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我們人就是有這個造作,我們人就造這種因,我們人就是遇到這種緣,我們人就有是這種果報,果跟報分開,人就是本末究竟,本末就是如此,本來如此,法爾如是,本來如此,本末究竟就是徹徹底底的包括了相、性、體、力、作、如是因、緣、果、報,本末究竟簡單講就是這樣,沒什麼好講的,得如是,造如是因得什麼果,我們人就是具足這樣,看到一只豬,如是相,如是性、如是體、如是力、如是作、如是因、如是緣、如是果、如是報、如是本末究竟就是豬,簡單講就是這樣,所以講【百界各具十如。】十個如,佛,佛有如是相、如是性、如是體、力、作、因、緣、果、報、本末究竟,佛界也有,菩薩界也有,菩薩法界也有,緣覺法界也有,聲聞法界也有,十法界統統有,所以百界裏面又有一個十如,所以一百乘以十【是則成】多少?千,【千如。】千如。底下【複有假名一千。】假名一千就是假的,假的名一千,因爲每一個要安上一個假的名,就一千。【正報一千。】正報是什麼?身壽,我們的色身跟我們的生命,正報,【依報】就是我們的環境,環境又【一千。】正報有一千,依報也有一千,所以假名正報、依報,這樣【共有叁千。】剛好叁千。底下【複有理具叁千。】就是我們的本性就這個道理來講,它有這個叁千:假名叁千,正報一千,依報一千,加起來叁千,加起來叁千,【事造叁千。】理具就是無形的東西,事造就是有形的東西,叁千,【古人雲。理具事造。】理具還有事造,理具叁千,事造也是叁千,所以理具事造,【兩重叁千。】各叁千的意思,各叁千的意思。【同居一念也。不可言其有者。以百界千如。種種差別。惟一真如。】同居一念是什麼意思?同居一念就是說同時就是一個念頭,講來講去不離一個念頭,一念叁千,百界千如,這個天臺宗的思想,一念叁千,動一個念頭具足叁千,百界千如,一念叁千,這是天臺宗常常在講的,同居一念也,不可言其有者,以百界千如,種種差別,惟一真如。【各無自體可得。】全都沒有真實的體可以得。【故不可言其有也。】也不可以說它沒有,全都無體可得,但是又不可以說它無,說它沒有又不可以,又有事造,還有,所以說都是一念,不可言其有者,以百界千如,種種差別,就是一個真如,不可以說它有,但是從真如所幻化出來各無自體可得,也不可以說它有。【此不落有邊也。】前面講不落空,現在是不落有,佛教就是講中道,佛法是講中道,不落空,不落有,就是中道,中道本來就是沒有,你不講空,你不講有,本來就是沒有中,本來就是沒有中。
【解】離一切緣慮分別。語言文字相。而緣慮分別。語言文字(相)。非離此別有自性。】上二句是說本性離開虛妄的相,下叁句是說相不離本性。離一切緣慮分別,語言文字相,這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是離開虛妄的,緣慮這就是第六意識,分別也是第六意識的作用,語言文字是因爲我們人的思想是無形的東西,而必須要描寫我們內心的東西所創造出來的語言跟文字,這都是一種假相的東西,假相的東西當然不是實在,而緣慮分別,語言文字,非離此別有自性,意思是說緣慮這個分別,語言文字雖然是假的虛妄,但是不能離開我們這個本性,不能離開本性,它別有自性,不能離開,也就是相不離我們的本性。
【講】上二句言性離妄相。下叁句言相不離性。緣慮分別者。是心緣念慮第六意識能分別心也。】就是說會攀緣又有思想的那就是第六意識的分別心。【又此心能攀緣塵境。】塵就是肮髒汙染的東西。【思慮分別也。】我們有思想,我們有分別。【此心有明了意識。】第六意識就是有清清楚楚明了的意識。【獨頭意識。】獨頭就是單獨起來,沒有經過境界的引誘自然産生的一種意識,明了意識跟獨頭意識,獨頭意識,【二種差別。明了意識。】是什麼呢?【同前五識。】比如說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【俱時而起。】俱時而起就是同時起來,比如說眼睛看到花就攀緣這朵花美,我把它摘回來,耳朵若聽到聲音,說:這音響很好,有時間也要買一下,耳朵聽這個聲音,第六意識同時分別,所以這叫做同前五識,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,俱時而起,同時起來。【緣五塵境界。】攀緣這個五塵就是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,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,五塵的境界。【又名五俱意識。】五俱意識的意思就是說跟前面五識同時而起,這叫做五俱意識。【獨頭意識。】單獨起來的,沒有經過任何的境界引誘內心自己的思惟,所産生的獨頭意識。【緣法塵獨影境。】法塵的意思就是說【即前五塵落卸影子。】