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续本文上一页做的一切灾难,其实都是共业所感的世间而来的。为什么有飓风、有台风,造成这么大的灾难?就是共业所感的世间,自己共同承受这个灾难。我们现在全球暖化严重,全球暖化严重怎么来的?当然就是众生共业所感!为什么?工业发达,大家享受得太享受了,拼命的开发这个能源,不管这个地球,当然就南北两极受到这个全球暖化严重。所以现在的哪一个行业是最吃香的呢?就是环保,或者是绿色的行业,只要能够不制造CO2的,这个行业就赚钱;只要是绿色的,就赚钱!譬如说你的房子里面,电灯省这个灯泡,省电的灯泡,或者是你不用种种会产生 CO2的原料,就赚钱!像美国现在开发了,用氢气在推动车子,氢气。结果这个南美洲发明什么?发明我们这个玉米,或者是稻、豆类的产生的油,代替这个石油。但是现在这样也很惨,这个大豆提炼,或者这些玉米提炼成油,我们开车的用油,结果怎么样?闹得全世界的人口食物短缺,所以,有一利变成有一弊。所以现在美国人发明一种叫做氢气,但是很贵,成本太高!所以还在继续努力,看看能不能取代石油工业?这个石油一燃烧,哇!很严重的产生CO2污染。等到有一天,用任何的东西取代了这个石油的时候,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,绿色就恢复了,再来,中东就会停下来了!为什么?石油全世界都不用,没有用啊,卖给谁,大家都不要啊!那中东这些阿拉伯的世界,就会恢复原状了,没得卖、没有生意,石油给人家,人家不要;现在还没有办法。所以世界工业的国家,都在讨论如何节能减碳,像台湾这个政府,一直呼吁我们要节能减碳,要省电的灯泡,出家人也来呼吁,大家能够素食、能够节能减碳,也是这样呼吁。所以现在绿色的环保都很赚钱,可见这个风会影响到我们平常的生活。所以生摇动之风大。
“坚明立碍”:“坚明”:“坚”,就是坚执。坚执一定要明晦昧之空体。“立碍”:“立”,建立。“碍”,质碍,指金性。此谓,再由坚固执著之心,欲明晦昧之空体,而建立质碍。意思就是:山河大地这些有质碍的东西,就是坚固的执着所产生的。
806页,“明觉立坚,故有金轮”:依无明妄觉所立之坚相,注意那个“坚”,“坚”就是死执不放,你哪一个人从头到尾没有学佛,没有坚持自己这个看法?没有坚持自己这个我相?哪一个有办法?要到等到死了以后,发现这个尸体会烂掉,原来人是一个臭皮囊!喔!我们慢慢慢慢学佛以后,才懂得什么叫做柔软心,什么叫做慈悲心,什么叫做退让,什么叫做无诤;这不学佛哪懂得这一些啊?
坚执不休,积而成轮,故有金轮之成立。
“坚觉宝成,摇明风出”:坚执妄觉所立之金宝既成,摇动妄明所感之风大既出。
“宝明生润”:“宝明”,金宝之体明净。“生润”,能生润泽之性。此谓,金宝之体明净,能生润泽,如五金之属遇热则出水一样。
义贯:
由真“觉”之体起妄“明” 遂将真“空” 变成晦“昧” 之空,明与昧“相待” 互相侵夺而“成摇” 动之风相,“故有风轮”成就,“执持世界”(故世间诸风为妄心动荡之业感所成)。诸位!这个特别的重要!风怎么来?妄心动荡所感。“因空” 昧觉明,明昧相倾而“生摇” 动之风大;次由“坚” 固执著之心,必欲“明” 晦味之空体而成“立” 质“碍。彼金宝者” 为依无“明” 妄“觉” 所“立” 之“坚” 相,坚执不休,积而成轮,“故有金轮保持国土。坚” 执妄“觉” 所立之金“宝” 既“成,摇” 动妄“明” 所感之“风” 大亦已“出,风” 与“金相摩” 擦,“故有火光为变化性” (——就是风金相摩而变化出火。世间之诸火,不离妄心之摩荡所成,可见火大之种乃是无明妄心之热相的业感。)金“宝” 之体“明” 净、遇热能“生润” 湿之气,以“火光上蒸” 于金,“故有水轮含十方” 世“界”。
经文:【“火腾水降,交发立坚,湿为巨海,干为洲潬。以是义故,彼大海中火光常起,彼洲潬中江河常注。水势劣火,结为高山,是故山石击则成焰,融则成水。土势劣水,抽为草木,是故林薮遇烧成土,因绞成水。
交妄发生,遞(dì递)相为种,以是因缘世界相续。”】
注释:
“火腾水降,交发立坚”:火性上腾,水性下降,水火一腾一降,交互发生,因而成立坚碍之质,而为器界之本。
“干为洲潬”:“洲”,浮土干处可居之处。“潬(tān滩)”,水中积沙,沙渚,沙洲可栖人兽之处。
“土势劣水,抽为草木”:若土之势劣于水,则土随水而成润泽之处,因而草木于中抽拔而出(有土有水,则有草木抽生。)
“是故林薮遇烧成土”:“林”,树林。“薮(sǒu)”,草野。因此树林草野之处,遇火烧即成土,(以草木是由土随水之润泽而成,故草木本身即含有水土之成份,因此遇烧即成土,像灰烬,遇绞即成水。)像我们这个青草一绞,青草汁。
“交妄发生,遞(dì递)相为种”:“妄”,指妄心与妄境。谓妄心与妄境交互发生,递相为万化出生之种。
