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不碍真。】真不碍俗,【真俗圆融无碍。无名立名。不得已强名实相。】若这样讲,听起来若一头雾水,我们举一个例子,很简单,举一个例子说,说我们这间教室有很多人在听经,但是诸位要了解这是因缘法,因缘法,因缘法,所以……,看“要之,离一切相”(这句),因为我们这个教室是因缘和合,所以你要离一切相,简单讲这是假的,讲经说法都是假的,佛说四十九年也都是假的,所以你要离一切相,但是虽然这是假,诸位听经闻法听得清清楚楚,去掉很多的烦恼,底下就是那句,“即一切法”,这就是我们的真正一切法,当下就是佛法,当下就是本性的东西,所以教室是因缘和合的,上课是因缘和合的,要离一切相,但是你要承认,即一切法就是你要承认这是实实在在的东西,要承认,你不可以去破坏,明明就有教室,明明就有人来听经,但是你要无所著,简单讲即一切法就是有,离一切法,你要离一切的执著,简单讲就是这样,这句话若要就《金刚经》来讲,离一切相就是应无所住,即一切法,而生其心,简单讲就是这样,知道吗?不要瞪大眼睛一直看,这样已经很清楚了,听不懂去死掉好了(众笑),我已经尽力给你们听了,真的,若听不懂实在是三大阿僧祇劫不曾念过佛才会这么差,昨天《华严经》若听不懂倒情有可原,所以我尽量,尽量,离故无相,即故无不相,不得已强名实相,所以实相是这样。底下要用一点头脑,底下要用一点头脑。
【解】实相之体。非寂非照。而复寂而恒照。照而恒寂。】“照而寂,强名常寂光土,寂而照,强名清净法身”。“又,照寂强名法身,寂照强名报身”。“又,性德寂照,名法身,修德照寂,名报身”。看大字的,“又修德照寂,名受用身,修德寂照,名应化身。”这里可能很困难。底下,实相之体,非寂非照,而复寂而恒照,照而恒寂。
【讲】实相之体。不落二边。寂是空义。照是有义。非寂非照。即非空非有。】不可以说它是空,也不可以说它是有,【不落空有二边也。又。寂是不变义。照是随缘义。而复寂而恒照。即不变常随缘。照而常寂。即随缘常不变也。】所以寂就是空,照就是有,寂就是不变,照就是随缘,先记得这个名词,通用的名词,这样等一下解释的时候才不会乱掉,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这在三藏十二部经典绝对没有这样讲,这是我们中国人的解释,这在禅宗来讲这样解释是不通的,随缘的东西不可能不变,不变的东西不可能随缘,随缘,什么叫做缘?缘就是生灭法,有生生灭灭这才叫做缘,比如说这棵树木藉着水分,水藉着这个肥料,藉着这个缘,所以这棵树慢慢长大,慢慢长大之后,慢慢会死亡,所以这棵树就是藉着这个缘,因为它有生灭,所以记住!生灭法叫做缘,有增有减叫做缘,所以说既然是随缘来讲这个生灭法哪有可能不变,既然随缘,随这个生灭法,你在生灭法里面你不可能找得到不变,既然是不变是东西怎么可能随缘,因为不变的东西它就是永远这样,怎么可能随缘,所以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这是方便讲,因为他受到老子的学说,受到这个老子的阴阳的学说,所以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中国的东西,你打开三藏十二部经典没有人这样讲,没有人讲不变随缘,也没有讲随缘不变的东西,这种东西只能说方便讲,让我们方便解释,可以这样讲而已,若这样讲这句话的时候,你不变的东西怎么随缘我问你,你讲来我听听看,有缘的东西每样都是生灭法,有增有减的东西才会生灭,有增有减,比如说你随缘不变,你今天你来到这里随缘,你要如何不变,因为这是生灭法的东西你怎么可能不变,对不对?不变随缘,既然空不变,它就不可能随缘,它怎么随缘呢?既然它不变它就不可能随缘,所以这就是因为无法解释所以只好用这样方便讲,再来,只有一句话可以解释我们的本性,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这句话可以解释我们的本性而已,若说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这是中国的东西,在印度佛祖就没有这样讲,这是我们中国的东西,佛祖何时这样讲,佛祖,你曾听他讲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佛祖何时这样讲,你曾听过哪一本经典这样讲,所以说要了解这是方便讲,无法解释只好这样解释,若禅宗的思想就不是这样,禅宗的思想怎么可能讲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禅宗是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本来就没有这种东西,本来就没有的东西你怎么说有,本来就没有,一切法都是虚妄的东西,虚妄与本性了无相干,只要你悟道,当下就是没有,虚妄的东西不能讲有也不能讲没有,所以说禅宗直接讲,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一切言说、文字都是假相,天台宗就讲:不变随缘,随缘不变,这都是中国人的东西,中国人的东西,你这两句搞得乱七八糟,搞得这个昏头转向,这是对本性不了解,这是对本性不了解,你若是对本性有了解的人,对于这两句,你就知道它是方便讲的,不是真实义,不是真实义,没有办法,只有这样解释。底下:
