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做的一切災難,其實都是共業所感的世間而來的。爲什麼有飓風、有臺風,造成這麼大的災難?就是共業所感的世間,自己共同承受這個災難。我們現在全球暖化嚴重,全球暖化嚴重怎麼來的?當然就是衆生共業所感!爲什麼?工業發達,大家享受得太享受了,拼命的開發這個能源,不管這個地球,當然就南北兩極受到這個全球暖化嚴重。所以現在的哪一個行業是最吃香的呢?就是環保,或者是綠色的行業,只要能夠不製造CO2的,這個行業就賺錢;只要是綠色的,就賺錢!譬如說你的房子裏面,電燈省這個燈泡,省電的燈泡,或者是你不用種種會産生 CO2的原料,就賺錢!像美國現在開發了,用氫氣在推動車子,氫氣。結果這個南美洲發明什麼?發明我們這個玉米,或者是稻、豆類的産生的油,代替這個石油。但是現在這樣也很慘,這個大豆提煉,或者這些玉米提煉成油,我們開車的用油,結果怎麼樣?鬧得全世界的人口食物短缺,所以,有一利變成有一弊。所以現在美國人發明一種叫做氫氣,但是很貴,成本太高!所以還在繼續努力,看看能不能取代石油工業?這個石油一燃燒,哇!很嚴重的産生CO2汙染。等到有一天,用任何的東西取代了這個石油的時候,這個世界就不一樣了,綠色就恢複了,再來,中東就會停下來了!爲什麼?石油全世界都不用,沒有用啊,賣給誰,大家都不要啊!那中東這些阿拉伯的世界,就會恢複原狀了,沒得賣、沒有生意,石油給人家,人家不要;現在還沒有辦法。所以世界工業的國家,都在討論如何節能減碳,像臺灣這個政府,一直呼籲我們要節能減碳,要省電的燈泡,出家人也來呼籲,大家能夠素食、能夠節能減碳,也是這樣呼籲。所以現在綠色的環保都很賺錢,可見這個風會影響到我們平常的生活。所以生搖動之風大。
“堅明立礙”:“堅明”:“堅”,就是堅執。堅執一定要明晦昧之空體。“立礙”:“立”,建立。“礙”,質礙,指金性。此謂,再由堅固執著之心,欲明晦昧之空體,而建立質礙。意思就是:山河大地這些有質礙的東西,就是堅固的執著所産生的。
806頁,“明覺立堅,故有金輪”:依無明妄覺所立之堅相,注意那個“堅”,“堅”就是死執不放,你哪一個人從頭到尾沒有學佛,沒有堅持自己這個看法?沒有堅持自己這個我相?哪一個有辦法?要到等到死了以後,發現這個屍體會爛掉,原來人是一個臭皮囊!喔!我們慢慢慢慢學佛以後,才懂得什麼叫做柔軟心,什麼叫做慈悲心,什麼叫做退讓,什麼叫做無诤;這不學佛哪懂得這一些啊?
堅執不休,積而成輪,故有金輪之成立。
“堅覺寶成,搖明風出”:堅執妄覺所立之金寶既成,搖動妄明所感之風大既出。
“寶明生潤”:“寶明”,金寶之體明淨。“生潤”,能生潤澤之性。此謂,金寶之體明淨,能生潤澤,如五金之屬遇熱則出水一樣。
義貫:
由真“覺”之體起妄“明” 遂將真“空” 變成晦“昧” 之空,明與昧“相待” 互相侵奪而“成搖” 動之風相,“故有風輪”成就,“執持世界”(故世間諸風爲妄心動蕩之業感所成)。諸位!這個特別的重要!風怎麼來?妄心動蕩所感。“因空” 昧覺明,明昧相傾而“生搖” 動之風大;次由“堅” 固執著之心,必欲“明” 晦味之空體而成“立” 質“礙。彼金寶者” 爲依無“明” 妄“覺” 所“立” 之“堅” 相,堅執不休,積而成輪,“故有金輪保持國土。堅” 執妄“覺” 所立之金“寶” 既“成,搖” 動妄“明” 所感之“風” 大亦已“出,風” 與“金相摩” 擦,“故有火光爲變化性” (——就是風金相摩而變化出火。世間之諸火,不離妄心之摩蕩所成,可見火大之種乃是無明妄心之熱相的業感。)金“寶” 之體“明” 淨、遇熱能“生潤” 濕之氣,以“火光上蒸” 于金,“故有水輪含十方” 世“界”。
經文:【“火騰水降,交發立堅,濕爲巨海,幹爲洲潬。以是義故,彼大海中火光常起,彼洲潬中江河常注。水勢劣火,結爲高山,是故山石擊則成焰,融則成水。土勢劣水,抽爲草木,是故林薮遇燒成土,因絞成水。
交妄發生,遞(dì遞)相爲種,以是因緣世界相續。”】
注釋:
“火騰水降,交發立堅”:火性上騰,水性下降,水火一騰一降,交互發生,因而成立堅礙之質,而爲器界之本。
“幹爲洲潬”:“洲”,浮土幹處可居之處。“潬(tān灘)”,水中積沙,沙渚,沙洲可棲人獸之處。
“土勢劣水,抽爲草木”:若土之勢劣于水,則土隨水而成潤澤之處,因而草木于中抽拔而出(有土有水,則有草木抽生。)
“是故林薮遇燒成土”:“林”,樹林。“薮(sǒu)”,草野。因此樹林草野之處,遇火燒即成土,(以草木是由土隨水之潤澤而成,故草木本身即含有水土之成份,因此遇燒即成土,像灰燼,遇絞即成水。)像我們這個青草一絞,青草汁。
“交妄發生,遞(dì遞)相爲種”:“妄”,指妄心與妄境。謂妄心與妄境交互發生,遞相爲萬化出生之種。
