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5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要安慰自己,我沒做什麼惡業佛陀一定會原諒我,我一定會往生,一定要先有信心你才有辦法用功,若晚上在睡覺的時候鬼神來,慚愧、慚愧,我沒有修行,悽慘了,手腳顫抖,這樣就不行,這是信完全都不夠,你的信的根深入,什麼魔障來都沒關系,所以晚上他要求壓我的時候我都跟他參考,我都告訴他:壓這裏,壓這裏,壓這裏,他若壓下去的時候,這很厲害,那很奇怪,他若壓這裏的時候,南無阿彌陀佛,南無阿彌陀佛,沒效,你知道嗎?沒效,我就要念大悲咒,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,我看到鬼兩只手硬綁綁,壓不下去,我就說:再來啊!再來啊!你要不要再來壓,《大悲咒》持下去,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,我都重複念那兩句,他就沒辦法了,不用念整首的,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,南無喝啰怛那多啰夜耶,你不知道,《大悲咒》很有效你知道嗎?我也不是在睡覺,看那兩只手壓不下去,手就僵硬了,手就僵硬了,所以說哪有不會往生極樂世界,對不對?我這麼差勁的人我都有辦法了,你們那麼行你沒辦法,你們比師父還行,真的,你們今天是菩薩示現聽我講經,其實這些你們早就認識了,亂贊歎。底下:所以說散稱這個佛種,納入八識田中,時節若是到,善根成熟,有成佛的希望,所以說執持就是一心執持佛號,念念相續,臨命終的時候佛就能來接引我們,因此剛才我教諸位那一招你們可要記得,遇到任何逆境一心都一直念佛就好,不要想你的業障多重,你曾做過多少壞事,你都不要想那些,都不要想那些,知道嗎?一心念佛就好,一心念佛就好。【

  【解】然諸經示淨土行。萬別千差。如觀像。觀想。禮拜。供養。五悔。六念等。一一行成。皆生淨土。】然諸經示淨土行,如果念作淨dù是一種超越娑婆的感覺,超越娑婆的感覺是修行而有所成就,念作淨dù,如果念淨tǔ,是表示極樂世界有很大的一個地方,莊嚴的地方,所以念淨dù是屬于修行而超越的感覺,如果念淨tǔ是莊嚴的清淨極樂世界,然諸經示淨土行,那麼在種種的這個經典,開示這個淨土的修行方法,萬別千差,萬別千差,比如說你觀像,畫這個西方叁聖,畫這個西方叁聖,觀像就是看這個西方叁聖來念佛,南無阿彌陀佛、南無阿彌陀佛……,觀像,觀想呢?沒有看佛像,只是自己念頭想而已,禮拜呢?我們認真拜佛,認真拜佛,供養呢?有的人讀作供yǎng,若對長輩讀作供yàng,對晚輩讀作供yǎng,供yàng,若在《雷音寶鑒》它就有這樣寫,若對長輩,我要供yàng法師才對,我供yǎng法師,這樣就不對,供yǎng法師就變成法師是晚輩,若供yàng法師就是說師父就是我們的長輩,讀作供yàng,但是因爲現在大家都供yǎng供yǎng習慣了,供yǎng法師,供yǎng法師,沒關系,念習慣就好了,習慣就好了,所以供養,五悔呢?就是能悔過,五悔就是五種事情會讓我們改過自新走向佛道,叫做五悔,六念,後面有,念佛、念法、念僧,這後面待會講到,在這裏不必重複,什麼念天、念戒、念施,後面會講,六念,一一行成,皆生淨土,只要你有一項好好用功全都能夠往生極樂世界。

  【講】此下校量行妙。先示諸行。然諸經中。有示淨土之行。種種不一。故曰萬別千差。】萬別千差,【觀像。即《般舟叁昧經》。】《般舟叁昧經》,【示觀像之法。】觀像之法,般舟叁昧就是九十天沒睡,站著睡,不可以坐,不可以躺著,不可以坐,不可以躺著,九十天,叁個月,有的人是一百天,般舟叁昧,示這個觀像之法。【觀想。即十六觀經。觀想西方。】觀想就是說我們沒有看到,我們按照經典所記載的我們好好地觀想。【依正諸法。禮拜。供養。五悔。即《華嚴經•普賢行願品》。十大願王。一者禮敬諸佛。二者稱贊如來。此兩願。】禮敬諸佛就是對一切的衆生,因爲衆生是未來佛嘛!禮敬諸佛就是對一切衆生都恭恭敬敬,禮敬諸佛不是叫你在佛祖面前拜佛,不是這意思,當然尊重佛祖這大家都會,意思是說衆生是未來佛,所以你要禮敬一切十方叁世一切衆生,諸佛跟衆生,第二稱贊如來,要贊歎一切衆生,隨喜功德,釣竿如來,不要造業,不要造這個口業,這兩願就是【攝屬禮拜。】十大願王,這兩願是屬于禮拜。【既禮拜。必恭敬稱贊也。叁者廣修供養。此願屬供養。】供養。

