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開電視,看Discovery頻道、動物頻道、知識頻道。師父喜歡這個,其實我每天都在上課,因爲他們都是請博士來談,或者是一些發生的事情,就講到這個味道是虛妄的東西。故事發生在非洲,一個白人,一個頂尖的工程師,他在非洲投注很多的田地、房地産,也算是非常有能力的人,賺了很多錢。有一天他要去南非的首都開會,他就載著幾個重要的幹部和他老婆,搭乘輕型的飛機。他們預計一、二個小時就到了,結果飛機飛在上空的時候,零件突然不靈光,一直往下降,後來飛機沒有辦法就迫降在非洲的大草原。下去,結果撞到石頭、樹木,飛機開始冒煙了。這五六個人就趕快跳下這個小飛機,一看哇!一望無際的草原,裏面全部都是野生動物,這下麻煩大了!常常吹冷氣的人,要吃有吃、要穿有穿,一下子降落在大草原,跟野生動物爲伍,頭頂上的太陽將近四十度;到晚上溫度下降到十度以下,這個溫差誰都開始受不了。怎麼辦呢?當他迫降發現沒有水,這下慌了,怎麼辦?工程師說我們等救援,只要聽到飛機的聲音,我們底下就可以放煙火;他們看到煙就可以來救我們了!結果等了四十八個鍾頭,沒有人,一架飛機也沒有來搜索,統統沒有!開始脫水,就去找找飛機上能用的是什麼,少許的面包、食物等沒吃完的,他們就討論,我們這樣等下去會死人,誰來救我們。後來就開始選身體壯,說:我們還是要自己尋求活路。就開始走,他老婆已經脫水,撞斷了肋骨和腿,不能走只能留在原地等。結果昆蟲開始叮他老婆,並排卵在肉裏,幾個小時以後開始變成蛹,肉開始潰爛!身上好多蟲在動,但是,你拿它沒辦法!而她先生和另外一個強壯的人開始走,因爲沒有水喝自己的尿,在極端口渴又無助的時候,開始産生幻覺,我們人的味覺開始變,結果喝下去的尿竟然是甜的,是非常好喝,那個味覺轉變了,因爲一心一意要想活命。一個人在嚴重脫水、瀕臨死亡的時候,開始産生幻覺,聽到風聲都誤認爲是直升機的聲音;因爲他內心渴望水,他突然看到前面有水,就往前一直沖,走到那個地方沒有水!那個痛苦沒辦法想像,在報導一個人他的味覺,在極度脫水的情況下,腦部完全沒有辦法正常的思惟,完全都是錯覺。境界所顯現的都是他一直期盼的事情發生,可是,事實上都沒有發生!幻覺一直出現,耳朵一直聽到聲音,眼睛一直看到事情;可是,都是幻。
後來那個人說,我們在樹上找一找,只要有凹痕,下雨的時候,就會儲水,結果看到一棵很大的樹,真的找到水了!諸位!在極端脫水之下不能馬上喝水的,會立刻死亡,這個是知識。先沾嘴唇、舌頭,就用一塊抹布一點點水,慢慢慢慢的才喝積下來的水。那個人說:後來我們比較幸運,走了幾公裏,碰到一戶人家,裏面剛好有個妹妹在,都是白人。就趕快急救,水啊,冰箱果汁,打電話,開始救人。結果等他們直升機趕回去,這四、五個人死到剩下他老婆,叁個全部都死,當場脫水而死。他老婆完全呈重度昏迷狀態,立刻送醫急救。講這個故事就是告訴你:佛講的是完全正確的,即嘗與味,二俱虛妄,真的就是這樣子,就是虛妄的東西。在極端的時候味覺就會轉變。
義貫:(食物之味既然不從舌生,不從食物生,亦不從空生,)[是故當知:味]入、[舌]入[與]能[嘗]之性,叁者[俱無]所生之[處所]可得;若無生處,即無有體。如是,[即]能[嘗]之舌入[與]所嘗之[味]入,[二]處[俱]體本[虛]寂,循業[妄]現,[本非]權教所說之[因緣]可生,亦[非]外道所計無因之[自然性](——非有因生,非無因生,本如來藏妙真如不生滅性,隨業幻現,相妄性真。)諸位!我們要證得本如來藏,妙真如性,爲什麼會這麼困難?因爲我們受限于這個色身的肉體,色受想行識的脆弱。我們這個色身單單要活下來,已經很不容易了!我們沒有一天不吃食物、不睡覺、不喝水;如果不吃食物、不睡覺、不喝水,我們就一定會死亡!我們爲了面臨這個食物、水、還有睡眠,就必須要從早忙到晚!再來我們長大以後要建立家庭,生兒育女,繁衍後代,這個事情就夠你忙的,這樣要抽時間再來研究如來藏性,實屬困難,爲什麼?時間不夠用!再來每天躺六個鍾頭,生命已經四分之一躺在床鋪上,你真正能夠用功佛道的時間,有多長時間?再說我們的身體是這麼的脆弱,稍微一不慎,生命就沒有;稍微一不小心,生命就沒有!
