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人與人的業障;菩薩與菩薩所看到的境界又不同;諸佛所看到的又不同。所以,就看如何相應。
螺髻梵王已經證得佛的法身,證得法身,螺髻梵王過去按照佛的教化去修行,所以,他的心很清淨,所看到的完全跟自在天宮相同。舍利弗是人,他所看到的都是一些土跟石頭所造成的。螺髻梵王住在天上,所以,所見到的都是天宮。
所以,每個人的業就是不同,別說什麼,譬如說蒼蠅,蒼蠅停在大便上面,狗吃大便,過去有人用一個猜謎,用謎語給人猜:我蹲下去,牠在看,我站起來,牠就吃。聽得懂嗎?這是譬喻一只狗在等人,拉屎拉完,我蹲下去時,牠在那裏睜著眼看,等我拉屎,等我起來,牠就吃,就是開始吃大便,這在鄉下很多,我蹲下去,牠就看,我站起來,牠就吃。這是指大便,牠又吃得津津有味,有時候狗還來幫你擦屁股。所以,人看到的東西,認爲很不清淨的東西,但是,狗吃得津津有味,人丟掉的骨頭,狗咬這支骨頭不肯放,你若靠過去,牠會認爲你要搶牠那支骨頭。
人也是如此,人若以聖者而言,聖人悟到一切因緣法、無相法,當下就是空性,在他心中沒有高、低、男、女、大、小、善、惡,所以,他什麼都能舍,什麼事都沒事,衆生認爲很快樂的事,在諸佛菩薩而言,覺得很無知,我們會依依不舍,對金錢上,或者是兒女的私情,再怎樣都看不開,在聖者看來,實在是很幼稚。
因此,雖然我們同樣活在娑婆世界,同樣活在這個地球,但是,因爲心境、智慧、累劫夙世的善根不同,因此,對世界的感受完全不同。清淨心感受出來的國土,就是什麼都沒差別;汙染、業障深重所感受出來的,全都是貪瞋癡的心態。
光說人就好,人有千百萬種,你有很多事情會覺得很奇怪,他爲什麼要這樣子?但是,你若設身處地替他想一想,他的境界就這麼高而已,他很自然反應出這麼無知,在我們看起來,他很無知,但以他的立場,他自認爲很有道理,他講得頭頭是道。因此,我們就了解,因爲認知度的不同,角度的不同,層次面的不同,同年齡層看的不同,經驗的不同,所以,我們有無量的認識的意識差別,因爲,我們的意識形態是透過語言跟名相,並不是通達直接從本性而出,所以,我們會借著外來吸收的經驗、教育,遮住真心,我們真正的心是事理圓融,當下空相,這是我們真正本來的面目,但是,我們若悟到清淨心,當下一切事相就是我們本來的,它並沒有高、低、大、小的對立性。
但是,因爲我們無量劫以來,所用的都是語言、名相、假相的執著性,所以,我們用的不是本心,不是真正本來的真心,所用的都是經驗,累積的經驗,經驗就是一種主觀。所以,只要你透過無明,你講的很客觀,都是一種主觀,只要透過無明,你無明不斷,你沒有證悟本性,你所講的客觀統統列爲主觀,因爲意識形態裏面沒有真正的客觀,客觀是卻二性,沒有善惡大小的性,叫做真正有客觀的心態,我們沒有真正的客觀,我們所講的客觀,本身就含有無明,因爲它不是透過本性的,本性不可學習、不可熏習,本性是天生自然本來就具足無量智慧,平等一切畢竟空的思想。但是,今天我們所用的,全都是累積的一種經驗。所以,我們要打破這個無底洞,無明的巢窟,雖然是經驗,經驗是一種假相,但是,我們借著經驗,能夠提起正念,所以,提起正念,常觀照、常觀照,我們就恢複本來清淨的佛性。
所以,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所看到的,就是根據每個人的煩惱輕重,所以,活在這世間有不同的人生觀,不同的看法。所以,能夠容納異己的存在,才能成就自己的偉大。這是我們應該要做的工作,我們若不能包容與我們看法不同的人,我們會活得很痛苦。
在這個世間,你要找兩個相貌相同、思想相同、學曆相同、看法相同,沒有,因爲它是透過業力,透過意識的差別心;不像佛,佛佛道同,諸佛菩薩看法都相同。爲什麼說諸佛菩薩看法都相同?因爲他們證得的是本來的面目,所以,佛佛就道同。你不曾看過佛祖在吵架,因爲,他們悟到的都是相同的、本來的。
但是,人爲什麼會意見、看法不同,因爲,這是沒辦法的事,我們透過的是無明,無明有無量階層的層次面,一直到等覺菩薩,還有生相無明。所以,娑婆世界本來就是如此的面目,這樣我們就活得很快樂。所以,人可以擁有自己的生命,可以擁有自己的看法,如果你覺得快樂,又何嘗不可呢?但是,聽聽大智慧人的話,總是對我們有好處,對我們一定有好處。
所以,讀小學,有小學的看法,讀小學時,我們的作文寫得很好,老師叫我們念時,回來就急急忙忙要領一百元,我的作文..,數學考一百,作文...,一張一百分就賞一百元,若沒有就沒賞,這是世間人。我哪有一百元可賞,沒有,我考試回來,印章都自己蓋,師爺不在家,師媽又不識字,師媽不曾跟字結緣,字不認識她。所以,回來考幾分都印章自己蓋,又沒差別,整天在工作,也沒空,我是自立自強,靠佛祖保佑長大的,又沒人栽培,全都沒有,從小就都自己來,我就是這種命。
