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單講法身本有,修德照寂,報身是修出來的,所以多一個修,修德。底下,
【解】又。修德照寂。名受用身。修德寂照。名應化身。】我們這句又另外一個角度來講這個照寂跟寂照,今天整天都在講這兩個字而已,整天都在講這個,會一頭霧水就是這樣,底下,現在站在受用跟應化身來講,這個修德修出來有這個清淨智慧觀照,觀照通達到大寂靜處,咦!名受用身,把筆拿起來,什麼叫受用身?自己受用,修德寂照,名應化身,什麼叫做應化身?應化身,把筆拿起來,就是利益衆生,利益衆生,簡單講受用身就是他自己得到利益,自己來享受清淨的果報的色身,應化身就是方便,起大慈悲來度衆生,叫做應化身,出世在印度的釋迦牟尼佛就是應化身,應化身。底下,修德,就這人修的德來看這個照跟寂,寂跟照,這樣來講分作照而寂,照而寂,這是名受用身,寂而照,名應化身,底下有解釋,有解釋,底下:
【講】又修德照寂。】這條全都修德,就修德照跟寂,寂跟照解釋修德的照寂,【照屬智。寂屬理。】道理。【用始覺智。照本覺理。】照得本覺跟始覺合一。【照徹心源。】照徹心源就是本性。【得根本智。】根本智,什麼叫做根本智呢?就是我們所講的實智,本性,實相,證悟到實相,如來藏,一真法界,這個叫做根本智,根本智又名如來藏,又名一真法界,又名實相,又名法身,簡單講就是這樣根本智,用始覺智照著本覺的道理,照徹我們的本性,得到根本智。【又名理智。】理上智,從道理上來講的這個智叫做理智,這個不是理智的……,不是我們所講的那個理智,不是這個意思,你要搞清楚,就道理上來講的智慧,就本體來講的智慧,這個理就是本體,就理上,就本性來講的這個智,【又名實智。成自受用報身。】自己受用,得到利益,爲什麼得到利益呢?爲什麼得到利益呢?他就是得到他清淨的報身,他會享受到無量無邊的快樂,所以什麼人最享受?娶美妻是不是享受?有轎車是不是享受?有樓房是不是享受?到全世界浏覽是不是享受?又怕飛機爆炸,有樓房又怕火災,開車怕車禍,若娶美妻怕被人家搶走,這都不是享受,世間最大享受的人是什麼人?佛,全宇宙當中最會享受的人是什麼人?佛,佛享受的是什麼?享受清淨無量的本性,清淨無量快樂的本性,清淨無量的智慧,清淨無量的報身,全宇宙當中沒有一個人比佛更快樂,沒有,學佛就是簡單講學佛就是要做什麼?要得到福報,要得到智慧,要得到最大的解脫,這金子,這男女,金錢,車,房子,更多享受都不可能比佛祖更享受,爲什麼?因爲無量的智慧,我們本性就是無量無邊金銀琉璃,無量無邊莊嚴的地方,我們不住那個地方,住這間……,有的人說:噢!文殊講堂像皇宮殿。這若要跟佛祖那個地方比較,你若看到佛祖的極樂世界,他創造的極樂世界再來看我們講堂,他那裏光是一朵花,極樂世界一朵花,經典在講,一朵蓮花有多大呢?有六十由旬,有四十由旬,有八十由旬,簡單講就是說極樂世界最小朵的蓮花四十裏,四十裏就是高雄到臺南畫一個圓圈那麼大,極樂世界最小朵的蓮花是高雄到臺南畫一條直線,直徑畫一個圓圈那麼大,你看極樂世界有多大,一個蓮花池裝六十億朵蓮花,你不敢想像極樂世界,所以我若講這個極樂世界我就不想活,希望很快死,很喜歡去,活在這世間沒有什麼意思,我們那個地方爲什麼不去要住在這個地方,對不對?那是今天業障卡住沒有講經不可以,度叁餐,不然住這娑婆世界做什麼,根本沒意思,你認爲人生有什麼意思,你認爲,根本沒有意思,又不能自殺才糟糕,可是不能自殺,聽到極樂世界這麼好,噢!我也要去,極樂世界有人誤會,今天講得這麼深奧,講一點有趣的地方,這個極樂世界這個蓮花,這個蓮花是事事無礙法界,我們若到極樂世界不是像我們的靈魂在媽媽的腹中,全都一無所知,不是這樣,極樂世界即使給你下品下生,經典在講給你最差的下品下生,比叁禅的這個……,我們娑婆世界叁禅,叁禅就是娑婆世界的極樂世界,那個修無量的定,在叁禅天那麼清淨的天人還要快樂,還要快樂,爲什麼?還是有漏的色身,來到極樂世界這是無漏的色身,無漏的色身,在蓮花裏面你就知道無量無邊的世界,所以我們若是往生到極樂世界那個蓮花池裏面,藥師佛,藥師如來的世界馬上顯現在蓮花苞裏面,讓你看得清清楚楚,你在蓮花苞裏面你也不感覺你在蓮花苞裏面,它是事事無礙的法界,你到那個地方你就覺得你的色身很清淨,而且神通自在,神通自在,他世界都顯現在這個蓮花苞裏面,因爲事事無礙,所以簡單講就是是,到極樂世界就什麼世界全都到達,全都到達,所以我爲什麼會對諸位強調,你會生,會死,會粉身碎骨,你就是要往生極樂世界,因爲無路可走,無路可走,所以你若是有這種心理你就今天要常常這樣想,我無論受到多大的委屈,多大的痛苦,你要歡喜,歡喜我今天有聽到佛法,我知道我得到究竟解脫的法門,這是千百萬劫你所要修的,不是師父行,是你們的善根,是你們的善根今天出來,你若說師父很行,我問你,我在這裏講那些人怎麼不來聽,對啊,翹起二郎腿賭博,你說我行,我多行,我問你,我多行,不是大家行,是你們行,你們要很歡喜,是你們行,所以說因緣具足,你們的善根深厚,聽到師父這樣講,所以我告訴諸位,因爲經典這條路不是我們走出來的,因此你必須要用死去下賭注,我告訴你,世間上你能夠用,你若有五千萬,你投資一千萬,投資五百萬,還剩四千萬,你投資四千萬,還剩一千萬,修行,這個修淨土法門不可以這樣子,一角都不能留,五千萬都下賭注,這樣就往生,真的,要下賭注,知道嗎?