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六▪P8

  ..續本文上一頁性真,如來藏以真空故不礙妙有,妙有故不礙真空——空有互不相礙。

  “如何世間叁有” 之“衆生,及出世間” 之“聲聞、緣覺,”欲“以所知” 之意識妄“心”,來“測度如來無上菩提” 所行境界呢?又要“用世” 間凡夫的“語言” 去思議分別,想要“入佛” 所證無上之如來“知見”?

  

  858頁,經文:【“譬如琴、瑟、箜篌、琵琶,雖有妙音,若無妙指,終不能發。汝與衆生亦複如是。寶覺真心各各圓滿,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,汝暫舉心,塵勞先起。由不勤求無上覺道,愛念小乘,得少爲足。”】

  這個我們在《楞嚴經講義》都講得很清楚了,所以,我們就簡單浏覽一下,當作是一種複習。  

  注釋:

  “琴、瑟、箜篌、琵琶”:琴有七絃(xián同弦)、瑟有二十五弦;箜篌有十四弦;琵琶有四弦。諸位!我對樂器不了解,這個要是專業的人;我只看到電視上拉的那個二胡,還有王昭君拿的那一支琵琶,用手指來彈撥,樂器。還有以前小時候看那個“六指琴魔”。所以小時候就常常看到那個镖簽射過去:來者何人?就是這樣。小時候就是會學這個電影的動作,現在想起來好好笑!所以這個音樂我實在是不懂,因爲我這個不是專業的。此四種樂器用來比喻凡夫、外道、聲聞、緣覺,皆各具一心叁如來藏,體中具足無量妙用。

  “雖有妙音,若無妙指,終不能發”:“妙音”比喻自心本具之妙用。“妙指”,善于彈琴之技比喻如來之妙智。此謂:世間凡外權小之人,雖有本具之妙心,可當妙用,然若不入如來妙智,其妙用亦終不能現起,如空有一把好琴,若無好的琴技,亦不能顯出此琴所具有的美妙音色、音質。衆生懷寶不能用,亦複如是。

  “如我按指,海印發光”:“海印”即海印叁昧,爲如來所入的叁昧之一。于此叁昧之中,定心智慧澄徹,廣大無量,猶如大海,普能印現一切十界萬象,並衆生心行、因緣、業果。《華嚴經賢首品》雲:“衆生形象各不同,行業音聲亦無量,如是一切皆能現,海印叁昧威神力。”此謂,如來于入海印叁昧之際,一按手指,即能發出光芒,照亮十方。

  我們也是能按,如來按指,海印發光,我們是不一樣,我們一按手指,印堂發黑,因爲氣到快昏倒了!我們一下子印堂就發黑了。衆生的心跟佛的心實在是差太多了!所以師父在這裏就是告訴大家:這學佛不要期盼很高,你說:我要成佛!當然這是理想,很好;日子好過一點就不得了了,能夠知足,對不對?能夠修學佛道,能夠不惹是非,與世無诤,哎呀!真的不錯了,就是好孩子了。哎呀!還什麼海印發光?這個念一念就可以。一爲無量,無量爲一,是不是?無量的錢放在一個銀行,一個銀行裏面有無量的錢,大概的觀念就是這樣。這個衆生怎麼有辦法想像這種佛的境界呢?沒有辦法的!

  859頁,中間,“汝暫舉心,塵勞先起”:二乘人由于不發究竟大心,故未得如來密因,因此即使阿羅漢亦只能斷分段生死,得有余依涅槃,端賴其定力壓伏六識,壓伏是沒有斷的意思,令不起現行,諸位!這個力壓六識,令不起現行,臨命終用這個,就可以往生!臨命終伏惑,不必斷惑,淨土法門最殊勝的就是這個!你平常雖然沒有斷六識心,記得!讓它平常身口意攝受一下,令它不起現行就是:那個臨命終的時候,不起貪著、煩惱,一心念佛,雖然沒有斷惑,照樣可以了生死!淨土法門最偉大的,就是伏惑,不必斷惑,就是在這個地方,它之所以殊勝就是這個。而止于化城之清淨不生境界,名之爲涅槃境界;然以八識習氣種子完全未斷,故若起于定,一近于緣,塵勞之心隨起。“暫”,就是短暫之時間,稍微之義。“舉心”,就是起心。

