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。溪声尽是广长舌,这溪水在流、在流、在流……,它就在说法,在说什么法呢?说这个无相法,溪水在流就告诉我们,我们的生命就像溪水一直流,我们这个生命就是无常,像溪水一直流,有一天会流掉,所以溪声尽是广长舌,溪水的声音就是在对我们说法,广长知相就是在对我们说法,山色无非清净身,山的当下就是我们清净的法身,悟到山河大地就是我们清净的本性所显现出来的东西,所以说见山即是山,见水就是水,跟凡夫讲的一样,凡夫在讲他也讲: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悟道的人在讲也是: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就是因为那个……,这两句话虽然相同,但是心境完全不同,心境完全不同,好!所以叫人去参,这里面的香味触法要去参。(青原惟信禅师吉州青原惟信禅师,上堂:“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,见山是山,见水是水。及至后来,亲见知识,有个入处。见山不是山,见水不是水。而今得个休歇处,依前见山祇是山,见水祇是水。大众,这三般见解,是同是别?有人缁素得出,许汝亲见老僧。” 《五灯会元》卷第十七)(临安府上竺圆智证悟法师。台州林氏子。依白莲仙法师。问具变之道。莲指行灯曰。如此灯者。离性绝非。本自空寂。理则具矣。六凡四圣所见不同。变则在焉。师不契。后因扫地诵法华经。至知法常无性佛种从缘起。始谕旨告莲。莲然之。师领徒以来。常患本宗学者。胶于笔录。至以天台之传为文字之学。南宗鄙之。乃谒护国此庵元禅师。夜语次。师举东坡宿东林偈。(坡偈溪声便是广长舌。山色岂非清净身。夜来八万四千偈。他日如何举似人)且曰。也不易到此田地。庵曰。尚未见路径。何言到耶。曰溪声便是广长舌。山色岂非清净身。若不到此田地。如何有这个消息。庵曰。是门外汉耳。曰和尚不吝。可为说破。庵曰。却祇从这里。猛着精彩觑捕看。若觑捕得他破。则亦知本命元辰落着处。师通夕不寐。及晓钟鸣。去其秘蓄。以前偈别曰。东坡居士太饶舌。声色关中欲透身。溪若是声山是色。无山无水好愁人。(这汉思量了。一夜却寱语。东坡门外汉。这汉未及门)持以告此庵。庵曰。向汝道是门外汉。(且道是赏伊罚伊。莫错好)师礼谢 俄有化马祖殿瓦者。求语发扬。师书曰。寄语江西老古锥。从教日炙与风吹。不是儿孙无料理。要见冰消瓦解时。此庵见之笑曰。须是这阇黎始得。《指月录卷之七•卍新纂续藏经第 83 册 No. 1578 指月录》★苏东坡住在庐山东林寺,做了一首七言绝句,诗云: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;夜来八万四千偈,他日如何举似人?”这首诗的前面两句,气势博大,确是惊人。一天,证悟禅师前往谒见庵元禅师。他俩夜里闲谈,证悟就举出东坡的东林诗偈,并赞叹地说:“这也是不易到达的境地哦!”庵元不以为然,批评说:“这种说法还没有看到路径,那里说到了目的地呢?”证悟:“溪声尽是广长舌,山色无非清净身,若不是已到了那种境界,如何有这个消息?”庵元:“是门外汉而已。”证悟:“和尚慈悲,可为指破?”庵元:“且从这里用心参破,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处?”证悟听了茫然一片。整夜深思,无法入睡。不知不觉中,天已亮了,忽闻钟声,恍然一悟,去其疑云,说道:“东坡居士太饶舌,声色关中欲透身;溪若是声山是色,无山无水好愁人?”拿此偈语奔告庵元禅师,庵元说:“向你说是门外汉嘛!” 《禅话禅画》星云法师著)
【解】觅之了不可得。(而)不可言其无。具造百界千如。(而)不可言其有。】觅之了不可得。(而)不可言其无,具造百界千如,(而)不可言其有。哇!觅之了不可得,我们若要找、找……,什么都没有,因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,而不可言无,又不可以说它是无,因为它清清楚楚在作用,这具就是理具,就理体而言它有具足,就事造,这个造就是事,就事相来讲,造作来讲,它也是有百界千如,就理具来讲,本体具足百界千, 如,后面会解释到,而不可言其有,不可以说它是有。
【讲】此即不落空有二边。全归中道。】不偏空的思想,不偏有的思想,全都归这个中道。【承上不在】不在哪里,不在哪里,刚才前面有讲不在【三处。】不在三个地方,【不属三际。】过去、现在、未来,【故曰觅之了不可得。《金刚经》云:过去心不可得,现在心不可得,未来心不可得是也。又古德云:内外追寻一总无,境上施为浑大有。】内外追寻一总无,我们要观照里面,怎么找都找不到,要由外追求本性,怎么追还是追不到,一总无,就是什么都没有叫做一总无,境上施为,遇到境界的时候所产生的力量,浑大有,浑大有就是全部都运用得出来,浑就是全部用得出来,整体都用得清清楚楚,浑大有,简单讲,本性你要找你怎么找都找不到,但是又清清楚楚具足智慧在你的日常生活,你要二十四小时都在我们的身边。【故曰:不可言其无。】不可以说它没有。【此不落空边也。】空边。
