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,而分別佛之智慧就是而能夠了解他,而能夠了解佛的智慧,徹底的了解,雖然行八正道,而樂行無量佛道,八正道,小乘所講的八正道,但是,他又歡喜行無量的佛道,所以,以叁十七道品爲根據,大乘開展無量無邊的法,都不執著。
【雖行止觀助道之法.】止是定,觀是慧,修定、慧助道之法,【而不畢竟墮于寂滅.】墮于寂滅就變成二乘法,墮于寂滅就是說不敢出來,會怕,衆生這麼難度化,六道輪回這麼可怕,他不來世間度衆生,他不要說法,他自修,而不畢竟墮于寂滅,而不畢竟墮于寂滅,【是菩薩行。】
【雖行諸法不生不滅.而以相好莊嚴其身.是菩薩行。】
不生不滅是理,不壞事相,莊嚴是事相,所以雖行無生法,而不壞事相的莊嚴,這句話就是這樣,雖行諸法不生不滅的理體本性,但是不壞事相的莊嚴,而以相好莊嚴其身,是菩薩行。
所以,有的人說,有的在家居士,還沒學佛以前,打扮得很美,化妝得很美,她學佛之後,她知道要持八關齋戒、持五戒,都不化妝,全都打扮得很樸素、很平淡,這不一定是正確,道是在心,道是在我們內心,你若今天持八關齋戒,你不化妝這是正確的,現在這世間化妝變成一種禮貌, 所以說,不要太妖豔但也不要不化妝,要稍微補妝一下,稍微擦點粉,你看!雖行諸法不生不滅,以相好莊嚴其身,你看看!這句話是不是這意思?
你若有擦胭脂,擦得很紅,劃眉毛,或是紋眼,或是什麼,不是紋眼,是紋眉,眼線或是化妝,人家若對你念念有詞,法師!您看看!所以,這句話女衆要背起來,因爲,有法師會到這裏念念有詞,我聽一位小姐說:有一個法師到我們這裏罵,罵小姐化妝怎樣、怎樣,你背起來,你很有學問,雖行諸法不生不滅,而以相好莊嚴其身,是菩薩行,穩當的,爲化妝找一個理由,事實上就是這樣,你看看!觀世音菩薩打扮得那麼美,還戴飾品,沒差別,我不騙你,人家是聲聞,是法師,現出家身不可以化妝,這是佛的戒律,因爲,我們是出家人,如果,出家人戴兩個像怪頭戴的,能看嗎?怪頭,美國影片的怪頭,不能看,對不對?比丘就是比丘身,我們是菩薩比丘身,我們要持菩薩戒、又要持聲聞戒,所以,我們比較不能開緣,不然,你看,我們化不化妝都很美,沒差別。
說真的,我讀書時,當時我還留頭發時,我的相片,普門雜志這期有刊登,對不對?那是小學的相片,我不覺得很好看,讀小學,頭發很長,頭發也常常梳,頭皮屑,頭皮屑很多,我爲什麼會理光頭?這是我的體質,我從小,我的體質,頭皮屑洗什麼都治不好,過幾天,我身上一定要帶把梳子,聽得懂嗎?梳子,臺北話是講梳子,梳子,一梳下去,哇!像飄雪一樣,非常之多,沒辦法!頭皮屑非常之多,非常多,這是我的業,沒辦法!從小就是這樣,所以,我到理發院剃頭時,老板娘嚇到,有一次,我的頭發很長,剃完之後,倒下去,噢!飄雪,若電風扇再吹下去不得了,整個頭都是(頭皮屑),到現在還沒有好,你看!我的體質上,有一點才幹的人都是怪人,不一樣,不一樣就是不一樣。
因此,說到菩薩行,我贊歎女衆化妝,看時間化妝,比如說,我們的店面,你想想看!店面是站在第一線,你在那裏要死不活的,眼眶黑黑像熊貓,雇兩天就嘴唇發黑,站在那裏,這是誰雇用的,是慧律法師雇用的,慘了!不能看!你盡量打扮得很美,法師來罵,不要理他,你要打扮得美美的,諸法不生不滅,而以相好莊嚴是菩薩行,那張單子寫好貼在門上,以後,他若再來便告訴他,你看看這句是什麼意思,是什麼意思,你化妝可要打扮好,你不要買像黑人擦的那種,擦下去像鬼似的,很嚇人!有一種胭脂是黑色的,黑紫色的,指甲擦下去都是黑的,不要,鮮紅色的,只要莊嚴都沒差,萬法都是唯心造,你盡管化妝,佛教徒盡管化妝,要看場所、看時間倒是真的,這樣就對了。
【雖現聲聞辟支佛威儀.而不舍佛法.是菩薩行。】
雖然現聲聞、辟支佛的威儀,這是指比丘,小乘是指比丘、比丘尼,比丘,聲聞、辟支佛大部分都是以比丘身,行佛的威儀而不舍佛法,是菩薩行。
【雖隨諸法究竟淨相.而隨所應爲現其身.是菩薩行。】
雖然隨著諸法當下就是究竟清淨相,而隨所應爲現其身,究竟清淨相是無形相,隨著衆生需要,他就現出什麼相,而隨所應爲現其身,是菩薩行。
