..續本文上一頁空,【而立同相之空。即論雲:】就是《大乘起信論》講,【以依能見故,境界妄現】諸位!這個就是能所,以能見就是八識;境界妄現,就是色聲香味觸法。【(境界兼色與空)。】明跟暗。
【同異發明,因此複立,無同無異:此叁句當指衆生,】所以,世界、虛空、衆生,這個就是現相。【承上虛空之同相,與世界之異相,一同一異,形顯發明,因此複立,無同無異衆生之境。衆生形貌各異,故曰“無同”。知覺本同,故曰“無異”。問:“此中虛空、世界、衆生,指爲細境,與粗境何別?”答:“此惟在本識中,結暗所爲之色,】諸位!如果不結暗是什麼情形?色、空盡是如來藏性;那結暗爲色,色透不過去,就誤認爲有色法顯現在你前面,變成有能緣的意識心,皆是識心,計著分別,但有言說,都無實義。所以,色其實本來是空。【即叁類性境,根身、器界、種子,】性境就是真實境。我們的根身,你看我們這個色身,這個根身;器界就是外面的世界;種子:內在的識心,叫做種子,種子就是還沒有顯現出來的。【與粗境作胚胎耳。”】胚胎就是引申爲事物的起源。爲什麼?後面講的是粗境,所以,現在講的是細境。【此叁細,如前二卷所雲:“晦昧爲空,空晦暗中,結暗爲色;色雜妄想,想相爲身。”又如下文偈雲:“迷妄有虛空,依空立世界。想澄成國土,知覺乃衆生。”皆從真起妄,妄有空、界、衆生。】爲什麼講妄?意思就是:虛空相是妄心所現的,是對色法講空;世界也是妄,因爲是成、住、壞、空;衆生也是妄,是生、老、病、死。這個虛空、世界、衆生,統統是真心所影現出來的,而我們衆生不知道那個是你心性所影現出來的,其實虛空是你的;世界,是你心中的世界;衆生,也是你心中如來藏性所影現出來的衆生,其實虛空、世界、衆生跟你是一體的,而你不知道!
【《正脈疏》問:“通上順釋叁相,】就是無明業相、轉相、現相。【甚生次第,】就是如何生出種種的次第。【但釋因明立所,】但釋,只解釋因加一個明字,立一個所。【則曰,因妄爲能明,引起所明,】有能就一定有所。【以立業相,此雖經無能字,推意補之,亦通。】沒有能字。推意補之就是:你用自己去體會,也知道有一個能字,也通。【次經明言,因所生能,予即釋爲業生轉相,似亦自然之序。】爲什麼?因爲他爲了解釋,所以,一定有能生跟所生,能所本來是妄;但是,爲了解釋的次第,所以,無明業相生這個轉相。所以說:似也自然之順序,不這樣講沒有次第,你沒有能所,只有這樣講。【但妄明既以業相爲所明,】妄明就不是真明了。既以業相爲所明,【轉相亦以業相爲所見,此何別乎?又轉相何不以境界爲所見乎?”】他這個問得好!【答:“汝言妄明,以業相爲所明,此言非是。】它不是這樣子,爲什麼?【蓋妄明最初依本覺起,妄以本覺爲所明,本不期于業相,其奈本覺,元非可明之境,由是本覺,卒不可明,】意思就是:你緣不到本覺,卻緣到無明業相,這個意思。所以,【而徒以帶出】注意!帶出【業相爲所明耳!】注意那個“帶”字。意思就是:本來就不存在;可是,因爲有能見、有所見,能見,要緣那個真如——所見,可是,真如見不到,那麼,真如因爲妄動,産生了無明業相,就帶出來這個業相爲所明,就是看錯了!想要把那真如看清楚;可是,真如無所見,卻看出了這個業相爲所明。【故佛言:“覺非所明,】這個“覺”是本覺,本覺非你所明的境界,簡單講:本覺緣不到,緣到無明業相,所以,無明業相是被強迫帶出來的,所以叫做妄。【因明立所”其旨顯然。”“汝次又言:轉相以業相爲所見,斯言不差。】你說轉相以業相爲所見,這個是斯言不差。【蓋轉相依業相起,妄以業相爲所見,本不期于境界,其奈業相,元非可見之相,】業相本來就非可見之相。【由是業相卒不可見,而徒以帶出境界爲所見耳!】帶出境界就是妄現,全部都在真如裏面討論,哪有境界?叫做妄現境界。諸位!你現在所看到的,叫做妄現境界。爲什麼叫做妄現?色就是空,所有的色法,都是緣起,當體即空,連微塵相都不可存在,哪裏有真正的境界相?你所看到的山河大地、所有,其實統統是虛妄的境界之相。所以,在你沒有大悟以前,有時候我們就要去郊遊啊、去爬爬山啦!對不對?去蘋果園采采蘋果,去拉拉山采采什麼?水蜜桃,是不是?帶回來給我吃,就這樣,在沒有大悟以前就到處遊玩。大悟以後,哇!你所到的地方都是你的心,沒有能來,也沒有所來,臺東,臺東是你的心;阿裏山,阿裏山是你的心;日月潭,日月潭是你的心,哪裏統統是你的心,那你最重要的就是:心境好,就是哪裏玩統統是好了!爲什麼?所有的境界都是你的心。因此在凡夫位來講的話,內四大、外四大要平衡,所以,有時候煩的時候,出去郊郊遊啊、走一走。對不對?無可厚非啊!去爬爬山、去走一走,流一下汗,回來再繼續聽經,很好!但是,山爬一爬,回來,咦?發現那個還是你的心。意思就是:你怎麼玩,所有的境界,都是你的心境的問題。