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五▪P12

  ..續本文上一頁小孩子剛出生就是人!說:小孩子是不是人?他說:是人!那大人是不是人?他也是人。那剛出生的寶寶是人、大人也是人;可是小孩子剛出生,他沒有能力啊,他是人,可是沒有能力啊,跟大人也是人,不一樣啊,你說小孩子不是人嗎?對不對?他有五官、有兩手、兩腳,是不是?大人也是人,有頭、有兩手、有兩腳。這個問題就出來了,同樣是人,可是能力差太多!初住菩薩也是明心見性,悟到不生不滅的如來藏性;佛也是究竟大悟的聖人,也是見到如來藏性;可是,二種功夫是完全不同的。喔!那這個比喻就知道了!所以,這個《華嚴經》的注解,這一段的比喻特別的好!所以同樣是見性,但是見性有深,都是見性啊,問題就是習氣有沒有除得究竟不究竟?這個小孩子出生就是人,你不能說小孩子不是人;開悟,他心性就是佛,見到佛性是佛,沒有錯;可是能力有限!爲什麼?習氣還沒有完全斷除,就慢慢把他養育長大成人,能力就愈來愈強。開悟見性也是這樣子。知道吧?你是佛,你開采了本性是佛;可是你那個習氣、煩惱慢慢慢慢要磨。。。知道嗎?要磨掉,到最後,哇!能力就變佛一樣的,就是這樣子。

  底下,反之,“我等” 在此“會中” 之已“登無漏者,雖” 已“盡諸漏” , 然 “今聞如來所說” 第一義谛微妙之“法音”,心中“尚纡” 繞著“疑、悔”,萦懷不去。

  剛剛就回答,有人問:開悟跟見性有沒有一樣?那麼見性的人是不是都一樣?師父已經講了:究竟處都是一樣;但是程度有差別。

  785頁,中間, 1.如來藏本淨,爲何有爲遷流?

  經文:【“世尊,若複世間一切根、塵、陰、處、界等,皆如來藏,清淨本然,雲何忽生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?次第遷流,終而複始?”】

  翻過來,786頁,注釋:

  “雲何忽生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?”:既然一切法皆是如來藏,清淨本然,那麼爲何還會忽然生出衆生依報之山河大地,以及正報的種種有爲染相。以依二乘之眼觀之,世間一切依正皆是染汙之相故。

  “次第遷流,終而複始”:這一切有情界、無情界,不但其相染汙,而且還不斷地在成住壞空、生老病死之中,依次第而遷流不斷,生滅不已;這是什麼道理?豈不有違如來藏清淨之理?

  義貫:

  “世尊”,(我對以下的事還是有疑惑:)“若複” 言“世間” 中“一切” 五“根” 、六“塵” 、五“陰” 、十二“處”、十八“界等”一切諸法“皆”是“如來藏”之自體,各各“清淨” ,從“本”而“然,雲何” 還會“忽”然又“生” 起衆生依報之“山河大地”,及正報之“諸有爲” 染汙之“相”?且此諸染法皆“次第” 而“遷流” 生滅不居,“終而複始” 循環往複呢?

  諸位!在這裏如果能夠悟到:若人欲了知,叁世一切佛,應觀法界性,一切唯心造,你悟到了萬法唯心所造,這些問題就統統解決了!對不對?諸位!從衆生,衆生從哪兒來?從無明妄覺而來,妄覺、妄明而來。好!諸位!這個時候,業相,一念不覺,就是生相無明生出了這個無明業相,這個相慢慢的轉化成種種的相,這從什麼造的?無明造出來的山河大地、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。如果悟了萬法唯心所造,了解一切妄動,皆是刹那生刹那滅,空無自性,那麼就用這個真心來看這個世界,萬法唯是唯心所造,這個時候如果。。。佛悟到了什麼?悟到了如來藏性,能造、所造皆不可得,完全是清淨心,那麼這清淨心就是七大的轉換而已,地、水、火、風、空、見、識,佛陀悟到了萬法,整個人生宇宙,其實就是地水火風空見識;如果再縮小一點,用有相來講,人生跟宇宙就是地水火風空轉來轉去而已,沒有實體可得,並沒有人生跟宇宙、山河大地、日月星辰、花草樹木,其實根本就沒有,因爲那個都是空無自性。整個宇宙人生,就是地水火風轉來轉去的假相,這個時候,如果你能體悟當體即空,就沒有所謂生滅跟不生滅,因爲不生滅是對生滅講的。對不對?因此這個時候,當你悟到如來藏性,得到了這個永恒,但是不作永恒解,所謂得到了永恒就是如如不動的心性。

  什麼是佛?在我這裏,用一個最容易理解,而且最現實的定義,就是:什麼是佛?破除一切執著、一切分別、一切顛倒的錯誤的心態,恢複到心的原態,那個原態是至極清淨,沒有能所,絕對的空性,也沒有空可得,那個心就是所謂的佛。