這樣來講阿彌陀佛跟我一樣怕糾纏不清的,你現在用纏的,這女衆發揮這個纏功,跟阿彌陀佛糾纏不清,不來帶我就吵你,我說: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,整天都念,念到感動你,咦!佛祖也很怕這女衆,用纏的,不會往生纏到往生,就沒問題,絕對沒有問題,若有這種纏功,這個時候女衆要表現你的纏功出來,纏功出來,真的,要表現你的纏功出來,佛祖也很怕人家纏,纏下去不往生不行,你自己發願:我臨命終十念要接引我們往生,對不對?他發的願,所以他若不來接引,你犯妄語戒,你怎麼可以犯妄語戒,你說十聲就要來接引,你怎麼可以犯妄語戒,這樣他就要來,你們叫他他不來不行,不來不行,不來不行。所以簡單講就是說往生穩當的,穩當的,聽師父這樣講往生絕對穩當的,沒問題,沒問題,沒問題,我幫你蓋章,幫你美意,沒問題(衆鼓掌),因此大家要提起精神來,無論你造什麼惡業,沒有關系,放下,忏悔,好好地拜佛,絕對往生,佛祖若說只接持戒清淨的人,不接引凡夫,大家多少都會犯到戒律,沒有接引這個凡夫,那什麼叫大慈大悲,什麼叫大慈大悲,爲什麼叫做絕對的本性,所以佛沒有分別,但是我們盡量做,知道嗎?我們盡量做,我們要盡量做,做到清淨,做得能夠一心不亂,做得能夠十善,這樣臨命終沒有問題。底下,所以【依根本智。起後得智。】後得智,意思就是說【(後根本智而得。)】叫做後得智,根本智若得到,之後就後得智。【又名事智。】事相的智,專門在度衆生。【又名權智。】權智就是權巧方便之智。【現他受用報身。】現他受用身,現他受用身,受用報身就是說他就是……,現就是示現,示現別人得到利益的身體就是應化身,簡單講現化受用身,意思就是說權智就是專門在度衆生的。【故曰照寂。】故曰照寂。【以智契理。始本合一。依法垂報。名受用身。】依這個智慧來契這個本體的道理,本性的理,始覺跟本覺合一,依法垂報,垂報,依這個法身,這個“垂”,把筆拿起來,就是示現出報身,按照這個清淨的法身來産生這個清淨智慧之身,法身是清淨,報身是智慧,報身是智慧,依法垂報就是說依照這個法身來出現這個報身,出現這個報身,出現這個智慧之身,智慧之身,名受用身,自己受用,自己得到利益,自己得到利益。
【修德寂照。名應化身。】修德寂照,有這個照的功夫,照就是要度衆生,就是方便權巧的功夫,依根本智産生後得智名叫做應化身。【寂照者。即不動寂場。而遊鹿苑。】鹿苑就是鹿野苑,佛當時度五比丘這個印度,佛當時成道之後第一個度五比丘的地方,這叫做鹿苑,鹿苑就是鹿野苑,這是一個地方,佛成道以後第一次講經就是在鹿苑度五比丘,五比丘就是以前在皇宮侍奉他的,後來這個皇帝,這個釋迦牟尼佛他父親派他們去請太子回來,結果他們看到太子出家了,他們也跟隨太子出家了,後來看到太子接受羊奶供養,他們認爲他退道心,就離開佛陀自己跑到外面亂修行,修一修都沒有結果,後來釋迦牟尼佛這個太子修行證果,釋迦牟尼佛,佛祖覺得因緣到了,我要度以前在皇宮裏面的親信,就去鹿野苑度這個五比丘。【仍現丈六比丘相。】一丈六我算起來剛好我的叁倍,我剛好五尺二寸半,意思就是說佛祖當時的高度是我站起來的叁倍大,佛祖一根指頭四寸,四寸,一根指頭四寸,差不多這麼粗(法師用手勢來比佛祖指頭大小),這麼粗,所以佛祖拳頭若握起來的時候,差不多這個五倍大,佛祖一只手臂,我看至少那個電燈二倍大,真的,二倍大,他一根指頭四寸大,佛祖一根指頭四寸大,有的經典是寫二寸,有的人寫二寸,有的人寫四寸,又沒看到不曉得多大,誰知道,又沒看到,所以說丈六,若依照我們這個佛像看起來,我們這是丈一,丈一,丈一,若依照當時佛祖比這張佛像還高,我們這張佛像是丈一,還高五尺,還高五尺,這樣看有多大,所以佛祖當時在世的時候色身高大,人很高大,壽命長,壽命長,仍現丈六比丘相。【爲小乘弟子。說四谛法。名應化身。】名叫做應化身。
【解】寂照不二。】意思是說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寂跟照不二,叁【身】跟四【土不二。】法身、報身、應…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