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1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本性,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的道理。【爲理經。經題六字講竟。】前面是別題,底下是通題,別題的意思就是說“佛說阿彌陀”就是別,“經”就是通,每一本都是經,但是別只有一本叫做“佛說阿彌陀”。

  

甲二疏題

  【疏題。要解二字。要是重要。】綱,【綱要。】的意思,重要,綱要。【蕅公老人。】這在講蕅益大師。【智慧宏深。不事廣釋。】不事廣釋就是不做廣泛地解釋,只要簡單,簡單的意思。【但著《要解》者。】著這個《要解》,作這個《要解》的意思。不事廣釋就是他不做很大的解釋,只有簡單的《要解》。【欲將彌陀一經。重要之綱宗。提挈以示人也。】簡單,講這個簡單就是了。【略講本經要義。】底下要畫起來。一、直诠無上心要。要畫起來。然後,二、直示法門要。然後,叁、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。一、二、叁,你先把它畫起來。一、直诠無上心要。二、直示法門要。叁、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。有叁種:

  【一、直诠無上心要。】直诠無上的心要,這個“诠”就是解釋的意思,直接解釋無上的心要,【此經。】就是《阿彌陀經》,【佛說西方極樂。依正莊嚴。即是唯心之淨土。自性之彌陀。】就是我們的本心唯心的淨土,我們本性的彌陀。【一切依正。不離吾人心性之外。】我們人的心性就是包括太虛空,無量無邊的極樂世界,無量無邊的世界就是包括在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就是極樂世界,不離我們的心性之外。【此心非肉團之假心。非意識之妄心。乃是包太虛。周沙界。】沙界的意思就是以前印度全都用恒河,佛在講經都用恒河沙來解釋,沙界就是一粒沙當作一個叁千大千世界,周沙界就是量周沙界,心包太虛,量周沙界,意思是說心包這個太虛空,量,這個量,周滿了無量無邊的叁千大千世界,所以沙界是一粒沙當作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的意思。【豎窮橫遍之真心。生唯心淨土。】豎窮橫遍之真心,豎就是貫通,貫通。(橫遍,)豎窮就是叁際,橫遍就是十方,所以你加上去,所以你加上去,豎窮底下寫:叁際,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橫遍底下寫:十方,橫遍十方。豎窮叁際,橫遍十方之真心,真心,生唯心淨土。【即是生現在極樂世界。唯心所現之淨土。非別有一淨土也。見自性彌陀。即是見現在說法。唯心所現之彌陀。非另有一彌陀也。】是我們本性所現的,因爲阿彌陀佛有願力,我們的本性又清淨,所以我們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,極樂世界就是我們的本性,所以你要講二也對,你要講一也對,你要講無也對,要講無,本來就無,要講一而言,阿彌陀佛就是我們,我們就是阿彌陀佛極樂世界,要講二也對,阿彌陀佛的願力跟我們的自力,加起來所産生的這個唯心淨土,要講二也對,要講一也對,要講無也對,所以佛門是圓滿的,你無法破解,沒有漏洞,非另有一個彌陀,【若依報。若正報。皆不離心。】都不能離開我們的心。【此爲本經之綱要。】綱要。

  【二、直示法門要。】就直接開示法門的重要。【此經。佛教人專持彌陀名號。】在旁邊用一個括弧,就是不雜修,專持彌陀名號就是不雜修,一直念佛,這意思就是說不要今天拜這本經說這本經很好,地藏法門很好,藥師法門也不錯,觀音菩薩修行法門也不錯,密宗灌頂也不錯,禅宗,這也不錯,意思就是說這本經最重要就是不准雜修,要專持阿彌陀佛的聖號,簡單講一句就是念珠拿在手上二十四小時都要念佛,不雜修,不准雜修。【以修淨土之行。】修這個淨土之行。【行由信願而立。】我們要去做,要去修行,這個行是從哪裏來的,信,一定要深信阿彌陀佛的願力,要深信本師釋迦牟尼佛絕對沒有妄語,要深信諸佛不打妄語的贊歎,信,願呢?要從內心發出來,要從內心發出來願意往生極樂世界,每天發願,天天發願,早課發願,晚課發願,這是願力。故經中先詳細,【故經中先詳陳】,陳就是敘述,先詳細來講這個【依正莊嚴以起信。】意思是說《彌陀經》先告訴我們極樂世界有多好,有蓮花、七寶池、欄楯,種種很好,黃金鋪地,有多好又有多好,用這個環境,講這個阿彌陀佛這個依報的莊嚴,偉大之處,無量壽,無量光,我們聽到這樣覺得很好,所以以起信,起信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産生信心,一定要念佛往生極樂世界,沒有別條路可以走。【次特勸應求往生以發願。】第一個是先告訴我們,西方極樂世界依報、正報的莊嚴,讓我們相信,再來他就勸告我們,應當求往生,要發願,要發願,執持名號來求往生,發願來往生極樂世界,應當發願生彼國土。