的一種影像,一種影像,所以這叫做緣這個法塵,法塵是半分是這個色法,半分是心法,一半一半,半分是色法就是說藉著前五識所造的,半分是心法就是說這色法所造作的東西,留在我們的意識,我們這個意識會回想,有時候單獨會起來,這叫做法塵,簡單講就是前五識落卸的影子稱爲法塵,前五識所萍來的這個影像這叫做法塵,獨影境就是單獨,獨影境,單獨,沒有藉著境界而産生,就是前五塵落卸影子,【(是明了意識。所緣前五塵之境。落在意地之中。)二種意識。俱有分別。】簡單講就是說我眼睛若有在看這叫做明了意識,我眼睛若閉上,我在想事情,這叫做獨頭意識,簡單講就是這樣,我在想事情,我在打妄想,我在坐禅,眼睛全都沒有作用,沒有亂看,我現在是獨頭意識,叫做定中獨頭意識,又叫狂亂獨頭意識,這在唯識學,我們在《十四講表》開課之後,要開這個《唯識學》,要開這個《唯識學》,這就會講得更清楚,兩種意識都有分別,【又名妄相心。上二句即《起信論》所雲:從本以來。離言說相。離名字相。離心緣相。】上兩句就是離一切緣慮分別,語言文字,這就是我們《大乘起信論》所講的,從無始劫以來本性就是離開這個言說相,你無法用任何的名相來講這個本性,離名字相,你無法寫任何的字來形容,離心緣相就是你無法用第六意識、第七意識,去推論本性是什麼東西,因爲第六意識、第七意識分別跟執著,這是虛妄造業的地方,所以你無法用動亂不定的意識來想本性是什麼東西,本性無法讓你用心去攀緣、去想像,你想像不到,就是離開語言、文字,離開這第六意識、第七意識分別,全都清清楚楚現前現出的這個智慧,一種超越的智慧,這是《起信論》講的。
【而緣慮分別下叁句。一切諸相。不能離此心性。別有自性可得。】一切種種的虛妄之相也不能離開我們的本性,而另外有一個自性可得。【喻如水若無風。本無波相。因風】風就是譬喻無明,水若是沒有這個風,本來就沒有【波】,佛性若沒有這個無明,我們就不會【起】心動念【,】我們就恢複原來清淨的本性。所以本無波相。本來就沒有這個波浪的東西,因爲有風一吹,所以就起這個波浪。【波相不能離水。】離水沒有波,離波也沒有水,你若有看到波,你一定有看到水,你若有看到水,風吹波就跑出來,簡單講離開這個波沒有另外一個自性。【別有波之自性也。】離開水沒有波的自性,就是說離開這個本性你就找不到虛妄的東西,若離開虛妄的這個相你要找這個本性也找不到,所以說這個相你要說有也對,你要說沒有也對,你要說有也不對,你要說沒有也不對,非空非有的東西。
【解】要之。離一切相。即一切法。離故無相。即故無不相。不得已強名實相。
【講】此段結成圓融中道。實相妙理。以要言之。實相。離一切諸法之相。實相。即(不離也。)】不離【一切諸法之相。】簡單講,要之就是簡單講,重要來講,離一切相即是一切法,什麼叫做離一切相即一切法呢?這就是空,空的思想,離一切相就是空掉一切相,內心無所著,即一切法,即就是我們所講的一切法的存在,一切法就是妙有,妙有的東西,你若想說要得到清淨的本性的實法,實相的東西,離一切相,你一定要空掉一切不必要的分別,執著的相,即一切法,你就會得到一切的妙法,離故無相,即故無不相,我們因爲有空掉,離,因爲有離開這個相,這個離是無所著的意思。這個很美的東西,我們不是我離開很美的東西這叫做離,不是這個意思,或是說男女朋友離開,或是夫妻離開,或是師徒離開那個離,不是這個意思,這個離就是說無所著,無所住的意思,你若離,無所住你就無相,簡單講就是說一切相都不會影響我們清淨的本性,簡單講,所以說離故無相,因爲你有離這個相,所以你就無相,無相就是空,你就空一切相,空一切相當下具足智慧這樣就是我們的本性,即故無不相,你不可以離開本性,離就是無所著,即,即簡單講就是現出這個妙有,所以無不相,無不相簡單講就是不可以否認這個相,不可以否認這個相,因爲這個相你若否認變成頑空,所以你也要讓它清清楚楚存在,清清楚楚存在,所以離故無相是空,即故無不相是有,妙有的意思,因此頭一句講離一切相即一切法,離一切相就是空,即一切法就是有,空有當下就是實相,實相就是離一切相,就是一切法,離故無相,所以無不相,不得已強名實相,底下看這個解釋,這一段結成圓滿的中道,實相的妙理,以要言之,簡單來講,實相是離一切諸法之相,實相,離一切諸法之相,實相,實相即一切諸法之相,就是說實相也不能離開這個相。【離約真谛真空說。】真谛就是實的東西,不是權巧的東西,所以真谛是講空的東西,所以真谛真空來講,【離一切幻】化的【相。故爲無相之實相。】無相之實相。底下【即約俗谛妙有說。】妙有來講:【即一切諸法。故爲無不相之實相。】你當下叫我們無所住一切相,但是也可以離開這些相這叫做實相,中道的意思,即一切諸法,所以無不相之實相。【正說真空無相。不壞俗谛。】真空無相,但是不可以破壞這個俗谛,意思是說要承認它的存在,但是你要離開這些存在。【即真不礙俗。】真谛不妨礙這個俗谛,【正說俗谛妙有。不壞真谛。】俗谛妙有,不壞真谛,【即俗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