  【五悔者。】就是哪五種呢?【一忏悔。二勸請。】勸請就是請佛住世,請佛住世,比如說……,這請佛住世目前沒有,沒有這個佛祖,目前只有一些大法師,或是一些法師在弘法,像我們這些不是大法師,我們這是小法師又沒德行,沒有能力,簡單,濫竽充數,這勸請的意思就是說,噢!請佛住世,那麼我們現在請大法師住世,那麼請大法師住世就是怎樣呢?像廣化法師修的,廣化法師每天若在念佛,都回向給廣欽老和尚跟李炳南老居士,這是我親近廣化老法師,這位老法師實在是很不簡單,我不曾看過這麼慈悲的人,若煮雲老法師是我所看過最沒有是非的人,我的上人一輩子不曾講人家的壞話,不曾講人家的是非,不曾,我不曾聽過,不曾聽過,所以廣化老法師他自己病苦病得很嚴重,他每一晚在念佛,早課、晚課都回向給廣欽老和尚住世,李炳南老居士住世,那時候他們兩個老人家還沒有往生,他們兩個老人家若住世我們佛教就會興旺,還回向一些高僧大德、長老,一些老和尚,那麼我現在在修行,換我回向給他老人家,廣化老法師,老法師,我們法會也是有寫上去,法會也是有寫上去,寫這個牌位,所以這個勸請就是請這些高僧大德來住世,我們平時在修持一直回向給他,一直回向給他,這樣衆生就有福報,衆生就有福報,所以說廣欽老和尚活到九十歲,李炳南老居士活到九十歲,可能全臺灣省很多人都念佛回向給他,若我可能不用念,我這個人可能很快就回去了,真的,我不騙你,我很快就回去了,你再回向也維持不久,拚命一直吐,剛才要來講還吐,很奇怪,這鬼都不要原諒我,我發一個大願你知道嗎?發一個大願,我說要將……,高雄,我本來要開《比丘尼戒》,我要開這個《比丘尼戒》,戒本都印好了,重新打字,重新校對,都印好了,現在外面亂搞,搞得我暫時停,暫時停,不敢講,這個人的罪過會下地獄,這個人的罪過會下地獄,會下地獄,經過半年、一年之後再跟法師開《比丘尼戒》,經過一年半載,我發一個願要弘法,要將這個佛法帶來高雄,錄音,帶到全臺灣省,噢!辛苦,發願之後一直生病,一直痛苦,實在是……,可見衆生的業實在很重,確實很重,很感應你知道嗎?比念觀世音菩薩還感應,真的,我發一個願要普度衆生受不了,躺著,吐又腹瀉,吐,一直痛苦,一直痛苦,一直痛苦,發願之後馬上躺在床上,你知道嗎?諸位菩薩你若不稍微幫忙我穩死的,後面稍微撐一下,稍微撐一下,若在修行多少幫我回向,稍微幫忙撐一下,不然會死,真的,所以這個魔王,魔王看到發大願的法師要來普度衆生,大家要跳出六道輪回,他的魔宮會震動,魔宮會震動,所以他要困擾,要困擾我,所以我常常在睡的時候,常常要來找我,很奇怪,不曉得有沒有去找你們,若有人要代替,你來告訴我,說:我代替慧律法師,將你的名字、住址抄給我,我就叫他去找你。勸請。【叁隨喜。】隨喜就是說不要持反對的這個意見,人家若有好的要贊歎人家,全臺灣省什麼做得最差,佛教當中全臺灣省做得最差的就是這兩個字,隨喜功德,門戶之見,佛教一盤散沙,門戶之見,山頭主意(義),就是隨喜功德不夠,所以我常常勸告徒弟,你認爲我這個法能契合得來你就進來,你進來的時候要互相贊歎,你若是認爲我這個法不契合,菩薩!對不起!別間道場還很多,門都開著等你,離開的時候不要誹謗,不要誹謗,你有緣來我這個講堂,無緣,離開不要互相誹謗跟攻擊,要隨喜功德,彼此認爲無緣,無緣,所以來我這個講堂,來我這個講堂,盡量沒有是非,盡量贊歎如來,諸位衆生不要傳是非,不要聽是非,不要講是非,盡量隨喜。【四回向。】回向有叁種,回小向大,回事向理,回因向果。(法師在打嗝)要來了,要來了,過去看人家起乩就是這樣,起乩,我很害怕有一天發作,拿七星劍起來砍,沒有啦!這是胃,胃寒,胃寒。我今天講給這個大專生聽,所以我今天有比較累,所以這個時候已經講五十分了,五十分了,諸位!讓法師休息一下,待會再來,回向,回因向果,回事向理,回小向大。回小向大,回因向果,回事向理。你先抄起來,待會我再來解釋。回小向大,因爲我們是修菩薩行,我們不可以自私,我們自己念佛是小,法界衆生是大,叫做回小向大,因爲要擴展我們這個心量,符合這個菩薩行,所以回小向大,小就是個人,大就是法界無量的衆生。回因向果,我們這個時候所有的修行,供養、禮佛、拜忏、布施、持戒、念佛、佛七,這都有功德,所以要回因向果,向果就是我們最究竟,該當成佛道,大家都希望能夠成佛叫做回因向果。回事向理,我們念佛是事相,有出聲音,用這個色身,爲什麼向這個理呢?因爲理是無生的東西,你要回向理體,無生的東西,你才有一天會進入佛的果位,所以回事向理就是要直入無生的道場,大寂靜處,所以回事向理就是回這個對立性的世間法,進入絕對的出世間法,就是無生法忍,這是成佛最重要。回事向理,回因向果,回小向大,這就是回向。【五發願。】回向,發願。【後四亦名悔者。】後面四種叫做悔。【以五者皆能悔過滅罪故。】意思就是說勸請、隨喜、回向、發願,這都叫做悔,以五者,以這五種都能悔過,滅罪故。【四者忏悔業障。此願屬五悔第一忏悔。五者隨喜功德。此願屬五悔第叁隨喜。六者請轉*輪。七者請佛住世。此兩願攝屬五悔第二勸請。】第六請轉*輪就是希望請這些聖人、菩薩來轉*輪,就是講經說法來度衆生,來降伏諸天天魔外道,令一切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