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念佛的人,以我們能念的心來念我們所念的佛,能所分明,清清楚楚,不離事相,【此藏教意。】這就是一般我們衆生所念的,所用功的叫做藏教意。
○【念念念佛。念念明了。能念所念。皆不可得。此通教意。
○始從有念。】一開始有念,【念至無念。】不住有念,不住無念,叫做【不住有無。而歸中道。此別教意。】一開始從有念,念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咦!念到無所念,當下就念,無念不是沒什麼念頭,不是這個意思,無所念就是已經看到我們的本性了,看到空,悟到這個空性,這個空性發揮力量,每一念又是我們的念頭,又是我們的本性,所以一開始從有念,念到無念,不住,不執著有跟無,而歸中道,這叫做別教意,所以,藏、通、別,底下是圓教。
○【能所情忘。】能念的佛,所念的佛全都沒有,被忘記了,有念也沒有,無念也沒有,【有無見泯。】有的人講“有無雙泯”,有見無見統統除掉,有在念佛,沒有在念佛,這些統統除掉,所以有無雙泯,兩個都去掉,見泯應該改一下,雙,雙十節的雙,有無雙泯,統統去掉,或者是有無見泯,如果用見的話,變成有見的念佛,無見念佛全都去掉,有無見泯,你有覺得你在念,或者覺得你沒有在念,全都去掉,要這樣解釋也可以,【湛然一心。】這個念作zhàn,戰鬥的戰,所以我們念“妙湛(zhàn)總持不動尊”,不是“妙湛(zhān)總持不動尊”,一般人都念錯,“妙湛(zhān)總持不動尊”,“妙湛(zhàn)”,湛就是皎潔,清淨的意思,寂然不動的意思,湛然就是清清淨淨,湛然一心,【常住不動。此圓教意。淨土一門。而該四教。】淨土法門包括藏、通、別、圓四教,【此即統教。故曰統宗教而無外。
尤爲不可思議哉者。尤者更也。】更加不可思議。【此句對其余叁種念佛比較。持名更爲不可思議。其理深玄。言語道斷。】言語道斷就是【(不可議。)】不可以用語言去講,議就是討論,不可議就是不可以用嘴,用語言去討論,道斷就是說要講的時候講不出來,言語道斷,要講話嘴卻停住,【心行處滅。】就是你的分別心都沒了,心行處滅,你心裏要想,咦!也無從去想,這叫做心行處滅,分別心要想,想不到,【(不可思。)】連想你都不能想,心行處滅。【蓮池大師雲:口欲談而辭喪。心欲緣而慮亡。】嘴巴若要講,這個辭講不出來,沒有,沒有這種東西,辭喪,沒有這種語言,心欲緣而慮亡,心若是想要攀緣,沒有這種東西讓你攀緣。【本經六方諸佛。各出廣長舌相。同聲贊歎。汝等衆生。當信是稱贊不可思議功德。一切諸佛。所護念經。】這本經是一切諸佛,一切諸佛所護念經,那麼一切諸佛不是只有一尊佛而已,全都在贊歎阿彌陀佛,所護念經,全都在贊歎,【此經不可思議。即持名念佛法門不可思議。一序法門講竟。】底下:
甲二 序 注疏 分二科 乙初 序 古疏 二 序 今解
今初 序 古疏
【序】古來注疏,代不乏人,世遠就湮,所存無幾。雲棲和尚著爲疏鈔,廣大精微。幽溪師伯述圓中鈔,高深洪博。蓋如日月中天,有目皆睹。】很難讀,你們稍微忍耐一下,我讀這漢文你們就稍微忍耐一下,這科不能講國語,講國語度不到衆生,要講臺語的,所以聽我讀臺語你們就稍微忍耐一下。
【講】自古以來。彌陀經注疏。】注解,【曆代不乏】就是【(少人)其人。】寫很多注解,【第時世既經久遠。】這是因爲時間過得很久,“第”就是因爲,因爲時間過得很長久。【便就湮沒者多。】湮沒就是埋沒的意思,被埋起來。【而所存無有幾家。】沒有幾家。【此序古疏。】以前人有人作過疏。
○【雲棲下序近疏。】雲棲和尚著爲疏鈔,就是說雲棲底下,下序近疏。【雲棲在杭州。】杭州是浙江,是浙江省。【是蓮池大師道場。師諱袾宏。】師諱,他的名字叫做祩宏,我們那天講的他有作這個書,他有作這個書,叫做祩宏,暈個大師所作的,又稱蓮池大師,【字佛慧。】有佛的智慧,【號蓮池。杭州仁和縣人。俗姓沈。官家後代。】就是代代都在做官。【年叁十一歲。聞說萬物皆有無常一語。忽然覺悟人生亦是無常。】所以這個祖師大德的悟道往往一句話他就開悟,不是像我們這樣打滾好幾十年,不會開悟就是不會開悟,放不下就是放不下,你再怎麼樣勸告他他就是放不下,祖師大德他這個根機實在太利,光是聽到衆生無常,【遂發出世心。】發心要剃度。【參拈花遍融禅師。笑岩寶祖。有省。】就是有悟,有悟。參這個遍融禅師,拈花的遍融禅師,笑岩寶祖禅師,有悟,有所覺悟。【大明隆慶五年。】明朝,把筆拿起來,西元1571年,是隆慶五年(,西元1571年,隆慶五年),就是四百多年前(,四百多年前),這個祖師大德。【至杭之五雲山。見五色彩雲。棲于西塢。】塢,wù塢,四聲塢,可惡的那個音,wù,那個是村的意思,村莊的意思,塢,以前這個塢就是我們現在講的村的意思,就是村,西村,在這個西村,這西村方面有一個五色的彩雲。【複觀山明水秀。遂結茅居焉。後以道德所感。遠近來歸。成爲叢林。名雲棲寺。】雲棲寺。【文殊菩薩。化爲童子。】這文殊菩薩化作童子來,【來參大師。】所以我很怕菩薩化身來我們文殊講堂參我,所以我都將你們當作菩薩你們知道嗎?我們這裏不曉得哪一尊再來的,我們不曉得,所以我就是有看過這個我會怕,萬一你們是菩薩來的,哇!慘了,所以我都很尊重你們,很贊歎你們,很贊歎低谷産,你們是菩薩,我是凡夫,不要考我,文殊菩薩化作童子來參大師。
【師見問曰:兩腳有泥。必是遠來客。
童子曰:聞知蓮池水。特來洗一洗。】聽到這個蓮池的水,我特別來洗一下,聞知蓮池水,特來洗一洗。
【師曰:蓮池深萬丈。不怕淹死你。】師說:蓮池深萬丈,不怕淹死你嗎?