這幾天發生在四川那個公車燒起來,門卡死,逃不出來,燒死二十五個,就一念之間,刹那之間,二十五條命就這樣!人的生命真的非常脆弱!爲什麼修學佛道很難?如果你沒有把這個色身照顧好,那你說你要學佛道,不可能!你想要活命,就必須要動;要生存,又必須要競爭,要競爭就會變成鬥爭,人與人之間相處在一起,你在上班,你又不得不與人相處,你在與人相處的時候,每天都會碰到煩惱的事情,因爲那個人的想法、作風跟你不一樣,那個人有時候惡劣到極點;有時候你是會碰到好人。你想想看,我們在娑婆世界這種惡劣的環境之下,既要生存,又要求道,諸位!你看有多麼的困難!在家居士又經出家衆都困難,在家居士要照顧家庭,又要護持正法,所以,師父非常的贊歎、敬佩在家居士,出家,他放下比較單純,在家很困難。有家庭,要生兒育女、侍奉公婆,或者是先生從早到晚照顧老婆、兒女,還要護持正法。爲什麼要講這一段勉勵的話?就是我們所剩的生命真的是很有限,意思就是說:我們真正的花在修學佛道的時間,真的很短。想想看,等一下回去,又要去躺在床鋪上,睡得像死人一樣。有的人睡六個鍾頭、有的人睡九個鍾頭!
舉種種的例子,無非是勉勵大家,佛道很不容易的,一下子生病了,一下要賺錢啦;一下子又有種種的官司要打!一下碰到惡鄰居,一下又碰到公司的人那麼煩你;一下又生了一個不長進的兒子,氣得半死;阿彌陀佛!自己要好好照顧這顆清淨心,相隨心轉,如果你老化得很快,就表示你的煩惱很重,要趕快轉念頭。
5. 身觸處本如來藏性
經文,[阿難,汝常晨朝以手摩頭。于意雲何?此摩所知;誰爲能觸?能爲在手?爲複在頭?若在于手,頭則無知,雲何成觸?若在于頭,手則無用,雲何名觸?若各各有,則汝阿難應有二身?若頭與手,一觸所生,則手與頭當爲一體!若一體者,觸則無成。若二體者,觸誰爲在?在能非所,在所非能。不應虛空與汝成觸?]
注釋,[汝常晨朝以手摩頭]:佛教弟子于晨朝起時,要以手摸頭,也就是不要忘記自己的身份,這個就是告訴出家人說:你一定要節製你的身口意,不要忘記你是出家人。而思維[我爲何剃度隨佛出家?]是爲了尋求無上的正等正覺,爲了無上的佛道才出家的。[誰爲能觸]:哪一個爲能覺知此觸者?[若頭與手,一觸所生]:[一觸所生],只生一觸。[若二體者,觸誰爲在]:[在],屬于。如果頭與手的覺知爲二體(有兩個覺知體),那麼所生的觸塵應當是屬于哪一個覺知體呢?
義貫,佛言:[阿難,汝常晨朝]依佛所教[以手摩頭]思維出家本懷。[于]汝[意雲何?此摩]頭[所]生之[知]覺,[誰爲能]覺知此[觸]者?[能]覺知者[爲在]于[手]呢?抑[爲複在]于[頭]?能覺知之體[若在于手,頭則]變成是[無知]覺的,[雲何成]就頭被手[觸]之事?(結論:是故言能覺知體在手上,不能成立。)[若]言能覺知體[在于頭,手則無]觸摸之[用](就不用手來摩了,而頭卻能自觸自覺),如是則[雲何名]爲能[觸]所觸?能觸所觸一事即當無。(然而事實不然,仍有能觸所觸之事;結論:故知言此覺知體在于頭,不能成立。)[若]言頭與手二者[各各]皆[有]一覺知體,[則汝阿難]一身便有二能知者,則[應有二身]才對!(然而事實不然,阿難一人非有二身,故知非有二覺知體;結論:是故言頭手各有一覺知體,不能成立。)
[若]言[頭與手]之覺知,唯[一觸所生](只生一觸),只生一觸當然就沒有能所了。[則手與頭當爲一體]!一體就是沒有能所,[若]手與頭爲[一體者],能[觸]所觸之事[則無]法[成]就(然而實有能觸所觸,故知手與頭非一體;結論:是故言手與頭之觸覺爲一體者,不能成立。)[若]言頭與手之覺知爲[二體者],則所生之[觸]塵[誰爲在](應是屬于哪一個呢?)若言[在]于[能]觸之手,即[非]屬于[所]觸之頭;若[在]于[所]觸之頭,即[非]屬于[能]觸之手;你若說既不屬于能觸之手,亦不屬于所觸之頭;若如是者,[不應]是[虛空]來[與汝成觸]吧?(結論:是故言觸覺有二體者,不能成立。)
經文,[是故當知:覺觸與身,俱無處所。即身與觸二俱虛妄,本非因緣,非自然性。]佛陀用這個自己的身體來作嘗試,手跟頭,一觸也不對,二觸也不對,所以,能所一直在互相討論,到底問題出在哪裏?到最後都是虛妄、不實在的、空無自性。
義貫,[是故當知]:所[覺]知之[觸]入[與]能覺知之[身]入,[俱無]所生之[處所]可得,既無生處,即無有體,[即身與觸]二入,[二俱]體本[虛]寂,循業[妄]現,[本非]權教所說之[因緣]所生,亦[非]外道所計無因之[自然性](——非有因生,非無因生,本如來藏妙真如不生滅性,循業幻現,相妄性真。)
6. 意法處本如來藏性
意根是對法塵的,所以叫做意、法處,這二個字是分開來的,意根對法塵,不是有一個名詞叫做意法處的,不是這樣子。[意]就是意根,[法]就是法塵,意思就是根對塵,是這個意思,不要連這個這麼簡單的名詞都搞混了,就很可惜!
經文,[阿難,汝常意中所緣善、惡、無記叁性,生成法則。此法爲複即心所生?爲當離心別有方所?阿難,若即心者,法則非塵,非心所緣,雲何成處?]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十二處本如來藏 妙真如性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