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那麼這個實相念佛簡單解釋叫做理念同時,什麼叫做理念同時呢?理就是我們的本性,念就是我們一切的作用,就是我們的本性跟作用同時在念佛,我們在作用叫做理念同時,我們雖然在念佛、念佛,但是當下就是無生法忍,雖然無生法忍這個理體存在,但是清清楚楚每一個念頭都是佛,實相念佛,意思是說證到法身,這是一心不亂的功夫,理一心不亂,這沒那麼簡單,沒那麼簡單。第二觀想念佛,觀想念佛就是沒有看什麼東西,我們對哪一尊的佛像有相應,我們坐著念佛的時候就觀想、觀想,那麼一些高僧大德,他知道以我們的功夫要觀想念佛沒有辦法,這個佛像是很微細,我們一個心是很粗魯,說要專心觀想念佛,很困難,所以他就教我們一個辦法,叫做觀這個字,六字,六字洪名:南無阿彌陀佛,這六個字現在虛空中,一個燈、兩個燈、叁個燈、四個燈、五個燈、六個燈,每一個燈裏面都有一個字南無阿彌陀佛,很清楚、很清楚放金色光,南無阿彌陀佛,有的人在念佛念得很快,念很快,很快就是在趕什麼,趕這個數目,今天才念兩千而已!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念,他在念的別人也聽不懂,他自己也聽不清楚,反正他在趕這個佛號,趕這個數字的,他那不叫做念佛,那叫做趕數字的,趕著湊叁萬、五萬,不是真正在用功,這沒用,這不能得到一心不亂,一心不亂快慢你都要清清楚楚,即使讓你念得多快你就是要清清楚楚,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……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也是要清清楚楚,快、慢都要清清楚楚這才能夠得到一心不亂,不是在趕數目的,看著計數器,讀數器,啊!五千多而已,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念到後來:佛祖我沒辦法,佛祖我沒辦法,很累,佛祖我沒辦法,我要去睡了,念佛哪有人念這樣的,變成在趕數目的,那根本不是在用功,所以所有的實相,觀想就是要求一心不亂,你趕數目哪有用,觀想念佛,觀字比較清楚,觀這個字比較清楚,第叁觀像念佛,看這個佛像,我們看這個佛像放在桌上,看一下,又念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再看一下,又念、念……,若我們忘記,眼睛一下看佛像,一直念佛,一直念佛,觀像念佛,找一張我們喜歡的佛像擺在我們佛桌上,挂起來,看清楚再念,一邊看一邊念心比較不會散亂,有的人在觀想念佛,這觀像念佛都會變形,怎麼變形呢?一念、念……,咦!怎麼師父的臉跑出來,控製不住,控製不住,念、念……,觀世音菩薩怎麼騎牛,很多情形,念的時候,觀佛菩薩的臉都會模模糊糊,所以這都不好修,不好修。第四最重要,就是持名念佛,不用實相,不用觀想,也不用觀像,一直念就是了,一句佛號聽得清清楚楚,持名念佛不是只有念出聲音,要念得清清楚楚,每一個念頭都沒有散亂這叫做持名念佛,不是念出聲音就叫做持名,是清清楚楚,聽自己的聲音清清楚楚,這才叫做持名念佛,你不要搞錯了,雖然這四個字你認爲很簡單,我認爲很困難,很難,心很注意在念,聲音從嘴裏出來,耳朵聽自己的聲音,南無阿彌陀佛,咦!念到後來變怎樣,外面在下雨,在刮風,車聲都沒聽到,聽自己的聲音而已,這都是厲害,所以持名念佛你說簡單,我認爲還是沒那麼簡單,要用功用得對,一般的人不會,認爲什麼?認爲拿一串念珠,拿一串念珠就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,咦!心有沒有在用功?沒有。所以你看那個念,那個念就是今心,現在的心叫做念,你現在的心若沒了就不是念了,你就沒有心了,沒有心就只有今而已,嘴在念而已,所以念就必須要現在的心要拿出來才叫做念,現在的心拿不出來,妄想,那就是妄想,所以持名念佛,【本經即釋迦如來。教人專持名號。于四種念佛法門中。此爲至簡易。至穩當者。
何謂簡易。但持一句佛號。何等簡單。一教便會。何等容易。不必參究。】就是不必參禅。【不勞觀想。】你也不用觀想得那麼累。【與夫觀像。何等簡易。】跟這人觀像比較起來當然就是很簡單,與夫觀像就是說跟這個觀像比較起來,它是何等地容易,, 所以這個叫做與夫觀像,跟觀像,觀這個像來念佛,是不是比較簡單呢?不勞觀想就是不必那麼累去觀想念佛。底下:
【何謂穩當。略說有叁:
一念佛衆生。常得彌陀光明。之所照燭。】燭就是我們所說的點蠟燭,光明的意思。【常爲十方諸佛。之所護念。自始至終。可以不遭魔事。】所以念佛的人不會著魔,念佛的人爲什麼會著魔呢?這我看得很多,就是又加修這個密宗,跑去跟這個密宗的灌頂,觀想,持密咒,雖然他有在念佛,但是也在修密宗,修密宗,正統的沒有問題,怕的是跟那些比較偏的,有的人修密宗跟淨土淨土宗的也是有修得很好的,怕就是我們自己修密宗自己修得不好,或是說一面念佛一面參禅跟隨不正見的禅師,參得偏了,就會著魔,就會著魔。過去有一個在家居士,我們不可以講人家的名字,他來參禅,參、參、參……,一開始很謙虛,到後來他悟到什麼?悟到無所著,悟到無所著又如何呢?若講經完之後就叫那些信徒躺在大殿休息,男的女的就混在一起,說這樣叫做無所著,說:我們若要修行要無所著。不可以分這裏是大殿,那裏不是大殿,他的意思就是說盡虛空遍法界都是我們的心,我們的心就是我們的道場,話是這麼說沒錯,但是怎麼可以說這個大殿是佛的地方,我們恭敬拜佛的地方,你一定要在這裏睡才叫做無所著,你這樣也是有所著,你說睡在大殿是叫做無所著,那麼睡在房間也是無所著,你說睡在房間無所著,你睡在大殿你對佛不禮貌,你也是有所著,這偏了,參禅參得偏了,還認爲自己是對的,我們雖然修這個無所著法,但是大殿就必須要恭恭敬敬,若這樣就沒有五倫了,這樣徒弟叫師父不就叫徒弟,師父叫徒弟不就叫師父,無所著,這無所著的意思,他將這個無所著的意思解釋成亂來,父親、母親分不清楚,師父、徒弟分不清楚,大殿、房間分不清楚,廁所、吃飯分不清楚,這樣叫做無所著嗎?那叫做精神病,那叫做精神有問題,這不是叫做無所著,這就是著魔,著魔,參錯,走錯路了,大殿你就是要恭恭敬敬來,搭衣、披袈裟,恭敬,身體洗幹淨來到大殿,一點都不可以放輕松,這是佛殿,雖然你證悟,開悟,你證到法身,雖然你密宗修得很好,來到這裏就是佛殿,你雖然證悟到本體,但是你不可以毀壞這個事相,事相,這裏就是佛,開悟是你個人的事情,來到這裏是無量的衆生要看的,要有一個模範出來,怎麼可以亂來,所以念佛的人就不會這樣,按照祖師大德教的。
【二念佛之人。一生精進。臨命終時。蒙佛接引。往生淨土。可免隔胎之迷。世有修習他種法門。一生功行未圓。欲望來生。繼續再修。一經轉胎。迷卻前生志願。是爲隔胎之迷。】所以有的信徒,我聽很多人這樣說:法師!法師!我這輩子若沒有往生極樂世界,我下輩子出世要像你這樣,要開大智慧、普遍規律無礙,要來度衆生,我下輩子要像你這樣。我說:唉呀!傻瓜,你不知死活。我就是上輩子去不成才會來,我每天腹瀉、頭痛,煩惱衆生不學佛,病苦種種,我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往生極樂世界,什麼你下輩子要像我這樣,這實在是不好,你即使下輩子是比我更行一百倍的法師,你可不要發這種願,一定要往生極樂世界再說,你千萬、千萬不要發這種願,說:我下輩子要像慧律法師這樣講經度衆生。你不要這樣想,沒有那種功夫,下輩子你怎麼知道你還會再來講堂共修,下輩子迷迷茫茫了,要當豬公、豬母還不知道,但是下輩子……,你這輩子拜佛有福報,下輩子出世爲一個國王,一句話不合你意,殺,殺,拖出去槍斃,山東大帥:俺斃了你。整天就斃了你,整天就想打死人,講兩、叁句話就要斃了你,怎麼知道要修行,不曉得了,不曉得了,享受一下,吃好一點,也不曉得要修行了,不曉得要修行了,所以我奉行我們這裏的法師奉勸這裏的在家人,你即使粉身碎骨你都不要發願下輩子要像法師度衆生,你要發願:粉身碎骨下品下生我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,你一定要這樣發願,即使用爬的,即使用怎樣纏的,就是要到西方極樂世界,佛祖最怕人家纏,若不接引我們,用哭泣的,硬是用哭泣的也要哭到極樂世界,要記得我的話,他不接引,要放聲大哭:你爲什麼發的願不兌現,臨命終說十聲要接我們去,爲什麼現在不來,怎麼這樣,你騙我,佛祖最怕人家激他,激他,他就來接引你,真的,我不騙你,你雖然有墮過胎,有做一些惡業,雖然過去有一些錯誤,沒有關系,放下,放下,我們對佛我們還沒有謗佛、謗法、謗僧,我們還沒有這樣,是不是這樣?我們對佛還這麼有信心,雖然有殺一些雞、鴨、鳥,雖然有墮過一些胎,但是這也是我們過去不知道,下次注意一點,不要做這種惡業就好了,往生也有希望,若說我下輩子還要再來因爲有隔胎之迷,你下輩子一無所知了,你不可以這樣做,絕對不可以,所以諸位!你吃得飽,穿得暖,一定要下決心去念,下決心去念,要記得!
【叁念佛之人。只要信願行。叁種資糧具足。縱使一生念佛。不得開悟。亦得往生淨土。永明壽祖雲:但得見彌陀。何愁不開悟。】你若能看到阿彌陀佛,你也不用擔心你不會開悟,你不用擔心。【其穩當爲何如耶?】所以是非常穩,很穩。
【序】是故淨土叁經並行于世,而古人(研究推重。)獨以《阿彌陀經》列爲日課。豈非有見于持名一法,普被叁根,攝事理以無遺,統宗教而無外,尤爲不可思議也哉。】慢慢練習這個漢文,也哉,以前都是讀作也乎,現在讀作也哉。
【講】是故二字。承上起下之辭。淨土叁經:《佛說無量壽經》】《佛說無量壽經》是講這個佛的願力,他有多了不起的願力,《佛說無量壽經》【(又名大阿彌陀經。)、《觀無量壽佛經》】是講這個觀想,這個佛十六種的觀,十六種觀【(又名十六觀經)。】這以後會講到。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