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不生不滅,但是,對方還是生滅,因此,佛得到解脫,徒弟也還在煩惱,他的徒弟也還在煩惱,也是沒有辦法,佛是這麼了不起的人,還是沒有辦法,徒弟還是過著痛苦的日子,他還沒有大徹大悟,對不對?所以,佛只是轉他自己那一分而已,千百萬分衆生共同的無明,佛一樣沒有辦法,還是轉不過來,所以,衆生看到的世界,他還是無明,還是有日、有月,一樣是不清淨的世間。就諸佛菩薩來講,他完成這一分,他擁有的世間,已經跟衆生的世間不一樣,因爲,他已經大徹大悟,他神通自在,但是,他又沒有辦法轉變衆生,因此,他只有轉變自己,轉變自己時,他心中所看出去的世界,完全跟衆生不一樣,他完全看出去就是灑脫、自在、清淨、沒有煩惱,他沒有無明,所以,雖然共同活在這世間而言,佛也無奈衆生何。哪一種情形可以同時改變世間?所有衆生心全都改變的那一天,整個宇宙當中,所有的世間就能夠改變,如果,只有改變一個、二個人,那沒有辦法,沒辦法!因此,入不二法門就是這樣,一切事相就不同。
所以,法,講實在的是無生,法既然無生,無生,要如何說無減?如何說減呢?是無滅的。比如說,這個人是無生,他是無,怎麼能說他是滅,也沒有滅,所以,這句要怎樣解釋比較清楚?法沒有所謂的生,因爲生是所謂虛妄的錯覺,法也沒有所謂的生,當然現在也就沒有所謂的滅,因爲,所有的滅,也是因爲生的觀念建立這個滅,你由前面建立生的觀念,才有建立在後面滅的觀念,生跟滅就沒有,如果說,以現在來講,生跟滅跟得失的觀念一樣,如果說,我現在身上有一萬元,但是,我知道一萬元,但是,我透視它,這一萬元,我今天雖然得到一萬元,但是,這一萬元無有真實性,有一天,我若失去這一萬元,我不會難過,因爲我內心沒有這種東西,無相,聽得懂嗎?我的心知道一萬元,雖分別不作分別想,雖然,一萬元,有一天,我失去了這一萬元,因爲,本來就不得,哪裏有損失?所以,離一切相即名諸佛,就是這個道理,因此,聖者在他心中建立一種透視的能力,沒有能力的人就起觀照,就起觀照,觀空、觀空、觀空..,空性就無一切相,所以生生滅滅,對聖者來講,他從不起心也從不動念,他也不會覺得可惜,他也不會覺得高興,統統清清淨淨,他這一分已經轉過來了,所以說,改變別人不如改變自己,就是這個道理,你要改變別人,不如改變自己,你要完成自己佛性的覺悟,永遠不看衆生的過失,衆生永遠是菩薩,你將每個人當作佛,將每個人當作菩薩,他就像一塊大磁鐵,一直吸引著你同樣的頻率,他是佛,你每天把他當作他是佛,他是菩薩,他是佛,他是菩薩,你又沒有恨他,又沒有占有欲,也沒有強烈的貪瞋癡,你想想看!你每天都把衆生當作菩薩,當然你久了,自然就變成菩薩了,你沒有恨嘛!他是菩薩,他是佛嘛!所以,心頭的念力是比什麼更重要。
所以說,法本不生,【今則無滅。】
【得此無生法忍.】
無生:無生法。忍,這個忍不是解釋作忍,是印證的意思,就是無生法我們已經印證到無生的境界,這個忍,不能解釋作忍耐、忍辱,不可以這樣解釋,表示印證境界到某一種程度的忍,境界到某一種程度的認同,印證叫做忍,印可的意思,印章的印,可以的可,我已經印證到無生法的道理,【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】
【德守菩薩曰。我我所爲二。】
建立一個主觀意識執著的我,一切世間所擁有的東西就産生,我,我就是我的樓房、我的妻子、我的兒子、我的金錢、我的金戒指、我的金項鏈、我的棉被,一切都是我,但是,有我的主觀意識,就有陪伴著我的錯覺起來的我所擁有,我所就是我所擁有,附帶在我主觀意識狀態的一切物質生活現象,或者心靈的憂悲苦樂,統統建立在一個我的主觀現象,所以,有我,以及我所擁有的東西爲二,以世間來講是兩種東西。
【因有我故。便有我所。】
因爲,在我們的意識當中,我們建立一個我的觀念,當然就有我所。
【若無有我.則無我所。】我當下五蘊皆空,四大是無,所以就無我所的觀念。【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】
【不眴菩薩曰。】
這個念作xuan,xuan四聲xuan,有卷舌音,xuan四聲xuan,眴就是眨眼,一眨眼,一個目再一個乏,匮乏的乏,眨,一眨眼,不眴就是從來不眨眼,天人的眼睛就不眨眼,天人的眼睛就不這樣,以前,你若常看歌仔戲或是電視劇,若演叁八的出來,她就一直眨眼、一直眨眼,叁八的出來都戴一朵,鬓邊,不是鬓邊,是嘴邊劃一個紅圈圈,遇到人就抛媚眼,眴;眨眼,天人不眨眼。
不眴菩薩,這個眴就表示愛敬佛的身,觀佛但是不敢眨眼,表示恭敬到極點,含意是第二種含意,第叁種不眴菩薩的含意,心無塵翳,慧眼常開,翳就是一個醫學的醫,把酉去掉,加一個羽毛的羽,塵翳;心裏沒有塵垢遮蓋,就是所謂的慧眼常開,表示不眴菩薩,這個不眴菩薩。
【受不受爲二。】
受就是因爲分別心而産生一種執著叫做感受,不受就是不落入印像,雖感受一切境界,但是,不去執著它。