  “愛念小乘,得少爲足”:只愛念小乘自求解脫、自得清淨的境界,不希求大果,不求利益無量衆生之廣大福德智慧,如果你有能力的話,應該這麼做。所以我是希望這些法師,我們找個時間,請法師們有能力的,一一上臺來演講,一一上臺來弘法。不一定在講堂,也可以派出去,像全世界各個華人的地方,像中國大陸,有因緣的話啦!哪裏有華人,像阿根廷、南美洲、布宜諾斯艾利斯、巴西,哇!都一直邀請師父,師父就一個人啊!對不對?一個人沒辦法。阿根廷,或者是巴西、英國、法國、日本,都有一直邀請師父開示;那麼,一個人沒有辦法分身,徒弟可以試試看。或者臺北再建一個道場,可以到臺北,坐高鐵去開示,設一個道場,假設說啦,我負責想,你們負責去做。很辛苦的,建這個道場是很辛苦的,真的!跟這些工人,哇!那也是很累、很辛苦!老板,老板喔,老板跟那個員工吵架,竟然把我二樓女衆的那個廁所堵死,吵架喔,全部都塞報紙,真的!這爲什麼會。。。那是有一天我很急,內急,那時候講堂還沒有開放,那時候只有師父。我去二樓,剛好走到二樓就內急,就去上,奇怪!遍地黃金,水都不會通!後來那個工人被我感動了,那工人就自己講:因爲我對他很好,工人就是講了,他跟老板怎麼樣。。。你跟老板的事情,跟我的馬桶管線有什麼關系啊?你這樣子做實在是不好,老板,你要找老板麻煩,怎麼找我麻煩呢?你這裏不通,老板又不在這裏大便!對不對?他說:是是是!所以我主動來拿起來!我說:你現在做給我看!哇!結果自己去拿,挖起來一堆報紙,真的!我說:佛菩薩原諒你,還好你趕快把報紙拿起來。你看看,沒辦法!還有的那個工人,我叫他說:哎呀!下雨了,你的速度快一點!他說:好啦好啦!明天我再派更多的人來幫你綁這個鐵。師父就監工,一層一層的,趕工!結果第二天,一個都沒有來!我六、起點就站在那裏,綁鐵的地方,一直趕著要砌水泥;一個人都沒有來!我告訴你喔:你跟這個工人相處在一起,那個要像個工人才有辦法,要不然你用這個出世間的什麼守信用,這個都沒有辦法,很難!所以一個人,那個時候胃又不好,又嘔吐,又監工,又沒有錢,要貸款,然後這裏跑、那裏跑,人家請師父去演講,這樣子一直爲了這個道場,哇!那很辛苦,很辛苦的!再來,就接養德禅寺,養德禅寺也花了很多錢,那麼最多的就是法寶最多,一直布施一直布施。。。爲什麼?我認爲來到這個世間,它是一種責任,它是一種責任感、一種使命感,真的!因爲我十歲就夢到自己是出家人,小學二年級,小二、小叁,最多小四,其實根本什麼都不懂事啊,爲什麼在夢境見到自己是出家人?這個很納悶!我的媽媽,小時候帶我去拜那個恩主公廟,就:咚~~~扣鍾,咦?自己就會拜!那裏的廟公說:歐桑歐桑!歐巴桑簡稱歐桑。說:你這個孩子不得了喔,從來沒有看過這麼小的孩子一扣鍾自己會拜的。他說:你有教他嗎?師媽就講:沒有啊!他一扣鍾,我聽到鍾聲就自己會拜,這個就是善根!在大一聽到佛法,心裏就想說:這一條路一定要走,要像釋迦牟尼佛才偉大嘛!是不是?而且你想想看,像我大哥、二哥、叁哥這樣結婚、大姊結婚,也很辛苦啊!像我這種身材這麼袖珍,生出來的孩子,會不會放在口袋裏面養?那很難講啊!這麼小,噜。。。小小一個!唉!這個品種不是純紐西蘭的,還是把他除掉比較好!是不是?所以每次師媽都叫我去娶外國人,因爲外國人身高180,說爲了後代!我說:180?喔!叫我娶一個190的:爲了林家,你記得要找一個190的!什麼?要找一個打籃球的,她說爲了後代!這種種的因緣,慢慢就覺得。。。這一輩子很自然而然的,就走上修行這一條路了!所以回顧這個一生,好像都已經安排好的。是不是?讀大學就會這樣想喔,坐著就觀照:結婚,結婚以後做什麼?憑我們這種頭腦!對不對?幹大事業、結婚、生兒育女,再來要做什麼?那個時候自己就會這樣一直想:到底我們生命在追求什麼?什麼叫做最快樂的東西?如果說結婚很快樂,爲什麼親戚朋友離婚的那麼多?爲什麼?就一直納悶,就想:喔!要像佛這麼偉大才有意義!是不是?譬如說你一個老婆生二、叁個兒子;最多啦,照顧二叁個人;那我們如果能夠出家,是不是可以利益無量無邊的衆生,廣大福德啊?所以一直想、觀照,下定決心,就大二,大二就下定決心了!所以我還是認爲,人當中,冥冥當中,還是有宿世的善根、願力而來的。像對這個做事、做企業的,奇怪!我一點都沒有興趣,我們頭腦不是不好啊!對不對?我們頭腦不是不好啊,那時候也考上臺北工專,那是頂尖的學校啊,論世間的念書,算是頂尖的頭腦了;但是,看看這一生的觀念,都受佛的影響很大,影響很大!所以今天走到這個五十多歲了,就快要往生入涅槃的時刻,回顧這一生,好像冥冥當中就安排好的。在座諸位!你有沒有回光返照,你今天能夠坐在這裏,也是冥冥當中都有一個定數,因爲是善業所感嘛!你今天能夠聽聞正法,或者出家,或者現在家居士相,你有沒有想到說,你真是幸運,真的是冥冥當中就一直走這一條路,沒有善根深厚的,你不可能坐在這裏,根本不可能!我們的英文常常講:It is impossible!就是這樣子。

  所以于如來法海中,只證得少許便已滿足。此少許指四谛八道及有余依涅槃。

  860頁,義貫:

  “譬如琴、瑟、箜篌、琵琶” (喻凡夫、外道、聲聞、緣覺),這些樂器“雖” 本身具“有妙音” (皆具如來藏妙真如性),“若無妙指” (若不契如來妙智,以達藏性理體),“終” 究是“不能發” 出其本具之妙音(藏性之無盡妙用不得顯發)。“汝與衆生亦複如是”,“寶覺真心各各” 本自“圓滿;如我” 一“按指”,便可使所入的“海印” 叁昧“發” 出此叁昧之“光”,而遍照塵沙世界;然而“汝” 若“暫” 一“舉心”,即有“塵勞先起” (光是心動即如是,更何況身動?)此爲“由” 于汝等“不” 發究竟之心“勤求” 諸佛“無上覺道”,而只“愛念小乘”,于菩提道,以證“得少” 法爲滿“ 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六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