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3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。溪聲盡是廣長舌,這溪水在流、在流、在流……,它就在說法,在說什麼法呢?說這個無相法,溪水在流就告訴我們,我們的生命就像溪水一直流,我們這個生命就是無常,像溪水一直流,有一天會流掉,所以溪聲盡是廣長舌,溪水的聲音就是在對我們說法,廣長知相就是在對我們說法,山色無非清淨身,山的當下就是我們清淨的法身,悟到山河大地就是我們清淨的本性所顯現出來的東西,所以說見山即是山,見水就是水,跟凡夫講的一樣,凡夫在講他也講: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悟道的人在講也是: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就是因爲那個……,這兩句話雖然相同,但是心境完全不同,心境完全不同,好!所以叫人去參,這裏面的香味觸法要去參。(青原惟信禅師吉州青原惟信禅師,上堂:“老僧叁十年前未參禅時,見山是山,見水是水。及至後來,親見知識,有個入處。見山不是山,見水不是水。而今得個休歇處,依前見山祇是山,見水祇是水。大衆,這叁般見解,是同是別?有人缁素得出,許汝親見老僧。” 《五燈會元》卷第十七)(臨安府上竺圓智證悟法師。臺州林氏子。依白蓮仙法師。問具變之道。蓮指行燈曰。如此燈者。離性絕非。本自空寂。理則具矣。六凡四聖所見不同。變則在焉。師不契。後因掃地誦法華經。至知法常無性佛種從緣起。始谕旨告蓮。蓮然之。師領徒以來。常患本宗學者。膠于筆錄。至以天臺之傳爲文字之學。南宗鄙之。乃谒護國此庵元禅師。夜語次。師舉東坡宿東林偈。(坡偈溪聲便是廣長舌。山色豈非清淨身。夜來八萬四千偈。他日如何舉似人)且曰。也不易到此田地。庵曰。尚未見路徑。何言到耶。曰溪聲便是廣長舌。山色豈非清淨身。若不到此田地。如何有這個消息。庵曰。是門外漢耳。曰和尚不吝。可爲說破。庵曰。卻祇從這裏。猛著精彩觑捕看。若觑捕得他破。則亦知本命元辰落著處。師通夕不寐。及曉鍾鳴。去其秘蓄。以前偈別曰。東坡居士太饒舌。聲色關中欲透身。溪若是聲山是色。無山無水好愁人。(這漢思量了。一夜卻寱語。東坡門外漢。這漢未及門)持以告此庵。庵曰。向汝道是門外漢。(且道是賞伊罰伊。莫錯好)師禮謝 俄有化馬祖殿瓦者。求語發揚。師書曰。寄語江西老古錐。從教日炙與風吹。不是兒孫無料理。要見冰消瓦解時。此庵見之笑曰。須是這阇黎始得。《指月錄卷之七•卍新纂續藏經第 83 冊 No. 1578 指月錄》★蘇東坡住在廬山東林寺,做了一首七言絕句,詩雲:“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;夜來八萬四千偈,他日如何舉似人?”這首詩的前面兩句,氣勢博大,確是驚人。一天,證悟禅師前往谒見庵元禅師。他倆夜裏閑談,證悟就舉出東坡的東林詩偈,並贊歎地說:“這也是不易到達的境地哦!”庵元不以爲然,批評說:“這種說法還沒有看到路徑,那裏說到了目的地呢?”證悟:“溪聲盡是廣長舌,山色無非清淨身,若不是已到了那種境界,如何有這個消息?”庵元:“是門外漢而已。”證悟:“和尚慈悲,可爲指破?”庵元:“且從這裏用心參破,即可以知道本命元辰落在何處?”證悟聽了茫然一片。整夜深思,無法入睡。不知不覺中,天已亮了,忽聞鍾聲,恍然一悟,去其疑雲,說道:“東坡居士太饒舌,聲色關中欲透身;溪若是聲山是色,無山無水好愁人?”拿此偈語奔告庵元禅師,庵元說:“向你說是門外漢嘛!” 《禅話禅畫》星雲法師著)

  【解】覓之了不可得。(而)不可言其無。具造百界千如。(而)不可言其有。】覓之了不可得。(而)不可言其無,具造百界千如,(而)不可言其有。哇!覓之了不可得,我們若要找、找……,什麼都沒有,因爲凡所有相皆是虛妄,而不可言無,又不可以說它是無,因爲它清清楚楚在作用,這具就是理具,就理體而言它有具足,就事造,這個造就是事,就事相來講,造作來講,它也是有百界千如,就理具來講,本體具足百界千, 如,後面會解釋到,而不可言其有,不可以說它是有。

  【講】此即不落空有二邊。全歸中道。】不偏空的思想,不偏有的思想,全都歸這個中道。【承上不在】不在哪裏,不在哪裏,剛才前面有講不在【叁處。】不在叁個地方,【不屬叁際。】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【故曰覓之了不可得。《金剛經》雲:過去心不可得,現在心不可得,未來心不可得是也。又古德雲:內外追尋一總無,境上施爲渾大有。】內外追尋一總無,我們要觀照裏面,怎麼找都找不到,要由外追求本性,怎麼追還是追不到,一總無,就是什麼都沒有叫做一總無,境上施爲,遇到境界的時候所産生的力量,渾大有,渾大有就是全部都運用得出來,渾就是全部用得出來,整體都用得清清楚楚,渾大有,簡單講,本性你要找你怎麼找都找不到,但是又清清楚楚具足智慧在你的日常生活,你要二十四小時都在我們的身邊。【故曰:不可言其無。】不可以說它沒有。【此不落空邊也。】空邊。

