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手OK了,對不對?就是這樣,所以說那些江湖術士或是說專門在爲人改運的,他多會改,對不對?學佛的人智慧一級棒(日語),我們學佛的人頭腦是最棒的,騙不了我們,學佛就是有一點好處就是說誰都騙不了我們,對不對?就是這樣?所以我的頭腦不錯,你就知道佛祖的頭腦多好,就是這樣,難道不是這樣。(衆鼓掌)
【解】不退有四義,是從這個地方講嗎?對吧!【不退有四義。一念不退。破無明顯佛性。徑生實報。分證寂光。
【講】此明不退四義。】四種意義。【本來只有叁不退。今加畢竟不退。故成四義。特顯佛號功德。念佛功德。二皆不可思議也。
一念不退者。念念流入如來果海。】如來果海的意思是說成佛是我們究竟的果,因爲他以這個海表示無量的智慧,無盡的神通,無量的力量、功德,所以如來的果海表示蘊藏很多的神通、智慧、功德,都集中在最後的這個境界,所以說念念流入如來的果海。【已破無明。已顯佛性。用中道觀智。破一品根本無明。顯一分叁德佛性。】叁德佛性,把筆拿起來,底下,A:【正因佛性】A【。】的旁邊寫個:A,底下最下面一個字:了因佛性旁邊寫個:B,左邊緣因佛性旁邊寫個:C,這個叫做叁因佛性,什麼叫做叁因佛性呢?正因佛性簡單講就是每一個人全都有這個本性,清淨的本性,清淨的佛性,我們現在發一個菩提心,正確的菩提心,不是爲了品,也不是爲了利,也不是爲了一切其他的攀緣,我們一發心就是正確的,完全是爲了自利利他,所以這個叫做正因佛性,就是說我們正確的本性發心,所以說【理心發。】理心發,【顯法身德。】理心發就是我們本性清淨的理體,我們現在發一個菩提心正確去修持,顯出這個法身出來。【了因佛性】B【。】在“了因”的旁邊寫兩個字:觀照,還要再加一個字:力,力量的“力”。了因佛性就是說你雖然發這個理心的這個正因的佛性,但是你若沒有觀照的力量,你沒辦法,所以他必須要有觀照的力量,所以叫做了因佛性,簡單講就是觀照,有因地的修持,【慧心發。顯般若德。】智慧的心發起來,顯這個般若德,因爲他有觀照的力量。【緣因佛性】C【。】寫四個字,就是隨緣自在,隨緣自在,這個叫做叁因佛性,叫做緣因佛性。【善心發。顯解脫德。】我們在一切緣起性空當中發起這個善心,隨著這個緣解脫得到自在,這叫做顯這個解脫德,【是謂圓發叁心。】圓發叁心就是理心、慧心、善心,是謂圓發叁心,正因的佛性就是理心,了因佛性就是慧心,緣因佛性就是善心,所以我們這個時候同時發這叁心,這叁個心是無次第,沒有次第,無次第,一發下去叁個心同時具足叫做【圓證叁德。】圓證叁德,【開佛知見。徑生實報上上品。】到這個實報莊嚴土,上上品,那麼已經接近【分證常寂光土。
【解】二行不退。見思既落。塵沙亦破。生方便土。進趨極果。】行不退就是見思惑已經斷,塵沙惑,塵沙,這個見惑惑就是二乘在斷的,塵沙是菩薩在斷的,塵沙惑已經破,那麼他就生這個方便有余土,方便有余土,進趨極果。
【講】二行不退者。度生之行】叫做度衆生,這種的菩薩行【精進。不退墮二乘地也。】聲聞跟緣覺。【見思我執之惑既落。而塵沙法執之惑亦破。】意思是說我執跟法執都有破。【塵沙二字。從喻立名。此惑】塵沙惑,這個惑,【能障化道。】把筆拿起來,化道就是障礙度化衆生,簡單講塵沙惑就是說他對著這麼多不同根機的衆生,這麼多衆生所須要的法他不能完全了解,就像無量無邊微細的塵沙那麼多的執他還沒有破,他就沒有那個能力度無量無邊的衆生,所以說塵沙惑是對度衆生而言的,這阿羅漢斷掉這個我執,他有這個我空的功夫,但是他要來度衆生,但是叁千大千世界的衆生無量無邊,他遇到根機不同,他要說什麼法也不同,他須要什麼也都不同,所以困難,塵沙惑意思就是說,這種塵沙惑就是說因爲衆生太多,所以他覺得很迷茫,能障化道,化道就是度化衆生,會障礙他度化衆生,【化道多故。】因爲他度化衆生太多,【如塵若沙。須修假觀。】把筆拿起來,假觀就是有,有觀,因爲衆生確確實實有,阿羅漢是修這個空觀,破這個我執,進入這個涅槃,佛祖說這樣不可以,不可以退失菩提心,修諸善業是名魔道,你要從空出假,你不可以跑到涅槃坑裏面,你自己證到阿羅漢果了要回小向大,要回心來做菩薩,所以因爲衆生太多,如塵若沙,如塵若沙就是衆生太多,無量無邊,所以須要修假觀,修假觀就是說,噢!衆生他確確實實有存在,你要不怕辛苦,那麼在緣起法裏面度衆生,隨緣化度,再辛苦你也不能退失菩提心,所以須要修這個假觀。【此惑可破。】這個惑可以破,【見思既落。】見思惑既然落下來,就是斷,【即生方便有余土。】方便有余,方便有余土,【從空出假。涉俗利生。】