所以,有一次中午,到一貫道的素食館吃飯,這點我很感恩一貫道,因爲外出都沒素食可吃,到那裏吃的時候,一看就有一貫道的氣息,書都是一貫道的,一貫道都很合作,他們的小姐全都不化妝,嘴唇都發白,黑,發黑,修到發黑,真的,修到發黑,來就說:法師!您吃什麼?我看她們的相,很黑。我不要,若我今天開素食館,我要將每位小姐都打扮得很美,不打扮得很美,不可以上班,我不是老鸨,你們不要誤會我,我是蒜頭,不是蔥頭,爲什麼?你想想看!你把每個小姐都打扮得很美,你看!每個人來吃素又能欣賞到美的一方面,真的,我認爲一切法無礙,你怎麼想法,我不管,但是,我是現代的法師,我希望這樣子,所以,在我這裏上班的小姐,每個都是打扮得很美,每一個,一切衆生歡喜,但是不能引誘我們這裏的法師倒是真的,這點要交代清楚,真的,叫你們打扮得很美,是要應付衆生,不是應付我們這裏的,要記得!不要方向應付錯了,應付衆生,外面那邊,應付我們這裏不可以。
是菩薩行,所以,一切法無礙。
【雖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.而現種種清淨佛土.是菩薩行。】
因爲空本來無現,爲衆生而現,所以,觀諸佛國土永寂如空,現種種清淨佛土,是菩薩行。
【雖得佛道.轉于法lun.入于涅磐.而不舍于菩薩之道.是菩薩行。】
雖然現成佛轉法lun入涅磐相,但是,而不永滅,照常再來生死六道輪回,再來度衆生。
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,他示現涅磐,其實他根本沒有所謂的入涅磐,他本性是不生不滅,他的因緣到,衆生福報到,佛祖又再繼續示現。所以,在《華嚴經》中講,我于娑婆八千往返,《華嚴經》講釋迦牟尼佛來到娑婆世界,示現八千次,八千遍,我是成佛以來,已經經過塵點劫,他不得了,釋迦牟尼佛在《華嚴經》如何形容他成佛有多久,你知道嗎?他說,過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的國土,放一粒沙,過一個叁千大千世界的每一粒沙,過一粒沙,每一粒沙當作一個叁千大千世界,所有的叁千大千世界,粉碎成顆粒微塵,每一個顆粒微塵,當作一大劫,我是成佛以來超過剛剛所有的譬喻,超過所有的譬喻。所以,釋迦牟尼佛才不是今生今世成佛,這部電影不知演過多少次,釋迦牟尼佛傳再演一遍,衆生的福報若到,釋迦牟尼佛傳再演一遍,他是重複演電影給你看,你知道嗎?重複演電影給你看,因爲,衆生不覺悟。
有的人說,釋迦牟尼佛怎麼不一出生就自稱是釋迦牟尼佛。
我說:若這樣,大家都敢說,大家一出生都自稱是釋迦牟尼佛,沒有經過苦的熏習,沒有經過放下妻子、兒女,沒有經過出城門去修行,大家都可以打妄語,我也可以自稱是佛祖,你也可以自稱是文殊師利菩薩,一出生就說:我是文殊師利菩薩、我是佛祖,這樣會大亂。不可以。
佛要做一個標准給衆生看,即使法師是菩薩再來,他也不可以自稱是菩薩,他同樣要出生在貧窮,同樣要生病,同樣要讀書,全都要跟你一樣,比如說,噢!那個修..,人家是真的吃苦,才能有今天,你才會想要精進,對不對?不然,一出生每個都可自稱爲佛,所以,諸佛菩薩的模式不可以改變,不可以改變,不可以我出生就自稱爲佛,完蛋了!若這樣,誰還想修行,對不對?所以,現在人說,你看!釋迦牟尼佛他也是受盡苦才成道,我們有話可說,不可以不勞而獲,亂吹牛,自稱是佛祖再來,不可以這樣子。所以,佛很行,從他本身做起,示現得很得體。
所以,雖得佛道,轉于法lun,入于涅磐,其實是沒入涅磐,而不舍于菩薩之道,是菩薩行。
【說是語時.文殊師利所將大衆】所將就是所帶來的大衆,【其中八千天子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】
很驚人!維摩诘很驚人!他度衆生比我們還快,才兩句話而已,就有無量無邊發心,我講到感冒,感冒又講到腹瀉,腹瀉再講到頭痛,沒什麼人聽,不知幾個發大心,不知道。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文殊師利問疾品第五》全文閱讀結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