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单讲法身本有,修德照寂,报身是修出来的,所以多一个修,修德。底下,
【解】又。修德照寂。名受用身。修德寂照。名应化身。】我们这句又另外一个角度来讲这个照寂跟寂照,今天整天都在讲这两个字而已,整天都在讲这个,会一头雾水就是这样,底下,现在站在受用跟应化身来讲,这个修德修出来有这个清净智慧观照,观照通达到大寂静处,咦!名受用身,把笔拿起来,什么叫受用身?自己受用,修德寂照,名应化身,什么叫做应化身?应化身,把笔拿起来,就是利益众生,利益众生,简单讲受用身就是他自己得到利益,自己来享受清净的果报的色身,应化身就是方便,起大慈悲来度众生,叫做应化身,出世在印度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应化身,应化身。底下,修德,就这人修的德来看这个照跟寂,寂跟照,这样来讲分作照而寂,照而寂,这是名受用身,寂而照,名应化身,底下有解释,有解释,底下:
【讲】又修德照寂。】这条全都修德,就修德照跟寂,寂跟照解释修德的照寂,【照属智。寂属理。】道理。【用始觉智。照本觉理。】照得本觉跟始觉合一。【照彻心源。】照彻心源就是本性。【得根本智。】根本智,什么叫做根本智呢?就是我们所讲的实智,本性,实相,证悟到实相,如来藏,一真法界,这个叫做根本智,根本智又名如来藏,又名一真法界,又名实相,又名法身,简单讲就是这样根本智,用始觉智照着本觉的道理,照彻我们的本性,得到根本智。【又名理智。】理上智,从道理上来讲的这个智叫做理智,这个不是理智的……,不是我们所讲的那个理智,不是这个意思,你要搞清楚,就道理上来讲的智慧,就本体来讲的智慧,这个理就是本体,就理上,就本性来讲的这个智,【又名实智。成自受用报身。】自己受用,得到利益,为什么得到利益呢?为什么得到利益呢?他就是得到他清净的报身,他会享受到无量无边的快乐,所以什么人最享受?娶美妻是不是享受?有轿车是不是享受?有楼房是不是享受?到全世界浏览是不是享受?又怕飞机爆炸,有楼房又怕火灾,开车怕车祸,若娶美妻怕被人家抢走,这都不是享受,世间最大享受的人是什么人?佛,全宇宙当中最会享受的人是什么人?佛,佛享受的是什么?享受清净无量的本性,清净无量快乐的本性,清净无量的智慧,清净无量的报身,全宇宙当中没有一个人比佛更快乐,没有,学佛就是简单讲学佛就是要做什么?要得到福报,要得到智慧,要得到最大的解脱,这金子,这男女,金钱,车,房子,更多享受都不可能比佛祖更享受,为什么?因为无量的智慧,我们本性就是无量无边金银琉璃,无量无边庄严的地方,我们不住那个地方,住这间……,有的人说:噢!文殊讲堂像皇宫殿。这若要跟佛祖那个地方比较,你若看到佛祖的极乐世界,他创造的极乐世界再来看我们讲堂,他那里光是一朵花,极乐世界一朵花,经典在讲,一朵莲花有多大呢?有六十由旬,有四十由旬,有八十由旬,简单讲就是说极乐世界最小朵的莲花四十里,四十里就是高雄到台南画一个圆圈那么大,极乐世界最小朵的莲花是高雄到台南画一条直线,直径画一个圆圈那么大,你看极乐世界有多大,一个莲花池装六十亿朵莲花,你不敢想像极乐世界,所以我若讲这个极乐世界我就不想活,希望很快死,很喜欢去,活在这世间没有什么意思,我们那个地方为什么不去要住在这个地方,对不对?那是今天业障卡住没有讲经不可以,度三餐,不然住这娑婆世界做什么,根本没意思,你认为人生有什么意思,你认为,根本没有意思,又不能自杀才糟糕,可是不能自杀,听到极乐世界这么好,噢!我也要去,极乐世界有人误会,今天讲得这么深奥,讲一点有趣的地方,这个极乐世界这个莲花,这个莲花是事事无碍法界,我们若到极乐世界不是像我们的灵魂在妈妈的腹中,全都一无所知,不是这样,极乐世界即使给你下品下生,经典在讲给你最差的下品下生,比三禅的这个……,我们娑婆世界三禅,三禅就是娑婆世界的极乐世界,那个修无量的定,在三禅天那么清净的天人还要快乐,还要快乐,为什么?