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劝发菩提心文讲义▪P40

  ..续本文上一页我们人就是有这个造作,我们人就造这种因,我们人就是遇到这种缘,我们人就有是这种果报,果跟报分开,人就是本末究竟,本末就是如此,本来如此,法尔如是,本来如此,本末究竟就是彻彻底底的包括了相、性、体、力、作、如是因、缘、果、报,本末究竟简单讲就是这样,没什么好讲的,得如是,造如是因得什么果,我们人就是具足这样,看到一只猪,如是相,如是性、如是体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缘、如是果、如是报、如是本末究竟就是猪,简单讲就是这样,所以讲【百界各具十如。】十个如,佛,佛有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体、力、作、因、缘、果、报、本末究竟,佛界也有,菩萨界也有,菩萨法界也有,缘觉法界也有,声闻法界也有,十法界统统有,所以百界里面又有一个十如,所以一百乘以十【是则成】多少?千,【千如。】千如。底下【复有假名一千。】假名一千就是假的,假的名一千,因为每一个要安上一个假的名,就一千。【正报一千。】正报是什么?身寿,我们的色身跟我们的生命,正报,【依报】就是我们的环境,环境又【一千。】正报有一千,依报也有一千,所以假名正报、依报,这样【共有三千。】刚好三千。底下【复有理具三千。】就是我们的本性就这个道理来讲,它有这个三千:假名三千,正报一千,依报一千,加起来三千,加起来三千,【事造三千。】理具就是无形的东西,事造就是有形的东西,三千,【古人云。理具事造。】理具还有事造,理具三千,事造也是三千,所以理具事造,【两重三千。】各三千的意思,各三千的意思。【同居一念也。不可言其有者。以百界千如。种种差别。惟一真如。】同居一念是什么意思?同居一念就是说同时就是一个念头,讲来讲去不离一个念头,一念三千,百界千如,这个天台宗的思想,一念三千,动一个念头具足三千,百界千如,一念三千,这是天台宗常常在讲的,同居一念也,不可言其有者,以百界千如,种种差别,惟一真如。【各无自体可得。】全都没有真实的体可以得。【故不可言其有也。】也不可以说它没有,全都无体可得,但是又不可以说它无,说它没有又不可以,又有事造,还有,所以说都是一念,不可言其有者,以百界千如,种种差别,就是一个真如,不可以说它有,但是从真如所幻化出来各无自体可得,也不可以说它有。【此不落有边也。】前面讲不落空,现在是不落有,佛教就是讲中道,佛法是讲中道,不落空,不落有,就是中道,中道本来就是没有,你不讲空,你不讲有,本来就是没有中,本来就是没有中。

  【解】离一切缘虑分别。语言文字相。而缘虑分别。语言文字(相)。非离此别有自性。】上二句是说本性离开虚妄的相,下三句是说相不离本性。离一切缘虑分别,语言文字相,这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是离开虚妄的,缘虑这就是第六意识,分别也是第六意识的作用,语言文字是因为我们人的思想是无形的东西,而必须要描写我们内心的东西所创造出来的语言跟文字,这都是一种假相的东西,假相的东西当然不是实在,而缘虑分别,语言文字,非离此别有自性,意思是说缘虑这个分别,语言文字虽然是假的虚妄,但是不能离开我们这个本性,不能离开本性,它别有自性,不能离开,也就是相不离我们的本性。

  【讲】上二句言性离妄相。下三句言相不离性。缘虑分别者。是心缘念虑第六意识能分别心也。】就是说会攀缘又有思想的那就是第六意识的分别心。【又此心能攀缘尘境。】尘就是肮脏污染的东西。【思虑分别也。】我们有思想,我们有分别。【此心有明了意识。】第六意识就是有清清楚楚明了的意识。【独头意识。】独头就是单独起来,没有经过境界的引诱自然产生的一种意识,明了意识跟独头意识,独头意识,【二种差别。明了意识。】是什么呢?【同前五识。】比如说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【俱时而起。】俱时而起就是同时起来,比如说眼睛看到花就攀缘这朵花美,我把它摘回来,耳朵若听到声音,说:这音响很好,有时间也要买一下,耳朵听这个声音,第六意识同时分别,所以这叫做同前五识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俱时而起,同时起来。【缘五尘境界。】攀缘这个五尘就是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、法,色、声、香、味、触,五尘的境界。【又名五俱意识。】五俱意识的意思就是说跟前面五识同时而起,这叫做五俱意识。【独头意识。】单独起来的,没有经过任何的境界引诱内心自己的思惟,所产生的独头意识。【缘法尘独影境。】法尘的意思就是说【即前五尘落卸影子。】的一种影像,一种影像,所以这叫做缘这个法尘,法尘是半分是这个色法,半分是心法,一半一半,半分是色法就是说藉着前五识所造的,半分是心法就是说这色法所造作的东西,留在我们的意识,我们这个意识会回想,有时候单独会起来,这叫做法尘,简单讲就是前五识落卸的影子称为法尘,前五识所萍来的这个影像这叫做法尘,独影境就是单独,独影境,单独,没有藉着境界而产生,就是前五尘落卸影子,【(是明了意识。所缘前五尘之境。落在意地之中。)二种意识。俱有分别。】简单讲就是说我眼睛若有在看这叫做明了意识,我眼睛若闭上,我在想事情,这叫做独头意识,简单讲就是这样,我在想事情,我在打妄想,我在坐禅,眼睛全都没有作用,没有乱看,我现在是独头意识,叫做定中独头意识,又叫狂乱独头意识,这在唯识学,我们在《十四讲表》开课之后,要开这个《唯识学》,要开这个《唯识学》,这就会讲得更清楚,两种意识都有分别,【又名妄相心。上二句即《起信论》所云:从本以来。离言说相。离名字相。离心缘相。】上两句就是离一切缘虑分别,语言文字,这就是我们《大乘起信论》所讲的,从无始劫以来本性就是离开这个言说相,你无法用任何的名相来讲这个本性,离名字相,你无法写任何的字来形容,离心缘相就是你无法用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,去推论本性是什么东西,因为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分别跟执著,这是虚妄造业的地方,所以你无法用动乱不定的意识来想本性是什么东西,本性无法让你用心去攀缘、去想像,你想像不到,就是离开语言、文字,离开这第六意识、第七意识分别,全都清清楚楚现前现出的这个智慧,一种超越的智慧,这是《起信论》讲的。

