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25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們這裏清掃,一個月要花多少?花叁十萬,叁十萬,電燈前面這裏好幾千燭光,一盞二、叁千燭光,你知道嗎?就是爲了讓大家看得比較清楚,聽了會歡喜心,爲了讓大家光線夠,冷氣都准備好,地上大理石,就是要讓衆生起歡喜心,所以我要是度,我要是度、度、……,度到後來沒有人,啊!我們福報不夠,還是我們自己煮飯自己吃就好,沒辦法,不是我不度衆生,我度到後來沒有人,不然你叫我怎麼辦,我難道要向你跪,拜托你來聽經,我不會這樣,這樣表示緣已經盡了,老身要退休了,可惜,我怎樣說都有人,像你們這些樓下好幾百個,我再怎麼講都有人,有人就要講,對不對?講到最後沒有人再作打算,至少還剩叁個在聽,我的徒弟還有二、叁個,所以說若偏執一門,諸位!這句很重要,自是非他,誹謗別人,他非,自己對別人都不對,只有我師父有神通,我師父持戒清淨,臺灣都沒有佛法,這不要這樣講法,不要這樣講法,這樣講很傷人家的心,很傷人家的心,排擯異己,跟自己不同的全都誹謗,無論法門如何,這都不是善調物情,都不是好事情,廣行化導,這也不能廣行來化導。【如世專科醫師。其利不溥也。】這個不溥就是普遍的普, 這個字就是普遍的普。

  【雖歸元無二。而方便多門者。諸佛說法。無非指示衆生。一條歸元之路。元即本元真心。】本性,我們的真心。【衆生最初。一念迷情妄動。乃迷真起妄。】迷這個真性,起這個虛妄。【背本逐末。】本就是本性,這個末就是意識,五欲六塵,背本就是違背我們的本性,追求這個不重要的分別環境,六根、六塵、六識,【所以流轉生死。長劫不休。諸佛說法。示以歸元之路。一歸本元。無有二致。】一回到本地就是沒有兩樣,就是絕對的,【惟一清淨本心。】所有十方叁世一切佛講這個就是講清淨心,清淨本心,要清淨本心從哪裏,從放下,從寬恕,不要計較,不要跟世俗人……,所以我爲什麼每次來要誦一次戒律,誦一次戒律,世俗人,遠俗事,俗家人事如麻,這樣我們就不能清淨了,難道不是這樣?【而所教方便。修證法門。別有八萬四千。故謂之】法門很多叫做【多門。如千徑九逵。】逵,kuí,二聲逵(四通八達的道路),jìng四聲徑,像在教小學,如千徑,把筆拿起來,千徑就是小路的意思,意思就是說千百條的小路,九條的大路,每一條【皆達王城也。】以前的人沒聽過這個意大利有一個羅馬,條條道路通羅馬,如千徑九逵,徑,徑就是小路,東北人講的徑,就是小路,通達達到王城,國王所住的地方。【初總序多門講竟。】這樣,你看剛好講到這裏,講到這裏。

  乙二 別顯淨宗 分二科 丙初 淨土橫超勝 二 特顯持名勝

  

今初 淨土橫超勝

  【序】然于一切方便之中,求其至直捷、至圓頓(即心是佛,即佛是心)者,(則)莫若念佛,求生淨土。】其至直捷、至圓頓者,“即心是佛,即佛是心”。

  【講】然字。轉語之辭。上雲方便多門。然于一切方便法門之中。揀擇其至直捷。而不纡緩。】不會延長時間直接的是什麼呢?就是念佛求生淨土,所以說我們要選擇一個直接而不纡緩,這個纡字就是慢的意思,慢的意思,不會繞圈子,不會很慢,直接要來成佛,最快的,【至圓頓。】最圓滿,最快的,頓就是刹那之間就悟到,頓,頓悟。【而非偏漸者。】偏就是小乘的偏,漸就是衆生的根機不夠,不是偏,不是漸,【莫若念佛法門。】沒有一樣比念佛法門更快。【求生淨土。念佛法門。但持洪名六字。】就是南無阿彌陀佛。【可以橫超叁界。徑登不退。】只要念南無阿彌陀佛一句念得熟,念得入心,二十四小時都守住這句,清清楚楚,聽得清清楚楚,念得清清楚楚,心都觀照得清清楚楚在念,聽自己的聲音,那麼清清楚楚,一直用功,只要靠這六字,南無阿彌陀佛,直接超越叁界,就是跳出六道輪回,叁界是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,也可以說跳出六道輪回,天、人、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也可以說四生:胎、濕、卵、化。也可以說九有,也可以說二十五有,這在《十四講表》都有,徑登不退,【疾趣菩提。】很快就可以達到菩提,菩提就是覺悟,成佛的意思。【其直捷圓頓。爲何如耶?】你看!有這麼快,這麼圓滿,在短期間就能夠成就只有這個念佛法門,所以我們要講這個《淨土五經》,道場開始必須要先奠定這個淨土的基礎,一定要這麼做。

