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維摩诘不思議經》
【方便品第二】
【爾時,毗耶離大城中,有長者名維摩诘。已曾供養無量諸佛,深植善本,得無生忍,辯才無礙,遊戲神通,逮諸總持,獲無所畏,降魔勞怨,入深法門,善于智度,通達方便,大願成就,明了衆生心之所趣,又能分別諸根利鈍,久于佛道,心已純淑,決定大乘,諸有所作,能善思量,住佛威儀,心大如海,諸佛咨嗟!弟子釋、梵、世主所敬。
欲度人故,以善方便居毗耶離。資財無量攝諸貧民;奉戒清淨攝諸毀禁;以忍調行攝諸恚怒;以大精進攝諸懈怠;一心禅寂攝諸亂意;以決定慧攝諸無智。雖爲白衣,奉持沙門清淨律行;雖處居家,不著叁界;示有妻子,常修梵行;現有眷屬,常樂遠離;雖服寶飾而以相好嚴身;雖複飲食而以禅悅爲味。若至博弈戲處辄以度人;受諸異道不毀正信;雖明世典常樂佛法;一切見敬爲供養中最;執持正法攝諸長幼;一切治生諧偶,雖獲俗利不以喜悅;遊諸四衢饒益衆生;入治政法救護一切;入講論處導以大乘;入諸學堂誘開童蒙;入諸淫舍示欲之過;入諸酒肆能立其志。若在長者,長者中尊,爲說勝法;若在居士,居士中尊,斷其貪著;若在刹利,刹利中尊,教以忍辱;若在婆羅門,婆羅門中尊,除其我慢;若在大臣,大臣中尊,教以正法;若在王子,王子中尊,示以忠孝;若在內官,內官中尊,化政宮女;若在庶民,庶民中尊,令興福力;若在梵天,梵天中尊,誨以勝慧;若在帝釋,帝釋中尊,示現無常;若在護世,護世中尊,護諸衆生。長者維摩诘以如是等無量方便,饒益衆生。
其以方便,現身有疾。以其疾故,國王、大臣、長者、居士、婆羅門等,及諸王子並余官屬無數千人、皆往問疾。其往者,維摩诘因以身疾廣爲說法:
「諸仁者!是身無常、無強、無力、無堅,速朽之法,不可信也;爲苦、爲惱,衆病所集。諸仁者!如此身,明智者所不怙。是身如聚沫,不可撮摩;是身如泡,不得久立;是身如炎,從渴愛生;是身如芭蕉,中無有堅;是身如幻,從顛倒起;是身如夢,爲虛妄見;是身如影,從業緣現;是身如響,屬諸因緣;是身如浮雲,須臾變滅;是身如電,念念不住。是身無主爲如地;是身無我爲如火;是身無壽爲如風;是身無人爲如水。是身不實,四大爲家;是身爲空,離我、我所;是身無知,如草木、瓦礫;是身無作,風力所轉;是身不淨,穢惡充滿;是身爲虛僞,雖假以澡浴衣食,必歸磨滅;是身爲災,百一病惱;是身如丘井,爲老所逼;是身無定,爲要當死;是身如毒蛇,如怨賊,如空聚,陰、界、諸入所共合成。諸仁者!此可患厭,當樂佛身。所以者何?佛身者,即法身也。從無量功德智慧生;從戒、定、慧、解脫、解脫知見生;從慈、悲、喜、舍生;從布施、持戒、忍辱、柔和、勤行、精進、禅定、解脫、叁昧、多聞、智慧諸波羅蜜生;從方便生;從六通生;從叁明生;從叁十七道品生;從止觀生;從十力、四無所畏、十八不共法生;從斷一切不善法、集一切善法生;從真實生;從不放逸生;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。諸仁者!欲得佛身,斷一切衆生病者,當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」
如是,長者維摩诘爲諸問疾者如應說法,令無數千人皆發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心。】
什麼叫做方便品?
這是維摩诘居士具有無量辯才,這是世尊常常贊歎的,意思是說維摩诘居士有很方便的智慧,能夠弘揚佛法,度化衆生名叫做方便品,示現生病。
【爾時.毘耶離大城中.】
毘耶離大城中,爲什麼要讀成國語?你若讀成臺語,就不能聽,叫做毘耶離,這本來是從印度語譯成中文,所以,讀毘耶離比較接近原音,毘耶離,怪怪的,所以,凡是翻譯的音,我們用國語念。
毘耶離大城中,【有長者名維摩诘。】就是佛,佛當時住世時有兩尊佛,一尊是釋迦牟尼佛,一尊叫做維摩诘佛,他是金粟佛再來,佛再來。
【已曾供養無量諸佛。深植善本。】
意思是說功德做很多,夙世已經種很大的善根本。
【得無生忍。】證悟無生法忍。這位維摩诘居士,【辯才無礙。】所以,再來的人一定要辯才無礙,你若辯才有礙,被人家問兩句話就楞住了,辯才有礙,要度什麼衆生。
【遊戲神通。】
遊戲神通的意思是說他已經證得六通,證得無生法忍。
所以,他來這裏好像在遊戲一樣,我們來這世間就像真實的世間,維摩诘居士來到這世間,就像演戲給你看,遊戲神通,他知道一切法都是假相,他又證悟到果位,就是佛再來,這不是普通人,所以跟遊戲一樣,遊戲神通,來去自如叫做遊戲神通。
【逮諸總持.】
逮就是一直到、達到,逮諸總持就是達到,無量的總持,什麼他都能夠,無量的..,總持就是說佛所講的一切法他全部具足,總持就是不漏一法。這個總持在鸠摩羅什的解釋是指智慧能達實相,能持實相,持實相名總持。簡單講證悟到實相的道理,而持實相的道理,千變萬化方便普度衆生。
所以說,逮諸總持簡單講就是通達諸法的實相,簡單講就是這樣。
【獲無所畏。】我們前面已經講過四無所畏。
【降魔勞怨.】
降魔就是去除魔,勞怨就是因爲魔會幹擾我們,致使我們跟他敵對,所以,降伏魔,勞怨就是讓我們很疲乏、很痛苦産生怨恨,所以,因爲四魔會讓我們很疲乏,阻礙我們修行。
所以,獲無所畏,降魔勞怨。
【入深法門.】
入深的法門,深的法門除了證悟實相以外,其它沒辦法!
