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▪P6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緣,遇不到善知識跟好的環境,沒辦法,沒辦法,不會成就,等于一棵樹沒有澆水,這是一個人才,沒錯,這棵樹會長得很高,沒有在澆水,沒有陽光,沒有施肥,你多行,沒有那個根,沒有那個緣,你就活不起來。

  【下立二喻。】兩種譬喻。【一喻普及。】很普通,每一個衆生都會得利益。【如聞塗毒之鼓。】這個鼓上面抹這個毒,抹這個毒,【遠近聞者。皆要喪命。】要死。【古雲:欲撾塗毒鼓。須佩返魂香。】這個提手旁再一個過,我旁邊查好了,我只有寫四個字,查無此字,我整本《康熙字典》翻遍,怎麼找都沒有這個字,你們這裏有沒有當老師的,讀中文系的,知道這個字什麼意思嗎?沒有人知道,上面有沒有,有沒有人當老師的,知道的舉手,這個字我確實不懂,查無此字,我找了多久,怎麼找都沒有這個字,這個字不曉得怎麼解釋也不曉得怎麼注音,你們曾看過這個字?不曾,(撾(撾)zhuā:打,敲打:鞭撾。撾鼓。撾殺。古同“抓”,用指或爪撓。)沒辦法,所以這個字暫時用我的,沒辦法,有邊讀過,無邊就讀中間,沒有就自己編,我們就讀作“guò”。“欲撾塗毒鼓”,想要逃避,避過這個塗毒鼓,“須佩返魂香”,返魂香就是專門在召魂回來的,第一個譬喻,很普遍的意思。(後法師進行更正)撾念作zhuā,撾就是敲打的意思,有人查出來,撾zhuā,撾塗毒鼓,撾就是敲打的意思,講到這裏突然想到,若不趕緊講又忘記了。【二喻不壞。食少許金剛。決定不得消化也。四不退四義講竟。】四種不退四義講完。

  【解】複次】這不能讀作fù次,複次【只帶業生同居淨。證位不退者。皆與補處俱。亦皆一生。必補佛處。】這就是在說比賽、比較,意思是說只要你能帶業往生來到同居的淨土,凡聖同居的淨土就證到這個位不退,剛才我們講過位不退,絕對成佛,皆與補處,補處就是等覺菩薩,等覺菩薩,皆與補處俱,補處俱就是等覺菩薩,就是說我們一往生到極樂世界,那裏大家都是等覺菩薩,就是好鄰居,所以說極樂世界是一個最好的環境,善知識,每一個都是大菩薩,你試想看看,不是像我們娑婆世界,講兩句話不中聽就要讓我們死你知道嗎?就是這樣,所以皆與補處俱,亦皆一生必補佛處,會補這個佛位。

  【講】此判較力用。前二句指往生之人。】指往生的人,前面二句是講指往生的人。【不講上叁土。】上面叁個土就是方便有余土、實報莊嚴、常寂光淨土,都沒有在講那些。【只論帶業往生。】就是在講我們這個時候凡夫用得到的地方,我們將來到極樂世界都是要帶業往生的,沒有一個有辦法斷惑的,沒那麼簡單,只帶業往生。【同居淨土。】凡聖同居土,【證入位不退之者。皆與補處俱】就是跟補處,跟等覺菩薩一樣,皆與實處俱,全都跟等覺菩薩【(同也)。】那個地位。【雖證位不退。亦具行念二不退。】意思就是說你若在極樂世界,只要你證到位不退,同時也是行不退跟念不退,亦具行念,也具足行不退跟念不退,兩種不退。【經中雲L衆生生者。皆是阿鞞跋致(不退轉地)。其中多有一生補處。】補處佛就是等覺菩薩,一輩子就可以到等覺菩薩,【其數甚多。乃至應當發願。願生彼國。所以者何。得與如是諸上善人(補處菩薩方稱上善)。俱會一處。既與俱會。】就是大家在一起,【必學利生之行也】能夠利益衆生,【(具行不退)。】能夠學利生之行,【末二句亦皆一生。必補佛位者。】亦皆一生必補佛位。【指雖生同居。即登補處。】就是到等覺菩薩,這不可能說修哪一種行有辦法像念佛那麼好,你若在娑婆世界,斷見惑,證初果,斷這個思惑,證雨果、叁果、四果,在娑婆世界這個方便有余土,實報莊嚴土,再修菩薩行,再從十信、十住、十行、十回向、十地,一直到等覺,你想想有多難,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,不用斷惑,一到極樂世界就是等覺菩薩,所以無量的諸佛,無量的叁千大千世界就是贊歎這本淨土,贊歎這本淨土,但是因爲淨土法門深奧,很少人在講解這本,所以我就發一個心跟諸位參考一下,參考一下,我不敢說教你們,因爲在座諸位程度都很高,我怎麼敢說教你們,所以向大家學習,向大家學習,登這個補處佛,【必補佛位。念念入佛果海】念念入這個果海,就是【(具念不退)。】念不退。

  【解】夫上善一處(根據了了)。是生同居。即已橫生上叁土。一生補佛。是位不退。即已圓證叁不退。】這句話我先簡單解釋一下,不用翻過去。夫上善一處,這有“根據”,寫得“了了”,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夫上善一處,是生凡聖同居土,是生同居,雖然是往生到這個凡聖同居土,即已就是等于,就是等于橫超叁界,往生叫做橫生,即已就是等于,橫超叁界往生上叁土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四土,四土就是凡聖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實報莊嚴土、常寂光淨土,你只要念佛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,就是已經超過叁土,上面這叁土,直接就等于到一生補佛,就是到等覺菩薩了,看這樣有多了不起,在娑婆世界凡聖同居土,修一修到方便有余土,再跳入實報莊嚴土,到最後才證到常寂光淨土,極樂世界你只要念佛往生一下子就到補佛的位,是位不退,即已圓證叁不退,念不退、行不退、位不退,意思是說雖然同居淨土已經具足這個補處佛,所以叫做圓證,爲什麼叫做圓證呢?就是圓滿證到叁不退。