【童子曰:兩手攀虛空。一腳踏到底。】你知道什麼意思嗎?是菩薩的舉手,我們這裏若是菩薩的舉手,不要考我,若沒有暫時不是……,我不是菩薩,是由我來解釋一下。菩薩的舉手,開悟的舉手,開悟的,這句一看就知道了,見性的一看,就知道這句什麼意思。童子曰:聞知蓮池水,特來洗一洗。這句話意思就是說:聽說你蓮池大師非常……很偉大,你相當了不起,水就是佛法飽滿,大智慧的意思,特來洗一洗,就是特別來參,特別要來學習,特別要來徹悟了解一下,洗一洗就是特別來參,要來參一下。師曰,蓮池大師就說:蓮池深萬丈,不怕淹死你。意思是說:我這個佛法是很深奧,你不怕迷迷糊糊搞不清楚,無法了悟這麼深奧的東西,蓮池深萬丈意思是說,我蓮池大師這個佛法是萬丈深淵,來的時候淹死你意思就是搞迷糊,你不怕被迷糊掉,你弄不清楚不能徹悟。童子因爲是文殊師利菩薩化身的:兩手攀虛空,一腳踏到底。兩手攀虛空意思是說,手想抓但是虛空是無所著的東西,我雙手想要依止,就是依止在無所住的地方,一腳踏到底,我一心直接悟入究竟的本性,看你多深奧,一下子就踏到底,聽得懂嗎?我看這句也是悟出來的,這句只能這樣解釋而已,因爲這句沒解釋,現在無法解釋,暫時聽我,對不對?一腳踏到底,就是我們這個本性無所住當下就悟到本性,這就是我們自己的地方,一腳踏到底就是無,全都徹悟,究竟,到底就是究竟,徹悟的意思。
○【今稱雲棲和尚者。不敢直呼其諱。重其人也。梵語和尚。此雲力生。以有力能生弟子智慧。】蕅益,【蕅公】就是蕅益大師,【從其塔前受戒。故稱和尚。】在他的塔前受戒。
【著爲疏鈔者。將此經著疏解釋。恐淺智未了。】智慧很淺的人不能了解,他就著這個鈔解疏,【複著鈔解疏。】用這個鈔來解釋這個疏,因爲疏比較深奧,鈔,再淺一點。【婆心特切。】很親切,很深心,切,切要,心很切。【足見其爲法爲人之處。】爲了這個法,爲了這個人。(爲法爲人:爲了這個法,爲了衆生)【廣大者。文言浩瀚。】這太大、太大,太深奧、太深奧,太廣、太廣。【精微者。義理明妙。一經要旨。闡發顯了。可謂盡美矣。又盡善也。】所以著這個疏鈔,意思是說這個經用這個疏來解釋,疏又很深奧又用鈔來解釋,意思就是說爲法、爲人,因爲廣大,文言很多、很多,這樣它才有辦法顯示出來,顯化出來。
【幽溪師伯者。幽溪地名。即天臺山幽溪高明寺。傳燈大師道場。大師俗姓葉。少從映庵禅師出家。後弘揚念佛法門。每臨登座。天樂鳴空。】就是要登臺講經的時候,天空中就是有奏樂,就是有奏樂,就像講堂,我若要就座就有放錄音帶(“錄音帶”這幾個字法師講的聲音與前面的字句低了很多),差這麼多,我要就座不是天樂鳴空,是放錄音帶。【大衆俱聞。】大家都聽到。【蕅公是其侄輩。】侄子輩。【亦以地尊稱其人。曰幽溪師伯。】師伯,幽溪師伯,就是傳燈大師的道場,傳燈大師在講經都有天樂鳴空。
○【圓中鈔者。圓中。是圓融中道之理。真】谛【俗】谛【中】谛【叁谛。】真谛是講空的思想,俗谛是講有,是假有的思想,中是講中道的思想,所以說真谛是講空,俗谛是講有,中谛是講中,谛就是真理。【圓融無礙。】你若講到真谛就包括俗谛跟中谛,你講空,你講真谛就不離俗谛、中谛,講俗谛就不離真谛跟中谛,講中谛就不離真俗二谛,所以說真俗中叁谛是一心叁谛,圓融無礙,【故名圓中。幽溪大師。以圓中之理。鈔釋彌陀略解。稱爲彌陀圓中鈔。略解是蘇州北禅寺。大佑法師所著。】這本書就是蘇州的北禅寺,大佑法師所作的。
【高深洪博者。贊圓中之理。】很圓融。【是最上第一義谛。如須彌之高。】須彌山那麼高。【是無邊無盡法界。如滄海之深。】滄海就是四大海,很多、很多海的意思,滄海就是大海的意思,無量無邊。【洪博即廣大也。圓中之理。包太虛。】圓中的理就是包太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