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▼

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五▪P17

  ..續本文上一頁

  “合離成化”:“成化”,成就、變化。此指濕生與化生二類衆生,以合、離二法而成就、變化。化生者,例如天道以及地獄道衆生,皆是化生。

  “見明色發,明見想成”:“想”,欲想,即男女欲愛之想。此指中陰身,于父母有緣之處,見有一點微明之色相發出來,由于此明而見妄境,遂成妄惑,而性欲之想便成。所以你貪染男女,你就沒有辦法避免投胎,因爲那個是投胎的因緣。所以在這裏還是:如果你不想投胎,記得!男女之間的事看淡一點,把心集中在佛號上,一心一意就去極樂世界,這個世間太苦了!

  “異見成憎,同想成愛”:若與父母知見相異,便成相憎之怨親,若與父母之想法相同,便成爲互愛之眷屬。

  “吸引同業”:吸引過去共同業緣者來入胎。

  “羯羅藍”:胎兒受胎初七日之位,義爲“凝滑”。

  “遏蒲昙”:義爲“皰(pào同疱),爲受胎二七日。就是十四天。依《俱舍論》,處胎共有五位,今以此二者代表其余。其他叁者依次爲:叁、叫做閉戶(就是凝結、軟肉);四、叫做鍵男(就是凝厚、慢慢變硬的硬肉);五、叫做缽羅奢佉(形位)。慢慢的把全身的器官長出來。

  “卵唯想生”:卵生者唯隨亂思不定之想而生。

  “胎因情有”:胎生則因親愛迷戀之情而有。所以執著感情世界的人,看起來像情聖,那就准備去投胎,准備去投胎!所以說:那二個愛得死去活來!就很難離開這個胎。說:他們二個戀愛得很熱烈!接下來就是准備去投胎,親愛迷戀之情沒有辦法突破嘛!

  “濕以合感”:濕生之有情則以與外境暖濕之氣和合而感生。

  “化以離應”:化生則爲喜新厭舊、離此讬(tuō托)彼而應。

  “所有受業,逐其飛沈”:“所有”,指四生。“受業”,受業報。四生所有受業報之衆生,皆隨其善惡業而或飛、或沈。

  義貫:

  卵生與胎生類之衆生以“同業” 而互“相纏”縛,而濕生與化生類之衆生則以“合、離” 而“成” 其變“化”。中陰身于有緣父母處“見” 到一點微“明” 之“色” 相“發” 出,由于此“明” 而“見” 妄境,其欲“想” 便“成”。

  此中陰身若與父母有互“異” 之“見”則“成憎” 恚,而爲怨親之種;若與父母爲“同想” 則“成愛”,而爲互愛之眷屬之種。

  “流” 注此“愛” 意“爲種,納” 受此愛“想爲胎” 之親因,以父母肉體“交遘(gòu)” 之“發生” 爲助緣,因而“吸引”過去有共“同業” 緣之中陰身入胎,“故有因緣” 而“生羯羅藍(就是七天)、遏蒲昙等(就是十四天)” 五胎位之相。是故“胎、卵、濕、化” 皆各“隨其” 業感“所應”:“卵” 生之衆生“唯” 由亂思之“想” 而“生,胎” 生之有情“因” 親愛迷戀之“情” 而“有,濕” 生之有情“以” 與外境暖濕之氣分和“合” 而“感” 生;所以有濕氣的地方,它就有濕生的衆生;有溫度的地方,它就有暖濕的衆生。“化” 生之衆生“以” 喜新厭舊、“離” 此讬彼相“應” 而生。

  此中,于累劫之中,衆生之“情、想、合、離” 的狀態“更相變易”,並非一定。就看你的業了。所以業就轉來轉去,一下天、一下人、一下餓鬼、一下地獄、畜生,人不學佛是很悲慘的!四生“所有受業”報之衆生,皆隨“逐其”善惡業感,或“飛” 或“沈,以是因緣,衆生相續” 而生滅不斷。

  

  第6.業果相續

  815頁,經文:【“富樓那,想愛、同結,愛不能離,則諸世間父母子孫相生不斷。是等則以欲貪爲本。貪愛同滋,貪不能止,則諸世間卵、化、濕、胎、隨力強弱遞相吞食,是等則以殺貪爲本。以人食羊,羊死爲人,人死爲羊;如是乃至十生之類,死死生生,互來相噉,惡業俱生,窮未來際,是等則以盜貪爲本。”】

  翻過來,816頁,注釋:

  “想愛、同結,愛不能離”:以同想成愛,同爲結縛,因此相愛而不能分離。

  “是等則以欲貪爲本”:“欲貪”,即淫欲之貪。而且是最難斷的!在經典裏面講:天中大系縛,就是爲女色。就是人天裏面最大的束縛,就是男女的淫欲,是最大的束縛,它是非理性的東西。所以這種東西它只能離,慢慢的。譬如說夫妻互相尊重,慢慢的要對方能接受,不能單方面的。譬如說我們不想來投胎了,就看淡一點,慢慢的,兒孫、子孫都長大了,慢慢的雙方面都能接受。你不要小看這個,像那個電視或者報章雜志等,那個報的,你有時候不敢相信的,七十幾歲了,現在新聞報導都很開了,七十幾歲的老婆婆,她這個欲還是沒辦法,七十幾歲了!如果說以佛的生命來講的話,八十歲,她就剩下幾年,如果要拼命念佛,也只有幾年而已啊;可是七十幾歲的老婆婆,她還是有那個習氣,就是女衆的習氣,就是希望人家來呵護她、希望人家來關愛她。也許說男女之間,並不一定有那個男女的欲,可是這個女性的習氣很重,希望有人來關愛她、有人來關心她,這個也算是一種欲,可是是比較淡薄,年輕人當然就是男女了。可是老一輩的,你看,六、七十歲,還是希望那一種男女的關懷、關愛,關愛的眼神。所以說:這個世間的男女的這個欲,當然,不一定是男女肉體上的東西,那種感情上的占有跟嫉妒,還有渴望的心,也是會構成輪回的根本。所以要慢慢把這個看淡一點,看淡,因爲佛也是這樣講:天中大系縛爲女色。所以佛在遺教叁經裏面也是這樣講,意思就是說:色之與人,其大無外,賴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下無能爲道。意思就是:男女的這個感情跟欲望,它是天中最大的束縛,還好世界上只有這股力量,讓你很難修行,世界上只有這一股力量讓你最難斷、最不好斷、最難修行!如果有二種力道,像男女的欲望還有情執,那就普天下無能爲道,就是這個世間沒有一個人可以修行的,你別想成道了,還好只有一種!可見佛對這個是一直在教育我們。換句話說:慢慢用時間、用空間看淡,慢慢慢慢的看淡,到最後他就沒有這個影像了,自自然然的他就斷了。所以互相勉勵。

  底下,這淫欲之貪,謂此等衆生之生死根由,則是以淫欲之貪爲本。

  “貪愛同滋”:這一群衆生由于有相同的貪愛,必取相同的食物來滋養其身命。

  诠論:

  這一節爲開示衆生之根本,由于叁種貪:淫貪(欲貪)、殺貪、及盜貪。以此叁種貪,衆生于六道中來往生死不斷。

  

  經文:【“汝負我命,我還汝債,以是因緣經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汝愛我心,我憐汝色;以是因緣經百千劫,常在纏縛。

  惟殺、盜、淫叁爲根本,以是因緣,業果相續。

  富樓那,如是叁種顛倒相續,皆是覺明,明了知性,因了發相,從妄見生。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,次第遷流,因此虛妄,終而複始。”】

  注釋:

  “我憐汝色”:“憐”,就是愛義。

  “皆是覺明,明了知性”:皆是于真覺而起“妄明”,此由無明而有之妄明,系妄有了知之性,非爲真了知。

  “因了發相”:“相”,就是業相、轉相、現相叁種相。因此妄了之無明,而引發了業、轉、現叁相。

  “從妄見生”:從妄覺妄明之叁細起粗惑,而見種種粗境生。

  818頁,義貫:

  有時“汝負我命”而還我命,有時則我欠你債故“我還汝債”,“以是” 相報“因緣”,雖“經百千劫”,仍“常在生死” 輪回之中。有時“汝愛我心”,有時“我憐汝色”,“以是” 愛憐“因緣”,縱“經百千劫”,亦“常在” 愛欲“纏縛” 之中,而不得脫。

  是故衆生 “惟”以“殺、盜、淫叁” 種貪習種子“爲” 其生死之“根本。以是” 種子爲“因” 現行之業爲“緣”,因緣相資,致令“業果相續” 不斷。

  “富樓那,如是” 世界、衆生、業果“叁種顛倒相續” 不斷,“皆是” 于真“覺” 而起妄“明”,此妄 “明” 之無明妄有“了知” 之“性,因” 此妄“了” 之無明而引“發” 業、轉、現之叁“相”,複“從” 此叁細之妄相“妄見” 有六粗境“生”,因而起“山河大地,諸有爲相” 生住異滅“次第遷流,因此” 種種“虛妄” 之相得“終而複始” ,相續不斷。

  

  好!今天我們就上到這個,楞嚴咒不念,大家辛苦了。明天等大家精神好,我們再從這個819頁開始。我們叁天以內,要把這個《楞嚴經講義》的範圍,《義貫》一定要把它講完。所以明天一定會講到50頁到60頁,後天就一定要把這個《楞嚴經義貫》結束。今天時間差不多了,我們講的範圍也夠。

  請合掌,願以此功德,消災在座諸位法師、諸位護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講堂消災點燈以及亡靈牌位拔度者,上報四重恩,下濟叁途苦,若有見聞者,悉發菩提心,盡此一報身,同生極樂國。願生西方淨土中,上品蓮花爲父母,花開見佛悟無生,不退菩薩爲伴侶。

  今天不誦楞嚴咒,請站起來,向佛叁問訊,一問訊,再問訊,叁問訊。(衆起立叁問訊)

  
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五》全文閱讀結束。

菩提下 -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