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那么这个实相念佛简单解释叫做理念同时,什么叫做理念同时呢?理就是我们的本性,念就是我们一切的作用,就是我们的本性跟作用同时在念佛,我们在作用叫做理念同时,我们虽然在念佛、念佛,但是当下就是无生法忍,虽然无生法忍这个理体存在,但是清清楚楚每一个念头都是佛,实相念佛,意思是说证到法身,这是一心不乱的功夫,理一心不乱,这没那么简单,没那么简单。第二观想念佛,观想念佛就是没有看什么东西,我们对哪一尊的佛像有相应,我们坐着念佛的时候就观想、观想,那么一些高僧大德,他知道以我们的功夫要观想念佛没有办法,这个佛像是很微细,我们一个心是很粗鲁,说要专心观想念佛,很困难,所以他就教我们一个办法,叫做观这个字,六字,六字洪名:南无阿弥陀佛,这六个字现在虚空中,一个灯、两个灯、三个灯、四个灯、五个灯、六个灯,每一个灯里面都有一个字南无阿弥陀佛,很清楚、很清楚放金色光,南无阿弥陀佛,有的人在念佛念得很快,念很快,很快就是在赶什么,赶这个数目,今天才念两千而已!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念,他在念的别人也听不懂,他自己也听不清楚,反正他在赶这个佛号,赶这个数字的,他那不叫做念佛,那叫做赶数字的,赶着凑三万、五万,不是真正在用功,这没用,这不能得到一心不乱,一心不乱快慢你都要清清楚楚,即使让你念得多快你就是要清清楚楚,南无阿弥陀佛、南无阿弥陀佛……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也是要清清楚楚,快、慢都要清清楚楚这才能够得到一心不乱,不是在赶数目的,看着计数器,读数器,啊!五千多而已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念到后来:佛祖我没办法,佛祖我没办法,很累,佛祖我没办法,我要去睡了,念佛哪有人念这样的,变成在赶数目的,那根本不是在用功,所以所有的实相,观想就是要求一心不乱,你赶数目哪有用,观想念佛,观字比较清楚,观这个字比较清楚,第三观像念佛,看这个佛像,我们看这个佛像放在桌上,看一下,又念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再看一下,又念、念……,若我们忘记,眼睛一下看佛像,一直念佛,一直念佛,观像念佛,找一张我们喜欢的佛像摆在我们佛桌上,挂起来,看清楚再念,一边看一边念心比较不会散乱,有的人在观想念佛,这观像念佛都会变形,怎么变形呢?一念、念……,咦!怎么师父的脸跑出来,控制不住,控制不住,念、念……,观世音菩萨怎么骑牛,很多情形,念的时候,观佛菩萨的脸都会模模糊糊,所以这都不好修,不好修。第四最重要,就是持名念佛,不用实相,不用观想,也不用观像,一直念就是了,一句佛号听得清清楚楚,持名念佛不是只有念出声音,要念得清清楚楚,每一个念头都没有散乱这叫做持名念佛,不是念出声音就叫做持名,是清清楚楚,听自己的声音清清楚楚,这才叫做持名念佛,你不要搞错了,虽然这四个字你认为很简单,我认为很困难,很难,心很注意在念,声音从嘴里出来,耳朵听自己的声音,南无阿弥陀佛,咦!念到后来变怎样,外面在下雨,在刮风,车声都没听到,听自己的声音而已,这都是厉害,所以持名念佛你说简单,我认为还是没那么简单,要用功用得对,一般的人不会,认为什么?认为拿一串念珠,拿一串念珠就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咦!心有没有在用功?没有。所以你看那个念,那个念就是今心,现在的心叫做念,你现在的心若没了就不是念了,你就没有心了,没有心就只有今而已,嘴在念而已,所以念就必须要现在的心要拿出来才叫做念,现在的心拿不出来,妄想,那就是妄想,所以持名念佛,【本经即释迦如来。教人专持名号。于四种念佛法门中。此为至简易。至稳当者。
何谓简易。但持一句佛号。何等简单。一教便会。何等容易。不必参究。】就是不必参禅。【不劳观想。】你也不用观想得那么累。【与夫观像。何等简易。】跟这人观像比较起来当然就是很简单,与夫观像就是说跟这个观像比较起来,它是何等地容易,, 所以这个叫做与夫观像,跟观像,观这个像来念佛,是不是比较简单呢?不劳观想就是不必那么累去观想念佛。底下:
【何谓稳当。略说有三:
