱歉,對大家很抱歉,不能讀這個漢文給大家聽,夫我佛高教,法門雖廣,我們這個佛門設這個教,法門雖然很廣大,無非是要讓人解黏,就是這個煩惱常常在向上,黏住的意思,業障如影隨形,比如說我們壞脾氣,一點小事就發脾氣,一點小事就攻擊別人,痛苦、煩惱就常常黏在心裏,這個要解開,解破,事實上這是很簡單的事,但是大家看得很難。脫縛,我們這個心就是被這個境界綁住,被煩惱綁住,研究這個佛法,要來信佛,不是要來拜平安的,是在拜解脫的,在拜解脫的,所以這個柏拉圖說: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,一切現象皆是我們的牢獄,說我們這世間一切的現象就是把我們綁得死死的,像監獄般把我們關著,縛就是綁住,綁住,那麼我們今天要修行一定要從心下手。底下說【明心見性而已。】看到我們本來的面目來見到我們的本性,這是最重要的。【學道之士。真積力久。】學道的人,真就是本性,我們這個本性一直顯化出來,一直顯化出來,一直顯化出來,真積力久,真就是我們的本性,我們回光返照,回光返照,這個久了力量就跑出來了,力量就跑出來,以前我……,幾年前聽到人家在誹謗我們佛教,心裏很難過,一直想跟他辯論,到了今天不同了,沒感覺了,因爲我們成佛做菩薩的階段,一定要有逆境才有可能成就,這個逆境就是一種力量,逆境就是一種力量,今天人家爲什麼對我們這樣呢?我們自我檢討,我們若有過錯我們忏悔,我們若是沒有過錯,他講什麼都沒有關系,所以這個逆境一直來、一直來、一直來,我們今天凡夫就是說這個誹謗、批評都來,沒有的事他也講,現在一直想要阻擋他,現在內心就産生一股力量,逆境來一直要阻擋,就産生一種矛盾的心理狀態,他會很痛苦,要召開記者會,打官司,要來說明,全世界都一樣,即使你是律師也一樣,博士也一樣,都想保護自己,宗教家在處理事情就不一樣,大修行人在處理事情就不一樣,隨便你講,我若問心無愧,隨便你講,我不解釋,也不用記者招待會,也不用辯論,你講什麼反正你高興就好,你講這樣,你的良心自己知道你講這樣對或不對,我今天根本就不用跟你解釋,你講我是你比我還痛苦,你講的都是子虛烏有的事你怎麼會比我還快樂,子虛烏有的事你怎麼會比較快樂,衆生有無量的恨,但是我們佛法有無量的慈悲,恨一定贏不了慈悲的,你記得這句話,仁者無敵嘛!你一直恨別人,講的都是不實在的事,你那個恨你還沒有打倒別人你就先倒了,整天就恨別人,想要怎樣,要招兵買馬,要攻擊,要誹謗人家,要全臺灣省的人都對這個法師反感,人家還沒有對這個法師反感你就先倒了,你就寢食難安了,難道不是這樣?所以我跟諸位講(衆鼓掌):整天想要害人的人,要講人家壞話的人,他絕對活得很痛苦,別說往生極樂世界,平時他就很痛苦,折磨自己嘛!對生命不認識的人,生命對他是一種懲罰,對生命不了解的人,生命就是一種處罰,我們對生命不了解,生命就是一種懲罰,因爲你根本不覺悟,整天都在跟人家過意不去,整天都跟這個不和,跟這個人不和,跟那個鬥,這樣衆生哪有什麼?我們原諒別人,不跟別人計較,放下,叁餐吃得飽,好好修我們的行,做我們的工作,所以說明心見性,我們若要學道的人這個悟性要提起來,悟性若不提起來,你整天光是擋這些是非你就受不了,愈高位是非就愈多,你不修行便罷,你若愈修行魔就愈多,真的,所以真積力久,【有悟于第一義谛。】我們這個悟性若出來力量就強,有悟到這個第一義谛,第一義谛,第一義谛就是說不可思議的境界,無诤的境界,無量的慈悲心的境界,絕對的境界,中道的境界,第一義谛就是中道的思想,過與不及,統統不對,第一義谛就是無所著的思想,第一義谛就是絕對的忍辱思想,第一義谛就是柔軟心的思想,第一義谛就是永遠是保持這麼清淨的內在,這第一義谛永遠就是保持這麼清淨的心,不曾動過一個念頭要去害人,不曾動過一個念頭要去講人家的壞話,不曾動過一個念頭去搬弄別人的是非,不曾動過一個念頭去瞧不起這個、瞧不起那個,不曾這樣,這就是佛法,【靈光獨耀。】靈光,這個靈光不是世間人所講的起乩,靈光就是佛光的意思,佛光的意思,意思是說我們內心若是有平等心就産生智慧,有智慧他就無量光明的意思。獨耀就是別人沒有,我們就産生,所以修行不只是念佛而已,開悟很需要,修行不只是念佛而已,開悟很需要,靈光獨耀,【迥脫根塵。】你不要念回脫根塵,會笑死人的,迥脫根塵就是擺脫六根跟六塵的束縛,要是這四個字你能去參、去悟,那不得了,什麼叫做迥脫根塵呢?擺脫,解脫這六根跟六塵所産生的痛苦跟煩惱,簡單講一句話,六根就是什麼?眼睛,還沒有學佛以前看大家全都不順,學佛之後,記得!看大家都很順,要看大家都很順,看這個也很順,看這個也很順,這樣我們的心二十四小時就不會動搖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