义贯:
“火” 之性为上“腾,水” 之性为下“降”,水火一腾一降“交” 互“发” 生,因而成“立坚” 碍之质,而为器界之本,其卑“溼(shī湿)” 之处积水而“为巨海,干” 燥之处则“为” 土“洲” 或沙“潬。以是义故,彼大海中” 以本质含有火之气分,故“火光常起”,而“彼洲潬中” 因本质含有水之气分故,“江河常” 于其中流“注” (水性相近故)。
若“水” 之“势” 力“劣” 于“火”,则“结为高山,是故山石” 以本质中含有火之气分,故相“击则成燄(yàn 同焰)”,你到山上拿二块石头,啪啪!它就有火焰产生了,这个大家都知道,念小学生也知道,这是简单的知识而已。若“融则成水”, 以本质中含有水之气分在故。若“土” 之“势”力“劣” 于“水”,水势强盛,则“抽” 拔泥土之精华而“为草木,是故” 树“林” 草“薮” (草木聚处),若“遇” 火“烧” 即“成土”,以草木本质中含有土之气分故;草木若“因绞” 榨则“成水”,以草木之本质中含有水之成分故。
如是,“交” 互不断的“妄” 心与妄境迭相“发生”,更“递相为” 万化发生之“种” 子,“以是因缘” 而令“世界相续” 不断。(以上为器世间相续之源。)
所以你讲来讲去,都是地水火风空在转变而已,讲来讲去就是这样子,地水火风空在转变而已。所有的痛苦其实都不值得,不知道我们这个色身它就是地水火风;外面的世界,它还是地水火风,地水火风的这个、地水火风的外在,其实本来就平等。
809页,第5.众生相续
经文:【“复次富楼那,明妄非他,觉明为咎。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;以是因缘听不出声,见不超色。色、香、味、触六妄成就,由是分开见、觉、闻、知。”】
注释:
“明妄非他,觉明为咎”:“明妄”,须明了众生之妄。“非他”,不是别的。“觉明”:“觉”,此指妄觉,而非真觉;“明”,有明;妄觉自己有明之能(就是有能明之力)。此谓,欲明了众生所起之妄处并非由于他物,就是妄觉自己有能明之力,这便是它的过咎之处。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:人一出生,就是俱生的我法二执,因为太强,强到大家都没有觉悟,这一出生,他就是我执,他也有觉,可是这个觉是妄觉。所以一切众生生长在妄觉当中,而不知道,不是佛陀的觉、佛陀的正觉。
“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”:“所妄”,就是能明与所明二妄。“不踰”,不能超越,指不能超越业相的范畴,亦即为业相所局限。此言,能明与所明二妄既已成立,其所明之理体,并不能逾越业相之范畴。
“以是因缘,听不出声”:由于此因缘,因而所听的范畴不出于声尘(在声尘范畴之内——也就是闻性被声尘所拘)。一切众生其实就是这样,眼睛所看的,受到这个色,耳朵就是声,全部被拘束在这个范围里面,因为业力所感。所以你看,没有办法超过你的业力,一只鱼在水中,它看的就是这样、它能闻的就这样子。
“六妄成就”:六种“所明”之妄尘皆成就其各自之畛(zhěn)域。
“由是分开见、觉、闻、知”:“见、觉、闻、知”为代表包含“尝”与“嗅”在内的六用。由是而将一精明之体,分开为见、闻、觉、知、尝、嗅之六用,各各相别;如此即是由一精明,分隔成六和合。
义贯:
“复次富楼那”,欲“明” 了众生所起之“妄” 因,并“非他” 物,乃是妄“觉” 自己有“明” 之能,此即“为” 其“咎” 之所在。
能明及“所” 明二“妄既” 已成“立”,其所“明” 之“理” 体并“不” 能超“踰(yú同逾)” 业相之范畴;
“以是因缘” 能闻之性所“听” 闻者便“不出声” 尘之限,能见之性所“见” 者即“不超色” 尘之局。于是乎,“色”、声、“香、味、触” 、法“六” 种所妄明之“妄” 尘皆各“成就” 其各自之畛域,“畛域”就是界限。互不相通,眼睛只能看,不能听,耳朵只能听,不能看。“由是” 将一精明之体“分开” 为“见、觉、闻、知” 、尝、嗅六用,见是指眼,觉是指身,闻是指耳,知是指意,尝当然是舌,嗅就是鼻,之六用,是为由一精明分隔成六和合之原由。眼见、身觉、耳闻、意知、舌尝、鼻嗅,其实都是同一心。
经文:【“同业相缠,合离成化。见明色发,明见想成。异见成憎,同想成爱,流爱为种,纳想为胎。交遘发生,吸引同业。故有因缘生羯罗蓝、遏蒲昙等。胎、卵、湿、化,随其所应。卵唯想生,胎因情有,湿以合感,化以离应。
情、想、合、离更相变易。所有受业,逐其飞沈。以是因缘,众生相续。”】
注释:
“同业相缠”:这个是指胎生与卵生二类众生,以同业而相缠…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