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…,簡單講就是不起分別,于有空之境,不起分別,清淨心,無生法忍的這個心産生的智慧叫做智絕。有空之境,大智慧斷絕有空之境,意思是說有空之境皆無所住的意思。“是諸佛不思議解脫”的境界,諸佛解脫,諸佛不可思議的境界就是這樣。“大乘不二法門”,大乘不二法門這就是無相而無不相,無爲而無不爲,煩惱即菩提,汙染就是,當下就是清淨,無一切的相,無不相,所以大乘不二法門的意思就是這樣,所以一切大士,大士就是菩薩的意思,我們講觀音大士,觀音大士,所以“一切菩薩的本行”、修行。“皆始發心,終于淨土”,大家都很發心,終究要進入這個淨土,兼具萬善,成就衆生,具足一切的善來成就這些衆生。“功莫有先于此者矣”,最重要,功不是功德的意思,“功”就是最重要的。“莫有先于此者矣”,他的功就是說最重要的,這是這個東西最重要,要弘揚淨土法門。
【大化東流。廬山遠公創弘禅戒。首勤淨業。叁睹聖相。沈厚不言。神鸾繼起。精修淨觀。流風益扇。及智者大師。以無礙解。說天臺教。聖行道力。專志西方。自時厥後。弘一心叁觀之旨者。罔不以淨土爲指歸。】“大化東流”,大化東流就是佛法從西向東流傳過來,古時候的人是很不簡單,在座諸位!古時候的人沒有印刷,你光是看這本經,古時候的人要用毛筆去抄,他沒有印刷品一天、一個月印幾萬本,你想想看!能夠一本、一本抄,毛筆拿過來抄得不分晝夜,一天抄不到幾頁,古時候的人是這樣,古時候的人修行爲什麼會這麼大的成就,就是經典得來不易,很珍惜,很珍惜這個經典,破了又補,補了又破,破了又補,不是像我們今天的衆生稍微浸到水就全部不要了,要丟掉,稍微破掉他就不要,沒有這樣,我們要了解,經典,我們今天是因爲有印刷,你說我們今天的衆生有福報,可說是很有福報,你看這經典一次印得清清楚楚,每上字都是同樣大小排版得這些整齊,你想想看!印這書一個月以內幾萬本全都印出來,可以度無量的衆生,要說我們今天業障重,也真是業障很重,怎麼樣?太過于簡單得到。來聽經,不用,我才五十而已,等到我八十再來聽。雞肉咬不動了再來聽經,因爲每個地方都在講經,錄音帶很多,他也不會愛惜,他不會珍惜,不會珍惜,所以我們今天說我們有福報,也對,這印刷、聲音、燈光、攝影,樓下一層,整棟都看得到、聽得到,若是古時候的人沒有用麥克風,一個禅師多會開示,講給叁百個人聽他就得吃羅漢果才有辦法,不然怎麼有辦法,聲音馬上沙啞,所以諸位法師、在家居士,要集這個法緣不是很容易,要在有生之年投資,用生命下去投資,因爲這條路一定要走,早也得死,晚也得死,你有修行也得死,沒有修行也得死,你有念佛也得死,沒有念佛也得死,你爲什麼不念佛而死,你爲什麼不念佛而死呢?你念佛而死你還有機會往生極樂世界,你若沒有念佛就茫茫然,死的時候你要到哪裏去,靈魂一脫離軀殼黑漆漆的,黑漆漆的,對不對?我們若有念佛的人臨命終阿彌陀佛來,一片光明,全部清清楚楚,對不對?我們今天沒仿佛也得死,有念佛也得死,因此要用我們的生命,用我們的生命,古時候的人跟祖師大德不是這樣開車來,騎摩托車來,停著,十分、二十分,開一個鍾頭沒什麼稀奇,你再開五個鍾頭都不稀奇,以前要參訪一個高僧大德要用走的,走叁個月,叁個月,叁個月去聽師父開示還沒有講這麼多,還沒有像我今天講這麼多(衆鼓掌)。所以說:法,佛法的東西這是非常難得、寶貴,所以我們要感謝全臺灣省的這些,出錢、出力的這些在家居士,所以人家說:高雄比較有福報。道場蓋在高雄,怎麼不蓋在臺北,沒辦法。臺中說:師父!你來臺中,臺北、高雄來都很近。臺北說:師父!臺北是大都市度衆生才會快。沒辦法,我跟高雄比較有緣,比較有緣,所以大家要很歡喜心,要覺得很慶幸有一個道場。還有一個發心的師父來爲我們講解,講解,因爲我過去國文的程度還可以(衆鼓掌),所以這個經典是看得懂,不然,你看看!你看這麼深奧的東西我就不相信有幾個看得懂,我就不相信,所以大家要認真聽,意思就是說我們這個佛法傳到我們中國,是沒那麼簡單的。底下,“廬山遠公創弘禅戒”,他就弘揚這個禅跟戒(,弘揚這個禅跟戒)。咦!後來發現不行,“首勤淨業”,開始去修這個淨土法門,修得這麼感應:“叁睹聖相,沈厚不言”,叁次看到西方叁聖,全都靜默,不曾談起,不是像我們今天的衆生,他還不是看到,是夢到的,夢見而已,明天就一直吹噓,昨天……,你曾夢到阿彌陀佛嗎?不曾。你要用功,我昨天有夢見。哇!好像很不得了趕快要告訴人家,人家若說沒夢到就說人家業障重,他是多麼行,要人家誇贊他。古時候的人他是叁睹聖相不是在做夢,是眼睛清清楚楚看到的,我們哪有辦法,那就是見到本性,我們哪有辦法,沒辦法,稍微有成就,稍微有念一點佛。喂!你《往生咒》一天念多少?一天念一百零八遍。