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知道要如何用功,不知道要如何用功,所以我今天建這個講堂就是因爲很感慨,高僧大德有的人寫很多書,要自己看,自己看,一本書放著自己看,看不懂,出家人很想要修行的是很多,不是沒有,是很多,但是這個道場都在念經,趕經忏,這個常住的工作我們不去做又不行,要去做,每天都在趕經忏,這樣枉費我們剃這個頭,所以他就自己很感慨,一方面出家又不能離開常住,一方面又很喜歡聽正法,聽這個淨土法門,這經典又深奧,自己看又看不懂,哇!慘了,很煩惱你知道嗎?剃這個頭是一個頭兩個大,真的,那就很煩惱,所以說修行要兩種條件,第一要善知識,第二要環境,要好的環境,一定要具足這兩個條件才有辦法成就,不然你不可能,你若說他有一個善知識在旁邊,但是他環境很差,叁餐都吃不飽,每天趕經忏,念經、念經……,有啊!師父、善知識在旁邊,每天念經沒時間聽經,對不對?沒有那個環境就沒辦法,你雖然有這個環境,建得很好,像皇宮,建這間建得像皇宮,噢!電燈用得這麼好,對不對?沒有師父,沒有師父,你多行,我不相信你看得懂,看得懂,你整本看得懂,不然你舉手,對不對?所以這種東西就是說福德因緣,噢!這佛經實在很厲害,我說這佛祖在講話每句都是一針見血,不可以多也不可以少,福德因緣,你看,佛祖在講話不會遺漏,要有福德,你還要有福報,還要有一些緣,沒有那種緣你也沒辦法,你有福報,沒錯,你今天出家有福報,在家有福報,出世在臺北,對不對?要聽個經就要坐這麼遠南下,你有福報沒這個因緣,你有辦法嗎?有這因緣,我家住在高雄,我拼命要來聽經,兒子發燒,女兒腹瀉,婆婆住院,急診,他有這個因緣,他住在高雄最近的,整天就忙那些事,所以說人家佛祖在講話實在很行,真的很行,兩千多年前的聖人,怎麼那麼行誰知道,福德因緣,少一個字都不可以,少一個字都不可以,很厲害,真的,所以說橫超西方極樂同居淨土,于九品蓮華托質,【永離退墮之緣。即圓證叁不退。】叁不退,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,【此點要注意。華開見佛。以常見佛故。念念求成佛道。證念不退。】念念,每一個念,我們若到極樂世界華開見佛,這個極樂世界有講,這個蓮花,一朵蓮花,一由旬是八十裏,有時候六十裏,有時候四十裏,我們現在簡單講一朵蓮花平均六十裏好了,六十裏的蓮花到底說……,我們今天這個色身是這樣,六十裏差不多多大你知道嗎?多這裏(文殊講堂)到臺南四十幾公裏,對不對?四十幾公裏,從這裏差不多臺南再上去是什麼,後壁,新營,六十公裏差不多從這裏,高雄直接到新營,這樣直線畫一個圓圈圈,那麼大朵的蓮花,你想想看!那麼大朵蓮花,看要不要往生?就是這樣,最小朵的,這是極樂世界最小朵的,你知道嗎?一由旬是最小朵的,最小朵的,在極樂世界算最差的,下下品的,若阿彌陀佛那朵,哇!比地球還大,比我們地球還大,所以說我們甚至極樂世界我們就具足清淨的光明智慧,到極樂世界就華開見佛,以常見佛故,念念求生佛道,證念不退,證念不退就是我們所講的證到這個念不退。【永離念退緣。】當然他念念就是佛,念念就是叁寶嘛!【以常聞法故。樂修大乘之行。證行不退。】樂修就是很願意去修,那個字不能讀作lè,當動詞用的話讀yào,樂修大乘之行,很快樂修大乘之行,證行不退,簡單講就是念念佛,就是證念不退,那麼修大乘行,證行不退,【永離行退緣。以常與諸上善人。俱會一處。觀摩熏陶】就是每天都在那裏,每天都在那裏種這個善根,薰陶,【證位不退。永離位退緣。
【解】四畢竟不退。】這是多出來的,畢竟不退。【不論至心散心。有心無心。或解不解。但彌陀名號。或六方佛名。此經名字。一經于耳。假使千萬劫後。畢竟因斯度脫。如聞塗毒鼓。遠近皆喪。食少金剛。決定不消也。】我來解釋一下:第四畢竟不退,就是說種一點善根就永遠不會退,無論你用什麼心,你只有一點善根,念一些阿彌陀佛,也不會退,簡單講就是說我們今天在座諸位,無論你有心、無心,無論你用什麼心來,散心、亂心,對佛教有了解,對佛教不了解,都沒有關系,怎樣?以後都會成佛,哇!這太厲害,太厲害,不論至心,至心就是恭敬心,非常地至誠恭敬心,散心,就是漫不經心,人家在仿佛合個掌,他雖然沒有來聽經照樣會成佛,照樣會成佛,有心,像在座諸位大家都在作筆記,確確實實是真的要來聽佛法的,這是大家有心,無心就是說他不是來聽佛法,他是要來找人的,聽到人家念一句:南無阿彌陀佛。這樣以後也會成佛,這太厲害,你知道嗎?太厲害,就是說不得不成佛,一定要成佛,所以在座諸位!聽到這句就很安慰了,安慰什麼呢?無論多痛苦,多大的委屈,我們走進這個文殊講堂,你看有這個善因緣,將來一定會成佛,這個太好了,太好了,有心也好,無心也好,或解,對佛教有了解嗎?