【具造百界千如者。具是理具。】就是我们的本性,【(理中本具)】但是第一件事情都有事理圆融,【造是事造。】事造就是【(事上造作)理即心性不变之体。事即心性随缘之用。】我们这个理就是这个本性不变的体,我们这个本性永久不变,永远就是这样,若就事相来讲这个本性随缘,它有作用,简单讲:【谓吾人一念心性理中。本具百界千如。】百界千如,它譬如说,【喻如海水本具百浪千波也。若约随缘之用。】随缘之用,【事上则造作百界千如。喻如水随风缘。而起百浪千波也。】种种的波浪,譬如说如水随风这个缘,而起这个百浪千波。
【喻中虽明。法中未了。】什么意思呢?海水本来同一体,风若吹下去,风就是我们的无明,就翻腾起伏,简单讲就是说我们的本性清清净净,若被欲望……,这个本性起了无明之后,什么事情都做得出来,就产生六道轮回,简单讲就是这样,比喻当中难明,法中未了,对这个法并没有深入了解。【何谓百界千如。吾人一念。具足十法界。】我们人一念具足十法界,哪十法界呢?【四种圣人法界:】什么叫做四种圣人的法界?【一佛法界。】所谓佛法界就是究竟的解脱,究竟的觉悟就是佛。【二菩萨法界。】诸大菩萨,法身的菩萨。【三缘觉法界。】修十二因缘。【四声闻法界。】四圣就是圣人,不会再来六道轮回,不会再退堕为凡夫,所以叫做四圣法界,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。【更有六种】所谓六种法界,【凡夫法界。天法界。(指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诸天)人法界。(四大部洲之人类)阿修罗法界。(阿修罗译非天。与人类隔绝,所以不见。住于须弥山,及大海底,有四种阿修罗)地狱法界。】天法界就是“指欲界、色界、无色界诸天”,人法界就是“四大部洲之人类”。东胜神洲、西牛贺洲、南赡部洲、北俱卢洲,这个洲就是星球的意思,四个星球。阿修罗法界,阿修罗翻译成中文就是有天之福,但是没有天之德,阿修罗翻译成中文叫做无端,就是心不端正,意思就是说上辈子他也有布施给三宝,但是也诽谤三宝,这就变成跑去阿修罗,脾气又坏,他布施三宝是很有福报,但是在三宝当中又好讲是非,脾气又坏,他虽然有福报,但是他会跑到阿修罗界,他有天的福报,但是没有天的德行,因为他造业,心中忿怒,无端就是端正的端,他不端正叫做阿修罗,所以“阿修罗译非天。与人类隔绝,所以不见。住于须弥山,及大海底,有四种阿修罗。”所以底下说还有一个“地狱法界”,四种的阿修罗,不是阿罗汉,阿修罗,底下说地狱的法界,【饿鬼法界。畜生法界。】这样刚好六凡,算六道轮回,加上四圣法界,【合为十法界。每界各具十界。】每一个界,比如说我们人,我们人若在人间修行开悟,大慈大悲度众生,啊!那个活佛,那个活佛,我们人若是在人间发一个心来修行,精进修行,又肯布施、持戒、精进、禅定、般若,他说:这个是人中的菩萨。这个人修行跑到深山林中自利,这种人是人中的阿罗汉,我们人修这个十善,他没有听到佛法,但是他修这个十善,(就是这个人是天人。……)所以这四圣法界就是佛、菩萨、缘觉、声闻,六凡法界就是天、人、阿修罗、地狱、饿鬼、畜生,十法界,所以十界,我们人若修十善这就是天法界,这个人法界,我们人守五戒,这就是我们人,这个人很会发脾气,这就是我们人里面的阿修罗,这个人杀生、偷盗、邪淫、诽谤三宝,五逆十恶罪全都做,这地狱的众生,地狱法界,这个人这辈子很窄,饿鬼,饿鬼,饿又冷,又没有人要给他吃,穿、住都没有,饿鬼的法界,再来畜生的法界,听别人讲:畜生不如,畜生的法界,人的地狱,造五逆十恶罪,人的这个饿鬼,又饿又冷又没有钱,畜生的法界就是我们人造这个恶业太重,人家说心不好,畜生不如,合起来是十法界,里面叫做十法界,意思是说我们人本身当下有具足十法界,若是佛,佛是示现,佛若要度菩萨就示现菩萨法界,佛若要度缘觉就示现这个缘觉,所以佛若下面的九界都叫做示现,到地狱度众生,地藏王菩萨那也算示现,算示现,算示现,所以佛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,菩萨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,缘觉法界里面也有十法界,声闻里面也有十法界,天里面也有十法界,人里面也有十法界,阿修罗也有十法界,地狱、饿鬼、畜生全都有十法界,这样十乘以十刚好多少?一百,【则成百界。】百界。
○【千如者。一界有十如是。】十如是。【《法华经》云:如是相。如是性。如是体。如是力。如是作。如是因。如是缘。如是果。如是报。如是本末究竟等。】这几句话在解释什么呢?千如,一界里面有十如,一界里面有什么十如呢?《法华经》里面说我们人出世做人,我们人就是这种相,如是相,我们人就是这种性,人就有这个人性,人就有这个体,这个体分这个假体,还有真体的本性,这个力,我们人就是有这个作用,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