所以,這世間別說心淨則佛土淨,這是指究竟,這是諸佛菩薩的境界。現在,師父在分析意識狀態你就了解了,很清楚,你看!那個人爲了小事,他放不下,他在那裏生氣,我們做我們的工作,覺得很正常,很可憐!沒有辦法,你講,他也要..,欲加之過,何患無辭?所以,這世間他若要讓你死,他若要報仇,他恨你,他要攻擊你、要傷害你,看你多會解釋,如果,他對你已經有成見,心存恨意,你所有的好意,他會全部把你歪曲,你無法解釋。世間上只有一種人,可以真正的解釋自己的立場,就是沈默。所以,佛祖有舉個例子,一直要傷害人就像拿一支火把燒虛空,諸佛菩薩心如虛空,他不理你,你一直想傷害他,就像火把一直燒虛空,燒久了徒自疲勞,他若不理你,你就像瘋子,你一直要攻擊他、一直要傷害他,他若不理你,你就像瘋子,對不對?佛的譬喻實在很厲害。所以,害人者則徒自疲勞,自己忙碌,人家若不理我們,我們就像瘋子一樣,徒自疲勞。
因此,我們就了解,安住在畢竟空的立場,什麼都不讓它動搖,那就是我們本來的。
【舍利弗言。】舍利弗這麼說。【我見此土丘陵坑坎】就是掉進坑,丘陵就是高,坑坎就是低,【荊棘】就是樹木都含刺,【砂礫土石諸山.穢惡充滿。】我們這裏是很肮髒的世界。
【螺髻梵王言。仁者心有高下.】
高跟低是從心,我們若我慢會把心弄得很高,瞧不起別人。所以,我們若我慢會感應外面高低的山,我慢若不斷,所出生之處就會有高低之處,像娑婆世界每個人都有我慢,所以,我們來到這個世間,每個人都有我慢,因爲,我慢會把自己提高,把別人壓低,你心有高低,所感應的國土,外面變出來的國土就不清淨,你瞧不起人,你就有高跟低,
【不依佛慧.故見此土爲不淨耳。】
【舍利弗。菩薩于一切衆生悉皆平等.】全都平等,【深心清淨.】
深心,深心清淨,爲什麼講深心清淨?
就是清淨到不可動搖,見佛的平等法身,法身就是空相。所以,若要進入佛的領域,你不能執著外相,一定要空一切相,無相修行。若要進入佛的領域,一定要無相,有相絕對不能達到佛的境界,【依佛智慧.則能見此佛土清淨。】按照佛的智慧,就能見到佛土清淨。
【于是佛以足指按地.】就是用腳的大拇指按地,按地。【即時叁千大千世界若幹百千寶珍嚴飾.】佛有神通力。【譬如寶莊嚴佛】
寶莊嚴佛,這是按照唯識學來說。佛借著八識,因爲佛清淨,因爲衆生是第八意識,根身器界種子變現出來的,佛的加持的能力,使他們的第八意識全部變現出清淨的國土,變成共業所看得到的。所以,佛把不清淨的穢土隱藏起來,現出清淨的國土。當時,我們沒有攝影機,不然,就能拍攝下來,沒辦法,以證佛語不虛,梵王見實,梵王確確實實看到,所以,譬如寶莊嚴佛,二乘人都看不到。
【無量功德寶莊嚴土。一切大衆歎未曾有.而皆自見坐寶蓮華。】
不但現無量國土,清淨,無量的清淨,寶莊嚴,一切大衆都贊歎未曾有,而見到自己坐在寶蓮花上面。
【佛告舍利弗。汝且觀是佛土嚴淨。】好好看清淨的國土。
【舍利弗言。唯然.世尊。】是、是,確實是。【本所不見.本所不聞。】本來不曾看過,本來不曾聽過。【今佛國土嚴淨悉現。】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。
【佛告舍利弗.我佛國土常淨若此。】
佛的國土是如此,佛告舍利弗:你要知道..,我佛是指釋迦牟尼佛自己,釋迦牟尼佛自己的國土是真正清淨,因爲,他證得法身,法身是無相,當然是清淨。
【爲欲度斯下劣人故.】爲了要度業障這麼重的衆生,【示是衆惡不淨土耳。】爲了要度衆生,下劣的根機,太差,不能講差,是很爛,根機很爛,講差還有個比較。所以,佛爲了度娑婆世界,只有示現衆惡不淨的淨土,爲穢土。
【譬如諸天共寶器食.隨其福德.飯色有異。】
在經典有如此記載,天人,來到天上的人,因爲福報不同,所以..
比如說我,我端這杯茶來喝,我喝茶,天人若端杯茶來讓我喝,福報不夠的,只是一杯白開水而已,同樣是倒茶,福報足夠的,喝看看!嗯!甘露,甘露,比茶還好喝,同樣一種東西,但是,福報不夠,業感就不一樣。
業感不同,這個業感都是在《俱舍論》裏面討論,《俱舍論》都是講業力的感召而來,雖然,出生在天上,但是,吃同樣食物時,挾起來的食物會不同。
阿修羅,阿修羅有兩件很痛苦的事,阿修羅有天的福,沒有天的德,阿修羅若在吃東西,吃到最後一口,會變成土。所以,阿修羅吃到最後一口一定要吐出來,吃下去的東西變成沙,土沙,變成沙一定要吐出來。阿修羅每天時間到時,從天上飛出刀槍,飛出來像機關槍的子彈一直射,所以,每天時間一到,阿修羅要關大殿,阿修羅宮殿要關起來,不然,箭會射進去,阿修羅要斬腰謂之亡,要斬腰才算死亡,你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佛國品第一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