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4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修嗎?你有犯戒呢?你有修養嗎?你有誹謗別人嗎?你有造業嗎?這問題是你的問題,不是別人的問題,這是我們今天必須要修的東西,你今天有修、沒修你才能得到你真實的東西,釋迦牟尼佛坐在菩提樹下他就是一直觀照他的內心,他的本性,他哪有整天在講別人不對,整天在:啊!你這樣不對,你這樣不對。他這樣怎麼修行,你光是煩惱就煩死了,你光是氣就氣死了,衆生因爲愚癡,對不對?像帶小孩來大殿拉屎,看你會不會氣死,真的,我們成員又少,我們成員又少,帶小孩來拉那麼多的屎,他若知道因果怎麼敢帶小孩來,光是怕就怕死了,這要下地獄,你若看到這個你光是氣就氣死了,在大殿拉屎,只能說他境界夠,我再擦幹淨就好了,發心不在內,不在外,也不在大殿,不然怎麼形容,小孩來拉屎,不然怎麼辦?你唯一的辦法就只有這樣想而已,所以我說不要帶十二歲以下的小孩進來就是這個意思,叫他不要帶進來,對不對?帶進來,拉屎,這罪有多重?罪有多重?還沒到這種功夫,無所著,沒有到這種功夫,所以幸好我今天我有這個本性的功夫,要不然你光是氣就氣死了,你要要求每一個衆生都合我們的意思去活,你光是氣就氣死,怎麼有可能,你要如何要求衆生呢?對不對?所以要要求自己,要記得師父這句,一定要要求自己,看到衆生的愚癡,原諒他,不要跟他計較,你唯一的辦法就是這樣才會活得很快樂,要不然這世間……,所以你要記住,要擺平整個人生宇宙要先擺平你的內在,你要戰勝一切衆生不如戰勝自己,賢人在講話就是一針見血,一針見血,你打敗了百萬大軍不如打敗你自己,將這個習氣打掉,將這個是非打掉,將這個分別打掉,你若要得到快樂唯一的辦法就是這樣,你不曾聽人家講一句話,佛說:戰勝百萬的大軍沒有什麼了不起,降伏自己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人,這才是厲害,這才是厲害,拿破侖,拿破侖,法國的拿破侖,拿破侖他越過阿爾卑斯山,跑到這個意大利,越過意大利邊境打得……,從南部,從這個意大利的北部去,所到之處都打得……,沒有人抵擋得了他,拿破侖一代偉人,驕傲,後來遭到滑鐵盧,滑鐵盧,一敗不可收拾,後來被放逐,被放逐,所以他有辦法打敗百萬大軍,但是他本身的習氣,那個我慢打不掉,所以我告訴你,所有聖人當中,所有聖人當中就是佛最偉大,所有的聖人當中就是佛最偉大,沒有一個可以比佛更偉大,更了不起的,是那麼偉大,無量的智慧,無量的神通,無量的解脫,不曾講一句貢高的話,所以我們若要講一句很誇口的話,你就要先想佛不曾講這樣,我們這黑卒要跟人家比什麼,你狂妄什麼東西嘛!我慧律法師都不敢狂,你狂什麼,你還聽我的,對不對?所以我們若這樣想,我慧律法師也不能狂,後面那一尊都沒有講話了我講什麼呢?所以我們若這樣,人沒有什麼好狂妄的,凡夫嘛!平凡的人,對不對?平凡的人,這樣我們就很清淨,所以我們來講堂最大的好處就是有這個本性的東西可得,對不對?有這種知道如何下手,要如何下手,所以有人在講我躲在家裏念佛念到死就好了,你這句話會害死人,你沒有聽經你會完蛋,真的,我沒有騙你,你要如何念,煩惱起來你要如何破,沒辦法,沒有辦法,你若說:你都不用去聽經,你光是在家裏一句佛號念到死就好,真的有辦法這樣嗎?你這樣會誤導衆生,你看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讀經,你看他不就是精神病,不然他講四十九年,他若成道之後都不用修行,念阿彌陀佛就好,請問世尊!應無所住,而生其心,是什麼意思?念佛。請問世尊!什麼叫做清淨法身?念佛。哪有人這樣,問世尊:我煩惱很重,我要如何放下?念佛。這樣這麼多的經典做啥?講這句就是完全偏,雖然念佛是很好,但是你一定要有智慧,要如何破除這個煩惱你才有辦法過快樂的日子,你要求得心安,要求解脫,你沒有智慧,沒有佛的智慧怎麼有辦法,不可能的事情,所以說深入經藏,智慧如海,難道不是這樣。底下,所以前叁土,不離常寂光土,常就是法身德,有這個法身,這個德就是具足,德可以說福跟慧具足叫做德,常住不滅,寂就是解脫德,這個解脫非常地簡單,寂就是寂然不動,光就是般若德,般若德,就是光明遍照,遍照,清淨法身,有自性的清淨法身,一切衆生之所同具,我們自性清淨的法身,一切衆生同時存在,全都是這個清淨的法身,所以有離垢妙極法身,【十方諸佛之所獨證。】證明。

  【解】又。照寂強名法身。寂照強名報身。】接下來就會一頭霧水。

  【講】此二句。明吾人一念心性。又即如來法報二身。法身清淨不動。故合寂義。報身光明遍照。故合照義。】所以底下,“照寂”,“照寂”重這個“寂”字,“強名法身”,“寂照強名報身”,重這個“照”字,簡單講就是“寂”字合“法身”,“照”字合“報身”,好!左邊圓圈的底下,圓圈的底下。