所以,以這世間來講,一種是樂受、苦受、憂受、喜受,所以,世間都有感受,但是,對菩薩而言,受當下就是空性,不受當下就是空性,世間人講:二,但是,菩薩講:【若法不受.則不可得。】
【以不可得故.無取】
意思是說若一切法令不受,這要加叁個字,若法不受,就把它加成:若一切法能夠不受,就是不要去執著它,認爲我有一個苦、我有一個樂,這個不受不是不去接受它,不是這個意思,就是一切境界到我們這裏,很會去消化它,等于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情,發生的事情,不到兩秒鍾就沒了,沒有發生過這種事情,若一切法能夠不受,就是不去執著有苦、樂、憂、喜,強烈的希求心,那麼,則不可得,以不可得故,所以,無取;不執著。
無取就是【無舍】
舍就是你要遣除它,遣除它,對好的我們要執著,對壞的要施舍。
過去,我曾聽過一種女人這麼說,說:她若看到死人,她說:她若知道隔壁有靈堂,看到死人,不敢過去,她就繞很遠、很遠..,繞一圈,過去,我曾聽女衆說過,至于我,我從小就不會忌諱死人,哪裏有死人,我都去,我也不會執著這種事,我從小就不怕死人,也不會這樣,不會有死人在那裏,她就繞一大圈走過去,怕被鬼纏身,會不舒服,她就繞非常之遠的路,繞一大圈,我不曾這樣。
所以,我們若不執著就無舍,沒有執取就沒有所謂的..,舍就是說有所感覺,然後,要盡量把它排開來,沒有所謂的舍,本來就沒有,你舍什麼東西,五蘊皆空,我、我所本來就是空,你要舍什麼?所以說,比如,我現在布施一百萬,世間本來就沒有這些,金錢是流動性的,它今天在你身上用,明天流到我身上,暫時由我用,後天流到你身上,由你用,轉回來,換我用,錢變成轉來轉去,轉來轉去,有一天,流過來、流過去,又沒有固定性,世間是說,衆生是認爲,金錢最好流到我這裏,不要流出去,本性沒有這些,所以,比如說你今天施舍,施舍一百萬、一千萬,當然,師父很贊歎你,但是,本性沒有此物,本性具足一切無量福報因緣,沒有舍跟施舍,或是抛棄的東西,世間一切法不可得,百年之後往生,沒有施舍的觀念,沒有,
【無作】
無作,注意聽!
無作就不會召感業力,你內心裏面無作,把身口意保持如如不動,不起心、不動念,身;所有的殺盜淫停止,口;四種業,意;貪、瞋、癡,統統沒有,然後做一切的善事,做一切的善事,都不覺得他在做善事,又不起心動念說我在行善,也不起心動念去責備做惡的人,你想想看!無作就善惡平等,無作,無作就是心如如不動,見一切相離一切相,身口意永遠不起心動念,他沒有動念,他的生命,今生今世就到此結束,沒有業再繼續牽引,沒有業,爲什麼?我們所有的業從哪裏來?從無明來,無明從哪裏來?從念頭來,爲什麼你會有無明?就是那個念頭。
有一次,有一個菩薩來,師父!我要認真修行。
我說:你要認真修行?
我要認真拜八十八佛。
我說:菩薩!不是認真拜八十八佛叫做修行,你弄錯了,沒有妄想叫做真精進,內心沒有妄念,這是大精進的人,他任何一個時空都平等,任何一個時間、空間,他都解脫自在,他不要,他根本不要,他坐著就解脫了,他行住坐臥..,他張眼、閉眼,一切法都無礙,你說他哪一點沒有在修行?所以無作是最上乘的修行法,用那種清淨心來念佛,一百個往生一百個,一個也不漏,與佛相應。
【無行。】
無行的意思就是說心;心行,心的動念停止,無作;沒有造作,身口意沒有造作,無行;心的念頭停止,恢複到本性實相的道理,無行;它沒有所謂的造作。【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】
【德頂菩薩曰。垢淨爲二。】
在旁邊寫個:這是凡夫相。
凡夫看到不清淨的,垢,比如說這個人犯戒,他就看不起他,那你本身也犯戒,犯了什麼戒?犯了不清淨的心戒,佛沒有叫你看不起那些犯戒的人,佛是叫你同情那些犯戒的人,憐愍他,要救度他,如果說一個心理..,唉!瞧不起那個犯戒的人,那你也犯了戒,犯什麼?犯了輕視罪,垢,你不清淨,不清淨心就産生,垢,接著,若是淨,你自認爲很清淨,我自己持戒清淨,犯了一個什麼?犯了一個我相,就變成不淨,所以,垢、淨是衆生,變成衆生相。
【見垢實性.則無淨相。】
見垢實性,你見到不清淨的實性,實性就是什麼?實性就是空性,垢也沒有真正的垢的汙穢之相,因爲當體即空,但是,清淨,也沒有真正的清淨相,則無淨相,爲什麼?
【順于滅相.是爲入不二法門。】
順于滅相,這個滅不是指滅,順于因緣性空叫做滅相,意思就是你不要逆轉他,你不要破壞他,或者是你不要有一種垢淨強烈的對立,順于滅相;一切都是緣生緣滅的空性,安立垢淨變成一種錯覺、一種執著,見不到本來的面目。
既然無垢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入不二法門品第九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