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勸發菩提心文講義▪P69

  ..續本文上一頁但有聞法者。無一不成佛。】只要我們聽到佛法大家都會成佛。【又雲:一稱南無佛。皆共成佛道。】就是說我們若念一句南無佛,將來我們一定會成佛,不管你懂,不懂,有心,無心,這就是等于金剛的種子。【此經專示持名念佛。圓證叁不退。】位不退、念不退、行不退,叁不退。【必得成佛。】這本經在告訴我們的。【故爲法華秘密之髓。

  一切諸佛心要。不出我現前念佛之心性。】一切諸佛的心要就是當下這一念的本性,悟了是本性,迷了叫做意識。【菩薩萬行司南。】就是我們的指標,我們這個指南針,菩薩萬行要如何修,就是【亦不出我一念心性。萬行雖多。以心爲主。如指南針。依此而行。故稱司南。皆不出此者。即諸佛菩薩。所修所證。皆不出此經。】不出這個經典,這是這個《彌陀經》。【此經體即法界。法界無盡。故歎述亦莫能盡。】這個很贊歎,贊歎不完,無邊,無量無邊。【智者當自知之。】有智慧的人自己要了解。【不必廣明。】不必很廣大的說明,大家都很了解,這經典,《華嚴》、《法華》太多、太多。

  【五重玄義。第五明教相講竟。合大科。五解經玄義講竟。】就是講完。

  

【佛說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第一終卷】

  , 那個人傻在誦《地藏經》,那麼笑人者要經過無量阿僧祇劫的地獄的果報,報還未能盡。全臺灣問我的,就我所知問我的差不多已經有二、叁百人,問:師父,爲什麼《地藏經》不能在家裏誦?地藏王菩薩爲什麼不能在家裏念?我聽某某人說我們功力不夠,一念統統都是鬼,地藏王菩薩是鬼王,你看《地藏經》佛要入涅槃的時候,交代地藏王菩薩在佛入涅槃到彌勒佛出世以前,他要負起度衆生的責任,地藏王菩薩的願力,他的偉大。一個這麼偉大的人被這種半調子的一說就完蛋了,那種罪過實在太重了,說真的時間一到你注意看,那會很淒慘、很淒慘,你謗任何一個人都沒有關系,你毀謗我慧律這都是小事情,因爲我是一個凡夫,對不對?我是個凡夫,有的人會尊重你,有的人根本就不甩你,毀謗地藏王菩薩叫人家不要念這個不得了,這怎麼得了,你看地藏王菩薩的偉大,所以我說我們人有福氣,他就會進入正信的宗教,一個人如果沒有福氣他就會走向偏門了,這個和福有關、和因緣有關,和因緣有關。所以這個很慘。有的人剛發一個願要來學佛,一走出去聽人家毀謗叁寶,他就離開。有的人是已經來拜拜了,人家說幾句他就離開,這個都是沒有福氣、沒有因緣的人,有的人你怎麼說他連聽都不聽,我常常說:你現在都不必發什麼願,不必發什麼地藏王菩薩的願、觀世音菩薩的願,都不必發,都不必發那種願,你只要發一個願:“我依法不依人”。你只要發這個願就好了,師父講的是正知正見,我就跟他到死,你發這個願就好了,什麼都不必管。不得了,就不得了了,也不必發太多願,但是也不要像我朋友發那種願:打佛七七天不洗澡。也不要發這種願,他說他一個星期都不洗澡。他說:人家都發完了,我要發什麼願?佛菩薩我一個星期不洗澡。剛好睡在我隔壁,每天都要戴氧氣罩再打佛七,受不了。所以說我們人如果不了解佛法的可怕因果之大,他會亂說法,會亂說。說的是他勸人家爲善,但是謗地藏王菩薩的罪過實在是太重了。現在連大陸人都寫信來問我,不知道爲什麼大陸人也認識我,很奇怪,大陸。【又如阿彌陀佛所發四十八願,願願皆雲:若不爾者,終不成正覺。是之謂堅固願。】堅固願。所以我現在要發什麼願?我們依師父的法,以佛講的法的真理;你講什麼是非我聽都不要聽,你先發這個願就不得了,什麼都考不倒你,你絕對不會倒。我們人的信心不具足,就是怎麼樣?對法的認識不夠,對法的認識不夠,信心會容易動搖。

  最後,【末四句,承上若不發廣大心,立堅固願,則縱使經曆塵點劫數,不能了脫生死,依然還在輪回。雖有種種修行,如《楞嚴經》所雲:諸修行人,不能得成無上菩提。乃至別成聲聞緣覺,諸天魔王,及魔眷屬。皆由不知二種根本,錯亂修習。猶如煮沙,欲成嘉馔,】嘉馔就是美好的食物。煮沙怎麼能當飯,怎麼可能?沙非飯因,你煮沙怎麼吃呢?煮一百年也不能變成飯,就是你修的因如果錯誤,這個果報你永遠都得不到,【縱經塵劫,】雖然經過塵沙劫,【終不能得。二本:一妄本,依識心所修。】依虛妄的分別心來修行,依虛妄的分別心,因爲他沒有明心見性,【二真本,依菩提心所修。不發菩提心,不成菩提道,豈非徒勞辛苦耶?】就是首先你要用真心,真心就是我們的本性,本性就是清淨心、廣大心、慈悲心,要先用這種心。我不敢要求諸位像佛菩薩發這種大心,你先發一個什麼?無是非心,接著再寬恕一切衆生,先發這種原諒、慈悲,盡量退步、委屈、含冤受屈,委屈自己沒有關系,學吃虧,你先學這種事情,學這種事情——一切感情的問題、一切金錢的問題、名利的問題,能放幾分盡量放,如此臨命終哪有不自在的事?現在不必發像觀世音菩薩、地藏王菩薩、文殊師利菩薩、阿彌陀佛,不必如此,不必發這種願,你敢發這種願我還不敢聽,有哪一點做得到?你敢發第一點我要如何,第二點要如何。第一點、我要誦《地藏經》,誦四十九部,發願,誦到第叁部就沒力量了,第四天就沒在誦了,我們人這種願力不夠,不要說發這種願。你發一個什麼願?我每天都要早晚二課。這樣就好了,我一定要堅持早課、一定要堅持晚課,我二十四個小時都念阿彌陀佛,尊師重道。你發這個願就好了。從你學佛到現在有叁年以上的,兩年的不要說,叁年以上的,早上、晚上每天都念一個小時,不會缺席的你舉手,叁年,包括你生生病躺在病床上照樣:“阿彌陀佛、阿彌陀佛……”,叁年,學佛叁年的,沒半個,你看,有嗎?不必發那麼大的願,發這個簡單的願你都辦不到了,你都辦不到了。所以乞丐發大願,乞丐發大願就是這樣。

