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▼

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▪P17

  ..续本文上一页

  “合离成化”:“成化”,成就、变化。此指湿生与化生二类众生,以合、离二法而成就、变化。化生者,例如天道以及地狱道众生,皆是化生。

  “见明色发,明见想成”:“想”,欲想,即男女欲爱之想。此指中阴身,于父母有缘之处,见有一点微明之色相发出来,由于此明而见妄境,遂成妄惑,而性欲之想便成。所以你贪染男女,你就没有办法避免投胎,因为那个是投胎的因缘。所以在这里还是:如果你不想投胎,记得!男女之间的事看淡一点,把心集中在佛号上,一心一意就去极乐世界,这个世间太苦了!

  “异见成憎,同想成爱”:若与父母知见相异,便成相憎之怨亲,若与父母之想法相同,便成为互爱之眷属。

  “吸引同业”:吸引过去共同业缘者来入胎。

  “羯罗蓝”:胎儿受胎初七日之位,义为“凝滑”。

  “遏蒲昙”:义为“皰(pào同疱),为受胎二七日。就是十四天。依《俱舍论》,处胎共有五位,今以此二者代表其余。其他三者依次为:三、叫做闭户(就是凝结、软肉);四、叫做键男(就是凝厚、慢慢变硬的硬肉);五、叫做钵罗奢佉(形位)。慢慢的把全身的器官长出来。

  “卵唯想生”:卵生者唯随乱思不定之想而生。

  “胎因情有”:胎生则因亲爱迷恋之情而有。所以执着感情世界的人,看起来像情圣,那就准备去投胎,准备去投胎!所以说:那二个爱得死去活来!就很难离开这个胎。说:他们二个恋爱得很热烈!接下来就是准备去投胎,亲爱迷恋之情没有办法突破嘛!

  “湿以合感”:湿生之有情则以与外境暖湿之气和合而感生。

  “化以离应”:化生则为喜新厌旧、离此讬(tuō托)彼而应。

  “所有受业,逐其飞沈”:“所有”,指四生。“受业”,受业报。四生所有受业报之众生,皆随其善恶业而或飞、或沉。

  义贯:

  卵生与胎生类之众生以“同业” 而互“相缠”缚,而湿生与化生类之众生则以“合、离” 而“成” 其变“化”。中阴身于有缘父母处“见” 到一点微“明” 之“色” 相“发” 出,由于此“明” 而“见” 妄境,其欲“想” 便“成”。

  此中阴身若与父母有互“异” 之“见”则“成憎” 恚,而为怨亲之种;若与父母为“同想” 则“成爱”,而为互爱之眷属之种。

  “流” 注此“爱” 意“为种,纳” 受此爱“想为胎” 之亲因,以父母肉体“交遘(gòu)” 之“发生” 为助缘,因而“吸引”过去有共“同业” 缘之中阴身入胎,“故有因缘” 而“生羯罗蓝(就是七天)、遏蒲昙等(就是十四天)” 五胎位之相。是故“胎、卵、湿、化” 皆各“随其” 业感“所应”:“卵” 生之众生“唯” 由乱思之“想” 而“生,胎” 生之有情“因” 亲爱迷恋之“情” 而“有,湿” 生之有情“以” 与外境暖湿之气分和“合” 而“感” 生;所以有湿气的地方,它就有湿生的众生;有温度的地方,它就有暖湿的众生。“化” 生之众生“以” 喜新厌旧、“离” 此讬彼相“应” 而生。

  此中,于累劫之中,众生之“情、想、合、离” 的状态“更相变易”,并非一定。就看你的业了。所以业就转来转去,一下天、一下人、一下饿鬼、一下地狱、畜生,人不学佛是很悲惨的!四生“所有受业”报之众生,皆随“逐其”善恶业感,或“飞” 或“沈,以是因缘,众生相续” 而生灭不断。

  

  第6.业果相续

  815页,经文:【“富楼那,想爱、同结,爱不能离,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。是等则以欲贪为本。贪爱同滋,贪不能止,则诸世间卵、化、湿、胎、随力强弱递相吞食,是等则以杀贪为本。以人食羊,羊死为人,人死为羊;如是乃至十生之类,死死生生,互来相噉,恶业俱生,穷未来际,是等则以盗贪为本。”】

  翻过来,816页,注释:

  “想爱、同结,爱不能离”:以同想成爱,同为结缚,因此相爱而不能分离。

  “是等则以欲贪为本”:“欲贪”,即淫欲之贪。而且是最难断的!在经典里面讲:天中大系缚,就是为女色。就是人天里面最大的束缚,就是男女的淫欲,是最大的束缚,它是非理性的东西。所以这种东西它只能离,慢慢的。譬如说夫妻互相尊重,慢慢的要对方能接受,不能单方面的。譬如说我们不想来投胎了,就看淡一点,慢慢的,儿孙、子孙都长大了,慢慢的双方面都能接受。你不要小看这个,像那个电视或者报章杂志等,那个报的,你有时候不敢相信的,七十几岁了,现在新闻报导都很开了,七十几岁的老婆婆,她这个欲还是没办法,七十几岁了!如果说以佛的生命来讲的话,八十岁,她就剩下几年,如果要拼命念佛,也只有几年而已啊;可是七十几岁的老婆婆,她还是有那个习气,就是女众的习气,就是希望人家来呵护她、希望人家来关爱她。也许说男女之间,并不一定有那个男女的欲,可是这个女性的习气很重,希望有人来关爱她、有人来关心她,这个也算是一种欲,可是是比较淡薄,年轻人当然就是男女了。可是老一辈的,你看,六、七十岁,还是希望那一种男女的关怀、关爱,关爱的眼神。所以说:这个世间的男女的这个欲,当然,不一定是男女肉体上的东西,那种感情上的占有跟嫉妒,还有渴望的心,也是会构成轮回的根本。所以要慢慢把这个看淡一点,看淡,因为佛也是这样讲:天中大系缚为女色。所以佛在遗教三经里面也是这样讲,意思就是说:色之与人,其大无外,赖有一矣,若使二同,普天下无能为道。意思就是:男女的这个感情跟欲望,它是天中最大的束缚,还好世界上只有这股力量,让你很难修行,世界上只有这一股力量让你最难断、最不好断、最难修行!如果有二种力道,像男女的欲望还有情执,那就普天下无能为道,就是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可以修行的,你别想成道了,还好只有一种!可见佛对这个是一直在教育我们。换句话说:慢慢用时间、用空间看淡,慢慢慢慢的看淡,到最后他就没有这个影像了,自自然然的他就断了。所以互相勉励。

  底下,这淫欲之贪,谓此等众生之生死根由,则是以淫欲之贪为本。

  “贪爱同滋”:这一群众生由于有相同的贪爱,必取相同的食物来滋养其身命。

  诠论:

  这一节为开示众生之根本,由于三种贪:淫贪(欲贪)、杀贪、及盗贪。以此三种贪,众生于六道中来往生死不断。

  

  经文:【“汝负我命,我还汝债,以是因缘经百千劫,常在生死。汝爱我心,我怜汝色;以是因缘经百千劫,常在缠缚。

  惟杀、盗、淫三为根本,以是因缘,业果相续。

  富楼那,如是三种颠倒相续,皆是觉明,明了知性,因了发相,从妄见生。山河大地,诸有为相,次第迁流,因此虚妄,终而复始。”】

  注释:

  “我怜汝色”:“怜”,就是爱义。

  “皆是觉明,明了知性”:皆是于真觉而起“妄明”,此由无明而有之妄明,系妄有了知之性,非为真了知。

  “因了发相”:“相”,就是业相、转相、现相三种相。因此妄了之无明,而引发了业、转、现三相。

  “从妄见生”:从妄觉妄明之三细起粗惑,而见种种粗境生。

  818页,义贯:

  有时“汝负我命”而还我命,有时则我欠你债故“我还汝债”,“以是” 相报“因缘”,虽“经百千劫”,仍“常在生死” 轮回之中。有时“汝爱我心”,有时“我怜汝色”,“以是” 爱怜“因缘”,纵“经百千劫”,亦“常在” 爱欲“缠缚” 之中,而不得脱。

  是故众生 “惟”以“杀、盗、淫三” 种贪习种子“为” 其生死之“根本。以是” 种子为“因” 现行之业为“缘”,因缘相资,致令“业果相续” 不断。

  “富楼那,如是” 世界、众生、业果“三种颠倒相续” 不断,“皆是” 于真“觉” 而起妄“明”,此妄 “明” 之无明妄有“了知” 之“性,因” 此妄“了” 之无明而引“发” 业、转、现之三“相”,复“从” 此三细之妄相“妄见” 有六粗境“生”,因而起“山河大地,诸有为相” 生住异灭“次第迁流,因此” 种种“虚妄” 之相得“终而复始” ,相续不断。

  

  好!今天我们就上到这个,楞严咒不念,大家辛苦了。明天等大家精神好,我们再从这个819页开始。我们三天以内,要把这个《楞严经讲义》的范围,《义贯》一定要把它讲完。所以明天一定会讲到50页到60页,后天就一定要把这个《楞严经义贯》结束。今天时间差不多了,我们讲的范围也够。

  请合掌,愿以此功德,消灾在座诸位法师、诸位护法居士大德,回向本讲堂消灾点灯以及亡灵牌位拔度者,上报四重恩,下济三途苦,若有见闻者,悉发菩提心,尽此一报身,同生极乐国。愿生西方净土中,上品莲花为父母,花开见佛悟无生,不退菩萨为伴侣。

  今天不诵楞严咒,请站起来,向佛三问讯,一问讯,再问讯,三问讯。(众起立三问讯)

  

《大佛顶首楞严经讲义 审除细惑 说二如来藏 第五》全文阅读结束。

菩提下 -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

Copyright © 2020 PuTiXia.Net