義貫:
“火” 之性爲上“騰,水” 之性爲下“降”,水火一騰一降“交” 互“發” 生,因而成“立堅” 礙之質,而爲器界之本,其卑“溼(shī濕)” 之處積水而“爲巨海,幹” 燥之處則“爲” 土“洲” 或沙“潬。以是義故,彼大海中” 以本質含有火之氣分,故“火光常起”,而“彼洲潬中” 因本質含有水之氣分故,“江河常” 于其中流“注” (水性相近故)。
若“水” 之“勢” 力“劣” 于“火”,則“結爲高山,是故山石” 以本質中含有火之氣分,故相“擊則成燄(yàn 同焰)”,你到山上拿二塊石頭,啪啪!它就有火焰産生了,這個大家都知道,念小學生也知道,這是簡單的知識而已。若“融則成水”, 以本質中含有水之氣分在故。若“土” 之“勢”力“劣” 于“水”,水勢強盛,則“抽” 拔泥土之精華而“爲草木,是故” 樹“林” 草“薮” (草木聚處),若“遇” 火“燒” 即“成土”,以草木本質中含有土之氣分故;草木若“因絞” 榨則“成水”,以草木之本質中含有水之成分故。
如是,“交” 互不斷的“妄” 心與妄境疊相“發生”,更“遞相爲” 萬化發生之“種” 子,“以是因緣” 而令“世界相續” 不斷。(以上爲器世間相續之源。)
所以你講來講去,都是地水火風空在轉變而已,講來講去就是這樣子,地水火風空在轉變而已。所有的痛苦其實都不值得,不知道我們這個色身它就是地水火風;外面的世界,它還是地水火風,地水火風的這個、地水火風的外在,其實本來就平等。
809頁,第5.衆生相續
經文:【“複次富樓那,明妄非他,覺明爲咎。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;以是因緣聽不出聲,見不超色。色、香、味、觸六妄成就,由是分開見、覺、聞、知。”】
注釋:
“明妄非他,覺明爲咎”:“明妄”,須明了衆生之妄。“非他”,不是別的。“覺明”:“覺”,此指妄覺,而非真覺;“明”,有明;妄覺自己有明之能(就是有能明之力)。此謂,欲明了衆生所起之妄處並非由于他物,就是妄覺自己有能明之力,這便是它的過咎之處。這一句最重要的就是:人一出生,就是俱生的我法二執,因爲太強,強到大家都沒有覺悟,這一出生,他就是我執,他也有覺,可是這個覺是妄覺。所以一切衆生生長在妄覺當中,而不知道,不是佛陀的覺、佛陀的正覺。
“所妄既立,明理不踰”:“所妄”,就是能明與所明二妄。“不踰”,不能超越,指不能超越業相的範疇,亦即爲業相所局限。此言,能明與所明二妄既已成立,其所明之理體,並不能逾越業相之範疇。
“以是因緣,聽不出聲”:由于此因緣,因而所聽的範疇不出于聲塵(在聲塵範疇之內——也就是聞性被聲塵所拘)。一切衆生其實就是這樣,眼睛所看的,受到這個色,耳朵就是聲,全部被拘束在這個範圍裏面,因爲業力所感。所以你看,沒有辦法超過你的業力,一只魚在水中,它看的就是這樣、它能聞的就這樣子。
“六妄成就”:六種“所明”之妄塵皆成就其各自之畛(zhěn)域。
“由是分開見、覺、聞、知”:“見、覺、聞、知”爲代表包含“嘗”與“嗅”在內的六用。由是而將一精明之體,分開爲見、聞、覺、知、嘗、嗅之六用,各各相別;如此即是由一精明,分隔成六和合。
義貫:
“複次富樓那”,欲“明” 了衆生所起之“妄” 因,並“非他” 物,乃是妄“覺” 自己有“明” 之能,此即“爲” 其“咎” 之所在。
能明及“所” 明二“妄既” 已成“立”,其所“明” 之“理” 體並“不” 能超“踰(yú同逾)” 業相之範疇;
“以是因緣” 能聞之性所“聽” 聞者便“不出聲” 塵之限,能見之性所“見” 者即“不超色” 塵之局。于是乎,“色”、聲、“香、味、觸” 、法“六” 種所妄明之“妄” 塵皆各“成就” 其各自之畛域,“畛域”就是界限。互不相通,眼睛只能看,不能聽,耳朵只能聽,不能看。“由是” 將一精明之體“分開” 爲“見、覺、聞、知” 、嘗、嗅六用,見是指眼,覺是指身,聞是指耳,知是指意,嘗當然是舌,嗅就是鼻,之六用,是爲由一精明分隔成六和合之原由。眼見、身覺、耳聞、意知、舌嘗、鼻嗅,其實都是同一心。
經文:【“同業相纏,合離成化。見明色發,明見想成。異見成憎,同想成愛,流愛爲種,納想爲胎。交遘發生,吸引同業。故有因緣生羯羅藍、遏蒲昙等。胎、卵、濕、化,隨其所應。卵唯想生,胎因情有,濕以合感,化以離應。
情、想、合、離更相變易。所有受業,逐其飛沈。以是因緣,衆生相續。”】
注釋:
“同業相纏”:這個是指胎生與卵生二類衆生,以同業而相纏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五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