底下,由是業相卒不可見,而徒以帶出境界爲所見,所以,你現在所見的境界,都是真如自性裏面的影現出來的。【故佛言:“所既妄立,】這個業相既然妄立,怎麼樣?【生汝妄能,】就是生轉相。所既妄立就是無明業相既然成立,就生汝妄能。所以,這個轉相是由無明業相來的,一個是能生,一個是所生;當然,這個是方便說,無明業相是能生,那麼,妄能就是轉相,就是所生了。【無同異中,】在沒有同異當中。【熾然成異”等,】在第八意識當中,沒有見相二分,現在見相二分非常的清楚,熾然成異,變成了虛空、世界、還有衆生,完全轉相出來。其實這個都是同一個絕對真如,你只要有功夫,透視任何的相,譬如說:山色無非清淨身,溪聲盡是廣長舌,是爲什麼?都是本來面目啊,哪一樣不是你心性所影現的東西?全部都是你的財産,但莫執著,但莫分別,就沒有東西。是不是?所以,唯是一心,更無別法。所以,佛悟到什麼?佛悟到所有的衆生相就是空相,就是一真;所有的虛空都是妄現,就是一真,一個真心;所有的世界都是妄現,當體即空,就是一真,所有十方世界,就是同一個真心顯現出來的,沒有能、沒有所,完全沒有。所以,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,諸位!你體會得出來嗎?什麼是如來?任何東西統統如,花,花空相,離一切相,花現,那花是心性的東西,是緣起的、空性的東西。如來者,即諸法如義,爲什麼?心如如不動,花、所有的相,統統不會影響到他,任何的山河大地,任何的相,他都知道,包括一個顆粒微塵,他都知道那是空,都是敗壞之相;敗壞之相是對衆生講的,如,就沒有相,沒有相,不能講生滅;也不能講不生滅。諸位!你一定要這樣解讀,那就會死在文字裏面,你千萬不要。。。記住!佛講生滅,是爲了破衆生的執著,因爲生滅就會有敗壞;佛講不生滅,你千萬不要生滅以外另外跑出來一個不生不滅,那完了!你知道生滅當體即空,不二,就是不生不滅,只是名詞不同,其實是指當下,二種角度來分析。爲了解說,不得不講生滅;當體即空,不得不講不生滅,如果你認爲有一種東西叫做生滅,就是錯;如果你認爲有一種東西叫做不生滅,叫做錯!爲什麼?性相本來就是一如,如,就是不可得,心性當中影現出來的假相——幻,沒有所謂生滅,也無所謂不生滅,幻,不可得,不可得,如何可以立一個不生滅?就像虛空,虛空並沒有來去、生滅、增減,虛空如何可以立一個生滅?說:沒有這個生滅,當體即空,又立一個不生滅,諸位!不要把如來的證量真實境,化作一種語言、文字的概念。所謂不生滅,就是解脫的智慧當下心,叫做不生不滅;所謂不生,叫做前念妄想不生;什麼是不滅?後念智慧不滅,前念跟後念同一念,百千萬劫都在這一念;沒有百千萬劫,爲什麼?時間的長是心影現出來的,所以,立一個長。對不對?所有的無量劫都在一念,譬如說你回想過去十年,十年就在一念;你回想你的上半生,五十年,五十年就在現在這一念,五十年沒有實體可得,沒有實體可得,長、短全在一念之間,刹那之間就見性。所以,什麼是大悟?于刹那中即見永恒,這個就是大悟人的境界。諸位!沒有刹那,也沒有永恒,刹那是名詞,永恒還是名詞。諸位!生滅是名詞,是對不悟的人講的,悟了以後,不生不滅它是一個名相,爲了解說證量、解脫的真實境,所以,講一個不生不滅,你還不要執著有一種東西叫做不生不滅。不生不滅直接講:就是心沒有增減,擁有再多的東西,心並沒有增加;減少了很多的東西,就像破産了,也知道這個是幻相,也沒有減少任何東西,這樣來理解。諸位!絕對的空性,不立任何的名相,這個就超越一切數量,超越一切表相,超越生、超越滅,超越生滅、超越不生不滅,至此無有言說,進入絕對的空寂,就是如來的真實境,這個就是證量的功夫。底下,【其意更顯”。】
底下這一段,不要說初學佛法了,學佛十年、二十年都看不懂,完全看不懂的!不知道底下這幾個字在講什麼?底下,【是故經文,所之一字,上下連帶二能,而上隱下顯,且上爲生所之能,下是所生之能,如祖與孫,何言無別?能之一字,上下連帶二所,而上顯下隱,且上爲生能之所,下是能生之所,亦如祖孫,豈得混同。】我告訴你:看得懂的給十萬,真的!你馬上來跟我領錢。保證看不懂!師父已經講了:《楞嚴經》這種是悟道的真實境,絕對不是語言、文字的東西,這個一個都看不懂!好!看不懂沒關系,還好有師父在,把表格拿出來,有師父在的話就很方便了,要不然做師父做什麼呢?那麼,這個是師父的草稿,雖然寫得醜,但是,我很溫柔,所以,你看一下,這個字寫得醜,你就包容包容,因爲快速的整理這個資料,又沒有時間打字,所以,將來也可以打成一張的字…
《大佛頂首楞嚴經講義 審除細惑 說二如來藏 第二》全文未完,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…