【善于智度.通達方便.】
善于用智慧度化一切衆生,而且他很能夠方便通達。簡單講通達方便就是他若要度你,你再怎樣也跑不掉,他自然就有辦法。你若是妓女,他就示現到妓院度你;你若愛賭博,他就到賭場找你;,你若愛賽馬,他就到賽馬場找你;你若開理發店,他就到理發店讓你剃頭。反正你就是跑不掉,你若是淫女,他就示現跟你在一起,他總是有辦法引導你;你若在巿場賣菜,他就去向你買菜,買久就度進來了。他就是有辦法,我們沒有辦法,我們今天這裏的法師,若像維摩诘居士般,到那裏每個都墮地獄。
所以,我講這部經,我第一天就跟你們講什麼,要記得!你們不是維摩诘居士,你們可要記得,不要隨便示現,到那裏胡作非爲,“我就是維摩诘”,很快就墮地獄了。
【大願成就。】
大願,像阿彌陀佛發四十八大願,大願成就,這不簡單!
我們是大願不成就,我們連一個小願都不會成就還大願,我們哪有什麼願可成就,我們發願:我不要生氣,不生氣,你才發願而已,明天又生氣了,沒辦法!我要精進用功,所以,今天發的願,明天就忘記了,我們沒有大願成就的力量,沒有辦法!因爲,我們突破不了這個意志,我們的業障會牽引我們發這個願力。所以,有志氣的人發一次願,沒有志氣的人天天發願,從明天起我要用功,從明天起就又懶惰,從去年發願發到今年,也不曾聽說他做早、晚課。
【明了衆生心之所趣。】
了解衆生的心是向哪裏,因爲,衆生的心不同,二乘有二乘的根機,凡夫有凡夫的根機。
【又能分別諸根利鈍。】
所以,能了解衆生的心又能分別衆生根機的利跟鈍。
【久于佛道。心已純淑.】
早就在佛道,心已經純淑。
【決定大乘。】
他的心已在大覺境界中,早就成熟了,所以決定大乘。有的人當作純淑,就是成熟的意思。
【諸有所作.能善思量。】
就是身口意所作,注意!能善思量就是智慧一定排在前面,你怎樣才能善思量?所思惟的都是善的,能善分別,那當然就是智慧。意思是說他所有造作都是智慧排第一,所做就不偏差。
【住佛威儀.】
住佛威儀就是行住坐臥,神通變化,一切舉手投足都跟佛一樣。一位是在家佛,一位是出家佛。
【心如大海。】
心如大海,第一、這個海就是深廣無邊,深廣無邊;第二、海表示無量的清淨;第叁、海表示無量的珍寶。所以,第一個表法,海表示有叁個德,深廣無邊、清淨不穢、無量的珍寶,這就是心如大海,表示有叁種德行。
【諸佛咨嗟。】就是贊歎。
【弟子釋梵世主所敬。】
就是說他的弟子,梵就是天上,弟子釋梵世主,世主就是人天,所以,這個就是,弟子釋梵世主,就是人天所尊敬。世主:世間的主人就是國王,釋梵就是說天上。
【欲度人故.以善方便.居毘耶離。】
爲了方便、爲了度衆生,所以,以善方便住在毘耶離。
【資財無量.】
維摩诘居士是富裕人,資財無量。
所以,我才說有財産不是罪過,有財産並不爲過,看你如何運用,你看,維摩诘居士如何運用他的財産。
【攝諸貧民。】
就是救苦,救苦救難,救一切貧窮的人。
【奉戒清淨.攝諸毀禁。】
毀禁就是攝受犯戒的衆生,貪、瞋、癡不調,要攝受他。
【以忍調行.】
就是用最大的忍耐,調伏一切修行人。
【攝諸恚怒。】
凡是對他不禮貌的、忿怒的,面對瞋恨心的,他都忍耐。
所以,以忍調行,攝諸恚怒。用忍耐攝諸一切,對愛生氣、發大脾氣的人。
【以大精進.攝諸懈怠。】
用大精進讓你看,你看!維摩诘居士這麼精進,我們也要精進,所以,懈怠的人起慚愧。
【一心禅寂.攝諸亂意。】
所以,他的心常常在定,衆生若亂,看到維摩诘居士就靜下來,他就進入禅定。
【以決定慧.攝諸無智。】
決定慧當然是通達實相,所以,他所講出來的語言,對自己很有信心,他知道自己不會講錯話,所以,以決定的智慧,攝諸無智。
【雖爲白衣.奉持沙門清淨律行。】
雖然他是白衣,雖然是在家人,但是他持戒,跟出家人相同,當然,他是佛,持戒,心完全清淨,心同樣清淨,根本沒有所謂持戒跟不持戒,已經完全清淨無相,無能持也無所持,所以,他怎麼會犯戒?因此,他的心透達跟佛的智慧一樣,當然,不可能犯戒。
所以,【雖處居家.不著叁界。示有妻子.常修梵行。現有眷屬.常樂遠離。】
雖然,他是一個在家人,但是,不著叁界,簡單講就是不執著貪瞋癡,叁界就是因爲貪瞋癡而…
《維摩诘所說經要解 方便品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