  我們今天的人,修行完全錯誤,什麼叫錯誤?把佛當作在虛空,認爲心外有佛可得、有佛可求,因此拼命的每天拜佛,就求佛,不知道佛是自己心中做,阿彌陀佛也是你心性當中的那一尊阿彌陀佛,其實沒有能所,那一尊才是真正的阿彌陀佛,叫做實相念佛。因爲我們不懂得這一層的深入的意義,因此拼了老命一直在追著佛跑,而煩惱一直在産生,煩惱一直在産生。世間人不曉得離相那一念就是佛,不知道,所以一直把它設定某一種境界叫做佛,某一種境界叫做佛。也不曉得我觀像念佛、觀想念佛、持名念佛都是一種方便,任何的法,其實都要會歸實相念佛。所謂實相念佛,就是無相無不相,無相念佛,佛性是自心做;無不相,不妨害你念佛、不妨害你觀想、觀像、持名。如果一個人沒有體悟到深入的佛法,你不了解實相念佛的意義是什麼,就不了解究竟的佛法是什麼,問題就是出在這個地方。所以太多人的修行方法其實是錯誤的,一直拼了老命想求佛,卻不懂得要降伏自己的貪嗔癡,斷掉殺盜淫,斷掉這個名、利、色,也不懂得這一層道理,因此就以爲心外有佛。諸位!心外沒有佛,所有的萬法,東南西北,東方不可作東方解,西方不可作西方解;東方是心性的東方,西方是心性的西方,南、北方也是一樣在心性上定,這個才是究竟的實相佛,不能曲解佛的意思。釋迦牟尼佛當時在世的時候,多少的這些徒弟,釋迦牟尼佛就可以告訴他:你們不用修行,我來就好!世尊爲什麼不這樣講?你能體會得出來嗎?佛教講的淨土法門,有他力的這個力量——阿彌陀佛會來接引;但是你不要忘記,他力的根據是建立在自力,你自力要能夠相應佛,這個他力的力量就大,這個不能忘記這一層的功夫啊!太多人忽略了這一層功夫,就一直等,拼命的造業,貪嗔癡、名利色叁關,所有的殺盜淫統統做,然後怎麼樣?就等臨命終阿彌陀佛來接引,這是很嚴重的觀念的!所以修行不得力,就是不懂得先降伏自我,認爲我這一念佛號,就可以取代一切的妄念、習氣,有時候愈念煩惱就愈重,因爲他解理不通、心性不明,他愈念就愈煩,壓不下去就是壓不下去!無始劫來的習氣,你沒有慢慢慢慢的抽絲剝繭,一步一步,一步一步的來除,你哪有辦法?說聽經聞法,他就是不聽;叫你來教你心性法門,“哎呀!這個是雜修,我生命有限,這個不要!”這個實在是很可怕的思想!所以我曾經講的,重複的告訴大家:有的人在弘揚佛法,其實是在滅掉佛法,不是真正的在振興佛教,因爲佛的心他根本就不去理悟。如果可以這樣,用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可以代表一切的話,那就很簡單了,佛爲什麼要講四十九年的經典?爲什麼?那就叫你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好,爲什麼要叫你這樣慢慢一步一步來?是不是?要了解佛的用心良苦,有的人年歲已大了,對不對?我實在是時間來不及了,我好好的念佛。可是,不是大家都年紀很大,有的人才十幾歲啊!所以這個實相,要悟入佛的心境,好好的念佛,這個是很重要的一層,非常的非常的重要!如來藏性如果你體會得不出來,這個念佛就會很困擾,念一念煩惱又來;念一念又起無明;念一念,我相、人相、衆生相、壽者相,什麼相他統統有!爲什麼?他一邊念佛一邊起煩惱,用壓的啊:我認真念佛啊!用壓的,壓的很難的,很難的!

  底下,787頁,  2.五大如何周遍圓融

  【“又如來說:地、水、火、風本性圓融,周遍法界,湛然常住。世尊,若地性遍,雲何容水?水性周遍,火則不生;複雲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,不相陵滅?世尊,地性障礙,空性虛通,雲何二俱周遍法界?而我不知是義攸往。

  惟願如來宣流大慈,開我迷雲,及諸大衆。”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欽渴如來無上慈誨。】

  注釋:

  “若地性遍,雲何容水”:如果說地大之性是遍一切處,則法界中爲何還會有空間來容納水大呢?

  788頁,“複雲何明水火二性俱遍虛空,不相陵滅”:水火之性既不相容,又怎麼說明:若水大與火大兩者都同時周遍法界虛空時,爲何不會彼此互相陵奪,終致二俱消滅呢?

  “而我不知是義攸往”:“攸”,就是所。“住”,就是歸,趨。而我實在不知此理之所歸趣。也就是說,我實在不懂這是何道理。

  義貫:

  “又如來說:”一切能造的四大“地、水、火、風” 之“本性” 各自“圓” 滿互相“融” 攝不礙,其體則“周遍” 十方“法界” 且“湛然常住”,不生不滅。

  “世尊,若地”大之“性”是“遍”一切處,則法界中“雲何”還有空間可以“容水”?同樣地,若“水”大之“性”真是“周遍”法界的話,“火”大“則不” 能“生”起。再者,水火之性既不相容,“複雲何”說“明水火二性”如何能“俱” 周“遍虛空” 而“不” 互“相陵” 奪,以致二皆消“滅” 呢?

  “世尊”,又,“地”大之“性”爲“障礙”,而“空”之“性”則爲“虛通”,兩者之性也是相沖突的,“雲何”此“二”大能“俱周遍法界”呢?“而我”實“不知是義”理之“攸往”(就是究何所指)。

  “惟願如來”開“宣流”布“大慈,開”解“我”心中之“迷雲,及諸大衆”之疑惑。“作是語已,五體投地,欽”慕“渴”仰“如來”之“無上慈”悲教“誨”。

  

  底下,如來次第除疑

  經文:【爾時世尊告富樓那,及諸會中漏盡無學諸阿羅漢:“如來今日普爲此會,宣勝義中真勝義性;令汝會中定性聲聞,及諸一切未得二空,回向上乘阿羅漢等,皆…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