  【橫超叁界。帶業往生。爲淨宗特點。一切法門。皆豎出叁界。不能橫超叁界。】豎出就是……,豎,從上面一直上去,一直上去,一直上去,橫就是這樣一下子就到了,一下子就到。【豎出則難。橫超則易。】很簡單的意思。【今有一喻。喻如蟲生竹中。若從竹節。一節一節咬穿。】一節一節咬穿。【向竹梢】竹梢,稍就是末端的意思,向這個竹梢,向竹尾一直咬下去,末端【而出者。此喻豎出叁界。】從直的,豎就是直,一直向天上咬上去,咬到那根竹子……,還沒咬完那只蟲就死了,豎出叁界。我們要修其他的法門,要了生脫死,還沒有修到成就就死光了,生命太短,生命太短,要在叁、五個月裏面,叁年、五年裏面,專心念佛,大家都會往生極樂世界,無論你是八十歲的,今天來聽經也有辦法,即使你七十歲來也沒關系,即使你生重病快死的人也沒關系,爲什麼?只要心念抓得穩,一心念佛,兩件事情最重要,要相信有一個極樂世界,相信有一尊阿彌陀佛,這兩項條件最重要,絕對有極樂世界,我相信絕對有一尊阿彌陀佛,一心信念都不退,臨命終絕對往生極樂世界,這是最重要的觀點,比如說向竹梢一直出者,像豎出叁界,往天上上去,豎出叁界。【何等爲難。】你看這有多困難。【若從竹邊。咬穿一洞而出者。】看這樣多快。【此喻橫超叁界。何等容易。此即直捷圓頓之譬喻也。】因此我們若要修別的法門,有的人參禅、參禅,啊!參到六十歲了,還沒有找到自己的本性,找到自己的本性還要繼續長養聖胎,這個聖胎,解悟不行,還要證悟,解悟是說他了解修行怎麼修行,不會走錯路,必須要證悟,證悟就是真正發揮我們本性的光明出來,解悟不行,必須要證悟,【初淨土橫超勝講竟。】現在要:

  

丙二特顯持名勝

  【序】又于一切念佛法門之中,求其至簡易至穩當者,(則)莫若信願專持名號。】這就是告訴你所有的念佛法門,很多念佛法門,實相念佛,觀想念佛,觀像念佛,持名念佛,一切你如何用功,沒有一樣比信願,就是深信切願,深信佛的話,切願要往生極樂世界,這樣一句佛號念到死,專持名號,一句佛號念到死,都沒有改變,這就是最簡單,最穩當,最簡單的意思就是說無論你的根機如何,無論你的事業如何。“不簡機務”沒有選擇你的根機差,簡單,大家都會念,孩子也會念,老人也會念,生病也會念,全都會念,最簡單的,穩當呢?“不假”種種的“方便”,不用觀想,不用拜佛,也不用拜忏,也不用怎樣持咒,全都不用,任何方便都不用,直接深信切願念佛,沒有一樣比這個更殊勝就是持名念佛。

  【講】念佛一門。而分四種。一實相念佛。二觀想念佛。叁觀像念佛。四持名念佛。】什麼叫做實相念佛呢?這實相念佛就比較深奧,實相念佛就是證悟到無生法忍,由本性散發出無念而念,念而不念的這種念佛的功夫,意思是開悟,開悟的人他在念佛他即使不念,他清淨心自然就有佛號跑出來,雖然有清淨心的念頭在念,但是他不是故意在念,他是本性在念,但是有一種人他誤解,這個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大大誤解,怎樣誤解呢?他整天念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一直念,念久了,相當有功夫了,他沒有念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咦!這心中一直念佛,耳朵聽到佛號,在座諸位!這樣是不是實相念佛,不是,這樣跟實相念佛完全沒有關系,那叫做事相暫時,這是事相念佛念到暫時伏這個煩惱,沒有斷煩惱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他念到習慣了,眼睛睜開,從早上一直念,這是類似的事一心不亂,不是實相念佛,這絕對不是實相念佛,實相念佛他根本不用念,開悟,證悟到清淨心,清淨心具足一切念,一切念當下無所念,無所念裏面念有作用,所以我講實相仿佛必須要用禅宗解釋才有辦法了解,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這兩句話就是解釋實相念佛,念而無念,無念而念,這要分作聖人跟凡夫的角度,以凡夫而言念而不念全都是念,爲什麼?他在念佛,意識心在作用,而不念,他若沒有在念,他也是意識心在作用,不念而念,他若沒有念,但是他也想要念,他也是意識心在作用,雖然他沒有這個念頭,但是他有這個佛號跑出來,也是意識心在作用,因爲他沒有開悟,沒有證到無生,沒有見到本性,雖然說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,全都是執著,聖人不同,證到聖果的人念而無念是真正念而不念,他所有的念,每一念都是見本性,所以本性本來就無念,本性雖然無念,但是他有作用,不念而念,無念而念,本性是無念,但是他具足一切念,意思就是說本體就有具足作用,所有的作用就是會歸到本體,體、相、用當下就是,雖然無生離一切法具足一切法,雖然具足一切法,當下就無生,就像一面鏡子,這個鏡子雖然有灰塵,現出無量無邊的相出來,但是所有的相就是離不開這個鏡子,雖然這個鏡子離不開這個鏡子,但是你要拿拿不到,你要看又看得很清楚,聽得懂嗎?有的人已經不知所雲了,慢慢地來,慢慢地來,沒關系,念佛不是叁年、五年,所以實相念佛就是一定要證悟到無生法忍,一定要證到無生法忍,所以實相念佛一定要到圓教的初地菩薩,見法身才有辦法,這沒那麼簡單,圓教的初住菩薩,別教的初地菩薩,這樣才有辦法,要不然沒有辦法,實相念佛(。第二就是……)。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