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1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【名曰法藏比丘。】意思就是說阿彌陀佛在因地修行的時候,叫做法藏比丘,名叫做法藏比丘,他就【對】這個世自在王【佛發四十八願。莊嚴極樂。依正二報。】依報就是環境,環境,正報就是他的生命跟色身,依報很莊嚴,那麼這個色身跟這個生命很長,所以叫做依正二報。【第十叁願雲:設我得佛。壽命有限量。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。不取正覺。】意思是說他若成佛的時候,他的生命跟他的人民跟他的國土,往生極樂世界那裏,生命就是全都無量無邊,下至百千萬億那由他,把筆拿起來,這個就是兆的意思,兆,我們現在講的萬億兆,個、十、百、千、萬、十萬、百萬、千萬、億、十億、百億、千億、兆、十兆、百兆、千兆、兆……,那個兆字,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,那由他就是兆,一兆、兩兆的兆,第比利斯、很長的時間就是了,不取正覺,他若成佛他本人的生命,佛陀的生命包括他的人民的生命很久、很久。【第十二願雲:設我得佛。】阿彌陀佛,高我得佛就是說,我若有一天成佛的時候,叫做設我得佛,我若有一天成佛的時候。【光明有限量。】阿彌陀佛的光明它若是有限量。【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。不取正覺。】他是說光明,第一個說生命,第二個說光明,這就是他的第十二願,光明無量願。【因願後曆劫修行。】曆劫哦!阿彌陀佛不是修一天、二天,是曆劫哦!看清楚哦!很久、很久地修行。【行滿果圓。】果報圓滿。【故壽光悉皆無量。彌陀如是。我等若能發大願。立大行。亦可隨願所成也。】發這個願也要看自己的力量,看自己的力量。當時我去忏雲法師那裏,忏公都教我們要發願,要發願,發願。我想:地獄,地藏王菩薩先發願了,救苦救難,觀世音菩薩也發完了,對不對?若開大智慧,文殊師利菩薩發願要開衆生的智慧,若接引往生也是阿彌陀佛,我們要發什麼願?每樣人家都占去了,我們要發什麼願,我那時候傻傻的,傻傻的,好!願代衆生受無量苦,衆生若要生病,都由我來生病,誰知道這樣不得了了,這樣不得了,到後來說這樣不行,不可以讓我生病,要讓衆生生病,我來講經才可以,我若生病就無法講經,這樣不行,不要發這個願,發這個願沒辦法,每天都在生病,痛苦,那時候隨便發願,隨便發願,我們一個朋友他也是發願,他去打佛七,他發願,他想說每種願諸佛菩薩都發願了,他就發願說:這樣我這七天不洗澡。我七天不洗澡,他睡在我隔壁,都聞到臭味,這種願最好不要發,懶人發這種願,所以我們發的願都要利益衆生的願,利益衆生的願,我們發的願:從今以後聽到佛法,我不造是非,這是願,講堂有缺人手,我就全心幫忙,我從今天起一天要念多少佛,一心一意求往生極樂世界,遇到有緣的就拿錄音帶給他聽,這就是願,有的是發大願,發什麼大願呢?有的人發一個大願,怎麼發法呢?我一天要持大悲咒五百遍,唉!不知死活,五百遍,你算算看時間多長,大悲咒念一遍要四……,我在念要念叁十七秒鍾,若諸位在念或許要四十五秒念一遍,念咒超過叁十遍舌頭會打結,因爲會累,他發願一天要五百遍,腦袋有問題,過去有人發願,我們在結夏安居的時候有人發願,往生咒一天要念五千遍,五千遍,結果念兩天而已就躺平了,兩天而已就去躺在床上,南無阿彌多婆夜,哆他伽多夜……,佛祖我確實沒辦法,佛祖我確實沒辦法,念到後來變成這樣,佛祖我確實沒辦法,佛祖我確實沒辦法,不是在念咒,所以沒辦法,沒辦法,他發這個願發得太大了,亂發願,不可以,沒那個能力硬要發那個願,所以我們盡心盡力去做,【上講別題竟。】現在講:

  