對經典有了解嗎?或是不了解,但彌陀名號,只要你持這個彌陀名號八識田中就有這個善根,有這個善根,只要耳朵聽到,落入八識田中,或者是六方佛的名,六方佛,東、南、西、北、下、上,《彌陀經》裏面六方佛的名。此經名字,一經于耳,只要通過這個耳朵,通過這個耳朵,假使千萬劫後,千萬劫之後,畢竟因斯度脫,究竟能夠因爲這樣而解脫。如聞塗毒鼓,遠近皆喪,食少金剛,決定不消。什麼叫做塗毒鼓呢?這個字我想很久,想很久,塗毒鼓我想很久,這是不是一種毒藥的名稱,我查,查不到,所以我就是自己這樣想,用我自己意思去解釋,可能是這樣,古早,古早,再過去那個古早,有一種毒藥是很毒,這種毒藥你都不用吃到也不用喝到,這種毒藥把它抹在什麼?抹在鼓裏,鼓皮,鼓皮的上面,打下去空氣中是不是有這個毒藥的氣,對不對?遠的也中,中毒,近的也中毒,意思是說在這裏仿佛遠的也入、成就,近的也入、成就,全都進入(成就),它的意思是這樣,這是我個人的淺解,因爲講錯要負因果,你知道嗎?我又查不到,所以暫時借我的,暫時用我的意思。塗毒鼓可能是抹在鼓上的一種毒氣,打下去的時候這氣會跑出來,跑出來,遠也中毒,近也中毒,這是我個人的淺見,不知諸位大德你意下如何(衆鼓掌),因爲我沒得查這個字,塗毒鼓我沒得查,所以暫時用我的,遠近皆喪,遠的、近的都要死,一定要死,意思是說念佛絕對要成佛,無論他有修沒修,無論吵架也沒關系,你罵他:阿彌陀佛。他有聽到,這樣他也會成佛。所以吵架罵他一句:阿彌陀佛,不但無罪又有功德,以前我拿念珠,人家一直看我,我就對他念:阿彌陀佛。不管他對我們的觀感如何我都不管他。食少金剛,決定不消,吃這個金剛下去,金剛是不壞的東西,這就永遠不消,永遠不消。(塗毒鼓:①謂塗有毒料,使人聞其聲即死之鼓。禅宗以此比喻師家令學人喪心或滅盡貪、嗔、癡之一言一句之機言。《景德傳燈錄•卷十六》全豁禅師條(大五一•叁二六中):“吾教意猶如塗毒鼓,擊一聲,遠近聞者皆喪。”(《北本涅槃經•卷九》)【佛光大辭典】②(雜語)以毒料塗于鼓上,使人聞聲而即死者也。《傳燈錄》曰:“全豁禅師上堂,一僧出禮拜請。師曰:吾教意猶如塗毒鼓。擊一聲,遠近聞者皆喪。”【丁福保《佛學大辭典》】)
【講】四畢竟不退者。以顯佛號。經名。不可思議功德。不論至心念。】恭敬心念,不論他漫不經心,【散心】就是漫不經心【念。有心念。無心(即不存心也)念。】“無心”就是不是故意的。“即不存心也”,不存在,沒有存心要念佛的,突然聽到的,無心就是不注意念的,像小孩來:阿彌陀佛,師父!阿彌陀佛。這小孩將來也會成佛,真的,所以你們若要教小孩,我教你們最重要的,以後你兒子若在叫媽媽,你就告訴他以後……,妹妹以後你叫的時候要講:媽媽!阿彌陀佛。你教她,聽得懂嗎?從小就教她,媽媽!阿彌陀佛。如果她沒念阿彌陀佛,蘋果不要拿給她吃,叫一聲,來,媽媽!念阿彌陀佛才給你吃,媽媽!阿彌陀佛。這樣拿給她,以後吃什麼,每句都念佛,真的,以後要做什麼,每句都念佛。爸爸!爸爸!阿彌陀佛。我要吃東西,小孩最喜歡吃東西,你拿糖果騙他,他每句都念佛,你說:念一聲一塊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。小孩最好騙的,對不對?從小就跟他種這個善根。【或解義。不解義。】是了解,或是不了解。【只要佛名經名。一經曆到耳根。納入八識藏中。】我們的第六意識。【即成善根種子。永遠不壞。假使過千萬劫後。善根成熟。畢竟因斯(念佛名經名)得度。】就是因爲“念佛名經名”得度。【如佛世一老人。八萬劫前。因畏虎扒上樹避難。虎過念南無佛一聲(此即無心念佛一聲)。以此善根成熟得度。故曰因斯度脫。】所以我告訴諸位不要瞧不起出家人就是這樣,出家人他有受二百五十條戒,他若破一條戒,五位戒神就不在,受這個比丘戒,一條戒有五位戒神,所以我告訴他出家人再沒修行都遠遠勝過在家人,二百五十條戒律,乘以五,一條戒律五位戒神在保護,我若受比丘戒就有一千二百五十位戒神,若破一條還有一千二百四十五位在保護,對不對?有那麼會破嗎?二百五十條都破完,很驚人,豈不是得拼命一直搞,亂搞,一條戒就有五位戒神,所以我告訴你出家人再沒修行,在家人不可以誹謗出家人,對不對?最笨的,你覺得他很沒有修行,他現出家相,他比你還厲害,戒神至少比你還多,戒神至少比你還多,他二百五十條戒,他那麼會破,嚇死人,所以我們在家要恭敬叁寶,一定要恭敬叁寶。若念一句佛,人此善根來出家,所以這出家人不曉得修多久才能夠剃度,無論他是結過婚才出家,結地婚出家也沒關系,五十歲出家也沒關系,六十歲出家也沒關系,他有這個緣,對不對?但是我告訴各位:出家若沒有這個福德因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