【解】照而寂。强名常寂光土。寂而照。强名清净法身。】照而寂,这个字要注意,这三个字重视这个“寂”字,这句话解释,照而寂意思就是说照这个力量比较轻,这意思就是说,这三字是在解释寂而不是照,主要是讲寂,照是附带着讲,这个照是附带讲,所以应该念照而寂,照而寂,寂就是解释这个字比较重要,强名常寂光土,底下说,寂而照,这句话就是在解释这个照,照是主要的,寂是附带的,这照是主要的,寂就是附带的,强名清净法身,清净法身,把笔拿起来,照而寂,强名常寂光土的土,旁边写三个字:不动义,就是不动的意思,寂而照,强名法身这个身,随缘义,随缘义,你若没有写起来等一下看不懂不晓得在讲什么。
【讲】此四句。】“照而寂,强名常寂光土,寂而照,强名清净法身”,这四句是【明吾人一念心性。即是如来身土。】身就是三身,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,土是四土,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、常寂光净土,简单讲就是我们一念的本性,就有具足佛的法身、报身、应化身,具足凡圣同居土、方便有余土、实报庄严土、常寂光净土,简单讲所有的三身四土不离当下一念。底下,【照而常寂。此句重寂字。】要解释这个“寂”字,【寂者不动之义。】不动的意思。【故强名常寂光土。土亦有不动义也。】所以这个是描写这个土,照而常寂就是讲那个寂。【寂而常照。】寂而常照,那个照为什么念得比较大声,因为照,现在就是在解释照。【此句重照字。照有随缘义。故强名清净法身。身亦有随缘义也。】身,清净法身为什么有随缘?因为清净法身遍满尽虚空,遍满法界,所以身也是有这个随缘的意思。
【常寂光。是四土之一。前三土。不离常寂光土。常即法身德。常住不灭。寂即解脱德。寂然不动。光即般若德。光明遍照。清净法身。有自性清净法身。一切众生之所同具。】全都有具足。【有离垢妙极法身。】离开一切污染,很妙,妙就是不可思议,极就是没有比这个更高的法身,那么底下……我们现在解释“常寂光”,常寂光简单讲就是我们的本性,你若问:师父!常寂光是什么东西?什么都没有,一片光明,简单讲就是这样,常寂光就是什么都没有,它是一片光明,一片的光明,一片的光明,边是四土之一,所以这个常寂光土可以说是理土,理性的东西,这不可以说它有,也不可以说它没有,一处光明,一片的智慧,无量的光明,无量的智慧,常寂光是四土这一,前三土就是凡圣同居土,方便有余土,实报庄严土,前三土不离常寂光土,为什么呢?常寂光土因为是法身,所以凡圣同居土也有我们的法身,方便有余土也有常寂光净土,实报庄严土也有这个常寂光净土,即使是释迦牟尼佛来到这个娑婆世界,当下释迦牟尼佛他所住的这个地方,我们看到的是凹凸不平的山河大地,狮、蛇、虎、豹,人是险恶,人是险恶,杀人、放火、强暴、绑票,释迦牟尼佛因为他证到常寂光这个法身,所以释迦牟尼佛他在《维摩诘经》这么说,舍利弗,舍利弗他就这样怀疑,他说:世尊!世尊!你是一位修行证果的人,你为什么来到这个娑婆世界呢?看到这个凹凸不平的世间,你应该是住在净土才对。释迦牟尼佛就这样讲,他说你们看到凹凸不平的,若我看是不同。所以佛祖用脚的大拇指,就地一按,就像我们脚在踩什么东西,一按,马上现出清净的国土,清净的世界出来,世尊说:舍利弗!你看!当下无量无边的众生大家看得非常、非常的清净,非常、非常地欢喜,哇!世尊原来你所住的就是这么清净,因为我们众生的业感,所以我们的业都遮住,遮住我们这个本性,所以我们看到的就是这些乱七八糟的这个世间,至于佛证到这个常寂光的法身,当下他是住在解脱的世间,所以常寂光净土不离娑婆世界,不离当下一念,不离我们这个……,我们今天为何看不到,业障遮住,业障遮住,是非心、分别心,整天毁谤别人,整天就是执著,都没有反省自己有修行、没有修行,都在看别人有修行、没有修行,看到别人没有修行气得要命,你怎么没有想说你有没有修行,所以来到我们这个文殊讲堂就有一个好处,有什么好处呢?他会回光返照,他知道要修自己,没有在管别人,知道要修自己,要回光返照,记得师父这句话,别人有修没修这不重要,你有修没修这才是重要,你知道吗?临命终是你要往生极乐世界,你要解脱这个生死,你整天不要为了,啊!那个持戒,那个破戒,那个有修,那个没修,来烦恼你自己,那是很愚痴的人才这么做,释迦牟尼佛也没有说整天你有修,你没有修,释迦牟尼佛只说你有犯错要求忏悔,释迦牟尼佛也是看顾他的本性,不然怎么成佛呢?所以我们众生在修行都修错了,颠倒了,颠倒了,所以其他道场也是这样,你去拜佛,拜拜,那个老菩萨就:啊!那个不对,那个这样不对,那个这样不对,来我这个讲堂不可以这样子,来我这个讲堂看顾好自己,看顾好自己,你有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