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感應,很多的感應;他拜佛拜了叁年、五年,他求的就是希望感應;有一天他沒有感應了,他失去信心了,佛也拜不下去:我到現在一點感應都沒有!小孩子生病也不會好,小孩子聯考也沒有感應!是不是?他什麼都用感應來作爲他精神的支柱,完全沒有正解、正知正見,完全沒有!當然到最後,他就一定會退道心了。所以,修行,知見決定一切;處世,態度決定一切。
難怪《楞嚴正脈》說“不隨不別”是“頓家最省力之修也。”話是不錯,省力是很省力,不過須大技術:所雲技術者,般若爲導也;若無般若之智,實無省力之方,亦無從“頓”也.。
878頁,義貫:
“汝但不隨” 諸相而“分別世間、業果、衆生叁種相續”,則因你于殺、盜、淫“叁” 種業“緣” 已“斷故”,如今再加上不隨分別,則“叁” 種相續之“因” 即“不生”,如是“則汝心中” 如“演若達多” 之“狂性自歇”;狂性“歇” 已,自心“即” 是“菩提.”而此人人本具的殊“勝” 清“淨” 妙“明”之“心,本” 來“周” 遍“法界” 之性,即得現前,“不從人得”(不是誰給你的),“何” 須憑“藉劬勞肯綮” 苦苦追索以爲“修證”?
诠論:
澫益大師于《楞嚴文句》中說:“富樓那等既已證無漏,已斷叁緣,只因法執未破,不知世間、業果、衆生叁種相續全無實性,是故隨此虛妄分別,便謂有叁界可出,有涅槃可證,還似達多怖頭狂走。今但須不隨此虛妄分別,則叁緣己先斷,叁種相續妄因亦複不生,而狂性自歇,歇即菩提。”又說:“雖斷叁緣,而仍隨分別,則成人天僞果,(“僞”當然就是不究竟的、不是圓滿的、不是真正的,真正的果是佛果。)不斷叁緣而駕言于不隨分別,(“駕言”就是誇大其辭說:我很行,我不隨分別了!)則墮善星比丘的覆轍,故須事理並進也。”
按:善星比丘爲釋尊爲太子時所生之子(經典說:“佛有叁子,”有的經典記載佛只有一子,就是羅睺羅;有的經典記載佛有叁個兒子:“一、叫做善星;二、叫做優婆摩耶;叁、大家都認識的,羅喉羅。”《涅槃經》雲:“善星比丘,菩薩在家之子。”)善星出家後,斷欲界之煩惱,發得第四禅,後因親近惡友,這個惡友就是惡知識。諸位!看到這一段就會知道,碰到惡知識,你死定了,叫做知見錯誤,非佛之正見。因此就退失所得之解脫,反而起這個邪見,說沒有涅槃解脫之法,起了否定因果之邪見,且對佛起惡心,這個是很可怕的,跟錯了師父是非常可怕的!諸位!我常常用一個比喻,如果有一個女孩子、小姐,這一輩子嫁錯了郎,嫁錯了丈夫,有時候分開以後,冷靜一下,還有機會,自己再打板打板,還有第二春。諸位!這一個有心于佛道的人,一開始跟錯了師父,那就玩完了!他那個觀念非常的可怕,而且卡在那個觀念裏面,在座諸位!很多人爲了佛法,想要更深的,就會找到師父的這個《楞嚴經》;可是聽了以後,因爲對以前的師父的法念念不忘,所以看了這個VCD、DVD以後,擱著,經過一陣子又回歸原狀!爲什麼?他以前聽那個某某上人的,或者是法師的觀念太強了,改不過來,還是以前那種觀念。所以,那種觀念一建立以後,是非常可怕的!今天必需講:不是我講的一定對,是任何一個法師講的,統統必需符合佛陀的正見,不管哪一個法師,這依法不依人。可是現在末法時期,大部分都是感性在做事,我去這個道場,師父對我不錯,也不管說這個上人講的法到底對還是不對,他就親近了。去,你看,端水果給我們吃、泡茶給我們吃,都很好啊!他講的,我就全盤接受。也沒有能力去分辨,也不敢反駁,因爲他是比丘或者是比丘尼,是我的上人。到後來經過善根因緣,經過叁、五年,才開始自己懷疑的時候,自己也默默的跑出來,這個還有一點救,有的人沒有辦法!因此依法不依人,不管你親近的是比丘、比丘尼,哪一個南傳、藏傳、北傳的,他就是一定要擁有佛的正見,管他是什麼派的、什麼宗的,都不管!
所以你看,這個佛的兒子,佛的兒子喔,佛都沒辦法救他!諸位看底下,起否定因果之邪見,而且對佛,他的爸爸呢,對佛起惡心,以生身墮于無間地獄。你看,佛的兒子,受到惡知見的迫害,仍然墮地獄,佛都救不了他,這樣你可以知道,佛沒有辦法救衆生,要不然他的兒子他爲什麼不救他?這個例子就是很簡單的例子,告訴你佛不能救衆生,一定要靠自己!然後你要阿彌陀佛加被,你要記住師父這一句話:煩惱愈少,智慧愈大,愈得阿彌陀佛的加被;信願行愈堅定,愈得到阿彌陀佛的加被。你記得!要佛、阿彌陀佛加被以前,你一定要自己做功夫、一定要做功課,答案就是這樣子。你說你希望你這個兒子考試考好一點,這個兒子本身要有一點程度啊!是不是?來,我們來拜佛、求佛,說希望加被:觀世音菩薩加被一下,我兒子今天大學聯考,不要失常就好,把會寫的全部都寫出來!這就對了,這個就是佛保佑你了。一個人一天到晚懶惰不讀書,來拜佛?你拜十方叁世佛也沒有用啊,那佛就幫你作弊啊!對不對?這個很簡單的道理,你要佛保佑你把大學聯考考好,很簡單,你就是自己要念!所以,現在有時候講淨土法門,有時候聽不下去!爲什麼?他統統交給阿彌陀佛,自己貪嗔癡也不管、惡知見也不管、習氣也不管,統統不要管,我每天都跟這個煩惱打轉、做朋友,我也不要管,就是一直期盼阿彌陀佛來接引你;這種欺盼本身並沒有錯,可是自己降伏自我的功夫沒有,他只是一種期盼,不知道說這個臨命終他是會斷緣的,因爲他是絕緣體,不是真正的接續的體,他這個體質變了,變成佛接引不了。因此碰到惡知見的上人,哎呀!不修行還好,一碰到他,愈修愈慘,不修還不打緊!