不可以,我念叁百二十四,到處都對人吹噓我們多有修行,多有修行,這是著,佛教講的叫做法執,法執,用功就好,但是不要告訴人家,無所著,若研究、參考沒關系,你看慧遠大師,你看看!“廬山遠公創弘禅戒,首勤淨業”,修淨土法門,“叁睹聖相,沈厚不言”,看到叁次他還沒有講,那像我們今天夢見而已就樂不可支了,就吹噓得要命了,衆生可憐。“神鸾”大師“繼起”,神鸾(即昙鸾大師)大師再繼續起來,“精修淨觀”,清淨觀,《十六觀經》,精修淨觀,《十六觀經》這以後會講到。“流風益扇”,“扇(同“煽”,熾盛)”就是“廣”,傳得,傳得非常、非常地廣,扇就像扇子展開,散開來,扇就是廣的意思。到“智者大師”他“無礙”辯才“解”破“說”這個“天臺教”,天臺教,“聖行道力”聖行就是修行,修到像聖人的道行這個力量,聖行道力,修行到像古聖先賢,“專志西方”,一心一意就是要求往生極樂世界。“自時厥後”,從這個時候之後,“弘”就是弘法,“一心叁觀之旨”,一心叁觀就是空觀、假觀、中觀,爲什麼講要空觀呢?觀一切緣起當下是空叫做空觀,假觀呢?雖然一切緣起是空,不壞假名,所以要假,空就是真谛,假就是俗谛,二谛融通叁昧印,如是無量功德海,一心叁昧就是說空觀、假觀、中觀(,“中間”的“中”),空,假(就是假有的假),那麼一心叁觀的意思就是說觀空當體就是假,就是具足中,觀假就具足有空,具足有中道,觀中道就具足有空,具足有假,假就是假有,所以一心叁觀就是即空、即假、即中,空、假、中同時,禅宗裏面所講的本性,當下就是,說空也不對,說假也不對,說中也不對,當下同時具足,禅宗所講的明心見性,無念而念,你說他無念,他就是有念,具足清淨的念,你說他有念,他實在是無念,因爲本性本來就沒有這些,你說他無念,本性具足一切智慧,每樣都有,“罔不以淨土爲指歸”,沒有一個不是以淨土爲指歸。
【如四明尊者之觀經妙宗鈔。】四是尊者就是了不起的尊者,很有修行的聖者,他所著作的《觀經妙宗鈔》。【慈雲大師之決疑行願二門等。皆研窮理奧。】窮就是深入這個道理,皆研窮理奧,研究很深奧的道理。【曲暢玄風。】曲暢玄風就是說好像每個都會琅琅上口,每一個都懂得裏面深奧的道理,玄風就是深奧的道理統統清清楚楚,【即考之扶桑淨土法門之開啓。】“扶桑”就是日本,日本。才氣這個日本,日本的淨土宗它的開啓是從哪裏來?【亦智歸功于慈惠之九品義。源信之往生要集。源空之選擇本願念佛集。此諸師者。皆天臺宗人也。】意思就是說這些全都是賢人,全都是天臺宗的祖師大德,底下,現在講【親鸾上人】就是日本人,這親鸾上人是日本人,第一代的念佛的開山鼻祖,他在中國學這個淨土法門,學了之後回到日本,他就是【既受源空選擇集之付囑。】在中國受到祖師大德的影響。【乃以非僧非俗之身。】這句話是什麼意思你知道嗎?這句話意思你就不知道,解釋這個,爲什麼說日本的這個親鸾上人非僧非俗呢?這個親鸾上人回到日本的時候開始講淨土法門,講這個淨土法門,這個親鸾上人他的師父叫做法然上人,在日本是非常受人尊重,那麼這個親鸾上人他也回去,他師父也在弘揚淨土的,那麼他師父在講這個淨土法門講得很好,他師父上臺講經,親鸾上人也上臺講經,但是親鸾上人因爲長得太英俊,卻被一位公主愛上,所以英俊也很難修行,被這位公主愛上之後,這個攝政王,日本的天王,很喜歡這個出家人要讓他當女婿,這個公主很喜歡他,不嫁他會死,快死去了,公主俗家人不愛,卻愛一個修行人、出家人,他師父在講經,講淨土法門講到出家、在家都會往生,這個攝政王就這樣問他,說:請問上人!問這個親鸾上人的師父,請問上人!出家念佛會往生極樂世界嗎?法然上人:會啊!在家念佛可以往生極樂世界嗎?他師父就說:會啊!這樣好,他就抓住這一句語病,這樣好,你明天起命令你的徒弟還俗跟我的女兒結婚,這樣被他套住了,被他套住了,不然他實在是不走結婚這條路,他講的時候先問他,他是國王卻……,話講出來,在家會往生,出家會往生,怎麼一定要出家,娶太太也是可以往生,就這樣,人家說日本僧人可以娶太太,其實不是這樣,他也有還俗。親鸾上人有先還俗,他不是出家結婚,不是這個意思,是還俗再結婚,大家不要誤解,所以說……,底下,親鸾上人既受源空的選擇集之付囑,乃以非僧非俗,你說他是出家人,他實在是出家人,但是實在講不是出家人,他又有結婚;非俗?你要說他俗家人,又不是俗家人,他一心都在淨土,是被逼結婚的,被逼結婚的,所以說我們這個修行貌相長得醜一點的是比較好,比較好,比較不會麻煩,長得其貌不揚的,凹凸不平的,其貌不揚的,不然就要動手術,不然就要潑鹽酸,那樣就很好修…
《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 第一卷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