还是有漏的色身,来到极乐世界这是无漏的色身,无漏的色身,在莲花里面你就知道无量无边的世界,所以我们若是往生到极乐世界那个莲花池里面,药师佛,药师如来的世界马上显现在莲花苞里面,让你看得清清楚楚,你在莲花苞里面你也不感觉你在莲花苞里面,它是事事无碍的法界,你到那个地方你就觉得你的色身很清净,而且神通自在,神通自在,他世界都显现在这个莲花苞里面,因为事事无碍,所以简单讲就是是,到极乐世界就什么世界全都到达,全都到达,所以我为什么会对诸位强调,你会生,会死,会粉身碎骨,你就是要往生极乐世界,因为无路可走,无路可走,所以你若是有这种心理你就今天要常常这样想,我无论受到多大的委屈,多大的痛苦,你要欢喜,欢喜我今天有听到佛法,我知道我得到究竟解脱的法门,这是千百万劫你所要修的,不是师父行,是你们的善根,是你们的善根今天出来,你若说师父很行,我问你,我在这里讲那些人怎么不来听,对啊,翘起二郎腿赌博,你说我行,我多行,我问你,我多行,不是大家行,是你们行,你们要很欢喜,是你们行,所以说因缘具足,你们的善根深厚,听到师父这样讲,所以我告诉诸位,因为经典这条路不是我们走出来的,因此你必须要用死去下赌注,我告诉你,世间上你能够用,你若有五千万,你投资一千万,投资五百万,还剩四千万,你投资四千万,还剩一千万,修行,这个修净土法门不可以这样子,一角都不能留,五千万都下赌注,这样就往生,真的,要下赌注,知道吗?这样来讲阿弥陀佛跟我一样怕纠缠不清的,你现在用缠的,这女众发挥这个缠功,跟阿弥陀佛纠缠不清,不来带我就吵你,我说:阿弥陀佛、阿弥陀佛,整天都念,念到感动你,咦!佛祖也很怕这女众,用缠的,不会往生缠到往生,就没问题,绝对没有问题,若有这种缠功,这个时候女众要表现你的缠功出来,缠功出来,真的,要表现你的缠功出来,佛祖也很怕人家缠,缠下去不往生不行,你自己发愿:我临命终十念要接引我们往生,对不对?他发的愿,所以他若不来接引,你犯妄语戒,你怎么可以犯妄语戒,你说十声就要来接引,你怎么可以犯妄语戒,这样他就要来,你们叫他他不来不行,不来不行,不来不行。所以简单讲就是说往生稳当的,稳当的,听师父这样讲往生绝对稳当的,没问题,没问题,没问题,我帮你盖章,帮你美意,没问题(众鼓掌),因此大家要提起精神来,无论你造什么恶业,没有关系,放下,忏悔,好好地拜佛,绝对往生,佛祖若说只接持戒清净的人,不接引凡夫,大家多少都会犯到戒律,没有接引这个凡夫,那什么叫大慈大悲,什么叫大慈大悲,为什么叫做绝对的本性,所以佛没有分别,但是我们尽量做,知道吗?我们尽量做,我们要尽量做,做到清净,做得能够一心不乱,做得能够十善,这样临命终没有问题。底下,所以【依根本智。起后得智。】后得智,意思就是说【(后根本智而得。)】叫做后得智,根本智若得到,之后就后得智。【又名事智。】事相的智,专门在度众生。【又名权智。】权智就是权巧方便之智。【现他受用报身。】现他受用身,现他受用身,受用报身就是说他就是……,现就是示现,示现别人得到利益的身体就是应化身,简单讲现化受用身,意思就是说权智就是专门在度众生的。【故曰照寂。】故曰照寂。【以智契理。始本合一。依法垂报。名受用身。】依这个智慧来契这个本体的道理,本性的理,始觉跟本觉合一,依法垂报,垂报,依这个法身,这个“垂”,把笔拿起来,就是示现出报身,按照这个清净的法身来产生这个清净智慧之身,法身是清净,报身是智慧,报身是智慧,依法垂报就是说依照这个法身来出现这个报身,出现这个报身,出现这个智慧之身,智慧之身,名受用身,自己受用,自己得到利益,自己得到利益。
【修德寂照。名应化身。】修德寂照,有这个照的功夫,照就是要度众生,就是方便权巧的功夫,依根本智产生后得智名叫做应化身。【寂照者。即不动寂场。而游鹿苑。】鹿苑就是鹿野苑,佛当时度五比丘这个印度,佛当时成道之后第一个度五比丘的地方,这叫做鹿苑,鹿苑就是鹿野苑,这是一个地方,佛成道以后第一次讲经就是在鹿苑度五比丘,五比丘就是以前在皇宫侍奉他的,后来这个皇帝,这个释迦牟尼佛他父亲派他们去请太子回来,结果他们看到太子出家了,他们也跟随太子出家了,后来看到太子接受羊奶供养,他们认为他退道心,就离开佛陀自己跑到外面乱修行,修一修都没有结果,后来释迦牟尼佛这个太子修行证果,释迦牟尼佛,佛祖觉得因缘到了,我要度以前在皇宫里面的亲信,就去鹿野苑度这个五比丘。【仍现丈六比丘相。】一丈六我算起来刚好我的三倍,我刚好五尺二寸半,意思就是说佛祖当时的高度是我站起来的三倍大,佛祖一根指头四寸,四寸,一根指头四寸,差不多这么粗(法师用手势来比佛祖指头大小),这么粗,所以佛祖拳头若握起来的时候,差不多这个五倍大,佛祖一只手臂,我看至少那个电灯二倍大,真的,二倍大,他一根指头四寸大,佛祖一根指头四寸大,有的经典是写二寸,有的人写二寸,有的人写四寸,又没看到不晓得多大,谁知道,又没看到,所以说丈六,若依照我们这个佛像看起来,我们这是丈一,丈一,丈一,若依照当时佛祖比这张佛像还高,我们这张佛像是丈一,还高五尺,还高五尺,这样看有多大,所以佛祖当时在世的时候色身高大,人很高大,寿命长,寿命长,仍现丈六比丘相。【为小乘弟子。说四谛法。名应化身。】名叫做应化身。
【解】寂照不二。】意思是说寂而常照,照而常寂,寂跟照不二,三【身】跟四【土不二。】法身、报身、应…
《劝发菩提心文讲义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