涉就是涉,幹涉,幹涉,涉俗利生就必須要跟衆生打轉周旋,所以有很多這個小乘的發一個菩提心度衆生,差不多大家都退道心了,過去有一個人在山上修行,在茅蓬裏面修二十年,修得非常地好,在山上都沒有煩惱,早上起來就聽到樹木上面的蟬、蟲、小鳥在叫,晚上自己一個人打坐,坐禅,看經典,修二十年,他自己認爲他因緣已到了,應該要下山度衆生,結果他下山度衆生的時候,因爲他二十年不曾接觸到衆生,他都修苦行,下山,語言不靈活,這樣講也不對,那樣講也不對,雖然他本身很有修行而言,但是他沒有這種功夫,沒有智慧世間的語言、智慧、辯才,不能修包在這個美好的語言、詞句,有,假有的東西他沒有具足這個條件,假有就是要學問,辯才,知道衆生他須要什麼,假有你都要學,簡單講做一個法師,像今天而言除非你開悟,明心見性,不然天文、地理、心理、化學、女衆、男衆,你全都要了解他的心理,包括一切醫學,多少都要涉獵,哲學你都要懂,這就是假有必須要具足的條件,所以這個法師下山講經之後,他一直講,聽衆一直跑,一直講,一直跑,沒有人要聽,雖然他自己很有修持,沒有人要聽,後來他一邊講一邊生氣,我用生命在講,沒有人要聽,就跟佛祖講:佛祖!對不起!從今以後我絕對不度衆生,我生生世世我看到衆生就討厭,我用生命講經給衆生聽,衆生不聽,再到山上躲起來。又上山,晚上睡覺,菩薩,菩薩現身,說:這樣而已就退道心,要如何當菩薩,你不是發一個大心要講經。所以說這種事情沒那麼簡單,要度衆生真的不是很簡單的事情,大家都要躲在山上,有一個人來問師父,說:請問師父!要如何才會沒是非?很簡單,兩種人絕對沒是非,第一避居深山林中,自己種菜,拉屎自己挖洞掩埋,自己煮飯,自己砍柴,都沒有人認識你,都沒有人認識你,在山上,沒是非,這第一點絕對沒是非,第二大開悟的人沒是非,你怎麼搞他,他都沒有感覺,你怎麼搞,就像人家假懷孕來誹謗佛祖這樣,佛祖一點感覺也沒有,他沒感覺這有什麼,他大徹大悟,他的心中已經是大慈悲、平等,他怎麼會跟衆生計較這些,用不實在的證據要害佛祖,佛祖沒感覺,人家提婆達多滾一塊石頭要把他壓死,佛祖也不要報仇,只有大徹大悟的人沒是非,兩種人沒有是非,第一就是躲在深山林中,像凡夫般,沒有人知道;第二就是要像佛祖這樣,沒是非不是別人沒是非,是他的心中沒有是非,他的心沒是非,別人也都誹謗佛祖,那是佛祖過去的業,也是衆生的福報不夠,才會誹謗佛祖,兩種,所以你若在人群當中要能沒有是非的,那怎麼有可能,一百個當中有八十個,八十個說:慧律法師!你講的不錯。唉!我們攬鏡自照,就覺得很安慰了,現在我都不敢要求一百個中有八十個,六十就好,六十,我們若在講經,十個,十個裏面有六個講:噢!法師!你講得很不錯。噢!我們就精神又來了。法師!你講那個爛死了。那時候就要托著下巴,自己觀想,不然就到山上,躲起來。所以這個從空出假是很困難的東西,記住!這個“假”的旁邊你寫幾個字,包括萬有之法,所有一切法你都要學,工藝、哲學、心理、醫學,衆生所懂的你全都要懂,衆生所有須要的你全都要懂,假有就是這麼困難,這麼困難,所以菩薩根本就不可能做,對不對?不可能做,困難,假有,緣起性空是無量法,無量無邊的法你都要學叫做菩薩,涉俗利生,【常修度生之行。上求佛道。故曰進趨極果。】常修度生之行,上求佛道,所以說進趨極果,極果就是佛果。
【解】叁位不退。帶業往生。在同居土。蓮華托質。永離退緣。】我們若帶業往生到凡聖同居土,蓮花,進去蓮花苞裏面,永離退緣,永離退緣,永遠離開這個惡緣,會讓我們退道心的緣叫做退緣。
【講】叁位不退者。娑婆與極樂不同。此土要破我執。斷見思。證阿羅漢。辟支佛果。已經成聖。不退墮凡夫地。名位不退。彼土則不然。】極樂世界就不是這樣。【不必一定斷惑。只要一心念佛。乃至十念功成。】臨命終念這個十聲就成功。【亦得帶業往生。從此娑婆同居穢土。橫超西方極樂同居淨土。】同居穢土一下子刹那間到極樂世界同居淨土。【于九品蓮華托質。】我們的意識進到蓮花裏面,蓮花的旁邊有一些大菩薩爲你說法,爲你說法,一天、一天爲你說法,到極樂世界下品下生,還比我們世界任何哪一層天都還快樂,任何哪一層天都比不上極樂世界,經典講的百千萬億不及一分,娑婆世界的快樂,天人的快樂、(的)神通,不及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百千萬億分之一,我就是看到這經典,所以我就說就算會死用爬的也要爬去,佛祖講到這樣,我們難不成你木頭般勸告不來,對不對?但是修行要有善緣,要有師父指導,出家若沒有善知識照樣非常困難,真的,非常困難,剃度若沒有善知識,非常困難,所以說人家爲什麼要現在家, 身,人家有善知識,在家身若有善知識他知道要如何修行,我們若出家沒善知識茫茫然不知道要走向何方,雖然剃個頭來講,但是就是不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