  ○【問】他就這樣問【:上科以法身合照。此科以法身合寂。豈不自相矛盾?】看前面:“寂而照,強名法身”,“照寂,強名法身”,這樣是不是矛盾?這樣是不是矛盾?前面講寂而照是強名法身,清淨法身;現在是講照寂強名法身。師父!這個是不是矛盾呢?這個沒有矛盾,沒有矛盾,此科以“法身”合“寂”字,上一科是以“法身”合“照”字,這是不是自相矛盾呢?絕對沒有矛盾。

  【答:法身有隨緣無相二義。上科身土對論。法身隨緣合是照。寂光不變應屬寂。此科法】身的【報】身【對舉。】互相對照出來。【法身無相合是寂。報身有相應屬照。幷非前後相違。】聽得懂的舉手,重新讀一遍,有我在你不用擔心,弄得你滾瓜爛熟,不會聽不懂,放心,我會把你弄得滾瓜爛熟,現在這句你注意看,有一個“土”跟一個“心”,你注意看!知道嗎?一個法身,一個報身,這樣知道嗎?一個法身,一個報身,好!這句話意思就是說我們姑且不論前後,先就論這個,這句話的意思,就是“土”跟“身”來比較,“照而寂,強名常寂光土”,因爲“土”是不動義,不動義,簡單講就是說“照而寂”是重在“寂”,是重在“寂”,是偏重于“寂”的解釋,所以強名,勉強說,強名就是勉強來講,它是常寂光土。“寂而照”這句話是重這個“照”字,照,這句話是重這個“照”,所以“強名清淨法身”,清淨法身,這樣講還聽不懂,簡單講就是說“常寂光淨土”它是不動,所以合這個“寂”,“清淨法身”因爲它有隨緣的意思,所以合這個“照”,沒有人笑就是都聽懂了,這樣就聽得懂了吧!搞得一頭霧水,現在再來,現在再來,無論前面跟後面,現在論這個“法身”跟“報身”,意思就是說“法身”是合這個“寂”,“報身”是合這個“照”,知道嗎?合這個“照”,所以若“照寂”應該合這個“法身”,若“寂照”合這個“報身”,這樣才合得來,知道嗎?意思是說無論前面後面就這一句而論,就這一句而論,就OK了,就這樣而已,這樣還聽不懂再舉手,這樣還聽不懂的舉手,我不會罵你,沒關系,聽得懂,所以現在再來講,我們又再來解釋一遍,知道嗎?我們這句,我們再來解釋一遍,這樣你就更清楚,更清楚,這兩句就是了解我們人一念的心性,又即是如來法身跟報身二身,法身是清淨不動,所以合這個寂,報身是光明遍照,所以合這個照,他就請問,前一科以法身合這個照,這一科法身合這個寂,這樣是不是互相矛盾?答:法身有隨緣跟無相,上一科是叁身跟四土在對論,所以法身隨緣應該是合這個照,若寂光淨土屬于寂,所以這一科是法身跟報身是對舉,所以法身無相是合寂,報身有相是合照,並沒有前後矛盾,簡單講就是每一個……,諸位!“照而寂,強名常寂光土,寂而照,強名清淨法身。”這句話,就這句話來論,就“土”跟“心”來論,“照寂強名法身,寂照強名報身,”這句話就法身跟報身來論,其它不管,這樣你就清清楚楚,清清楚楚。諸位!你不要覺得聽不懂就不來,這個經典是千百萬億劫遇不到的東西,遇不到的東西,聽不懂一次又一次,一次又一次,第一次就聽得懂是騙人的,沒有關系,跟師父合作,你們一定要來聽,不要說聽不懂就不來,不來你就失去這個因緣,下次講還是聽不懂,就像一條路,一條路,這個寶藏放在最後面,你若遇到彎彎曲曲,我不走了,你永遠得不到寶,永遠得不到寶,難的東西你再繼續聽,這樣下次再遇到困難就不困難,困難的你就逃避,下次遇到困難還是聽不懂,還是聽不懂,這真的。

  【解】又。性德寂照。名法身。修德照寂。名報身。

  【講】性德屬性具之德體。】的德體。【如在礦之金。】礦的金,金子雖然汙染,我們若把它修、修……,修久它就會恢複金子的這個原來的美,的這個光。【修德屬修成之德相。如出礦之金。】我們若有修、修……,這塊金子放在深山林中,沒有經過磨過,沒有經過修過,這金子顯現不出來,我們慢慢、慢慢修,哇!純金九九九九,這女人最愛的,挂得珠光寶氣,九九九九純金,提煉出來的,我們的本性就是這樣,本性大家都具足,但是顯現不出來,顯現不出來,必須要修,所以本性若具足這叫做性德,若修、修、修,修出來的,這叫做修德。【法身本有。不假修治之功。故性德寂照。名法身。報身修成。惑淨智圓方顯。】惑就是我們所講的煩惱,煩惱若斷盡了,惑就是我執跟法執若斷盡了,清淨智慧圓滿他就顯現出來。【故修德照寂。名報身。】簡單講這句話性德寂照,名叫做法身,修德照寂,名報身。性德寂照意思就是說我們的本性具足一切,所以它寂,但是他有無量照的功夫,清淨的智,照就是屬于理性,屬于智慧作用,名叫做法身,至于修,修德是照寂,意思就是說因爲他修行修到進入這個清淨寂靜處,所以叫做照寂,名叫做報身,名叫做報身,簡單講法身是站在本來有的就是我們的法身,報身就是修出來的,所以簡單講性德寂照,名法身,修德照寂,名報身,簡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