  【具造百界千如者。具是理具。】就是我們的本性,【(理中本具)】但是第一件事情都有事理圓融,【造是事造。】事造就是【(事上造作)理即心性不變之體。事即心性隨緣之用。】我們這個理就是這個本性不變的體,我們這個本性永久不變,永遠就是這樣,若就事相來講這個本性隨緣,它有作用,簡單講:【謂吾人一念心性理中。本具百界千如。】百界千如,它譬如說,【喻如海水本具百浪千波也。若約隨緣之用。】隨緣之用,【事上則造作百界千如。喻如水隨風緣。而起百浪千波也。】種種的波浪,譬如說如水隨風這個緣,而起這個百浪千波。

  【喻中雖明。法中未了。】什麼意思呢?海水本來同一體,風若吹下去,風就是我們的無明,就翻騰起伏,簡單講就是說我們的本性清清淨淨,若被欲望……,這個本性起了無明之後,什麼事情都做得出來,就産生六道輪回,簡單講就是這樣,比喻當中難明,法中未了,對這個法並沒有深入了解。【何謂百界千如。吾人一念。具足十法界。】我們人一念具足十法界,哪十法界呢?【四種聖人法界:】什麼叫做四種聖人的法界?【一佛法界。】所謂佛法界就是究竟的解脫,究竟的覺悟就是佛。【二菩薩法界。】諸大菩薩,法身的菩薩。【叁緣覺法界。】修十二因緣。【四聲聞法界。】四聖就是聖人,不會再來六道輪回,不會再退墮爲凡夫,所以叫做四聖法界,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。【更有六種】所謂六種法界,【凡夫法界。天法界。(指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諸天)人法界。(四大部洲之人類)阿修羅法界。(阿修羅譯非天。與人類隔絕,所以不見。住于須彌山,及大海底,有四種阿修羅)地獄法界。】天法界就是“指欲界、色界、無色界諸天”,人法界就是“四大部洲之人類”。東勝神洲、西牛賀洲、南贍部洲、北俱盧洲,這個洲就是星球的意思,四個星球。阿修羅法界,阿修羅翻譯成中文就是有天之福,但是沒有天之德,阿修羅翻譯成中文叫做無端,就是心不端正,意思就是說上輩子他也有布施給叁寶,但是也誹謗叁寶,這就變成跑去阿修羅,脾氣又壞,他布施叁寶是很有福報,但是在叁寶當中又好講是非,脾氣又壞,他雖然有福報,但是他會跑到阿修羅界,他有天的福報,但是沒有天的德行,因爲他造業,心中忿怒,無端就是端正的端,他不端正叫做阿修羅,所以“阿修羅譯非天。與人類隔絕,所以不見。住于須彌山,及大海底,有四種阿修羅。”所以底下說還有一個“地獄法界”,四種的阿修羅,不是阿羅漢,阿修羅,底下說地獄的法界,【餓鬼法界。畜生法界。】這樣剛好六凡,算六道輪回,加上四聖法界,【合爲十法界。每界各具十界。】每一個界,比如說我們人,我們人若在人間修行開悟,大慈大悲度衆生,啊!那個活佛,那個活佛,我們人若是在人間發一個心來修行,精進修行,又肯布施、持戒、精進、禅定、般若,他說:這個是人中的菩薩。這個人修行跑到深山林中自利,這種人是人中的阿羅漢,我們人修這個十善,他沒有聽到佛法,但是他修這個十善,(就是這個人是天人。……)所以這四聖法界就是佛、菩薩、緣覺、聲聞,六凡法界就是天、人、阿修羅、地獄、餓鬼、畜生,十法界,所以十界,我們人若修十善這就是天法界,這個人法界,我們人守五戒,這就是我們人,這個人很會發脾氣,這就是我們人裏面的阿修羅,這個人殺生、偷盜、邪淫、誹謗叁寶,五逆十惡罪全都做,這地獄的衆生,地獄法界,這個人這輩子很窄,餓鬼,餓鬼,餓又冷,又沒有人要給他吃,穿、住都沒有,餓鬼的法界,再來畜生的法界,聽別人講:畜生不如,畜生的法界,人的地獄,造五逆十惡罪,人的這個餓鬼,又餓又冷又沒有錢,畜生的法界就是我們人造這個惡業太重,人家說心不好,畜生不如,合起來是十法界,裏面叫做十法界,意思是說我們人本身當下有具足十法界,若是佛,佛是示現,佛若要度菩薩就示現菩薩法界,佛若要度緣覺就示現這個緣覺,所以佛若下面的九界都叫做示現,到地獄度衆生,地藏王菩薩那也算示現,算示現,算示現,所以佛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,菩薩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,緣覺法界裏面也有十法界,聲聞裏面也有十法界,天裏面也有十法界,人裏面也有十法界,阿修羅也有十法界,地獄、餓鬼、畜生全都有十法界,這樣十乘以十剛好多少?一百,【則成百界。】百界。

  ○【千如者。一界有十如是。】十如是。【《法華經》雲:如是相。如是性。如是體。如是力。如是作。如是因。如是緣。如是果。如是報。如是本末究竟等。】這幾句話在解釋什麼呢?千如,一界裏面有十如,一界裏面有什麼十如呢?《法華經》裏面說我們人出世做人,我們人就是這種相,如是相,我們人就是這種性,人就有這個人性,人就有這個體,這個體分這個假體,還有真體的本性,這個力,我們人就是有這個作用,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