  底下,【故《華嚴經》雲: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】你如果忘失我們這顆菩提心,修種種的善。什麼叫做魔業?你修種種善,來世果報愈大,果報愈大你就會變成富有的人,或是當總統或是當國王,就開始戰爭、開始享受,富有的人一個生日席開一百桌,席開二百桌,二百桌。爲什麼?很富有,我有錢,有錢,來世如果很富有,車子就一輛再一輛,妻子一個接一個,常常辦桌宴客,一次就二百桌、叁百桌,你想想看,海霸王。今天電視報導的,剛才報導的海霸王集體中毒,集體中毒,南京分館集體中毒,國家在查,我不曾聽過吃素吃到素食館中毒,我不曾聽過,吃海産吃到中毒,剛才報導得很大篇幅,明天報紙就有大篇幅報導了,中毒,集體中毒,所以你若修善法,你忘失菩提心,這個善就會變成使你造業,因爲來世你的福報會很大,布施心很大的人你要特別注意,布施心很大的人你要特別注意,一次叁萬、十萬在施舍的,你要特別注意,爲什麼?來世你的福報會很大,福報很大,你就要趕快回向往生極樂世界,你千萬不要一念留戀,決定往生極樂世界。要不然來世你變成很富有的人,你不一定會遇到師父,不一定。搞不好遇到某某某,你的麻煩就大了,不騙你的。因爲他會毀謗我,他的名字我都不敢講得太清楚,就是這樣子,因爲他會毀謗我,還罵我矮冬瓜,他講經還罵我矮冬瓜。廣欽老和尚也被罵在內,廣欽老和尚比我還矮,所以他的口業,我們如果是一個真正的修行人,人家說我們,我們要檢討自己,如果人家說他,他就攻擊別人,所以由此我們就知道他的心地的功夫,由這樣就知道一個人的心地的功夫,所以說你有修善法,但是忘失菩提心就麻煩很大,【忘失尚爾,況未發乎?】忘失了就變成魔業,何況你連發菩提心都沒有?【故知欲學如來乘必先具發菩薩願,不可緩也。】就是不能慢。

  【此引經作證。《華嚴經》,】這是出自《華嚴經》,《華嚴經》說:忘失菩提心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,【是釋迦如來初成正覺,如日初出,先照高山。爲大根】大根就是利根的【衆生,轉無上根本*輪。說心佛衆生,叁無差別之理,圓融無礙,舉一即叁,全叁即一。如舉一心字,佛及衆生,皆悉在內。迷此心者,乃爲衆生。悟此心者,當下成佛。】所以悟了你就是佛,迷了就是衆生,【如舉一佛字,心及衆生,亦皆在內。】心即是佛,【佛即是心,佛原從衆生修成。如舉一衆生,心佛亦皆在內。衆生莫不有心,凡有心者,皆當作佛。即是心佛及衆生,是叁無差別。

  經中有雲:忘失菩提心,】就是我們若忘失了菩提心,這一顆菩提心,【修諸善法,是名魔業。有一菩薩,往昔遇佛,】遇到佛,【已發菩提心。後在世間修行,將前所發菩提心忘失,並不記憶。如是,則所修無論世間善,出世間善,皆名魔業。】魔業。

  【問:出世善法,何名魔業?

  答:《楞嚴經》中,聲聞緣覺,皆列五十種陰魔之內,】五十種陰魔,所以《楞嚴經》是外道最怕的一部經典,【據此可知。又波旬魔王,】波旬魔王都會擾亂我們的修行,會擾亂出家人或是在家人,魔就是極惡的人叫做魔,波旬就是我們所說的魔王,【因中亦修十善,及未到地定。】未到地定就是還沒有到初禅的定,到初禅的定叫做根本定,相似而已,相似而已叫做未到地定,相似初禅的定,但是這個不是初禅的定,【此定亦雲未至定,】還沒有到真正的定,【未至初禅離生喜樂地之根本定(斷欲界六品思惑),但修近分定(只能伏惑),】還沒有斷惑,還沒有斷欲界的六品思惑,只是修近分的定,【故名未到地定。因不發菩提心,故報生欲界頂天,而爲魔王。】因爲他修過十善,修過十善,好事做得很多,但是邪知邪見,因此若沒有遇到佛的正法,沒有變成魔王的也是很少,他一直拼命地布施,一直布施就有福,有福,結果沒有正知正見,沒有正知正見就變成魔,魔。

  【忘失尚爾,況未發乎?此以輕況重。】以輕何況說重,輕…

《勸發菩提心文講義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