  【叁、正示執持名號以立行。】第二個就是開示法門的重要,要相信,要發願,第叁要怎麼行呢?要執持名號,這四個字要畫一個框框,畫起來,這本經最重要就是這四個字:執持名號。底下再四個字最重要:一心不亂(。整本經就是這四字,底下再四字最重要,執持名號這四個字,一心不亂,整本經就是在講……,最重要就是這個字而已。)【以一念消除種種妄念。而得一心不亂。】簡單講八個字就是整部經的重心點,執持名號,一心不亂,記得!要一心不亂哦!你要搞清楚哦!一心不亂的意思是什麼呢?就是臨命終不散亂,清清楚楚,佛號念得清清楚楚,沒那麼簡單,沒那麼簡單,所以平常要有信,要有發願,除非你是上輩子福德因緣太深厚、太深厚,要不然臨命終要保持正念沒那麼簡單,平時要學什麼東西呢?我教你們,你們若做得到,很快就會解脫,要學放下,不要計較,要記住,現在作得了主臨命終就有辦法,現在作不了主臨命終保證散亂,這個時候我們能夠作主臨命終我們就作得了主,這個時候我們作不了主臨命終更沒辦法,這個時候小事情放不下,常常跟人家計較,常常跟人家發脾氣,要讓人家不知怎麼死的,臨命終不可能,不可能,你多有修行都不可能,念頭都是惡念哪有可能往生極樂世界,所以說一定要記得臨命終是平常的功夫,平常的功夫就可以看出臨命終,平常的功夫臨命終你才有辦法,放下,不計較,不懷恨,不要嫉妒有錢人,美女,俊男,都不要嫉妒人家的優點,都不要嫉妒人家,要贊歎,全都贊歎,從我們口中出來都是講好話,全都是講好話,不要造口業,臨命終沒有障礙,沒有障礙,以一念消除種種妄念,而得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又分作事一心不亂,又分作理一心不亂,事相的一心不亂就念佛、念佛……,念佛當中都沒有妄想,理一心不亂當下就無生,當下無生,無生,無念而念,念而不念,這叫做理一心不亂,證到無生法忍的意思。【即此信願行。叁種資糧具足。】資糧是什麼意思呢?比如我們要去遠足,去遠足要准備什麼東西呢?要准備水、准備飯、准備菜、准備餅幹,半途可以吃,准備這個資糧,我們要往生極樂世界要准備什麼,准備資糧,叁種資糧,信,信佛,願呢?願意往生極樂世界,行呢?執持名號,這叁種的資糧具足,【便可橫超叁界。】這句話你要弄清楚,你把這句話看得太過簡單,信、願、行,你只有深信,你沒有發願沒有用,信,我相信阿彌陀佛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每天都在念,我不知道會不會往生,懷疑自己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佛祖那裏不知道有沒有缺掃地、泡茶的,來幫佛祖泡茶,相信佛祖,但是常常想:我不知道會不會往生,業障很重,你有懷疑,我相信佛祖,也要發願往生,不去行,晚上早睡,七、八點睡,早止睡醒是八點、九點、十點,對不對?行,沒作早課也沒作晚課,叫他念個佛說他要喝酒,叫她念個佛說要去百貨公司買化妝品,買CD,你想想看!他怎麼會有時間修行!還得行,還得行,去做,不是你信、你願,要去行,去做,還要具足,叁種資糧還要具足,將這句話看得太過簡單就不對了,便可以橫超叁界,我們現在平常說:啊!念個佛我就要【往生極樂】世界【。】錯了,不對,常常講念個佛就要去極樂世界,我也知道要去極樂世界,不然念佛做什麼,要有強力的願來行,放下,一心不亂,要具足種種的條件,不然怎麼說念佛的人……,這麼多人在念佛往生的人這麼少,爲什麼?不得其門而入,他根本搞不清楚,他整天都在念佛,沒有強烈的願,沒有很強的願力他怎麼往生極樂世界,所以你曾聽過一聞淨土法門如喪考妣,一聽到這個淨土法門沒往生極樂世界,就像死了父親死了母親那麼淒慘,死了父親死了母親還沒那麼淒慘,沒有往生才是真的淒慘,沒往生就像什麼你知道嗎?我們若讀大學的時候這個必修科當掉明年再來,你若臨命終被當掉,被阿彌陀佛當掉,不得了了,下輩子不知道還能不能遇到淨土法門,下輩子不知道還能不能遇到善知識,下輩子不知道能不能修行還不知道,這一科臨命終當掉,完了,完了,這科若當掉,不用修了,你也不曉得有沒有機會可修或沒機會可修還不曉得,所以要記得,要將往生極樂世界放在一生當中,生命當中最重要的就是這科,這科,臨命終決定要往生,粉身碎骨就是要往生,所以我在坐飛機的時候都要戴一串楞嚴咒咒輪,拿著念珠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怕被炸掉來不及念,不得了了,真的,雖是出國玩,還是很怕死,你不知道,怕被炸死,念佛也來不及,對不對?所以念珠老是拿在手上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咦!念一念保祐大家平安,所以要往生極樂世界要信、願、行具足。【圓證叁不退地。】圓滿地證入叁不退,什麼叫做叁不退?後面會談到,但是我們現在簡單解釋一下,【(一信不退、】不會再退回這個凡夫位。【二行不退、】就是說不會被世間的煩惱所困擾。唉!退道心了,比如說有的念佛一年死兩個,又火災,現在又得到癌症。唉!師父!我都沒有信心了,我拜佛拜幾十年,一年死兩個,又火災,我現在又癌症,大腸癌,你看我怎麼會有信心,這要怎麼念佛,念得也會沒勁,他沒有行,是凡夫,若知道因果的人他不會沒勁,他知道這是我們的業報,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