底下,所以澫益大師在此之意爲:修行若已斷殺盜淫叁緣,但還是隨于分別,最多只能得到人天果報及二乘的化城之果,所以,下手處就要用佛的心,你記得如如不動,這個世間發生什麼事情,統統跟你的涅槃妙心沒有關系,你要牢牢記住師父這一句話。別人的什麼缺點、優點,這跟我們生死完全沒關系!所以真的大修行人,內心是寂靜的,大修行人不見衆生過,大居士絕不說僧過,這是一種基本盤,修行的一個基本盤,你要很堅持到你臨命終,而且不可去毀傷。說:最多只能得到人天果報及二乘的化城之果,而無法深造佛乘。反過來說,如果不斷殺盜淫叁緣,而大言(大言就是不慚愧)不隨分別,這就會墮入善星比丘的覆轍,叫做斷滅見、撥無因果、惡知見。因爲那樣等于是謗無因果——修行者妄造殺、盜、淫,而人家如果問他:“你是出家修行之人,怎麼可以作殺、盜、淫之業呢?”他就回答:“我不隨分別。”這就等于是就:我雖造惡業、犯四重禁、五逆、十惡、謗佛毀法等重罪,都沒有關系了,——這一段,成觀法師寫得殷切,用心良苦,對初學佛法的人特別的好,真是好!好好的給你警惕,佛的正見是什麼,讓你沒有投機取巧的這個心態。——因爲我只要“不隨分別”就不會有問題!這無異于說:“造惡業不會有惡報!”因此是破壞因果。又,這不但是錯解經義,而且是歪曲經義,謗佛毀法,誤導衆生者,莫此爲甚。以其罪業特重,所以善星比丘就以父母所生之身,直接墮地獄。很不幸的是,值此末法之際,衆生如是之邪見越來越多,舉如:有人喝酒說是冬天冷,喝一點保暖,沒有關系;又有人吃肉喝酒,人家問他:“你怎麼吃肉喝酒呢?”他說:“沒關系,我在吃之前,只要先念一個咒,就把它“解”決掉了!”既然還要“解”,就是表示不應當吃;既如是,爲什麼仍然要吃?又有人回答說:“沒關系,我在吃肉之前,念個咒,便把這個肉的衆生超度了——因此我吃肉也是在與衆生結緣,並且也是度衆生的一個方式!”真是自欺欺人之談:稍微有點智慧的人,一聽就知道這是托辭、遁詞、合理化、僞善之言,說得不錯:“與衆生結緣”,正是如此,依本經中佛所示:互相吞啖,這正是與衆生“結生死緣”(結相生相殺之緣)!講到這一段,我們要理解法師的慈悲,他是站在《楞嚴經》究竟角度來說。有一個居士他很苦惱,他說:師父!師父!我不敢誦經了!我說:你爲什麼不敢誦經?他說:我現在還沒有辦法吃素,我是幹苦活的、幹勞力的;而且也很不方便,我們那個團體沒人吃素,我每天都是硬碰硬,要靠體力的,我不掙一點錢就沒飯吃。看到這個注解又寫得那麼嚴格,我實在沒信心,幹脆不要誦經、不要念佛!我說:你千萬不要這樣子,每一個人的時間、空間、背景都不一樣,如果你有心修學佛道,要把吃素將來看因緣,看因緣。你現在剛初學佛法,還沒有入門,就連皈依都沒有。看到這個那麼嚴格,他幹脆不誦經,他不然每天都誦《金剛經》。後來又去問人家,人家告訴他說:你沒有吃素,你不可以誦《金剛經》!他就來問師父,我說:當然可以誦經,佛沒有這樣講說,沒有吃素不可以誦經。他就卸下來。我就安慰他,我說:每一個人在學佛,他都會有一種過程,不要一直很難過你的目前,這樣不給自己機會、一個增上緣,那怎麼得了?這一開始,大家統統按照最究竟的大乘法來,不是每一個人都有這種福報的。有的人去到這個高原去修行,他就會發現,那裏真的沒有蔬菜、也沒有水果,得不到,吃就動物的奶。還有就是在高原四、五千公尺,就是那些畜生死的時候;他們不用冰箱,因爲都是零下好幾度,把這個屍體撿起來,還不是去殺的。撿起來放在冷凍庫裏面,就是撿這些死的、或者是動物咬死的,剩下的就去撿。。。放著放著。。。沒有蔬菜、沒有水果啊,統統沒有。所以,當然,成觀法師這個寫的,當然是爲了救衆生,稍微有硬了一點,因爲某一些時間跟空間,實在是做不來的時候,師父還是鼓勵大家,還是以般若智慧爲主導。如果是在臺灣,或者是中國大陸沿海地區,吃素很方便,那就沒事、沒什麼問題,如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