乙二通題

  【再講通題經字。】現在講這個“經”字,通就是每一本經典全都叫做“經”字,叫做通,通題,共同,通就是共同用的就是“經”字,《阿彌陀經》是經,《妙法蓮華經》也是一個“經”字,《華嚴經》也是一個“經”字,都有一個“經”字,經就是通題的意思,共同在用的。【梵語修多羅。此雲契經。乃是我佛。契理契機之教。】什麼叫做契理呢?【上契諸佛所說之理。】很契機,上契諸佛所說之理,很合的意思,契就是合的意思,很合佛講的道理,所以講經不能用自己的意思,講經要按照經典下去解釋,我們每個都是凡夫,我們不是佛,不是聖人,我今天也不能說是講經,人家講我照這樣念,若寫錯是圓瑛法師要下地獄,我不用,你要了解,我照他的意思念而已,我不是在講經,他注解是這樣寫,他不對他下地獄,這句話李炳南老居士講的,他錯他下地獄,我不必,我照他意思念。上契諸佛所說之理,【下契衆生可度之機。】度這個衆生,契合這個根機他就要度,【故曰契經。有教經、行經、理經之別。】意思經分作叁種:教、行、理,底下先解釋這個教經,什麼叫做教經呢?教經就是說【此經能诠之聲名句文。】我們講話要用聲音,聲音一字、一字的名相寫起來叫做名,名湊起來叫做一句、一句,一句、一句造成文章,所以聲、名、句、文不是連貫的,是頓號,頓號,頓號,頓號,意思就更說聲音講一講就産生名相,用文字把它寫出來,這個名相湊起來就是一句、一句,一句、一句把它連接起來,咦!就是文章的意思,文章的意思。【與所诠】,诠就是解釋,能诠,能诠就是有那個能力,我們要用聲音或是用名相,或是用句,或是用文來解釋,所解釋的是什麼呢?與所诠,所解釋的,就是要解釋這本經,教我們要相【之信】佛祖,要發【願持名。】持阿彌陀佛這個聖號,所以能,能诠,就是能夠解釋的這個聲音、名相、句跟文章,所解釋的是阿彌陀佛的這個信願持名念佛,就是教我們要相信,要發願,要持名。【皆是對機之教。】針對這衆生的根機的教化。【爲教經。】這叫做教經。【其中所授執持名號。】所謂執持名號就是說不用觀想也不用看佛像,一心一意只聽自己在念佛,我用一個辦法很好用,諸位!你可以試試看,我都念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一個燈、兩個燈、叁個燈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一個燈、兩個燈、叁個燈,叁聲,叁聲,前面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四聲加起來剛好十聲,所以十聲,十、十、十,十個十剛好一百,這樣心都不會亂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你都不用看佛祖的像,只聽自己的聲音聽得很清楚,每一個念頭念得很清楚,這是在修叁昧,念佛叁昧,最好是明心見性,在座諸位!你若明心見性,他二十四小時都在念佛,他在跟你講話,他佛號就跑出來,所以《六祖壇經》要看,我在《六祖壇經》裏面悟到緣起性空的道理,悟到絕對無爭的道理,世間只有一種人他可以活得很快樂,就是與世無爭,與世無爭的人不是跟世間都沒有鬥爭,不是這個意思,與我們心所産生的空間、時間無所爭端,是不要跟自己過意不去,意思是說不懂得生命的人生命對我們是一種懲罰,我們不要懲罰自己,那就要無爭,簡單講就是說你在《六祖壇經》裏面,你就會發現到你若以清淨心別人害不死你,以清淨心,所以我在《六祖壇經》悟到很多道理,我深深感到安詳很重要,我們這個心安詳很重要,所以我們的戒挸(挸jiǎn:拭。字幕是“戒挸”,從法師的語言中聽起來像是“戒規”二字)第一條就是說:真觀照,保持妙妙安詳,我們要觀照每一秒都保持得很快樂,這樣就接近我們的本性,我們的本性就是每一秒都這麼快樂,都這麼快樂,這樣慢慢我們就會了解到平等心,無所執著的心,無相的心,無鬥爭心,這是我們的本性,所以我今天有很多這個外境,建這個道場的逆境,包括落成時這樣搗亂,爲什麼我會那麼冷靜,我就是在《六祖壇經》當中悟到,悟到冤冤相報這不是辦法,只要我們有悟性,我們學佛就是學兩個字,學佛就是學兩個字:心安。我們若能夠……,我們的心能夠安,其他不重要,學佛就是學這兩個字而已,我的心確實沒有對不起衆生,衆生要怎麼攻擊沒有關系,我的心很安詳,我確實不是這種人,你怎麼講都沒有關系,我就是在《六祖壇經》裏面悟到這句,所以爭與道相違,鬥爭跟我們修行互相違背,所以我們要歡喜心接受這個逆境,歡喜心接受這個逆境,這樣我們的活得很清涼,別人是希望我們氣得半死,我們卻是很歡喜來接受,我們就沒有感覺,所以我說雖然我們學淨土,所以我認爲這個,我很贊歎這本《六祖壇經》,非常贊歎,我一輩子所得到的,《印光大師全集》讓我得到最多,第二本就是《六祖壇經》,這是兩本經典讓我得到感觸最大,最大的利益,所以說我們若要執持名號,我們要放得下,要觀空,觀無常,觀世間無常唯一的辦法要從空性下手,從本性下手,本性下手,所以說若要明心見性要有相當的智慧的人,必須要透過研究《六祖壇經》,去參,去回光返照,很快你就會念佛念到一心不亂,所以其中所授執持名號,【清淨叁業之行。爲行經。】要怎麼做呢?要執持名號,要清淨叁業,清淨叁業,很簡單,在座諸位!你若清淨這顆心,叁業都清淨,身、口、意嘛!色身,你若心清淨,身絕對不會去造業,殺、盜、淫絕對不會去做,你若心清淨你就不可能去講是非,不可能去講惡口,不可能去兩舌讓人鬥爭,離間人家的感情,不可能這樣,口業清淨,若意業清淨的人他就無貪、無嗔、無癡,他雖然有家庭,有夫妻,但是他本身而言叁業清淨,心清淨你即使是有家庭的這個在家人照樣清淨,心若不清淨,即使讓你剃度出家照樣不清淨,所以心的清淨就是本性,本性你要去觀照才有可能,觀照,所以我們若要上課以前爲什麼要誦這個清淨的戒規,清規,就是要讓諸位叁業清淨,要先學修養,學修養才來學這個道,沒有修養光是要學道哪有可能,做人都不夠資格怎麼學道?所以要怎麼行呢?要執持名號,叁業清淨,爲行徑。【所有依正莊嚴。】依報跟正報莊嚴,【不出一心實相之理。】一心就是我們的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