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们这里清扫,一个月要花多少?花三十万,三十万,电灯前面这里好几千烛光,一盏二、三千烛光,你知道吗?就是为了让大家看得比较清楚,听了会欢喜心,为了让大家光线够,冷气都准备好,地上大理石,就是要让众生起欢喜心,所以我要是度,我要是度、度、……,度到后来没有人,啊!我们福报不够,还是我们自己煮饭自己吃就好,没办法,不是我不度众生,我度到后来没有人,不然你叫我怎么办,我难道要向你跪,拜托你来听经,我不会这样,这样表示缘已经尽了,老身要退休了,可惜,我怎样说都有人,像你们这些楼下好几百个,我再怎么讲都有人,有人就要讲,对不对?讲到最后没有人再作打算,至少还剩三个在听,我的徒弟还有二、三个,所以说若偏执一门,诸位!这句很重要,自是非他,诽谤别人,他非,自己对别人都不对,只有我师父有神通,我师父持戒清净,台湾都没有佛法,这不要这样讲法,不要这样讲法,这样讲很伤人家的心,很伤人家的心,排摈异己,跟自己不同的全都诽谤,无论法门如何,这都不是善调物情,都不是好事情,广行化导,这也不能广行来化导。【如世专科医师。其利不溥也。】这个不溥就是普遍的普, 这个字就是普遍的普。
【虽归元无二。而方便多门者。诸佛说法。无非指示众生。一条归元之路。元即本元真心。】本性,我们的真心。【众生最初。一念迷情妄动。乃迷真起妄。】迷这个真性,起这个虚妄。【背本逐末。】本就是本性,这个末就是意识,五欲六尘,背本就是违背我们的本性,追求这个不重要的分别环境,六根、六尘、六识,【所以流转生死。长劫不休。诸佛说法。示以归元之路。一归本元。无有二致。】一回到本地就是没有两样,就是绝对的,【惟一清净本心。】所有十方三世一切佛讲这个就是讲清净心,清净本心,要清净本心从哪里,从放下,从宽恕,不要计较,不要跟世俗人……,所以我为什么每次来要诵一次戒律,诵一次戒律,世俗人,远俗事,俗家人事如麻,这样我们就不能清净了,难道不是这样?【而所教方便。修证法门。别有八万四千。故谓之】法门很多叫做【多门。如千径九逵。】逵,kuí,二声逵(四通八达的道路),jìng四声径,像在教小学,如千径,把笔拿起来,千径就是小路的意思,意思就是说千百条的小路,九条的大路,每一条【皆达王城也。】以前的人没听过这个意大利有一个罗马,条条道路通罗马,如千径九逵,径,径就是小路,东北人讲的径,就是小路,通达达到王城,国王所住的地方。【初总序多门讲竟。】这样,你看刚好讲到这里,讲到这里。
乙二 别显净宗 分二科 丙初 净土横超胜 二 特显持名胜
今初 净土横超胜
【序】然于一切方便之中,求其至直捷、至圆顿(即心是佛,即佛是心)者,(则)莫若念佛,求生净土。】其至直捷、至圆顿者,“即心是佛,即佛是心”。
【讲】然字。转语之辞。上云方便多门。然于一切方便法门之中。拣择其至直捷。而不纡缓。】不会延长时间直接的是什么呢?就是念佛求生净土,所以说我们要选择一个直接而不纡缓,这个纡字就是慢的意思,慢的意思,不会绕圈子,不会很慢,直接要来成佛,最快的,【至圆顿。】最圆满,最快的,顿就是刹那之间就悟到,顿,顿悟。【而非偏渐者。】偏就是小乘的偏,渐就是众生的根机不够,不是偏,不是渐,【莫若念佛法门。】没有一样比念佛法门更快。【求生净土。念佛法门。但持洪名六字。】就是南无阿弥陀佛。【可以横超三界。径登不退。】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句念得熟,念得入心,二十四小时都守住这句,清清楚楚,听得清清楚楚,念得清清楚楚,心都观照得清清楚楚在念,听自己的声音,那么清清楚楚,一直用功,只要靠这六字,南无阿弥陀佛,直接超越三界,就是跳出六道轮回,三界是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,也可以说跳出六道轮回,天、人、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也可以说四生:胎、湿、卵、化。也可以说九有,也可以说二十五有,这在《十四讲表》都有,径登不退,【疾趣菩提。】很快就可以达到菩提,菩提就是觉悟,成佛的意思。【其直捷圆顿。为何如耶?】你看!有这么快,这么圆满,在短期间就能够成就只有这个念佛法门,所以我们要讲这个《净土五经》,道场开始必须要先奠定这个净土的基础,一定要这么做。