  【而缘虑分别下三句。一切诸相。不能离此心性。别有自性可得。】一切种种的虚妄之相也不能离开我们的本性,而另外有一个自性可得。【喻如水若无风。本无波相。因风】风就是譬喻无明,水若是没有这个风,本来就没有【波】,佛性若没有这个无明,我们就不会【起】心动念【,】我们就恢复原来清净的本性。所以本无波相。本来就没有这个波浪的东西,因为有风一吹,所以就起这个波浪。【波相不能离水。】离水没有波,离波也没有水,你若有看到波,你一定有看到水,你若有看到水,风吹波就跑出来,简单讲离开这个波没有另外一个自性。【别有波之自性也。】离开水没有波的自性,就是说离开这个本性你就找不到虚妄的东西,若离开虚妄的这个相你要找这个本性也找不到,所以说这个相你要说有也对,你要说没有也对,你要说有也不对,你要说没有也不对,非空非有的东西。

  【解】要之。离一切相。即一切法。离故无相。即故无不相。不得已强名实相。

  【讲】此段结成圆融中道。实相妙理。以要言之。实相。离一切诸法之相。实相。即(不离也。)】不离【一切诸法之相。】简单讲,要之就是简单讲,重要来讲,离一切相即是一切法,什么叫做离一切相即一切法呢?这就是空,空的思想,离一切相就是空掉一切相,内心无所著,即一切法,即就是我们所讲的一切法的存在,一切法就是妙有,妙有的东西,你若想说要得到清净的本性的实法,实相的东西,离一切相,你一定要空掉一切不必要的分别,执著的相,即一切法,你就会得到一切的妙法,离故无相,即故无不相,我们因为有空掉,离,因为有离开这个相,这个离是无所著的意思。这个很美的东西,我们不是我离开很美的东西这叫做离,不是这个意思,或是说男女朋友离开,或是夫妻离开,或是师徒离开那个离,不是这个意思,这个离就是说无所著,无所住的意思,你若离,无所住你就无相,简单讲就是说一切相都不会影响我们清净的本性,简单讲,所以说离故无相,因为你有离这个相,所以你就无相,无相就是空,你就空一切相,空一切相当下具足智慧这样就是我们的本性,即故无不相,你不可以离开本性,离就是无所著,即,即简单讲就是现出这个妙有,所以无不相,无不相简单讲就是不可以否认这个相,不可以否认这个相,因为这个相你若否认变成顽空,所以你也要让它清清楚楚存在,清清楚楚存在,所以离故无相是空,即故无不相是有,妙有的意思,因此头一句讲离一切相即一切法,离一切相就是空,即一切法就是有,空有当下就是实相,实相就是离一切相,就是一切法,离故无相,所以无不相,不得已强名实相,底下看这个解释,这一段结成圆满的中道,实相的妙理,以要言之,简单来讲,实相是离一切诸法之相,实相,离一切诸法之相,实相,实相即一切诸法之相,就是说实相也不能离开这个相。【离约真谛真空说。】真谛就是实的东西,不是权巧的东西,所以真谛是讲空的东西,所以真谛真空来讲,【离一切幻】化的【相。故为无相之实相。】无相之实相。底下【即约俗谛妙有说。】妙有来讲:【即一切诸法。故为无不相之实相。】你当下叫我们无所住一切相,但是也可以离开这些相这叫做实相,中道的意思,即一切诸法,所以无不相之实相。【正说真空无相。不坏俗谛。】真空无相,但是不可以破坏这个俗谛,意思是说要承认它的存在,但是你要离开这些存在。【即真不碍俗。】真谛不妨碍这个俗谛,【正说俗谛妙有。不坏真谛。】俗谛妙有,不坏真谛,【即俗…
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