一念佛众生。常得弥陀光明。之所照烛。】烛就是我们所说的点蜡烛,光明的意思。【常为十方诸佛。之所护念。自始至终。可以不遭魔事。】所以念佛的人不会著魔,念佛的人为什么会著魔呢?这我看得很多,就是又加修这个密宗,跑去跟这个密宗的灌顶,观想,持密咒,虽然他有在念佛,但是也在修密宗,修密宗,正统的没有问题,怕的是跟那些比较偏的,有的人修密宗跟净土净土宗的也是有修得很好的,怕就是我们自己修密宗自己修得不好,或是说一面念佛一面参禅跟随不正见的禅师,参得偏了,就会著魔,就会著魔。过去有一个在家居士,我们不可以讲人家的名字,他来参禅,参、参、参……,一开始很谦虚,到后来他悟到什么?悟到无所著,悟到无所著又如何呢?若讲经完之后就叫那些信徒躺在大殿休息,男的女的就混在一起,说这样叫做无所著,说:我们若要修行要无所著。不可以分这里是大殿,那里不是大殿,他的意思就是说尽虚空遍法界都是我们的心,我们的心就是我们的道场,话是这么说没错,但是怎么可以说这个大殿是佛的地方,我们恭敬拜佛的地方,你一定要在这里睡才叫做无所著,你这样也是有所著,你说睡在大殿是叫做无所著,那么睡在房间也是无所著,你说睡在房间无所著,你睡在大殿你对佛不礼貌,你也是有所著,这偏了,参禅参得偏了,还认为自己是对的,我们虽然修这个无所著法,但是大殿就必须要恭恭敬敬,若这样就没有五伦了,这样徒弟叫师父不就叫徒弟,师父叫徒弟不就叫师父,无所著,这无所著的意思,他将这个无所著的意思解释成乱来,父亲、母亲分不清楚,师父、徒弟分不清楚,大殿、房间分不清楚,厕所、吃饭分不清楚,这样叫做无所著吗?那叫做精神病,那叫做精神有问题,这不是叫做无所著,这就是著魔,著魔,参错,走错路了,大殿你就是要恭恭敬敬来,搭衣、披袈裟,恭敬,身体洗干净来到大殿,一点都不可以放轻松,这是佛殿,虽然你证悟,开悟,你证到法身,虽然你密宗修得很好,来到这里就是佛殿,你虽然证悟到本体,但是你不可以毁坏这个事相,事相,这里就是佛,开悟是你个人的事情,来到这里是无量的众生要看的,要有一个模范出来,怎么可以乱来,所以念佛的人就不会这样,按照祖师大德教的。
【二念佛之人。一生精进。临命终时。蒙佛接引。往生净土。可免隔胎之迷。世有修习他种法门。一生功行未圆。欲望来生。继续再修。一经转胎。迷却前生志愿。是为隔胎之迷。】所以有的信徒,我听很多人这样说:法师!法师!我这辈子若没有往生极乐世界,我下辈子出世要像你这样,要开大智慧、普遍规律无碍,要来度众生,我下辈子要像你这样。我说:唉呀!傻瓜,你不知死活。我就是上辈子去不成才会来,我每天腹泻、头痛,烦恼众生不学佛,病苦种种,我就是一心一意要求往生极乐世界,什么你下辈子要像我这样,这实在是不好,你即使下辈子是比我更行一百倍的法师,你可不要发这种愿,一定要往生极乐世界再说,你千万、千万不要发这种愿,说:我下辈子要像慧律法师这样讲经度众生。你不要这样想,没有那种功夫,下辈子你怎么知道你还会再来讲堂共修,下辈子迷迷茫茫了,要当猪公、猪母还不知道,但是下辈子……,你这辈子拜佛有福报,下辈子出世为一个国王,一句话不合你意,杀,杀,拖出去枪毙,山东大帅:俺毙了你。整天就毙了你,整天就想打死人,讲两、三句话就要毙了你,怎么知道要修行,不晓得了,不晓得了,享受一下,吃好一点,也不晓得要修行了,不晓得要修行了,所以我奉行我们这里的法师奉劝这里的在家人,你即使粉身碎骨你都不要发愿下辈子要像法师度众生,你要发愿:粉身碎骨下品下生我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,你一定要这样发愿,即使用爬的,即使用怎样缠的,就是要到西方极乐世界,佛祖最怕人家缠,若不接引我们,用哭泣的,硬是用哭泣的也要哭到极乐世界,要记得我的话,他不接引,要放声大哭:你为什么发的愿不兑现,临命终说十声要接我们去,为什么现在不来,怎么这样,你骗我,佛祖最怕人家激他,激他,他就来接引你,真的,我不骗你,你虽然有堕过胎,有做一些恶业,虽然过去有一些错误,没有关系,放下,放下,我们对佛我们还没有谤佛、谤法、谤僧,我们还没有这样,是不是这样?我们对佛还这么有信心,虽然有杀一些鸡、鸭、鸟,虽然有堕过一些胎,但是这也是我们过去不知道,下次注意一点,不要做这种恶业就好了,往生也有希望,若说我下辈子还要再来因为有隔胎之迷,你下辈子一无所知了,你不可以这样做,绝对不可以,所以诸位!你吃得饱,穿得暖,一定要下决心去念,下决心去念,要记得!
【三念佛之人。只要信愿行。三种资粮具足。纵使一生念佛。不得开悟。亦得往生净土。永明寿祖云:但得见弥陀。何愁不开悟。】你若能看到阿弥陀佛,你也不用担心你不会开悟,你不用担心。【其稳当为何如耶?】所以是非常稳,很稳。
【序】是故净土三经并行于世,而古人(研究推重。)独以《阿弥陀经》列为日课。岂非有见于持名一法,普被三根,摄事理以无遗,统宗教而无外,尤为不可思议也哉。】慢慢练习这个汉文,也哉,以前都是读作也乎,现在读作也哉。
【讲】是故二字。承上起下之辞。净土三经: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】《佛说无量寿经》是讲这个佛的愿力,他有多了不起的愿力,《佛说无量寿经》【(又名大阿弥陀经。)、《观无量寿佛经》】是讲这个观想,这个佛十六种的观,十六种观【(又名十六观经)。】这以后会讲到。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