【横超三界。带业往生。为净宗特点。一切法门。皆竖出三界。不能横超三界。】竖出就是……,竖,从上面一直上去,一直上去,一直上去,横就是这样一下子就到了,一下子就到。【竖出则难。横超则易。】很简单的意思。【今有一喻。喻如虫生竹中。若从竹节。一节一节咬穿。】一节一节咬穿。【向竹梢】竹梢,稍就是末端的意思,向这个竹梢,向竹尾一直咬下去,末端【而出者。此喻竖出三界。】从直的,竖就是直,一直向天上咬上去,咬到那根竹子……,还没咬完那只虫就死了,竖出三界。我们要修其他的法门,要了生脱死,还没有修到成就就死光了,生命太短,生命太短,要在三、五个月里面,三年、五年里面,专心念佛,大家都会往生极乐世界,无论你是八十岁的,今天来听经也有办法,即使你七十岁来也没关系,即使你生重病快死的人也没关系,为什么?只要心念抓得稳,一心念佛,两件事情最重要,要相信有一个极乐世界,相信有一尊阿弥陀佛,这两项条件最重要,绝对有极乐世界,我相信绝对有一尊阿弥陀佛,一心信念都不退,临命终绝对往生极乐世界,这是最重要的观点,比如说向竹梢一直出者,像竖出三界,往天上上去,竖出三界。【何等为难。】你看这有多困难。【若从竹边。咬穿一洞而出者。】看这样多快。【此喻横超三界。何等容易。此即直捷圆顿之譬喻也。】因此我们若要修别的法门,有的人参禅、参禅,啊!参到六十岁了,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本性,找到自己的本性还要继续长养圣胎,这个圣胎,解悟不行,还要证悟,解悟是说他了解修行怎么修行,不会走错路,必须要证悟,证悟就是真正发挥我们本性的光明出来,解悟不行,必须要证悟,【初净土横超胜讲竟。】现在要:
丙二特显持名胜
【序】又于一切念佛法门之中,求其至简易至稳当者,(则)莫若信愿专持名号。】这就是告诉你所有的念佛法门,很多念佛法门,实相念佛,观想念佛,观像念佛,持名念佛,一切你如何用功,没有一样比信愿,就是深信切愿,深信佛的话,切愿要往生极乐世界,这样一句佛号念到死,专持名号,一句佛号念到死,都没有改变,这就是最简单,最稳当,最简单的意思就是说无论你的根机如何,无论你的事业如何。“不简机务”没有选择你的根机差,简单,大家都会念,孩子也会念,老人也会念,生病也会念,全都会念,最简单的,稳当呢?“不假”种种的“方便”,不用观想,不用拜佛,也不用拜忏,也不用怎样持咒,全都不用,任何方便都不用,直接深信切愿念佛,没有一样比这个更殊胜就是持名念佛。
【讲】念佛一门。而分四种。一实相念佛。二观想念佛。三观像念佛。四持名念佛。】什么叫做实相念佛呢?这实相念佛就比较深奥,实相念佛就是证悟到无生法忍,由本性散发出无念而念,念而不念的这种念佛的功夫,意思是开悟,开悟的人他在念佛他即使不念,他清净心自然就有佛号跑出来,虽然有清净心的念头在念,但是他不是故意在念,他是本性在念,但是有一种人他误解,这个念而不念,不念而念,大大误解,怎样误解呢?他整天念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一直念,念久了,相当有功夫了,他没有念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咦!这心中一直念佛,耳朵听到佛号,在座诸位!这样是不是实相念佛,不是,这样跟实相念佛完全没有关系,那叫做事相暂时,这是事相念佛念到暂时伏这个烦恼,没有断烦恼,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……,他念到习惯了,眼睛睁开,从早上一直念,这是类似的事一心不乱,不是实相念佛,这绝对不是实相念佛,实相念佛他根本不用念,开悟,证悟到清净心,清净心具足一切念,一切念当下无所念,无所念里面念有作用,所以我讲实相仿佛必须要用禅宗解释才有办法了解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实相念佛,念而无念,无念而念,这要分作圣人跟凡夫的角度,以凡夫而言念而不念全都是念,为什么?他在念佛,意识心在作用,而不念,他若没有在念,他也是意识心在作用,不念而念,他若没有念,但是他也想要念,他也是意识心在作用,虽然他没有这个念头,但是他有这个佛号跑出来,也是意识心在作用,因为他没有开悟,没有证到无生,没有见到本性,虽然说无念而念,念而无念,全都是执著,圣人不同,证到圣果的人念而无念是真正念而不念,他所有的念,每一念都是见本性,所以本性本来就无念,本性虽然无念,但是他有作用,不念而念,无念而念,本性是无念,但是他具足一切念,意思就是说本体就有具足作用,所有的作用就是会归到本体,体、相、用当下就是,虽然无生离一切法具足一切法,虽然具足一切法,当下就无生,就像一面镜子,这个镜子虽然有灰尘,现出无量无边的相出来,但是所有的相就是离不开这个镜子,虽然这个镜子离不开这个镜子,但是你要拿拿不到,你要看又看得很清楚,听得懂吗?有的人已经不知所云了,慢慢地来,慢慢地来,没关系,念佛不是三年、五年,所以实相念佛就是一定要证悟到无生法忍,一定要证到无生法忍,所以实相念佛一定要到圆教的初地菩萨,见法身才有办法,这没那么简单,圆教的初住菩萨,别教的初地菩萨,这样才有办法,要不然没有办法,实相念佛(。第二就是……)。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