  【講】此段乃要解眼目。帶業往生。即與上善俱會。一生補佛。】一生,你只要往生極樂世界,【是生同居。即已橫生上叁土。是居位不退。即已圓證叁不退。念佛法門。稱最圓頓者。即在此也。】在這個地方。

  【解】如斯力用。乃千經萬論(從來未經道徹如此)。所未曾有。較彼頓悟正因。僅爲出塵階漸。生生不退。始可期于佛階者。不可同日語矣(鐵案)。宗教之士。如何勿(不也)思。】像這樣念佛往生就等于等覺菩薩了,乃千經萬論就是說無論哪一本經跟這個論,都是教我們要發願往生極樂世界。“從來未經道徹如此”,就是說從來就不曾這麼徹徹底底,每一本經就是勸告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,千萬不要修其他的宗派,要好好念佛,所未曾有,過去不曾這樣,只有淨土法門是佛一直贊歎,祖師一直提倡,所未曾有,較彼頓悟正因,比那個頓悟正因,就是開始,意思是說我見到本性,就開始有脫離生死的希望,但是脫離生死、六道輪回,還有很多東西要修行,僅爲出塵階漸,明心見性、頓悟,了解本性,剛剛要出塵,就是出這個叁界,剛剛要出這個叁界的這個階段而已,生生不退,要每一輩子再繼續修行,始可期于佛階,才有可能希望達到這個佛的階段,叫做始可期于佛階,才有可能。“期”就是“達到”。才有可能達到佛的階段,不可同日語矣,這個意思是說淨土法門的殊勝,跟頓悟的這個法門,根本就是不能相提並論,不能相提並論,意思是說淨土法門它的殊勝,這不是其他的宗派,像禅宗的頓悟無法跟淨土宗比,簡單講就是說淨土法門的殊勝,是十方叁世一切諸佛所贊歎的,宗教之士,如何勿思,這個宗教之士不是我們在稱呼的那個宗教,你不要搞錯了,宗是宗,教是教,宗就是專門學心地法門,頓悟的這個叫做宗,教呢?是專門學經教而演說弘法者叫做教,宗是宗,教是教,不同,簡單講宗就是參禅之士,教就是學教,學教,這不同,宗教跟我們那兩個宗教不同,如何勿思呢?你怎麼不去好好地想想看呢?這就是宗教較量,看:

  【講】此與宗教較量。如斯力用者。即圓證叁不退之力用也。千經萬論所未曾有。】不曾有這種情形,千經萬論所未曾有,不曾有這種情形。【此與諸教較量。從來未經道徹。】“道徹”就是徹底講出來,這就要跟別人別種法門比較,你才會知道淨土法門它的殊勝,殊勝到什麼程度。【即八萬四千法門。念佛第一。】最爲重要,念佛第一法門。【較彼頓悟正因五句。此與宗門較量。沩山文雲:“可中頓悟正因。便是出塵階漸。生生若能不退。佛階決定可期。”】意思是說【頓悟正因者。揀非漸悟。及與邪因也。漸悟不易。況頓悟乎。縱使頓悟正因佛性。能入名字位中】就是【(大開圓解)】大開圓解是圓滿,這簡單講就是說進入這個本性。【。僅爲出塵階漸。】這才是開始要出離開這個塵勞,塵勞,出離開這個六道輪回,叁界,這才是修行的一個階梯而已。【若未得分證位。】我們那天講的理即佛、名字即佛、相似即佛,分證即佛到這個究竟即佛,若未得到分證位,證到這個佛性(本性)。【尚恐有退。】恐怕會退。【即使生生能得不退。由名字位。】名字位,名字位。【入觀行相似分證之位。始可期望。趣進佛階。】所以說名字即佛,理即佛、名字即佛、觀行即佛、相似即佛、分證即佛,還有一個是究竟即佛,我們由這個名字即佛,就進入這個觀行、相似、分證這個位,這天臺宗的六即佛,這樣才有倚望進入佛的階段。【何如念佛。】這要怎樣跟念佛來比呢?何如念佛,這要如何跟念佛修行的人比呢?【橫超娑婆叁界。橫生極樂四土。圓證叁不退也。不可同日語者。】根本就不可以相提並論,念個佛,這樣而已就超出叁界,到極樂世界超出這個四土,圓證,位不退、念不退、行不退,禅宗怎麼有這種的功夫,禅宗講開悟,見到我們這個本性,就是開始要出離這個塵勞的開始而已,要如何跟念佛,一下子就跟等覺菩薩相比,不可能比較,所以說不可同日而語。【比較力用不齊。】不齊就是不等,就是說淨土法門它的殊勝比別種宗派還厲害,【未可相提幷論。末二句】宗教之士,如何勿思,這就是【诰誡之辭。謂參禅學教之士。爲何勿(不也)思察。不及早念佛。】意思是說要好好念佛。

  【五重玄義。第四明力用講竟。】再來:

  

甲五明教相

  【解】第五教相。此大乘菩薩藏攝。又是無問自說。徹底大慈之所加持。能令末法多障有情。依斯徑登不退。】教相就是說他到底是在講聲聞…
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